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样品采制化的合样归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7137发布日期:2018-07-31 20:1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物料样品的采制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样品采制化的合样归批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物料(如矿石、煤料)的样品采制、分析工作,各个国家均有强制标准,必须遵照标准进行采制样和分析工作。样品采制、分析工作过程的准则是在不破坏样品代表性的前提下,把采集到的样品粒度逐渐减小,质量也逐步减少,直到符合实验室化验对样品的粒度和质量(重量)精度要求,然后对符合要求的样品进行相关的试验分析。这一过程中不能够有样本的损失,不能够令样本发生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否则将会对最终的试验结果造成影响。

如以煤料分析为例,实际上是一种抽样分析的过程。煤炭是一种不均匀的物质(粒度、质量特性分布等),被抽样的母本一般比较大(几十吨到几万吨不等),最大限度地抽到能代表整个母本质量及特性的代表性样品的过程叫“采样”,目前有机械采样、人工采样、半机械采样等多种方式方法。按标准采到样品后,下一过程是制样,制样过程一般有空气干燥、破碎、缩分、磨粉等过程。样品制好后进开展下一步的样品试验分析。在煤炭的采制样和分析过程中,会使用到水分测试仪器以对煤样的水分含量进行试验分析。煤的水分是评价煤炭经济价值最基本的指标。因为煤中水分的变化会造成其它组分的含量变化和发热量的变化,对煤的检质、计量、验收、管理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准确测定煤中水分对煤的生产管理及经营有重大的意义。当然,对于其他的物料样品,必要时也同样需要对水分含量进行试验分析。

当前,对于样品的采制一体化作业、采制一体化系统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合样归批作业。所谓合样归批,是指在采制样作业的前端时,会制得多批次的不同煤样并用样桶装起来,而且每一批次的煤样样桶也具有一定的数量。这使得在采制样作业的后端时,需要将不同批次、不同数量的煤样进行相同批次的归拢合一,再集中完成该批次的采制样作业,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部分现有样品采制化系统自动化程度低,采样后的煤样多数通过人工合样、人工归批,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采制样系统中全自动运行的作业要求。同时,由于需要人为进行合样归批。使得存在人为换样、样桶摔落使样品洒落的风险,安全性差。

(2)部分现有样品采制化系统智能化程度低,不具有缓存功能,只能处理一些样品批次较少、每批次样品量较少的合样归批作业,而一旦样品的批次多、每批次的样品量很大时,现有样品采制化系统却无法满足,不能处理多批次、多数量的合样归批作业。例如不能同时完成多批次的待制样归批、多批次的空桶归批、多批次的后批次制样归批的统一自动化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安全性高、具有多区域缓存功能、能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保持工作连续性的用于样品采制化的合样归批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样品采制化的合样归批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可正反向传输的暂存输送平台、制样输送平台,所述控制系统与暂存输送平台、制样输送平台相连以实现控制;所述暂存输送平台呈环型用于循环输送,所述暂存输送平台上设有出入桶工位、归批读码工位和进空桶工位,所述制样输送平台上设有归批进桶工位、出空桶工位和制样对接工位;所述归批读码工位与归批进桶工位对接,所述归批读码工位处设有第一读码组件和推桶组件,所述第一读码组件用于读取暂存输送平台输送来的样桶上的芯片信息,所述推桶组件根据第一读码组件的读取信息将属于同一批次的样桶经归批进桶工位推送至制样输送平台上进行集中缓存后再传输至制样对接工位处完成该批次的倒料/或根据读取信息使不属于该批次的样桶继续在暂存输送平台上传输暂存以进行下一轮的扫码作业;所述出空桶工位与进空桶工位对接,所述出空桶工位处设有推空桶组件,当样桶倒料后并往回输送至出空桶工位处时,所述推空桶组件将该倒料后的空桶经进空桶工位推送至暂存输送平台上、以用于集中缓存同一批次的所有空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归批进桶工位和出空桶工位之间设有待制样缓存区、以用于集中缓存同一批次的样桶后再逐一传输至制样对接工位处;所述进空桶工位与出入桶工位之间设有一个以上的样桶缓存区、以用于集中缓存除待制样缓存区已缓存的样桶之外的其他批次样桶和空桶,所述归批读码工位与进空桶工位之间设有非待制样暂存区、以用于存储经第一读码组件读取后的不属于当前制样批次的样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归批读码工位处设有第一拦桶组件、用于将传输来的样桶拦截以使第一读码组件进行读码,所述出空桶工位处设有第二拦桶组件、用于将传输来的首个样桶拦截以使后续同批次样桶在待制样缓存区形成集中缓存/或者将完成倒料并往回输送的空桶拦截以使推空桶组件将该空桶推送至暂存输送平台上进行缓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归批读码工位处设有第一光电感应开关、用于感测到拦截的样桶后使第一读码组件进行读码,所述推空桶组件处设有第二光电感应开关、用于感测到传回的空桶后使推空桶组件将该空桶推送至暂存输送平台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待制样缓存区的区域前后两端处均设有一个第三光电感应开关、用于检测到该批次的样桶全部集中缓存到位后再开展该批次的倒料;所述非待制样暂存区的区域前后两端处均设有一个第四光电感应开关、用于检测到该区域非待制样样桶全部集中缓存到位后再全部输送至样桶缓存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样桶缓存区为两个以上,每个所述样桶缓存区的区域前后两端处均设有一个第五光电感应开关、用于检测到本区域的样桶全部集中缓存到位后再往前输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入桶工位处设有第三拦桶组件,所述样桶缓存区与出入桶工位之间设有第二读码组件,第二读码组件处设有第四拦桶组件,当第二读码组件读取第四拦桶组件拦截的的为空桶时、所述第三拦桶组件进行拦截以用于使该空桶经出入桶工位传出至暂存输送平台外,当第二读码组件读取第四拦桶组件拦截的为样桶时、所述第三拦桶组件不进行拦截、以用于使该样桶继续循环传输至归批读码工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读码组件处设有第六光电感应开关、用于感测到拦截的样桶后使第二读码组件进行读码,所述第三拦桶组件处设有第七光电感应开关、用于感测到拦截的空桶后以提示该空桶经出入桶工位传出至暂存输送平台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读码组件包括用于固定在暂存输送平台上方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读卡器、以用于对下方的样桶进行读码作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暂存输送平台、制样输送平台均包括滚筒式传输带,所述推桶组件包括横设于滚筒式传输带下方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横向的第一滑块导轨组件和第一驱动气缸组件,所述第一滑块导轨组件上设有从滚筒式传输带的滚筒间隙中向上伸出的钩桶臂、用于在第一驱动气缸组件的驱动下横向移动以进行推桶作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滑块导轨组件上设有感应开关、以用于感应钩桶臂上的感应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暂存输送平台、制样输送平台均包括滚筒式传输带,所述第一拦桶组件包括设于滚筒式传输带下方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竖向的第二滑块导轨组件和第二驱动气缸组件,所述第二滑块导轨组件上设有可从滚筒式传输带的滚筒间隙中向上伸出的挡板、用于在第二驱动气缸组件的驱动下朝上伸出以进行拦桶作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拦桶组件包括安装于出入桶工位处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三驱动气缸组件和拦桶臂,所述拦桶臂在第三驱动气缸组件的驱动下伸出以进行拦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样品采制化的合样归批系统,具有待制样样桶的缓存功能,所有本批次的样桶都能缓存在一起实现合样归批,便于后续成批的倒料、制样作业的统一开展。同时还具有后批次样桶缓存功能,便于多批次的样桶循环进行合样归批作业。并且还具有空桶缓存功能。缓存的空桶能够在下批次样桶进行合样归批的传输扫码作业进行时,也逐渐被传输至出入桶工位,便于将使用完毕的所有缓存的空桶从暂存输送平台上取出,这不但提高了空桶的利用率,而且使得暂存输送平台上又多出空间,便于下批次的多个样桶再传输至暂存输送平台上,以进行连续、不间断的多批次、多数量的合样归批作业。由此可见,本系统具有多区域缓存功能,能处理多批次、多数量的合样归批作业,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极高,不但能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还杜绝了人为干预使得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样品采制化的合样归批系统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样品采制化的合样归批系统的俯视原理示意图1。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样品采制化的合样归批系统的俯视原理示意图2。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读码组件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推桶组件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拦桶组件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拦桶组件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暂存输送平台;11、出入桶工位;12、归批读码工位;121、第一读码组件;1211、固定架;1212、读卡器;122、推桶组件;1221、固定板;1222、第一滑块导轨组件;1223、第一驱动气缸组件;1224、钩桶臂;13、进空桶工位;14、非待制样暂存区;15、样桶缓存区;2、制样输送平台;21、归批进桶工位;22、出空桶工位;221、推空桶组件;23、制样对接工位;24、待制样缓存区;31、第一拦桶组件;311、支撑架;312、第二滑块导轨组件;313、第二驱动气缸组件;314、挡板;32、第二拦桶组件;33、第三拦桶组件;331、固定座;332、第三驱动气缸组件;333、拦桶臂;34、第二读码组件;35、第四拦桶组件;41、第一光电感应开关;42、第二光电感应开关;43、第三光电感应开关;44、第四光电感应开关;45、第五光电感应开关;46、第六光电感应开关;47、第七光电感应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样品采制化的合样归批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可正反向传输的暂存输送平台1、制样输送平台2,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与暂存输送平台1、制样输送平台2相连以实现控制;暂存输送平台1、制样输送平台2均通过多个固定件安装于输送机架上,暂存输送平台1呈环型用于循环输送。暂存输送平台1上设有出入桶工位11、归批读码工位12和进空桶工位13,制样输送平台2上设有归批进桶工位21、出空桶工位22和制样对接工位23;归批读码工位12与归批进桶工位21对接,归批读码工位12处设有第一读码组件121和推桶组件122,第一读码组件121用于读取暂存输送平台1输送来的样桶上的芯片信息,推桶组件122根据第一读码组件121的读取信息将属于同一批次的样桶经归批进桶工位21推送至制样输送平台2上进行集中缓存后再传输至制样对接工位23处完成该批次的倒料/或根据读取信息使不属于该批次的样桶继续在暂存输送平台1上传输暂存以进行下一轮的扫码作业;出空桶工位22与进空桶工位13对接,出空桶工位22处设有推空桶组件221,当样桶倒料后并往回输送至出空桶工位22处时,推空桶组件221将该倒料后的空桶经进空桶工位13推送至暂存输送平台1上、以用于集中缓存同一批次的所有空桶。具体实施原理如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关于方向的描述均为根据图1所示的方向进行描述、以便于理解,而并非对技术方案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出入桶工位11和采制化系统的样桶传输线进行对接,制样对接工位23和自动上料设备进行对接、用于将样桶进行倾倒上料。由于多批次、多数量的样桶的顺序全部打乱,使得当需要对多批次、多数量的样桶需要进行合样归批时,多批次、多数量的样桶通过出入桶工位11传输至暂存输送平台1上,然后如图所示方向的逆时针输送。当首个样桶被输送至归批读码工位12处时,第一读码组件121读取该样桶上的芯片信息,如果正好为要制样批次(以下称本批次)的样桶时,推桶组件122根据第一读码组件121的读取信息将该样桶经归批进桶工位21推送至制样输送平台2上进行缓存,然后第二个样桶被输送至归批读码工位12处时,第一读码组件121读取该样桶上的芯片信息,如果也为本批次的样桶,则同样由推桶组件122推送至制样输送平台2上与第一个样桶进行集中缓存。而如果第二个样桶不是本批次样桶,则推桶组件122不进行推送、并且将该第二个样桶继续往前输送,以使得第三个样桶被传输至归批读码工位12处,再进行读码以判断。按此循环,直至将本批次的所有样桶都推送至制样输送平台2上进行集中缓存后,然后再将该批次的所有缓存的样桶向右传输至制样对接工位23处完成该批次的倒料。这使得本系统具有待制样样桶的缓存功能,所有本批次的样桶都能缓存在一起实现合样归批,便于后续成批的倒料、制样作业的统一开展。而在上述描述的扫码输送过程中,如果不是本批次的样桶,则由于全部往前输送,使得这些不是本批次(可能为第二批次、第三批次、第四批次等)的样桶也都在暂存输送平台1上得到缓存,并且循环传输,使得在第一批次完成倒料制样后又依次进行第二批次、第三批等的逐一合样归批作业,这使得本系统还具有后批次样桶缓存功能。

同时,当第一批次的首个样桶倒料后,会先往回输送至出空桶工位22处时,由推空桶组件221将该倒料后的空桶经进空桶工位13推送至暂存输送平台1上,然后再进行第二个样桶的倒料、再使第二个空桶经进空桶工位13推送至暂存输送平台1上(此时原本处于进空桶工位13的首个空桶会往前或者往回传输一个桶位,以便于第二个空桶落放于进空桶工位13处),以此循环以用于将该批次的所有空桶都缓存在暂存输送平台1上,使得本系统在前述的具有待制样样桶的缓存功能、后批次样桶缓存功能的前提下,还具有空桶缓存功能。缓存的空桶能够在下批次样桶进行合样归批的传输扫码作业进行时,也逐渐被传输至出入桶工位11,便于将使用完毕的所有缓存的空桶从暂存输送平台1上取出,这不但提高了空桶的利用率,而且使得暂存输送平台1上又多出空间,便于下批次的多个样桶再传输至暂存输送平台1上,以进行连续、不间断的多批次、多数量的合样归批作业。

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归批进桶工位21和出空桶工位22之间设有待制样缓存区24、以用于集中缓存同一批次的样桶后再逐一传输至制样对接工位23处;进空桶工位13与出入桶工位11之间设有一个以上的样桶缓存区15、以用于集中缓存除待制样缓存区24已缓存的样桶之外的其他批次样桶,归批读码工位12与进空桶工位13之间设有非待制样暂存区14、以用于存储经第一读码组件121读取后的不属于当前制样批次的样桶。如上方所述,当首个样桶被输送至归批读码工位12处时,第一读码组件121读取该样桶上的芯片信息,如果正好为要制样批次(以下称本批次)的样桶时,推桶组件122根据第一读码组件121的读取信息将该样桶经归批进桶工位21推送至制样输送平台2上进行缓存,然后第二个样桶被输送至归批读码工位12处时,第一读码组件121读取该样桶上的芯片信息,如果第二个样桶不是本批次样桶,则推桶组件122不进行推送、并且将该第二个样桶继续往前输送至非待制样暂存区14进行缓存。当缓存满后即可将这些不属于当前制样批次的样桶都传输至前方的样桶缓存区15内,使得进行循环输送并进行下一批的再扫码作业。同时,也使得非待制样暂存区14内排空,也利于下一批的非待制样样桶的缓存。

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归批读码工位12处设有第一拦桶组件31、用于将传输来的样桶拦截以使第一读码组件121进行读码,出空桶工位22处设有第二拦桶组件32、用于将传输来的首个样桶拦截以使后续同批次样桶在待制样缓存区24形成集中缓存/或者将完成倒料并往回输送的空桶拦截以使推空桶组件221将该空桶推送至暂存输送平台1上进行缓存。

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归批读码工位12处设有第一光电感应开关41、用于感测到拦截的样桶后使第一读码组件121进行读码,推空桶组件221处设有第二光电感应开关42、用于感测到传回的空桶后使推空桶组件221将该空桶推送至暂存输送平台1上。

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待制样缓存区24的区域前后两端处均设有一个第三光电感应开关43、用于检测到该批次的样桶全部集中缓存到位后再开展该批次的倒料;非待制样暂存区14的区域前后两端处均设有一个第四光电感应开关44、用于检测到该区域非待制样样桶全部集中缓存到位后再全部输送至样桶缓存区15。

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样桶缓存区15为两个以上,每个样桶缓存区15的区域前后两端处均设有一个第五光电感应开关45、用于检测到本区域的样桶全部集中缓存到位后再往前输送。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暂存输送平台1不会一直保持整个平台的输送,而是待这一阶段的样桶缓存区15内的样桶全部集中缓存到位后再往前一个样桶缓存区15进行输送,依次循环,有效节约了资源,降低了使用成本,延长了设备寿命,智能化程度更高。

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出入桶工位11处设有第三拦桶组件33,样桶缓存区15与出入桶工位11之间设有第二读码组件34,第二读码组件34处设有第四拦桶组件35,当第二读码组件34读取第四拦桶组件35拦截的为空桶时、第三拦桶组件33进行拦截以用于使该空桶经出入桶工位11传出至暂存输送平台1外,当第二读码组件34读取第四拦桶组件35拦截的为样桶时、第三拦桶组件33不进行拦截、以用于使该样桶继续循环传输至归批读码工位12。

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二读码组件34处设有第六光电感应开关46、用于感测到拦截的样桶后使第二读码组件34进行读码,第三拦桶组件33处设有第七光电感应开关47、用于感测到拦截的空桶后以提示该空桶经出入桶工位11传出至暂存输送平台1外。

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读码组件121包括用于固定在暂存输送平台1上方的固定架1211,固定架1211上设有读卡器1212、以用于对下方的样桶进行读码作业。

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暂存输送平台1、制样输送平台2均包括滚筒式传输带,推桶组件122包括横设于滚筒式传输带下方的固定板1221,固定板1221上设有横向的第一滑块导轨组件1222和第一驱动气缸组件1223,第一滑块导轨组件1222上设有从滚筒式传输带的滚筒间隙中向上伸出的钩桶臂1224、用于在第一驱动气缸组件1223的驱动下横向移动以进行推桶作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暂存输送平台1、制样输送平台2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传输带,推桶组件122可以采取设置在传输带上方或者一侧的结构形式,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滑块导轨组件1222上设有感应开关、以用于感应钩桶臂1224上的感应片。

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暂存输送平台1、制样输送平台2均包括滚筒式传输带,第一拦桶组件31包括设于滚筒式传输带下方的支撑架311,支撑架311上设有竖向的第二滑块导轨组件312和第二驱动气缸组件313,第二滑块导轨组件312上设有可从滚筒式传输带的滚筒间隙中向上伸出的挡板314、用于在第二驱动气缸组件313的驱动下朝上伸出以进行拦桶作业。在其他实施例中,暂存输送平台1、制样输送平台2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传输带,第一拦桶组件31可以采取设置在传输带上方或者一侧的结构形式,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三拦桶组件33包括安装于出入桶工位11处的固定座331,固定座331上设有第三驱动气缸组件332和拦桶臂333,拦桶臂333在第三驱动气缸组件332的驱动下伸出以进行拦截。

在上述技术特征的公开下,在此提供一个较为详细的具体应用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出入桶工位11和采制化系统的样桶传输线进行对接,制样对接工位23和自动上料设备进行对接、用于将样桶进行倾倒上料。由于多批次、多数量的样桶的顺序全部打乱,使得当需要对多批次、多数量的样桶需要进行合样归批时,多批次、多数量的样桶通过出入桶工位11传输至暂存输送平台1上,然后如图所示方向的逆时针输送。当首个样桶被输送至归批读码工位12处时,第一拦桶组件31将传输来的首个样桶拦截,以使第一读码组件121进行读码,即挡板314在第二驱动气缸组件313的驱动下朝滚筒式传输带的滚筒间隙中向上伸出以进行拦桶作业。同时,第一光电感应开关41感测到拦截的样桶后使第一读码组件121进行读码。第一读码组件121读取该样桶上的芯片信息,如果正好为要制样批次(以下称本批次)的样桶时,推桶组件122的钩桶臂1224会根据第一读码组件121的读取信息横向移动将该样桶经归批进桶工位21推送至制样输送平台2上的待制样缓存区24进行缓存,该首个样桶会传输至待制样缓存区24的第二拦桶组件32处并被其拦下,以使后续同批次样桶在待制样缓存区24形成集中缓存,并且此时会被前端的第三光电感应开关43感应到首个本批次样桶已经到位。

然后第二个样桶被输送至归批读码工位12处被第一拦桶组件31拦截,第一读码组件121读取该样桶上的芯片信息,如果也为本批次的样桶,则同样由推桶组件122推送至制样输送平台2上的待制样缓存区24,并且传输至首个本批次样桶的后方,用于与第一个样桶进行集中缓存。而如果第二个样桶不是本批次样桶,则推桶组件122不进行推送、并且将该第二个样桶继续往前输送,输送至非待制样缓存区14缓存进行缓存。而当非待制样缓存区14的区域前后两端处的第四光电感应开关44检测到该区域非待制样样桶全部集中缓存到位后,会再将该批次非当前制样的样桶全部输送至前方的样桶缓存区15进行缓存,使得进行循环输送并进行下一批的再扫码作业。同时,也使得非待制样暂存区14内排空,也利于下一批的非待制样样桶的缓存。

此时,第三个样桶被传输至归批读码工位12处,在进行读码以判断。按此循环,直至将本批次的所有样桶都推送至待制样缓存区24上进行集中缓存,此时待制样缓存区24的前后两端的第三光电感应开关43检测到该批次的样桶全部集中缓存到位,然后第二拦桶组件32不再拦截,使得首个本批次的样桶被向右传输至制样对接工位23处完成该批次的倒料。倒料结束后该首个空桶会向左运回来,并又被第二拦桶组件32拦截,此时第二光电感应开关42感测到传回的空桶后使推空桶组件221将该空桶推送至暂存输送平台1上进行缓存。并且在后续的暂存输送平台1的逆时针输送下直至被输送至第二读码组件34处,然后首个空桶被第六光电感应开关46感应到并被第二读码组件34读码,得知该桶为空桶,此时第三拦桶组件33进行拦截,该首个空桶运输至第三拦桶组件33处时,被伸出的拦桶臂333拦截。此时,第七光电感应开关47感应到拦截的空桶后,提示操作人员或者外部机械手设备等将该空桶经出入桶工位11传出至暂存输送平台1外。按照以上逻辑,直至将本批次的所有空桶都传出至暂存输送平台1外。空桶可以再进行其他的作业,这不但提高了空桶的利用率,而且使得暂存输送平台1上又多出空间,便于下批次的多个样桶再经出入桶工位11传输至暂存输送平台1上,以进行连续、不间断的多批次、多数量的合样归批作业。

在上述运转过程中,不属于本批次的样桶(可能为第二批次、第三批次、第四批次等),则全部在样桶缓存区15进行集中缓存(可能会夹杂空桶),以在旋转至下一轮的第一读码组件121读取信息、以进行下一批次的第二批次、第三批次等的逐一合样归批作业。在此运转过程中,当第一个样桶缓存区15两端的第五光电感应开关45检测到本区域的样桶全部集中缓存到位后,该样桶缓存区15的所有缓存的样桶会被传输至下一个样桶缓存区15。(例如在图2中,由首个样桶缓存区A传输至下一个样桶缓存区B)。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暂存输送平台1不会一直保持整个平台的输送,而是待这一阶段的样桶缓存区15内的样桶全部集中缓存到位后再往前面一个样桶缓存区15进行输送,依次循环,有效节约了资源,降低了使用成本,延长了设备寿命,智能化程度更高。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