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撕拉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2013阅读:917来源:国知局
易撕拉纸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箱,特别涉及一种易撕拉纸箱。



背景技术:

现如今,包装箱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使用,而大多数纸箱采用胶带进行封口,打开时则需要用锋利的工具将箱子上的胶带划开,取出箱内的物品,十分麻烦;现有的拉链式纸箱则存在用料浪费的缺点,从而导致生产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易撕拉纸箱,在普通纸箱的顶盖和内盖上设有待撕拉部,既方便开启,又比现有的拉链式纸箱节省材料,此外,将箱子撕拉开后,中间部分可以作为提手使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易撕拉纸箱,包括顶盖部分、侧板部分和底板部分,所述侧板部分的两端分别与顶盖部分和底板部分连接,所述顶盖部分包括左外顶盖、右外顶盖、左内顶盖和右内顶盖,所述左外顶盖和右外顶盖构成外顶盖,所述顶盖部分上设有由撕拉线和撕拉口所围成的待撕拉部,所述外顶盖上设有至少一条待撕拉部;所述左内顶盖和右内顶盖上相对应位置各设有至少一条待撕拉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板部分包括按照次序连接在一起的后侧板、左侧板、前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后侧板上连接有舌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板部分包括左外底板、右外底板、左内底板和右内底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待撕拉部对应的顶盖内部位置设有防断裂的撕拉带。

作为优选方案,与所述左内顶盖和右内顶盖上待撕拉部相垂直的位置上设有开口和加强线,加强线两侧分别设有撕拉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撕拉口设在待撕拉部的一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撕拉口设在待撕拉部的两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撕拉口设在待撕拉部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与现有普通纸箱相比,增加了撕拉线开启方式,方便了大家对包装箱的开封;将箱子外顶盖撕拉开后,中间部分可以作为提手使用;与现有拉链式纸箱相比,节省了纸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所述包装箱具有收纳功能,撕拉开纸箱后,箱子整体并没有被破坏,仍然可以二次利用,提高了包装箱的回收利用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至3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至6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至9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至1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7、10中待撕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5、8、11中待撕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6、9、12中待撕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外顶盖,2右外顶盖,3左内顶盖,4右内顶盖,5后侧板,6左侧板,7前侧板,8右侧板,9左外底板,10右外底板,11左内底板,12右内底板,13撕拉线,14撕拉口,15待撕拉部,16舌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5所示,一种易撕拉纸箱,包括顶盖部分、侧板部分和底板部分,侧板部分的两端分别与顶盖部分和底板部分连接,侧板部分包括按照次序连接在一起的后侧板5、左侧板6、前侧板7和右侧板8,后侧板5上连接有舌头16;底板部分包括左外底板9、右外底板10、左内底板11和右内底板12;顶盖部分包括左外顶盖1、右外顶盖2、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左外顶盖1和右外顶盖2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顶盖部分上设有由撕拉线13和撕拉口14所围成的待撕拉部15;左外顶盖1和右外顶盖2上各设有一条待撕拉部15,待撕拉部15距离边缘3厘米;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上相对应位置各设有两条待撕拉部15,所述待撕拉部15的一侧设有撕拉口14,将箱子外顶盖撕拉开后,中间部分可以作为提手使用;与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上待撕拉部15相垂直的位置上设有开口和加强线,加强线的两侧分别设有撕拉线13,在需要时可以撕拉开来,加强线可以将封箱的胶带割开,方便取拿箱内的物品,待撕拉部15对应的顶盖内部位置设有防断裂的撕拉带,可以防止撕拉开启纸箱时断裂。

实施例2:

如图1和6所示,一种易撕拉纸箱,包括顶盖部分、侧板部分和底板部分,侧板部分的两端分别与顶盖部分和底板部分连接,侧板部分包括按照次序连接在一起的后侧板5、左侧板6、前侧板7和右侧板8,后侧板5上连接有舌头16;底板部分包括左外底板9、右外底板10、左内底板11和右内底板12;顶盖部分包括左外顶盖1、右外顶盖2、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左外顶盖1和右外顶盖2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顶盖部分上设有由撕拉线13和撕拉口14所围成的待撕拉部15;左外顶盖1和右外顶盖2上各设有一条待撕拉部15,待撕拉部15距离边缘3厘米;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上相对应位置各设有两条待撕拉部15,所述待撕拉部15的两侧均设有撕拉口14,将箱子外顶盖撕拉开后,中间部分可以作为提手使用,与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上待撕拉部15相垂直的位置上设有开口和加强线,加强线的两侧分别设有撕拉线13,在需要时可以撕拉开来,加强线可以将封箱的胶带割开,方便取拿箱内的物品,待撕拉部15对应的顶盖内部位置设有防断裂的撕拉带,可以防止撕拉开启纸箱时断裂。

实施例3:

如图1和7所示,一种易撕拉纸箱,包括顶盖部分、侧板部分和底板部分,侧板部分的两端分别与顶盖部分和底板部分连接,侧板部分包括按照次序连接在一起的后侧板5、左侧板6、前侧板7和右侧板8,后侧板5上连接有舌头16;底板部分包括左外底板9、右外底板10、左内底板11和右内底板12;顶盖部分包括左外顶盖1、右外顶盖2、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左外顶盖1和右外顶盖2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顶盖部分上设有由撕拉线13和撕拉口14所围成的待撕拉部15;左外顶盖1和右外顶盖2上各设有一条待撕拉部15,待撕拉部15距离边缘3厘米;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上相对应位置各设有两条待撕拉部15,所述待撕拉部15的中部设有撕拉口14,将箱子外顶盖撕拉开后,中间部分可以作为提手使用,与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上待撕拉部15相垂直的位置上设有开口和加强线,加强线的两侧分别设有撕拉线13,在需要时可以撕拉开来,加强线可以将封箱的胶带割开,方便取拿箱内的物品,待撕拉部15对应的顶盖内部位置设有防断裂的撕拉带,可以防止撕拉开启纸箱时断裂。

实施例4:

如图2和5所示,一种易撕拉纸箱,包括顶盖部分、侧板部分和底板部分,侧板部分的两端分别与顶盖部分和底板部分连接,侧板部分包括按照次序连接在一起的后侧板5、左侧板6、前侧板7和右侧板8,后侧板5上连接有舌头16;底板部分包括左外底板9、右外底板10、左内底板11和右内底板12;顶盖部分包括左外顶盖1、右外顶盖2、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左外顶盖1和右外顶盖2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顶盖部分上设有由撕拉线13和撕拉口14所围成的待撕拉部15;左外顶盖1和右外顶盖2上各设有两条待撕拉部15,外侧待撕拉部15距离边缘3厘米,内侧所述待撕拉部15距离顶盖和侧板的连接部3厘米;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上与外侧所述待撕拉部15相对应位置各设有两条待撕拉部15,所述待撕拉部15的一侧设有撕拉口14,将箱子外顶盖撕拉开后,中间部分可以作为提手使用,与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上待撕拉部15相垂直的位置上设有开口和加强线,加强线的两侧分别设有撕拉线13,在需要时可以撕拉开来,加强线可以将封箱的胶带割开,方便取拿箱内的物品,待撕拉部15对应的顶盖内部位置设有防断裂的撕拉带,可以防止撕拉开启纸箱时断裂。

实施例5:

如图2和6所示,一种易撕拉纸箱,包括顶盖部分、侧板部分和底板部分,侧板部分的两端分别与顶盖部分和底板部分连接,侧板部分包括按照次序连接在一起的后侧板5、左侧板6、前侧板7和右侧板8,后侧板5上连接有舌头16;底板部分包括左外底板9、右外底板10、左内底板11和右内底板12;顶盖部分包括左外顶盖1、右外顶盖2、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顶盖部分上设有由撕拉线13和撕拉口14所围成的待撕拉部15;左外顶盖1和右外顶盖2上各设有两条待撕拉部15,外侧待撕拉部15距离边缘3厘米,内侧所述待撕拉部15距离顶盖和侧板的连接部3厘米;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上与外侧所述待撕拉部15相对应位置各设有两条待撕拉部15,所述待撕拉部15的两侧均设有撕拉口14,将箱子外顶盖撕拉开后,中间部分可以作为提手使用,与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上待撕拉部15相垂直的位置上设有开口和加强线,加强线的两侧分别设有撕拉线13,在需要时可以撕拉开来,加强线可以将封箱的胶带割开,方便取拿箱内的物品,待撕拉部15对应的顶盖内部位置设有防断裂的撕拉带,可以防止撕拉开启纸箱时断裂。

实施例6:

如图2和7所示,一种易撕拉纸箱,包括顶盖部分、侧板部分和底板部分,侧板部分的两端分别与顶盖部分和底板部分连接,侧板部分包括按照次序连接在一起的后侧板5、左侧板6、前侧板7和右侧板8,后侧板5上连接有舌头16;底板部分包括左外底板9、右外底板10、左内底板11和右内底板12;顶盖部分包括左外顶盖1、右外顶盖2、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顶盖部分上设有由撕拉线13和撕拉口14所围成的待撕拉部15;左外顶盖1和右外顶盖2上各设有两条待撕拉部15,外侧待撕拉部15距离边缘3厘米,内侧所述待撕拉部15距离顶盖和侧板的连接部3厘米;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上与外侧所述待撕拉部15相对应位置各设有两条待撕拉部15,所述待撕拉部15的中部设有撕拉口14,将箱子外顶盖撕拉开后,中间部分可以作为提手使用,与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上待撕拉部15相垂直的位置上设有开口和加强线,加强线的两侧分别设有撕拉线13,在需要时可以撕拉开来,加强线可以将封箱的胶带割开,方便取拿箱内的物品,待撕拉部15对应的顶盖内部位置设有防断裂的撕拉带,可以防止撕拉开启纸箱时断裂。

实施例7:

如图3和5所示,一种易撕拉纸箱,包括顶盖部分、侧板部分和底板部分,侧板部分的两端分别与顶盖部分和底板部分连接,侧板部分包括按照次序连接在一起的后侧板5、左侧板6、前侧板7和右侧板8,后侧板5上连接有舌头16;底板部分包括左外底板9、右外底板10、左内底板11和右内底板12;顶盖部分包括左外顶盖1、右外顶盖2、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左外顶盖1的宽度大于右外顶盖2的宽度,顶盖部分上设有由撕拉线13和撕拉口14所围成的待撕拉部15;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中部各设有一条待撕拉部15,左外顶盖1上相应位置设有一条待撕拉部15;所述待撕拉部15的一侧设有撕拉口14,待撕拉部15对应的顶盖内部位置设有防断裂的撕拉带,可以防止撕拉开启纸箱时断裂。

实施例8:

如图3和6所示,一种易撕拉纸箱,包括顶盖部分、侧板部分和底板部分,侧板部分的两端分别与顶盖部分和底板部分连接,侧板部分包括按照次序连接在一起的后侧板5、左侧板6、前侧板7和右侧板8,后侧板5上连接有舌头16;底板部分包括左外底板9、右外底板10、左内底板11和右内底板12;顶盖部分包括左外顶盖1、右外顶盖2、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左外顶盖1的宽度大于右外顶盖2的宽度,顶盖部分上设有由撕拉线13和撕拉口14所围成的待撕拉部15;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中部各设有一条待撕拉部15,左外顶盖1上相应位置设有一条待撕拉部15;所述待撕拉部15的两侧均设有撕拉口14,待撕拉部15对应的顶盖内部位置设有防断裂的撕拉带,可以防止撕拉开启纸箱时断裂。

实施例9:

如图3和7所示,一种易撕拉纸箱,包括顶盖部分、侧板部分和底板部分,侧板部分的两端分别与顶盖部分和底板部分连接,侧板部分包括按照次序连接在一起的后侧板5、左侧板6、前侧板7和右侧板8,后侧板5上连接有舌头16;底板部分包括左外底板9、右外底板10、左内底板11和右内底板12;顶盖部分包括左外顶盖1、右外顶盖2、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左外顶盖1的宽度大于右外顶盖2的宽度,顶盖部分上设有由撕拉线13和撕拉口14所围成的待撕拉部15;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中部各设有一条待撕拉部15,左外顶盖1上相应位置设有一条待撕拉部15;所述待撕拉部15的中部设有撕拉口14,待撕拉部15对应的顶盖内部位置设有防断裂的撕拉带,可以防止撕拉开启纸箱时断裂。

实施例10:

如图4和5所示,一种易撕拉纸箱,包括顶盖部分、侧板部分和底板部分,侧板部分的两端分别与顶盖部分和底板部分连接,侧板部分包括按照次序连接在一起的后侧板5、左侧板6、前侧板7和右侧板8,后侧板5上连接有舌头16;底板部分包括左外底板9、右外底板10、左内底板11和右内底板12;顶盖部分包括左外顶盖1、右外顶盖2、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左外顶盖1的宽度小于右外顶盖2的宽度,顶盖部分上设有由撕拉线13和撕拉口14所围成的待撕拉部15;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中部各设有一条待撕拉部15,右外顶盖2上相应位置设有一条待撕拉部15;所述待撕拉部15的一侧设有撕拉口14,待撕拉部15对应的顶盖内部位置设有防断裂的撕拉带,可以防止撕拉开启纸箱时断裂。

实施例11:

如图4和6所示,一种易撕拉纸箱,包括顶盖部分、侧板部分和底板部分,侧板部分的两端分别与顶盖部分和底板部分连接,侧板部分包括按照次序连接在一起的后侧板5、左侧板6、前侧板7和右侧板8,后侧板5上连接有舌头16;底板部分包括左外底板9、右外底板10、左内底板11和右内底板12;顶盖部分包括左外顶盖1、右外顶盖2、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左外顶盖1的宽度小于右外顶盖2的宽度,顶盖部分上设有由撕拉线13和撕拉口14所围成的待撕拉部15;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中部各设有一条待撕拉部15,右外顶盖2上相应位置设有一条待撕拉部15;所述待撕拉部15的两侧均设有撕拉口14,待撕拉部15对应的顶盖内部位置设有防断裂的撕拉带,可以防止撕拉开启纸箱时断裂。

实施例12:

如图4和7所示,一种易撕拉纸箱,包括顶盖部分、侧板部分和底板部分,侧板部分的两端分别与顶盖部分和底板部分连接,侧板部分包括按照次序连接在一起的后侧板5、左侧板6、前侧板7和右侧板8,后侧板5上连接有舌头16;底板部分包括左外底板9、右外底板10、左内底板11和右内底板12;顶盖部分包括左外顶盖1、右外顶盖2、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左外顶盖1的宽度小于右外顶盖2的宽度,顶盖部分上设有由撕拉线13和撕拉口14所围成的待撕拉部15;左内顶盖3和右内顶盖4中部各设有一条待撕拉部15,右外顶盖2上相应位置设有一条待撕拉部15;所述待撕拉部15的中部设有撕拉口14,待撕拉部15对应的顶盖内部位置设有防断裂的撕拉带,可以防止撕拉开启纸箱时断裂。

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需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