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缩管周转盘上下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1183发布日期:2018-08-14 19:5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缩管包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缩管周转盘上下料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今热缩管包装行业,为了便于运输销售,需要将前一工序出产的周转盘上5000M热缩管分包成200M的小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前一工序生产出的周转盘有多种不同规格,在分包过程中均是采用“专机专用”,在生产不同规格的热缩管时需要频繁的换机,处理难度大;且现有的周转盘上盘装置相对比较落后,当热缩管出现断头时,处理方式是依靠人工为主,站在设备附近紧急停机处理,这种人工的方式容错率高,次品率极高,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容错率低,次品率极低,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的热缩管周转盘上下料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缩管周转盘上下料设备,其包括支撑架、提升装置、夹紧装置、旋转装置、主控系统,所述旋转装置安装于夹紧装置上,所述提升装置、夹紧装置、主控系统分别安装于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设有顶板及安装于顶板两侧下的两块侧板,所述提升装置设有升降底板,所述夹紧装置设有夹紧板,所述旋转装置设有旋转轴,周转盘置于提升装置的升降底板上,所述主控系统分别与提升装置、夹紧装置、旋转装置电连接,所述主控系统控制提升装置工作驱动升降底板带着周转盘一起上升至所需高度,所述主控系统控制夹紧装置工作驱动夹紧板带着旋转轴一起运动夹紧周转盘,所述主控系统控制旋转装置工作驱动旋转轴带着周转盘一起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升降底板、升降机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侧板外侧,所述升降底板置于两块侧板之间且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安装于顶板上且与升降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丝杆、第一丝杆座、第一丝母、丝母座,所述第一丝杆两端都转动安装有第一丝杆座,所述第一丝杆座固定安装于侧板外侧,所述第一丝母固定安装于丝母座上,所述丝母座与升降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一丝母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座、双向换向器、连接轴、单向换向器,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第一电机座上,所述第一电机座、双向换向器、单向换向器分别安装于顶板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双向换向器的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两端分别与双向换向器的输出轴、单向换向器的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单向换向器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夹紧装置包括2块夹紧板、平移机构、平移驱动机构,所述平移机构置于两块侧板之间与2块夹紧板连接且安装于两块侧板上,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安装于侧板外侧且与平移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第二丝杆、第二丝杆座、第二丝母,所述第二丝杆两端都转动安装有第二丝杆座,所述第二丝杆座固定安装于侧板上,所述第二丝母固定安装于夹紧板上,所述第二丝杆与第二丝母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座,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于第二电机座上,所述第二电机座置于侧板外侧固定安装于顶板下,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轴、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轴安装于旋转驱动机构上,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安装于夹紧板外侧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座、直角换向器,所述第三电机安装于第三电机座上,所述第三电机座、直角换向器分别安装于夹紧板外侧上,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直角换向器的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置于夹紧板内侧与直角换向器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该热缩管周转盘上下料设备还包括排线装置,所述排线装置包括排线轮、线性模组、第四电机,所述排线轮固定安装于线性模组的滑台上,所述线性模组固定安装于升降底板上,所述第四电机固定安装于线性模组端部且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线性模组的输入轴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周转盘置于提升装置的升降底板上,所述主控系统分别与提升装置、夹紧装置、旋转装置电连接,所述主控系统控制提升装置工作驱动升降底板带着周转盘一起上升至所需高度,所述主控系统控制夹紧装置工作驱动夹紧板带着旋转轴一起运动夹紧周转盘,所述主控系统控制旋转装置工作驱动旋转轴带着周转盘一起旋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容错率低,次品率极低,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原理示意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排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1—支撑架;

11—顶板;

12—侧板;

2—提升装置;

21—升降底板;

22—升降机构;

221—第一丝杆;

222—第一丝杆座;

223—第一丝母;

224—丝母座;

23—升降驱动机构;

231—第一电机;

232—第一电机座;

233—双向换向器;

234—连接轴;

235—单向换向器;

3—夹紧装置;

31—夹紧板;

32—平移机构;

321—第二丝杆;

322—第二丝杆座;

323—第二丝母;

33—平移驱动机构;

331—第二电机;

332—第二电机座;

34—光杆滑轨机构;

341—光杆;

342—直线轴承固定座;

343—垫板;

4—旋转装置;

41—旋转轴;

42—旋转驱动机构;

421—第三电机;

422—第三电机座;

423—直角换向器;

5—主控系统;

51—光电传感器;

52—压力传感器;

53—荧光检测传感器;

54—主控制器;

6—周转盘;

7—排线装置;

71—排线轮;

72—线性模组;

73—第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热缩管周转盘上下料设备,其包括支撑架1、提升装置2、夹紧装置3、旋转装置4、主控系统5,所述旋转装置4固定安装于夹紧装置3上,所述提升装置2、夹紧装置3、主控系统5分别固定安装于支撑架1上,所述支撑架1设有顶板11及安装于顶板11两侧下的两块侧板12,所述提升装置2设有升降底板21,所述夹紧装置3设有夹紧板31,所述旋转装置4设有旋转轴41,周转盘6置于提升装置2的升降底板21上,所述主控系统5分别与提升装置2、夹紧装置3、旋转装置4电连接,所述主控系统5控制提升装置2工作驱动升降底板21带着周转盘6一起上升至所需高度,所述主控系统5控制夹紧装置3工作驱动夹紧板31带着旋转轴41一起运动夹紧周转盘6,所述主控系统5控制旋转装置4工作驱动旋转轴41带着周转盘6一起旋转。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提升装置2包括升降底板21、2组升降机构22、升降驱动机构23,2组升降机构22固定安装于侧板12外侧,所述升降底板21置于两块侧板12之间且与2组升降机构22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3固定安装于顶板11上且与2组升降机构22连接。所述升降机构22包括第一丝杆221、2个第一丝杆座222、第一丝母223、丝母座224;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3包括第一电机231、第一电机座232、双向换向器233、2支连接轴234、2个单向换向器235。所述第一丝杆221两端都转动安装有第一丝杆座222,所述第一丝杆座222固定安装于侧板12外侧,所述第一丝母223固定安装于丝母座224上,所述丝母座224与升降底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221与第一丝母22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31固定安装于第一电机座232上,所述第一电机座232、双向换向器233、2个单向换向器235分别固定安装于顶板11上,所述第一电机231的输出轴与双向换向器233的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234两端分别与双向换向器233的输出轴、单向换向器235的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单向换向器235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杆2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31采用步进电机。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夹紧装置3包括2块夹紧板31、2组平移机构32、2组平移驱动机构33,2组所述平移机构32置于两块侧板12之间与2块夹紧板31连接且固定安装于两块侧板12上,2组平移驱动机构33固定安装于侧板12外侧且与平移机构32固定连接。所述平移机构32包括第二丝杆321、第二丝杆座322、第二丝母323;所述平移驱动机构33包括第二电机331、第二电机座332。所述第二丝杆321两端都转动安装有第二丝杆座322,所述第二丝杆座322固定安装于侧板12上,所述第二丝母323固定安装于夹紧板31上,所述第二丝杆321与第二丝母32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331固定安装于第二电机座332上,所述第二电机座332置于侧板12外侧固定安装于顶板11下,所述第二电机331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3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331采用步进电机。

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夹紧装置3还包括安装于2块夹紧板31底部的光杆滑轨机构34,所述光杆滑轨机构34包括2支光杆341、4组直线轴承固定座342、2块垫板343,所述直线轴承固定座342内安装有直线轴承,2支光杆341置于升降底板21下且固定安装于两块侧板12之间,每支光杆341上都滑动安装有2组直线轴承固定座342,2组直线轴承固定座342上固定安装有一块垫板343,2块夹紧板31分别固定安装于2块垫板343上。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旋转装置4包括2支旋转轴41、旋转驱动机构42,一支旋转轴41固定安装于旋转驱动机构42上,另一支旋转轴41转动安装于另一侧的夹紧板31内侧,所述旋转驱动机构42固定安装于夹紧板31外侧上。所述旋转驱动机构42包括第三电机421、第三电机座422、直角换向器423,所述第三电机421固定安装于第三电机座422上,所述第三电机座422、直角换向器423分别固定安装于夹紧板31外侧上,所述第三电机421的输出轴与直角换向器423的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41置于夹紧板31内侧与直角换向器42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421采用伺服电机。

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热缩管周转盘上下料设备还包括排线装置7,所述排线装置7包括排线轮71、线性模组72、第四电机73,所述排线轮71固定安装于线性模组72的滑台上,所述线性模组72固定安装于升降底板21上,所述第四电机73固定安装于线性模组72端部且第四电机73的输出轴与线性模组72的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电机73采用伺服电机。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主控系统5包括固定安装于旋转轴41前端部的光电传感器51,固定安装于旋转轴41上的压力传感器52,固定安装于排线轮71上的荧光检测传感器53,以及固定安装于支撑架1上的主控制器54,所述光电传感器51、压力传感器52、荧光检测传感器53、第一电机231、第二电机331、第三电机421、第四电机73分别与主控制器54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52用于反馈夹紧装置3是否到达预设夹紧力,所述光电传感器51用于反馈升降机构22是否达到所需高度,所述荧光检测传感器53用于周转盘上热缩管断头预警;所述主控制器54用于接收光电传感器51、压力传感器52、荧光检测传感器53的信息并控制第一电机231、第二电机331、第三电机421、第四电机73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缩管周转盘上下料设备的工作原理:

初始状态:2块夹紧板31在最外面靠近2块侧板12,升降底板21在最低端;

将周转盘6放置于升降底板21上;主控制器54发出指令给第一电机231,第一电机231工作旋转,经双向换向器233和单向换向器235换向后驱动第一丝杆221旋转,第一丝杆221驱动第一丝母223带着升降底板21一起向上提升;当提升高度达到设定要求时,光电传感器51给主控制器54发出反馈信号,第一电机231停止工作;主控制器54发出指令给第二电机331,第二电机331工作旋转驱动第二丝杆321旋转,第二丝杆321驱动第二丝母323带着2块夹紧板31相向移动夹紧周转盘6;当夹紧力达到预设值时,压力传感器52给主控制器54发出反馈信号,第二电机331停止工作;主控制器54发出指令给第三电机421,第三电机421工作旋转,经直角换向器423换向后驱动旋转轴41带着周转盘6一起旋转;第四电机73工作通过线性模组72驱动排线轮71随着热缩管卷绕的圈数沿周转盘6轴向移动;工作完成后,主控制器54控制第三电机421、第四电机73停止工作,旋转轴41停止旋转;主控制器54发出指令给第二电机331,第二电机331工作反向旋转驱动第二丝杆321反向旋转,第二丝杆321驱动第二丝母323带着2块夹紧板31相反移动松开周转盘6;主控制器54发出指令给第一电机231,第一电机231再工作反向旋转,经双向换向器233和单向换向器235换向后驱动第一丝杆221反向旋转,第一丝杆221驱动第一丝母223带着升降底板21一起下降至初始位置;取下周转盘6。荧光检测传感器53在工作过程中随时检测热缩管,当检测到荧光标示时,给主控制器54发出反馈信号,主控制器54控制该热缩管周转盘上下料设备紧急停机,等待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周转盘6置于提升装置2的升降底板21上,所述主控系统5分别与提升装置2、夹紧装置3、旋转装置4电连接,所述主控系统5控制提升装置2工作驱动升降底板21带着周转盘6一起上升至所需高度,所述主控系统5控制夹紧装置3工作驱动夹紧板31带着旋转轴41一起运动夹紧周转盘6,所述主控系统5控制旋转装置4工作驱动旋转轴41带着周转盘6一起旋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容错率低,次品率极低,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