载带盘以及采用该种载带盘的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451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载带盘以及采用该种载带盘的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载带盘以及采用该载带盘的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载带盘主要适用于电子元器件、半导体贴片电容电阻类电子零件的贴装技术的包装、承载与输送;同时也适用于各种线路板、电子产品、精密机械配件、消费品、工业制品等包装。

现有公开号为CN205472006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载带盘,其包括盘轴和固定在盘轴两端的正盘面和反盘面,当载带的空穴放置好电子元器件的时候,将载带的一端固定在盘轴上,然后载带按照同一个方向转动缠绕在盘轴上。

但是,因为载带盘的正、反盘面尺寸的限制,载带盘能缠绕的载带的最大厚度不能超过盘面的直径,随着盘轴上缠绕的载带不断增多时,就需要将载带切断重新更换载带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带盘,其具有可以根据载带的实际需要调节盘面尺寸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载带盘,包括盘面和盘轴,所述盘面包括第一挡边和多个分别与盘轴以及第一挡边固定连接的支撑槽,所述盘轴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撑槽内部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支撑槽底部的内壁和滑动槽底部的外壁贴合,所述支撑槽和滑动槽通过固定装置连接,所述滑动槽远离盘轴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加强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载带盘上缠绕的载带超过盘面的尺寸时,旋松支撑槽和滑动槽之间的固定装置,将滑动槽贴合支撑槽的底部向远离安装孔的方向滑动,同时固定在滑动槽顶部的加强弧也会随之滑动,当将所有的滑动槽滑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将固定装置旋紧,此时多个加强弧彼此之间不连接,共同构成第二挡边,第二挡边不仅对滑动槽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同时对载带有限制和约束的作用。通过控制滑动槽伸出的长度可以适应不同缠绕厚度的要求,这种调节方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杆和紧固装置,所述滑动槽设置有插入孔,所述连接杆穿过插入孔和滑动槽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槽的侧壁沿长度方向对应连接杆的两端部设置有槽孔,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过插入孔和槽孔通过紧固装置与支撑槽外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槽两侧壁贴合连接杆的位置开设槽孔,同时在滑动槽贴合连接杆的位置开设插入孔,将连接杆穿过插入孔和槽孔伸出。当需要移动滑动槽的时候,拉动连接杆向上移动,因为连接杆和滑动槽是固定连接,所以滑动槽会跟随连接杆一起向上移动,当移动到需要的位置时通过紧固装置将连接杆固定在需要的位置,这种方式操作方便并且滑动槽伸出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任意设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端部外侧壁处设置有螺纹,所述紧固装置包括与连接杆端部外侧壁上的螺纹配合的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固定连接杆时,将套设在连接杆上的螺母拧紧,就可以实现固定连接杆的功能。当需要收回滑动槽的时候,只需要将螺母拧松,滑动槽就可以向下滑动恢复到初始状态,操作使用较为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中部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旋转杆中部设置把手可以方便滑动槽的伸出和缩回,方便操作者的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槽和所述滑动槽的侧壁间设置有滑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槽和滑动槽的侧壁之间设置滑动装置,可以将两槽壁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支撑槽和滑动槽两侧壁间的摩擦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滚珠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有凹槽,所述滚珠嵌入凹槽内,所述固定架固定设置在支撑槽的内侧壁上,所述滚珠从凹槽突出的部分抵接在滑动槽的外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槽和滑动槽侧壁之间设置滚珠,可以将槽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珠和滑动槽之间的滚动摩擦,减少了滑动槽受到的摩擦阻力,也延长了滑动槽的使用寿命。同时,用固定架将滚珠固定在支撑槽内侧壁上,保证了当滑动槽向上滑行的过程中,滚珠不会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槽的两侧槽边设置有第一折边,所述滑动槽的两侧槽边设置有和第一折边弯折程度相同的第二折边,所述第一折边套设在第二折边的外侧壁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槽和滑动槽设置有弯折程度相同的折边,可以使得滑动槽在支撑槽内部只能做直线运动,不能产生翻转和旋转,保证了使用时滑动槽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任意调节盘面大小的上料机构。

一种上料机构,包括如上所述的载带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操作人员根据载带的缠绕量将盘面调整到合适的大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载带盘的盘面大小可以根据载带的多少对应调节,方便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同时提高的生产效率;

2、支撑槽和滑动槽两侧壁之间的滚动连接装置,将两侧壁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珠和滑动槽之间的滚动摩擦,减少了运动阻力,同时对支撑槽和滑动槽的侧壁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载带盘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支撑槽和滑动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载带盘上料机构的正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安装有载带盘上料机构的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盘轴;11、安装孔;2、第一挡边;3、支撑槽;31、槽孔;32、第一折边;4、滑动槽;41、插入孔;42、第二折边;43、加强弧;5、连接杆;51、把手;52、螺母;6、固定架;61、凹槽;62、滚珠;7、机架;71、固定板;711、伸出杆;72、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

一种载带盘,参照图1,其包括盘面和盘轴1,盘面包括第一挡边2和多个支撑槽3,盘轴1内部开设有安装孔11,载带盘可以通过安装孔11固定在上料机构上,第一挡边2呈圆环状固定环绕在盘轴1的外侧壁上,多个支撑槽3固定连接在第一挡边2和盘轴1之间,本实施例中支撑槽3设置有4个。

参照图1和图2,每一个支撑槽3内部都设置有滑动槽4,滑动槽4的底部外侧壁和支撑槽3的底部内侧壁贴合,滑动槽4的两侧槽壁和支撑槽3的两侧槽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保证滑动槽4可以在支撑槽3内部滑动。连接杆5两侧的外壁设置有螺纹,螺纹设置的长度从连接杆5和滑动槽4内侧壁固定的位置一直延伸到连接杆5的两侧端部,在连接杆5的两侧螺纹处套设和螺纹配套的螺母52。同时支撑槽3两侧槽壁对应连接杆5端部的位置开设有槽孔31,滑动槽4两侧壁对应连接杆5端部的位置开设有插入孔41,连接杆5穿过插入孔41和槽孔31伸出。因为连接杆5穿过插入孔41内和滑动槽4固定连接,所以连接杆5和滑动槽4可以同时沿槽孔31上下移动。滑动槽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强弧43,4段加强弧43彼此互不连接。初始状态的时候,滑动槽4位于支撑槽3的内部同时加强弧43贴合第一挡边2的外侧壁,随着缠绕在盘轴1上的载带直径不断增大,将4个和滑动槽4固定连接的连接杆5向上推动,连接杆5带动滑动槽4沿槽孔31一起向远离盘轴1的方向运动,当运动到所需位置时将配合在连接杆5螺纹处的螺母52旋紧即可,同时4段加强弧43共同构成第二挡边。反之,当盘轴1外侧壁缠绕的载带所形成的圆盘的半径小于第一挡边2到盘轴1的距离时,旋松螺母52收回滑动槽4就可以回到初始状态。

参照图2,连接杆5中部设置有一个把手51,操作者通过把手51可以更加方便的将连接杆5提起或者收回。支撑槽3和滑动槽4的两侧槽壁设置有减小摩擦力的滑动装置,该滚动装置包括滚珠62和固定滚珠62的固定架6。固定架6设置有凹槽61,将滚珠62放置在固定架6的凹槽61内部,然后将固定架6固定在支撑槽3的两侧边槽的内侧壁上,滚珠62从固定架6伸出的部分抵接在滑动槽4的两侧外槽壁上。在拉动把手51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连接杆5和滑动槽4一起沿支撑槽3的槽孔31做直线运动,此时滚珠62在固定架6的凹槽61内转动,将两侧槽壁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珠62和滑动槽4两侧槽壁的滚动摩擦。

参照图2,支撑槽3的两侧槽边设置有第一折边32,滑动槽4的两侧槽边设置有和第一折边32弯曲程度相同的第二折边42,第二折边42嵌套在第一折边32的内部,当滑动槽4沿支撑槽3做直线运动时具有导向和限位的作用。

工作原理如下:

当盘轴1外侧壁缠绕的载带所形成的圆盘的半径等于第一挡边2到盘轴1的距离时,分别拧松配合在连接杆5螺纹处的螺母52,提升把手51带动连接杆5和滑动槽4沿槽孔31向远离盘轴1的方向移动,在滑动槽4移动的过程中,滚珠62在固定架6的凹槽61内部不断转动减小滑动槽4移动时的摩擦阻力。移动到需要的位置时,拧紧螺母52即可,使连接杆5固定在支撑槽3两侧槽壁上,同时,固定在滑动槽4顶部的加强弧43会组成第二挡边方便载带的缠绕。反之,当收回滑动槽4时,将螺母52拧松,向靠近盘轴1的方向拉动把手51,连接杆5和滑动槽4沿槽孔31收回,当滑动槽4和加强弧43恢复到初始状态后,将与连接杆5螺纹处配合螺母52拧紧即可。

实施例2:

一种上料机构,参照图3和图4,包括固定板71、活动板72、机架7和实施例1的载带盘,所述固定板71和活动板72固定在机架7上,固定板71内壁设置有伸出杆711,伸出杆711插入安装孔11内将载带盘固定,然后将上料机构固定在机器的机架7上抽拉载带。当盘轴1外侧壁缠绕的载带所形成的圆盘的半径等于第一挡边2到盘轴1的距离时,将滑动槽4分别从相应的支撑槽3内部抽出后固定,固定在滑动槽4的顶部的加强弧43共同构成第二挡边,这样就可以继续缠绕载带而不需要重换载带盘,方便使用者的操作,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