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抹平贴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4091发布日期:2018-07-27 19:5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面抹平贴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目前完成产品表面贴膜的贴膜机控制装置,只能完成外表面为高光洁表面的产品表面贴膜控制,而针对表面为粗糙面(晒纹面)的异形轮廓面产品,特别是圆周包膜(如USB的外壳),主要以人工作业为主,一般要五到六人同时作业才能勉强应付两台注塑设备的生产效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面抹平贴附控制装置,该平面抹平贴附控制装置解决了表面为粗糙面的异形轮廓面产品的表面自动化平面抺平贴附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

其技术方案如下:

平面抹平贴附控制装置,包括平动横梁、动力机构、悬臂梁、平面抹平贴附机构,所述平动横梁具有滑动导轨,所述动力机构设在所述滑动导轨上,并与其平动连接;

所述悬臂梁的端面与所述平动横梁的侧面连接,所述平面抹平贴附机构安装在所述悬臂梁的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平动横梁包括滑动段、抺平段,所述滑动导轨设在所述滑动段的侧面上,所述悬臂梁设在所述抺平段的侧面上,所述滑动导轨与所述悬臂梁在所述平动横梁的两相反侧上。

进一步的,所述悬臂梁包括第一悬臂梁、第二悬臂梁,所述平面抹平贴附机构包括第一平面抹平贴附机构、第二平面抹平贴附机构,所述第一平面抹平贴附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悬臂梁上,所述第二平面抹平贴附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悬臂梁上,所述第一平面抹平贴附机构与所述第二平面抹平贴附机构抺平方向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段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滑动导轨嵌进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滑动段的侧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板架、电机、主动轮、滑块、同步带,所述板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板架具有第一侧板面、第二侧板面,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面上,所述电机具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主动轮连接;

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板架的第二侧板面上,所述板架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动导轨滑动配合连接;

所述同步带绕过所述主动轮,所述同步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段的两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向轮、第二转向轮,所述同步带绕过所述第一转向轮、主动轮、第二转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段两端的底面上具有第一底端面、第二底端面,所述第一底端面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所述同步带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之间;所述第二底端面设有第三固定块、第四固定块,所述同步带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三固定块、第四固定块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板架上还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四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为腰形孔,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安装在所述板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板架的第二侧板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滑块嵌进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板架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本平面抹平贴附控制装置包括平动横梁、动力机构、悬臂梁、平面抹平贴附机构,动力机构设在平动横梁的滑动导轨上,并与其平动连接;该平面抹平贴附控制装置通过平动横梁、动力机构、悬臂梁、平面抹平贴附机构的结合,利用了平动横梁在动力机构上的平动,从而解决了表面为粗糙面的异形轮廓面产品的表面自动化平面抺平贴附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

2、平动横梁包括滑动段、抺平段,滑动导轨设在滑动段的侧面上,悬臂梁设在所述抺平段的侧面上,使滑动导轨与悬臂梁在平动横梁上分段设置,使平面抹平贴附机构在进行平面抺平贴膜作业时,不受动力机构的影响,滑动导轨与悬臂梁在平动横梁的两相反侧,使该平面抹平贴附控制装置在进行平面抺平贴膜控制时更为方便。

3、悬臂梁包括第一悬臂梁、第二悬臂梁,平面抹平贴附机构包括第一平面抹平贴附机构、第二平面抹平贴附机构,第一平面抹平贴附机构安装在第一悬臂梁上,第二平面抹平贴附机构安装在第二悬臂梁上,第一平面抹平贴附机构与第二平面抹平贴附机构抺平方向相对,使平面抹平贴附机构能够进行来回双向贴附作业。

4、滑动段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滑动导轨嵌进第一凹槽与滑动段的侧面连接,使滑动导轨与平动横梁的定位安装更为稳固。

5、动力机构包括板架、电机、主动轮、滑块、同步带,电机安装在板架的第一侧板面上,板架通过滑块与滑动导轨滑动配合连接,使滑块沿着滑动导轨滑动;同步带绕过主动轮,同步带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段的两端连接,动力机构通过同步带与主动轮的结合,为动力机构提供滑动动力。

6、同步带绕过第一转向轮、主动轮、第二转向轮,第一转向轮、第二转向轮为同步带提供传动导向,使主动轮在同步带的转动更为顺畅。

7、同步带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之间,同步带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三固定块、第四固定块之间,同步带通过第一固定块、第三固定块,使同步带与平动横梁之间具有安全工作距离,使同步带的传动更为顺畅、稳定。

8、板架上还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为腰形孔,使电机在板架上的安装可进行位置微调,方便电机的安装、调校。

9、板架的第二侧板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滑块嵌进第二凹槽与板架连接,使滑块与板架的定位安装更为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面抹平贴附控制装置的立体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面抹平贴附控制装置的立体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面抹平贴附控制装置的侧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平动横梁,11、滑动导轨,12、第一凹槽,13、第一固定块,14、第二固定块,15、第三固定块,16、第四固定块,20、动力机构,21、板架,211、第二凹槽,212、第一安装孔,22、电机,23、主动轮,24、滑块,25、同步带,26、第一转向轮,27、第二转向轮,31、第一悬臂梁,32、第二悬臂梁,41、第一平面抹平贴附机构,42、第二平面抹平贴附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平面抹平贴附控制装置,包括平动横梁10、动力机构20、悬臂梁、平面抹平贴附机构,平动横梁10具有滑动导轨11,动力机构20设在滑动导轨11上,并与其平动连接;悬臂梁的端面与平动横梁10的侧面连接,平面抹平贴附机构安装在悬臂梁的侧面上。

其中,平动横梁10包括滑动段、抺平段,滑动导轨11设在滑动段的侧面上,悬臂梁设在抺平段的侧面上,滑动导轨11与悬臂梁在平动横梁10的两相反侧上;悬臂梁包括第一悬臂梁31、第二悬臂梁32,平面抹平贴附机构包括第一平面抹平贴附机构41、第二平面抹平贴附机构42,第一平面抹平贴附机构41安装在第一悬臂梁31上,第二平面抹平贴附机构42安装在第二悬臂梁32上,第一平面抹平贴附机构41与第二平面抹平贴附机构42抺平方向相对;滑动段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12,滑动导轨11嵌进第一凹槽12与滑动段的侧面连接;

动力机构20包括板架21、电机22、主动轮23、滑块24、同步带25、第一转向轮26、第二转向轮27,板架21上设有第一通孔,板架21具有第一侧板面、第二侧板面,电机22安装在第一侧板面上,电机22具有转轴,转轴穿过第一通孔与主动轮23连接;滑块24安装在板架21的第二侧板面上,板架21通过滑块24与滑动导轨11滑动配合连接;同步带25绕过第一转向轮26、主动轮23、第二转向轮27,同步带25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段的两端连接;

滑动段两端的底面上具有第一底端面、第二底端面,第一底端面设有第一固定块13、第二固定块14,同步带25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块13、第二固定块14之间;第二底端面设有第三固定块15、第四固定块16,同步带25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三固定块15、第四固定块16之间;

板架21上还设有第一安装孔212,第一安装孔212为四个,第一安装孔212为腰形孔,电机22通过第一安装孔212安装在板架21上;板架21的第二侧板面上设有第二凹槽211,滑块24嵌进所述第二凹槽211与所述板架21连接。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平面抹平贴附控制装置包括平动横梁10、动力机构20、悬臂梁、平面抹平贴附机构,动力机构20设在平动横梁10的滑动导轨11上,并与其平动连接;该平面抹平贴附控制装置通过平动横梁10、动力机构20、悬臂梁、平面抹平贴附机构的结合,利用了平动横梁10在动力机构20上的平动,从而解决了表面为粗糙面的异形轮廓面产品的表面自动化平面抺平贴附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

2、平动横梁10包括滑动段、抺平段,滑动导轨11设在滑动段的侧面上,悬臂梁设在所述抺平段的侧面上,使滑动导轨11与悬臂梁在平动横梁10上分段设置,使平面抹平贴附机构在进行平面抺平贴膜作业时,不受动力机构20的影响,滑动导轨11与悬臂梁在平动横梁10的两相反侧,使该平面抹平贴附控制装置在进行平面抺平贴膜控制时更为方便。

3、悬臂梁包括第一悬臂梁31、第二悬臂梁32,平面抹平贴附机构包括第一平面抹平贴附机构41、第二平面抹平贴附机构42,第一平面抹平贴附机构41安装在第一悬臂梁31上,第二平面抹平贴附机构42安装在第二悬臂梁32上,第一平面抹平贴附机构41与第二平面抹平贴附机构42抺平方向相对,使平面抹平贴附机构能够进行来回双向贴附作业。

4、滑动段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12,滑动导轨11嵌进第一凹槽12与滑动段的侧面连接,使滑动导轨11与平动横梁10的定位安装更为稳固。

5、动力机构20包括板架21、电机22、主动轮23、滑块24、同步带25,电机22安装在板架21的第一侧板面上,板架21通过滑块24与滑动导轨11滑动配合连接,使滑块24沿着滑动导轨11滑动;同步带25绕过主动轮23,同步带25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段的两端连接,动力机构20通过同步带25与主动轮23的结合,为动力机构20提供滑动动力。

6、同步带25绕过第一转向轮26、主动轮23、第二转向轮27,第一转向轮26、第二转向轮27为同步带25提供传动导向,使主动轮23在同步带25的转动更为顺畅。

7、同步带25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固定块13、第二固定块14之间,同步带25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三固定块15、第四固定块16之间,同步带25通过第一固定块13、第三固定块15,使同步带25与平动横梁10之间具有安全工作距离,使同步带25的传动更为顺畅、稳定。

8、板架21上还设有第一安装孔212,第一安装孔212为腰形孔,使电机22在板架21上的安装可进行位置微调,方便电机22的安装、调校。

9、板架21的第二侧板面上设有第二凹槽211,滑块24嵌进第二凹槽211与板架21连接,使滑块24与板架21的定位安装更为稳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