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样桶转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0075发布日期:2018-09-05 00:3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物料样品的采制、分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煤样的样桶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物料(如矿石、煤料)的样品采制、分析工作,各个国家均有强制标准,必须遵照标准进行采制样和分析工作。样品采制、分析工作过程的准则是在不破坏样品代表性的前提下,把采集到的样品粒度逐渐减小,质量也逐步减少,直到符合实验室化验对样品的粒度和质量(重量)精度要求,然后对符合要求的样品进行相关的试验分析。这一过程中不能够有样本的损失,不能够令样本发生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否则将会对最终的试验结果造成影响。

如以煤料分析为例,实际上是一种抽样分析的过程。煤炭是一种不均匀的物质(粒度、质量特性分布等),被抽样的母本一般比较大(几十吨到几万吨不等),最大限度地抽到能代表整个母本质量及特性的代表性样品的过程叫“采样”,目前有机械采样、人工采样、半机械采样等多种方式方法。按标准采到样品后,下一过程是制样,制样过程一般有空气干燥、破碎、缩分、磨粉等过程。样品制好后进开展下一步的样品试验分析。在煤炭的采制样和分析过程中,会使用到水分测试仪器以对煤样的水分含量进行试验分析。煤的水分是评价煤炭经济价值最基本的指标。因为煤中水分的变化会造成其它组分的含量变化和发热量的变化,对煤的检质、计量、验收、管理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准确测定煤中水分对煤的生产管理及经营有重大的意义。当然,对于其他的物料样品,必要时也同样需要对水分含量进行试验分析。

现有煤质采制样系统的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自动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采制样系统中无人值守的作业要求。煤样的转运通常是人工搬运。特别是分矿留样环节中,存样桶通过人工放桶,人工取桶,人工转运的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由于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设备运行不稳定,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

(2)安全性差。由于需要人为进行搬运,使得存在人为换样、样桶摔落使样品洒落的风险。

(3)智能化程度低。当煤质采制样系统需要同时操作同一批的大量样桶的分矿留样作业或其他作业时,系统不具备存储多个同一批空样桶或者存储多个同一批样品样桶的功能,工作效率低,适宜性差,不能很好的满足采制样自动化系统的同一批连续性作业、高效作业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安全性高、能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保持工作连续性的用于煤样的样桶转运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样桶转运系统,包括用于传输样桶的输送线装置和用于取放样桶的机械手装置;所述输送线装置上依次设有样桶暂存区、存取桶区和空桶暂存区,所述输送线装置于存取桶区处的至少一侧设有样桶作业工位;所述机械手装置包括横设于存取桶区上方的横向传输轨道组件,所述横向传输轨道组件上设有可上下升降的机械手钩取组件,所述机械手钩取组件上设有一个以上的钩槽部以用于向上升起后钩取样桶;当输送线装置正向传输时,多个空载的所述样桶依次经样桶暂存区、存取桶区被最终传输至空桶暂存区内进行暂存;当输送线装置反向传输时,空桶暂存区内暂存的多个所述样桶被逐一反向传输至存取桶区,所述机械手钩取组件依次钩取样桶并被横向传输轨道组件依次横向传输至样桶作业工位进行作业;当样桶完成作业时,所述机械手钩取组件依次钩取样桶作业工位的样桶并依次被横向传输轨道组件横向传输至存取桶区后、被输送线装置反向传输至样桶暂存区进行暂存或对外传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样桶作业工位设有分矿留样装置、以用于使多个样桶完成分矿留样作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传输轨道组件包括横向支撑架、横向驱动机构和滑块,所述滑块安装于横向驱动机构的导轨上以被驱动后实现横向移动,所述机械手钩取组件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上设有感应片,所述横向驱动机构上设有多个感应开关、以用于通过感应滑块上的感应片来控制滑块横向移动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械手钩取组件包括竖向设置的机械臂、沿机械臂上下滑动的机械手和用于驱动机械手滑动的驱动气缸,一个以上的所述钩槽部设于机械手上,所述钩槽部处设有触发开关、用于钩取样桶后触发以确保钩取成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线装置上于空桶暂存区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感应开关和第二感应开关、以用于感应空桶暂存区内的样桶是否存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线装置上于存取桶区处设有第一挡板组件,当输送线装置反向传输时,所述第一挡板组件伸出、用于将从空桶暂存区内反向传输来的样桶拦截在存取桶区以进行钩取作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线装置上于第一挡板组件与空桶暂存区之间还设有第二挡板组件,当前一个样桶被第一挡板组件拦截在存取桶区内时,所述第二挡板组件将后续样桶全部拦截、用于使前一个样桶实现单个钩取横向传输作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线装置上于存取桶区处设有第三感应开关、以用于监测存取桶区内有无样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线装置为滚筒传输带,所述第一挡板组件包括固定在滚筒传输带下方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可上下伸缩的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的顶部设有挡板、以用于向上伸出时将样桶拦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线装置上于样桶暂存区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四感应开关和第五感应开关、以用于感应样桶暂存区内的样桶是否存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线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两条输送线,所述输送线装置于存取桶区处的两侧均设有一个样桶作业工位,所述机械手钩取组件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钩槽部、以用于分别钩取两条输送线上的样桶后再分别横向传输至两侧的样桶作业工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样桶转运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很好的满足采制样系统中无人值守的作业要求。不论是空桶补入还是装样后的样桶转运,都是自动化完成,和采制样系统完成了很好的自动化对接,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会出现由于操作不规范而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影响系统整体运行的风险。

(2)本实用新型的样桶转运系统,安全性高,由于和采制样系统完成了很好的自动化对接,使得不论是空桶补入还是装样后的样桶转运都是自动化完成,不会存在人为换样、样桶摔落使样品洒落的风险。

(3)本实用新型的样桶转运系统,智能化程度高。由于设有空桶暂存区和样桶暂存区,使得具有存储多个同一批空桶和多个同一批样桶的功能;使得既能够满足单个的、逐一的输送和采制样作业,又能够很好的满足煤质采制样系统需要的同一批、多数量的输送和采制样作业要求。这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本系统适宜性强,能够很好的满足采制样自动化系统的同一批连续性作业、高效作业的要求。

(4)本实用新型的样桶转运系统,输送线装置具有排队发送的功能,使得被钩取的样桶和下一个样桶之间会存在安全距离,使得在钩取作业时不会带动或者剐蹭下一个样桶进而造成错位或者掉落的风险,有效的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样桶转运系统在实施例1中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样桶转运系统在实施例1中的俯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样桶转运系统的机械手装置在实施例1中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样桶转运系统的机械手钩取组件在实施例1中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样桶转运系统的第二挡板组件在实施例1中的正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样桶转运系统的第一挡板组件在实施例1中的正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样桶转运系统在实施例2中的俯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输送线装置;11、样桶暂存区;111、第四感应开关;112、第五感应开关;12、存取桶区;121、第一挡板组件;1211、固定支架;1212、气缸组件;1213、挡板;122、第二挡板组件;123、第三感应开关;13、空桶暂存区;131、第一感应开关;132、第二感应开关;2、机械手装置;21、横向传输轨道组件;211、横向支撑架;212、横向驱动机构;213、滑块;22、机械手钩取组件;221、机械臂;222、机械手;223、驱动气缸;3、分矿留样装置;9、样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样桶转运系统,包括用于传输样桶9的输送线装置1和用于取放样桶9的机械手装置2,输送线装置1上设有多个安装件用于安装于输送机架上。输送线装置1上依次设有样桶暂存区11、存取桶区12和空桶暂存区13,输送线装置1于存取桶区12处的至少一侧设有样桶作业工位;机械手装置2包括横设于存取桶区12上方的横向传输轨道组件21,横向传输轨道组件21上设有可上下升降的机械手钩取组件22,机械手钩取组件22上设有一个以上的钩槽部以用于向上升起后钩取样桶9;当输送线装置1正向传输时,多个空载的样桶9依次经样桶暂存区11、存取桶区12被最终传输至空桶暂存区13内进行暂存;当输送线装置1反向传输时,空桶暂存区13内暂存的多个样桶9被逐一反向传输至存取桶区12,机械手钩取组件22依次钩取样桶9并被横向传输轨道组件21依次横向传输至样桶作业工位进行作业;当样桶9完成作业时,机械手钩取组件22依次钩取样桶作业工位的样桶9并依次被横向传输轨道组件21横向传输至存取桶区12后、被输送线装置1反向传输至样桶暂存区11进行暂存或对外传输。在本实施例中,样桶作业工位设有分矿留样装置3、以用于使多个样桶9完成分矿留样作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样桶作业工位也可以设为其他的采制样装置,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样桶转运系统完成连续性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的转运工作。具体实施例原理如下:

输送线装置1的样桶暂存区11一端用于与采制样系统的其他传输线、或者其他机械手装置、或者其他设备对接,以用于完成系统间的自动化连接。当采制样系统需要处理一批煤样的分矿留样处理时,系统传输多个空载的(即没有装样的)样桶9进入输送线装置1,并依次经样桶暂存区11、存取桶区12被最终传输至空桶暂存区13内进行暂存,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样桶转运系统具有存储多个同一批空桶的功能。

当空桶全部到位后,输送线装置1再反转输送,使得处于空桶暂存区13内的样桶9被传输至存取桶区12。此时,机械手钩取组件22先下降再适当向前推,以确保能顺利钩取到样桶9,然后再上升进行钩取样桶9,第一个样桶9被钩取后,横向传输轨道组件21向一侧移动机械手钩取组件22,使得机械手钩取组件22带动钩取的样桶9移动至一侧的分矿留样装置3内并落放好;然后横向传输轨道组件21退回,输送线装置1再反转输送一个桶位,机械手钩取组件22再钩取下一个样桶9再送至分矿留样装置3,依次循环,直至将所有的样桶9全部输送至分矿留样装置3内。

当分矿留样装置3完成分矿留样作业时,此时各个样桶9内都以装满样品。然后横向传输轨道组件21带动机械手钩取组件22向一侧的分矿留样装置3内移动,使得机械手钩取组件22将分矿留样装置3内的样桶9取放在存取桶区12,然后输送线装置1再反转输送一个工位,使得存取桶区12处又空出下一个样桶9的存放位置、以便于机械手钩取组件22钩取下一个样桶9回来,依次循环,直至将所有的该批次的样桶9全部取放至输送线装置1上并全部输送至样桶暂存区11进行集中暂存待后续使用或者马上完成对外传输。

通过以上特殊的科学设计,具有如下优点:

一是本实用新型的样桶转运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很好的满足采制样系统中无人值守的作业要求。不论是空桶补入还是装样后的样桶转运,都是自动化完成,和采制样系统完成了很好的自动化对接,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会出现由于操作不规范而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影响系统整体运行的风险。

二是本实用新型的样桶转运系统,安全性高,由于和采制样系统完成了很好的自动化对接,使得不论是空桶补入还是装样后的样桶转运都是自动化完成,不会存在人为换样、样桶摔落使样品洒落的风险。

三是本实用新型的样桶转运系统,智能化程度高。由于设有空桶暂存区和样桶暂存区,使得具有存储多个同一批空桶和多个同一批样桶9的功能;使得既能够满足单个的、逐一的输送和采制样作业,又能够很好的满足煤质采制样系统需要的同一批、多数量的输送和采制样作业要求。这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本系统适宜性强,能够很好的满足采制样自动化系统的同一批连续性作业、高效作业的要求。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横向传输轨道组件21包括横向支撑架211、横向驱动机构212和滑块213,滑块213安装于横向驱动机构212的导轨上以被驱动后实现横向移动,机械手钩取组件22与滑块213固定连接,滑块213上设有感应片,横向驱动机构212上设有多个感应开关、以用于通过感应滑块213上的感应片来控制滑块213横向移动位置。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机械手钩取组件22包括竖向设置的机械臂221、沿机械臂221上下滑动的机械手222和用于驱动机械手222滑动的驱动气缸223,一个以上的钩槽部设于机械手222上,钩槽部处设有触发开关、用于钩取样桶9后触发以确保钩取成功。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输送线装置1上于空桶暂存区13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感应开关131和第二感应开关132、以用于感应空桶暂存区13内的样桶9是否存满。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输送线装置1上于存取桶区12处设有第一挡板组件121,当输送线装置1反向传输时,第一挡板组件121伸出、用于将从空桶暂存区13内反向传输来的样桶9拦截在存取桶区12以进行钩取作业。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输送线装置1上于第一挡板组件121与空桶暂存区13之间还设有第二挡板组件122,当前一个样桶9被第一挡板组件121拦截在存取桶区12内时,第二挡板组件122将后续样桶9全部拦截、用于使前一个样桶9实现单个钩取横向传输作业。通过以上设置,使得输送线装置1具有排队发送的功能,使得被钩取的样桶9和下一个样桶9之间会存在安全距离,使得在钩取作业时不会带动或者剐蹭下一个样桶9进行造成错位或者掉落的风险,有效的提高了安全性。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输送线装置1上于存取桶区12处设有第三感应开关123、以用于监测存取桶区12内有无样桶9。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输送线装置1为滚筒传输带,第一挡板组件121包括固定在滚筒传输带下方的固定支架1211,固定支架1211上设有可上下伸缩的气缸组件1212,气缸组件1212的顶部设有挡板1213、以用于向上伸出时将样桶9拦截。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输送线装置1上于样桶暂存区1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四感应开关111和第五感应开关112、以用于感应样桶暂存区11内的样桶9是否存满。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输送线装置1包括并列设置的两条输送线,输送线装置1于存取桶区12处的两侧均设有一个样桶作业工位,机械手钩取组件22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钩槽部、以用于分别钩取两条输送线上的样桶9后再分别横向传输至两侧的样桶作业工位。

针对上述公开的技术特征,在此提供两个具体应用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两个具体应用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6所示,输送线装置1包括并列设置的两条输送线,输送线装置1于存取桶区12处的两侧均设有一个分矿留样装置3,机械手钩取组件22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钩槽部、以用于分别钩取两条输送线上的样桶9后再分别横向传输至两侧的分矿留样装置3。输送线装置1的第一挡板组件121为一个,能够同时拦住两条输送线上的样桶9,但第二挡板组件122为两个且对应一条输送线设置一个,能够分别拦住其中一条输送线上的样桶9。

当系统传输多个空载的样桶9进入输送线装置1后,会依次经样桶暂存区11、存取桶区12被最终传输至空桶暂存区13内进行暂存,空桶暂存区13的前端的第一感应开关131能够感应到第一个空载的样桶9输送到位,当最后一个样桶9输送到位时,会被第二感应开关132感应,当第二感应开关132延时一定时间没有感应到信号时,表示已经存满可以停止输送,并可以开展下阶段的反向传输作业。

然后输送线装置1反转,使得处于空桶暂存区13内的样桶9被传输至存取桶区12。此时,输送线装置1的两个第二挡板组件122均从滚筒间伸出,用于将两条线上的首个样桶9拦住,同时第一挡板组件121也从滚筒间伸出。然后当需要输送左边的样桶9时,左侧传输线上的第二挡板组件122放下,使得左侧的首个样桶9被传输至第一挡板组件121处并被拦下。此时处于存取桶区12处的第三感应开关123监测存取桶区12内有样桶9。然后横向传输轨道组件21将机械手钩取组件22横向移动至该样桶9的右侧,机械手钩取组件22先下降然后再上升钩取了样桶9。横向传输轨道组件21向左侧移动机械手钩取组件22,使得机械手钩取组件22带动钩取的样桶9移动至左侧的分矿留样装置3内并落放好。在本实施例中,机械手钩取组件22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钩槽部、以用于分别钩取两条输送线上的样桶9后再分别横向传输至两侧的分矿留样装置3内。当上一个落放好之后,此时可继续将左侧的样桶9一个一个的按上述流程全部存入分矿留样装置3内,然后再一一存放右侧输送带上的样桶9。或者也可以先将右侧输送带上的首个样桶9存放至右侧分矿留样装置3内,再又存放左侧的第二个、再存放右侧第二个。在此不做限定。

当两个分矿留样装置3全部留好样后,横向传输轨道组件21可以按照以上流程规律将两侧的分矿留样装置3内的所有样桶9逐一输送至存取桶区12后再传输至样桶暂存区11。当样桶暂存区11的前后两端的第四感应开关111和第五感应开关112均感应到样桶9时,表示样桶暂存区11内的样桶9存满。此刻可以将样桶暂存区11内的所有样桶9先进行集中暂存待后续使用、或者也马上完成对外的连续、成批次的集中传输。

具体实施例2:如图7所示,此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由于受客户现场作业面积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输送线装置1只设置的一条输送线,输送线装置1于存取桶区12处的一侧设有一个分矿留样装置3,其他操作方式雷同。此实施方式对作业面积要求更低、设备成本更低,但仍具有极强的自动化处理能力。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