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子的反盖剔除装置和理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7132发布日期:2018-07-31 20:10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盖子的反盖剔除装置和理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瓶装产品或罐装产品,一般都是采用机器压盖或人工压盖(人工压盖逐渐被机器代替),机器封盖前,都需要把杂乱无章的盖子在理盖器内理出正确的方向,然后再通过理盖器出口送到下盖轨道。

但是,现有的理盖器存在以下缺陷:由于一些产品使用的盖子为胶质盖,按照目前主流技术,理盖器并不能保证盖子100%的按正确方向理出。一旦盖子不按正确方向理出,就会通过轨道进入压盖机的压盖头,进而导致设备故障,需要停机处理,造成生产效率下降、盖子浪费,人工处理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一种盖子的反盖剔除装置,该反盖剔除装置能够将具有上盖和下盖的盖子中的反盖剔除掉,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减少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反盖剔除装置的理盖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盖子的反盖剔除装置,盖子包括上下设置的上盖和下盖,下盖背向上盖的底面具有内凹的凹槽,上盖的直径D0小于下盖的外径D1,凹槽的直径为D2,所述反盖剔除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以及连接顶板和底板的后侧板,所述反盖剔除装置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盖子在所述反盖剔除装置内自第一端向第二端移动;

其中,所述底板上设置自底板的背向后侧板的侧边沿垂直于底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切口,所述切口的沿底板长度方向的宽度W满足(D1-D2)/2≤W<D0/2,所述切口的沿垂直于底板长度方向的深度H满足D1/2≤H<P,相邻两个切口之间的间距S满足D0/2≤S≤D2/2,P是底板沿垂直于底板长度方向的宽度;

所述后侧板上设置有多个半圆柱体的推块,每个推块对应位于每个切口的更邻近第一端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反盖剔除装置内,所述推块的半圆柱体的柱体自底板向顶板延伸,所述推块的半圆柱面朝向所述切口,所述推块的半圆柱体的直径为(D1-D0)/2,所述推块的半圆柱体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上盖的高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推块与对应的每个切口的中心线的距离为D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块的半圆柱体的高度等于所述上盖的高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口与所述推块的个数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三个切口,所述后侧板上设置有三个推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盖剔除装置还包括与后侧板相对设置的前侧板,所述前侧板连接顶板和底板,所述前侧板对应所述多个切口的位置设置有供反盖移除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理盖器,所述理盖器包括上述的反盖剔除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理盖器还包括理盖装置,所述理盖装置位于所述反盖剔除装置的上游。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反盖剔除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切口和多个推块,能够有效将理盖后的盖子中的反盖剔除,保证进入压盖机的压盖头的盖子100%处于正确的方向,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杜绝盖子浪费,减少设备操作人员的监控工作力度。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子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子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盖剔除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S1部分的放大图。

图6至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盖剔除装置剔除反盖过程的示意图。

图中:

10:顶板

20:底板 21:切口

30:后侧板 31:推块

40:前侧板

100:盖子 101:上盖

102:下盖 103:凹槽

110:正常的盖子 120:反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盖子100的反盖剔除装置,该反盖剔除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10和底板20、以及连接顶板10和底板20的后侧板30,底板20形成盖子100移动的轨道。该反盖剔除装置用于剔除图1至图3所示的盖子100中的反盖120,盖子100包括上下设置的上盖101和下盖102,下盖102背向上盖101的底面具有内凹的凹槽103,上盖101的直径D0小于下盖102的外径D1,凹槽103的直径为D2。本实施例中,上盖101和下盖102为圆柱形,凹槽103为柱形槽。

具体地说,底板20上设置自底板20的背向后侧板30的侧边沿垂直于底板20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切口21,换言之,切口21自底板20的侧边沿垂直于底板20长度方向向后侧板30延伸。切口21的沿底板20长度方向的宽度W满足(D1-D2)/2≤W<D0/2,切口21的沿垂直于底板20长度方向的深度H满足D1/2≤H<P,相邻两个切口21之间的间距S满足D0/2≤S≤D2/2,P是底板20沿垂直于底板20长度方向的宽度。

后侧板30上设置有多个半圆柱体的推块31,每个推块31对应位于每个切口21的更邻近第一端的一侧且位于反盖剔除装置内,推块31的半圆柱体的柱体自底板20向顶板10延伸,推块31的半圆柱面朝向切口21,推块31的半圆柱体的直径为(D1-D0)/2,推块31的半圆柱体的高度小于等于上盖101的高度。

下面参照图6至图11对上述反盖剔除装置剔除反盖120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多个盖子100通过反盖剔除装置的第一端依次进入反盖剔除装置内,其中,希望保留且能够通过反盖剔除装置的盖子100(以下简称正常的盖子110)为下盖102朝上、上盖101朝下的盖子100,希望剔除的反盖120为上盖101朝上、下盖102朝下的盖子10。

参照图6至图7,正常的盖子110经过切口21时,由于切口21的宽度W小于上盖101的半径D0/2,能够保证正常的盖子110经过此处而不会卡在切口21处,且移动方向不发生变化;正常的盖子110经过相邻两个切口21之间的位置时,由于相邻两个切口21之间的间距S不小于上盖101的半径D0/2,相邻两个切口21之间的位置的接触面与正常的盖子110的接触面较大,为面接触,而非点接触,故正常的盖子110能够正常继续向前移动,同理能够依次通过后续的各个切口21。

参照图8至图11,反盖120经过切口21时,受推块31的作用在下盖102上的阻挡作用力,反盖120开始向外侧偏移,由于切口21宽度W小于下盖102的外半径D1/2(因为D0/2<D1/2),反盖120的重心还没有超过切口21的边缘,反盖120不会从切口21处掉落,当反盖120继续向前移动并位于相邻两个切口21之间的位置时,反盖120与轨道的接触点为相邻两个切口21之间的边缘位置,一旦反盖120失去相邻两个切口21之间的底板20的支撑,重心外移,反盖120就会向外侧翻转,进而掉落,因此,相邻两个切口21之间的小于凹槽103的内半径D2/2能够有效保证反盖120移动至切口21时掉落,从而被剔除掉。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推块31与对应的每个切口21的中心线的距离为D1/2,每个推块31位于对应的每个切口21的前方位置,上述距离设计能够有效保证反盖120移动至切口21时先经推块31推开,然后从相邻两个切口21之间的位置掉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推块31的半圆柱体的高度等于上盖101的高度,从保证正常的盖子110能够通过切口21和推块31,同时对反盖120能够起到较好的推开和剔除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切口21与推块31的个数相同,且每个切口21的前方设置一个推块31,该前方是指与每个推块31对应的切口21相比,推块31更邻近反盖剔除装置的第一端,从而确保反盖120被剔除掉。

本实施例中,底板20上设置有三个切口21,后侧板30上设置有三个推块31,每个切口21对应设置一个推块31,在其他实施例中,切口21和推块31的个数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所做改变同样涵盖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盖剔除装置还包括与后侧板30相对设置的前侧板40,前侧板40连接顶板10和底板20,前侧板40对应多个切口21的位置设置有供反盖120移除的开口,通过设置前侧板40使进入反盖剔除装置沿预定轨道移动,并在多个切口21位置将反盖120从前侧板40的开口处剔除掉,防止正常的盖子110不脱离轨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理盖器,该理盖器使用上述的反盖剔除装置。可选地,理盖器还包括理盖装置,理盖装置位于反盖剔除装置的上游,换言之,理盖器首先将杂乱无章的盖子100在理盖装置内理出正确的方向,然后通过理盖装置的出口送到反盖剔除装置,经反盖剔除装置将反盖120剔除。该反盖剔除装置配合理盖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理盖后的反盖问题,保证进入压盖机的压盖头的盖子100能够100%处于正确的方向,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杜绝盖子浪费,减少设备操作人员的监控工作力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反盖剔除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切口和多个推块,能够有效将理盖后的盖子中的反盖剔除,保证进入压盖机的压盖头的盖子100%处于正确的方向,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杜绝盖子浪费,减少设备操作人员的监控工作力度。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