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塑料陈列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9006发布日期:2018-08-17 20:01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陈列盒,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塑料陈列盒。



背景技术:

陈列盒用于陈列各种物品,例如手机、针纺织品、工艺品、药品或食品。现有的固定式结构陈列盒大都不能折叠,不使用的时候占空间较大,且运输时容易受到损坏。现有的组合式结构的陈列盒,可以拆分,便于运输和存放,但是组装麻烦、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够折叠,节约运输和存放空间的折叠式塑料陈列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折叠式塑料陈列盒,包括基础底板、上左侧板、下左侧板、上右侧板、下右侧板、前板、后板、若干上层底板及若干中板;所述的前板底部与基础底板前端铰接,所述的下左侧板和下右侧板分别垂直安装在基础底板的左侧和右侧;下左侧板和下右侧板的上端分别与上左侧板和上右侧板的下端铰接;所述的上左侧板和上右侧板相对的面上对应于前板、后板及各中板处分别设有插槽,后板、中板及前板能够插装在上左侧板和上右侧板相对应的插槽内;相邻的两中板之间及后板与其相邻的中板之间设有上层底板,上层底板的两端分别与中板或后板铰接;所述的中板与后板、前板平行设置,中板的底部与基础底板铰接。

一种折叠式塑料陈列盒,包括大底板、上左侧板、下左侧板、上右侧板、下右侧板、若干下立板;其特征是:所述的下左侧板、下右侧板分别垂直固定在大底板的左侧和右侧,上左侧板、上右侧板底部分别与下左侧板、下右侧板的顶部铰接;所述的若干下立板平行于下左侧板设置在大底板上,位于下左侧板和下右侧板之间;下立板的顶部铰接有梯形中板,梯形中板与上左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的上左侧板与其相邻的梯形中板之间、相邻的梯形中板之间及上右侧板与其相邻的梯形中板之间分别设后板、前板及若干中板,后板、前板及中板垂直于基础底板及上左侧板设置,后板与大底板的后端铰接,前板与大底板的前端铰接,中板底部与大底板铰接;相邻的两中板之间及后板与其相邻的中板之间设有上层底板,上层底板的两端分别与中板或后板铰接;所述的上左侧板、上右侧板相对的侧面上及梯形中板的两侧面上对应于后板、前板及中板分别设有插槽,后板、前板及中板的两端插装在相应的插槽内。

上述的折叠式塑料陈列盒中,所述的大底板包括多块基础底板,相邻的基础底板通过下立板连接;相邻的基础底板相邻的侧边处分别设有一排母扣,下立板底部设有两排子扣,两排子扣分别插装在两基础底板的母扣中。

上述的折叠式塑料陈列盒中,所述的后板上设有开口,开口位于基础底板与上层底板之间,开口连通后板、基础底板、上层底板及中板围成的空间,开口处铰接有门板。

上述的折叠式塑料陈列盒中,所述的基础底板上设有与中板和后板铰接的铰耳,前板相邻的中板除外的中板及后板底部均设有L形的补偿机构,补偿机构能够使得后板和中板倾倒且倾倒后平行于基础底板。

上述的折叠式塑料陈列盒中,所述的上左侧板、上右侧板与下左侧板、下右侧板铰接处的铰链,及前板和后板与基础底板铰接处的铰链均采用的是单向铰链,只允许上左侧板、上右侧板、前板、后板向陈列盒中心倾倒。

上述的折叠式塑料陈列盒中,所述的基础底板、上层底板及中板均为镂空结构;左下侧板和右下侧板与基础底板分别通过多个卡扣连接。

上述的折叠式塑料陈列盒中,所述的前板、中板及后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燕尾榫结构的子扣,相应的插槽内设有多个母扣,子扣插装在相对应的母扣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前板、中板、后板、右上侧板、左上侧板都可以向着盒体的中心折叠,折叠后,所占空间远远小于使用时盒体的所占空间,便于存放及运输;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中板与基础底板的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包括基础底板1、上左侧板2、下左侧板3、上右侧板4、下右侧板5、前板6、后板7及两个中板8(不限于两个中板8);所述的前板6的底部与基础底板1前端铰接,所述的下左侧板3和下右侧板5分别通过多个卡扣垂直安装在基础底板1的左侧和右侧。下左侧板3和下右侧板5的上端分别与上左侧板2和上右侧板4的下端铰接;所述的上左侧板2和上右侧板4相对的面上对应于前板6、后板7及两个中板8处分别设有插槽,后板7、中板8及前板6能够插装在上左侧板2和上右侧板4上相对应的插槽内。相邻的两中板8之间及后板7与其相邻的中板之间设有上层底板 9,上层底板 9的两端分别与中板8或后板7铰接。所述的中板8与后板7、前板6平行设置,中板8的底部与基础底板1铰接。所述的后板7上基础底板1与上层底板 9之间设有开口,开口连通后板7、基础底板1、上层底板9及中板8围成的空间,该空间可以作为储物盒,开口处铰接有门板71。

所述的上左侧板2、上右侧板4与下左侧板3、下右侧板5铰接处的铰链,及前板6和后板7与基础底板1铰接处的铰链均采用的是单向铰链,只允许上左侧板2、上右侧板4、前板6、后板7向陈列盒中心倾倒。所述的前板6、中板8及后板7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燕尾榫结构的子扣,相应的插槽内设有多个母扣,子扣插装在相对应的母扣内。如图5所示,所述的基础底板1上设有与中板8和后板7铰接的铰耳11,前板相邻的中板除外的中板及后板的底部均设有L形的补偿机构12,补偿机构12能够使得后板7和中板8倾倒且倾倒后平行于基础底板1。所述的基础底板1、上层底板9及中板8上均为镂空结构,减轻了本实用新型的重量。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相似,只是增加了梯形中板13及下立板14,从而将两部分盒体联拼成一个整体。

其具体结构如下:包括大底板、上左侧板2、下左侧板3、上右侧板4、下右侧板5、梯形中板13和下立板14(不限于一块梯形中板13和下立板14,还可以是多块梯形中板13和下立板14。)。所述的大底板包括两基础底板1,两基础底板1相邻的边处分别设有一排母扣,下立板14的底部设有两排子扣,两排子扣插装在两基础底板1的母扣中,将两基础底板1连接成一个大底板。下左侧板3、下右侧板5分别通过卡扣垂直固定在大底板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的上左侧板2、上右侧板4底部分别与下左侧板3、下右侧板5的顶部铰接。梯形中板13与上左侧板2、上右侧板4平行设置,梯形中板13设置在上左侧板2、上右侧板4之间,底部与下立板14顶部铰接。所述的上左侧板2与其相邻的梯形中板之间、上右侧板4与其相邻的梯形中板之间分别设后板7、前板6及若干中板8,当有多块梯形中板时,相邻的梯形中板之间也设有后板7、前板6及若干中板8。后板7、前板6及中板8垂直于基础底板1及上左侧板2设置,后板7与相对应的基础底板1的后端铰接,前板6与基础底板1的前端铰接,中板8底部与基础底板1铰接。相邻的两中板8之间及后板7与其相邻的中板之间设有上层底板 9,上层底板 9的两端分别与中板8或后板7铰接。所述的上左侧板2、上右侧板4相对的侧面上及梯形中板13的两侧面上对应于后板7、前板6及中板8分别设有插槽,后板7、前板6及中板9的两端插装在相应的插槽内。

所述的上左侧板2、上右侧板4与下左侧板3、下右侧板5铰接处的铰链,及前板6和后板7与基础底板1铰接处的铰链均采用的是单向铰链,只允许上左侧板2、上右侧板4、前板6、后板7向陈列盒中心倾倒。所述的前板6、中板8及后板7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燕尾榫结构的子扣,相应的插槽内设有多个母扣,子扣插装在相对应的母扣内。如图5所示,所述的基础底板1上设有与中板8和后板7铰接的铰耳11,前板相邻的中板除外的中板及后板的底部均设有L形的补偿机构12,补偿机构12能够使得后板7和中板8倾倒且倾倒后平行于基础底板1。所述的基础底板1、上层底板9及中板8上均为镂空结构,减轻了本实用新型的重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