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剂药水瓶放置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9195发布日期:2018-06-19 21:2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剂药水瓶放置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水放置盒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剂药水瓶放置盒。



背景技术:

一般公知,针剂药水置放在药槽中,所述药槽按序排列并彼此连接,呈长条状,现有技术中的药槽材质一般为塑料,再将塑料材质的药槽放入方形的盒体内。这种结构的药水放置盒,针剂药水容易在药槽内发生移动,同时不具备缓冲作用,针剂药水采用玻璃材质时,在运输时还容易出现破裂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剂药水瓶放置盒,该针剂药水瓶放置盒对针剂药水瓶固定牢靠,针剂药水瓶不会在盒体内发生移动,同时还具有缓冲作用,防止盒体内部的针剂药水瓶发生破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剂药水瓶放置盒,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盒体,所述的盒体内部设置有依次相连的第一贴紧面、第一支撑面、第一连接面、第二贴紧面、第二支撑面以及第三贴紧面;

所述的第一贴紧面和第三贴紧面均紧贴在盒体的同一内壁上,所述的第二贴紧面紧贴在第一连接面的内壁上,使所述的第一支撑面位于第二支撑面上方,且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相平行;

所述的第二支撑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插入针剂药水瓶的通孔,所述第一支撑面对应第二支撑面的通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孔,且第一支撑面上还设置有多条与固定孔相连通的断裂线,以便于将针剂药水瓶卡在固定孔内,同时便于针剂药水瓶的取出。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第二支撑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撑面上对应的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面朝向第二贴紧面的方向设置有支撑凸起,该支撑凸起用于支撑在所述盒体的底面上。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盒体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主盒面、第二主盒面、第三主盒面以及第四主盒面,且第一主盒面与第四主盒面相连接,以形成两端开口的腔体。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盒体还包括第一盖面、第二盖面、第三盖面以及第四盖面;

所述第一盖面连接于第二主盒面的上端,所述第二盖面连接于第四主盒面的上端,所述第三盖面连接于第三主盒面的上端,所述第四盖面连接于第三盖面的上端;

所述第三盖面用于压在所述的第一盖面和第二盖面上,将腔体的上端开口封闭,所述第四盖面用于贴紧在第一主盒面的外壁上。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盒体还包括第一底面、第二底面、第三底面以及第四底面;

所述第一底面连接于第一主盒面下端,所述第二底面连接于第二主盒面下端,所述第三底面连接于第三主盒面下端,所述第四底面连接于第四主盒面下端;

所述的第一底面用于压在第二底面和第四底面上,所述的第三底面用于粘贴在第一底面上。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盒体还包括第一侧接片,第一侧接片连接在第一主盒面上,且第一侧接片粘贴在所述第四主盒面的内壁上。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第四盖面上设置有两条对称的点断线,两条点断线将第四盖面分成第四贴紧面、第五贴紧面以及第六贴紧面,所述的第五贴紧面与第三盖面相连接,所述的第四贴紧面和第六贴紧面粘贴在第一主盒面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断裂线的存在,可以对针剂药水瓶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针剂药水瓶则可以很方便的取出,非常的方便快捷;由于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的存在,针剂药水瓶不直接与盒体相接触,因此起到了缓冲作用,防止针剂药水瓶出现破裂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剂药水瓶放置盒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剂药水瓶放置盒部分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针剂药水瓶放置盒,包括方形的盒体,该盒体包括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主盒面101、第二主盒面102、第三主盒面103以及第四主盒面104,第一主盒面101、第二主盒面102、第三主盒面103以及第四主盒面104的长度均相等,且第一主盒面101与第三主盒面103的宽度相等,第二主盒面102与第四主盒面104的宽度相等,所述的盒体还包括第一侧接片105,第一侧接片105连接在第一主盒面101上,且第一侧接片105粘贴在所述第四主盒面104的内壁上,以形成两端开口的腔体。所述的盒体还包括第一盖面201、第二盖面202、第三盖面203以及第四盖面204;所述第一盖面201连接于第二主盒面102的上端,所述第二盖面202连接于第四主盒面104的上端,所述第三盖面203连接于第三主盒面103的上端,所述第四盖面204连接于第三盖面203的上端;所述第三盖面203用于压在所述的第一盖面201和第二盖面202上,将腔体的上端开口封闭,所述第四盖面204用于贴紧在第一主盒面101的外壁上,从而将腔体的上端开口封闭。所述的盒体还包括第一底面301、第二底面302、第三底面303以及第四底面304;所述第一底面301连接于第一主盒面101下端,所述第二底面302连接于第二主盒面102下端,所述第三底面303连接于第三主盒面103下端,所述第四底面304连接于第四主盒面104下端;所述的第一底面301用于压在第二底面302和第四底面304上,所述的第三底面303用于粘贴在第一底面301上,从而将腔体的下端开口封闭。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的盒体内部设置有依次相连的第一贴紧面401、第一支撑面402、第一连接面403、第二贴紧面404、第二支撑面405以及第三贴紧面406,其中第一贴紧面401连接在第一主盒面101的顶端上,且第一贴紧面401和第三贴紧面406均紧贴在第一主盒面101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二贴紧面404向内折回,紧贴在第一连接面403的内壁上,从而使所述的第一支撑面402位于第二支撑面405上方,且第一支撑面402与第二支撑面405相平行;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支撑面405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插入针剂药水瓶的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4051和第二通孔4052,第一通孔4051和第二通孔4052的直径不同,以便于盛放不同直径大小的针剂药水瓶;所述第一支撑面402对应第二支撑面405的第一通孔4051和第二通孔4052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孔,分别为第一固定孔4021和第二固定孔40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面402上设置有多条与第一固定孔4021和第二固定孔4022相连通的断裂线407,其中第一固定孔4021的外围设置有呈方形的断裂线407,且该方形的四个顶角与第一固定孔4021之间设置有断裂线407;第二固定孔4022的外围设置有呈正八边形的断裂线407,且该正八边形的相对的四条边的中点与第二固定孔4022之间设置有断裂线407,通过这种结构的设计,当针剂药水瓶插入第一通孔4051时,针剂药水瓶的顶端则卡入第一固定孔4021内,由于断裂线407的存在,可以对针剂药水瓶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当针剂药水瓶需要从第一通孔4051和第一固定孔4021中取出时,直接从上方将针剂药水瓶拉起,第一固定孔4021四周的断裂线407则断开,针剂药水瓶则可以取出,非常的方便快捷;第二通孔4052和第二固定孔4022的原理相同,本实施例中则不再阐述;另外,由于第一支撑面402和第二支撑面405的存在,针剂药水瓶不直接与盒体相接触,因此起到了缓冲作用,防止针剂药水瓶出现破裂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面403朝向第二贴紧面404的方向设置有支撑凸起408,该支撑凸起408用于支撑在所述盒体的底面上,通过支撑凸起408的作用,对第一支撑面402和第二支撑面405起到了支撑作用。如图2所示,所述第四盖面204上设置有两条对称的点断线2041,两条点断线2041将第四盖面204分成第四贴紧面2044、第五贴紧面2045以及第六贴紧面2046,所述的第五贴紧面2045与第三盖面203相连接,所述的第四贴紧面2044和第六贴紧面2046粘贴在第一主盒面101的外壁上;这种结构的设计,当需要打开针剂药水放置盒时,将第五贴紧面2045从第一主盒面101上拉起,第五贴紧面2045则带动第三盖面203转动,同时第五贴紧面2045与第四贴紧面2044、第六贴紧面2046断开,第四贴紧面2044和第六贴紧面2046仍粘贴在第一主盒面101上,这种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此种针剂药水放置盒在打开后无法复原呈未打开的状态,从而避免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