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中频透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1996发布日期:2020-02-11 08:4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中频透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热设备技术领域,更加具体的,涉及。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对于棒料的中频透热设备,大都不能实现棒料的自动上料、加热和下料工序,对于棒料的加工效率低下;且现有的棒料透热设备结构复杂,实施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全自动中频透热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全自动中频透热设备,包括工作台和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感应加热炉,所述感应加热炉上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加热孔,所述工作台对应所述加热孔位置间隔设置有条形的上料孔和下料孔,还包括:

第一棒料放置座,其设置在所述上料孔下方,所述第一棒料放置座位于所述上料孔正投影方向的位置上开设有导向孔;

上料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导向孔下方,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气缸和在所述上料气缸输出轴端部连接的上料托板,所述上料托板可通过所述导向孔并将第一棒料放置座上的棒料抬升;

推料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加热孔的一侧,所述推料机构包括推料气缸和由所述推料气缸推动的推料顶杆;

棒料导向机构,其设置在所述下料孔上方设置,所述棒料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支架,所述导向支架通过导向支架气缸推动其在纵向滑移。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料托板和所述导向支架顶部设置有v形槽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棒料放置座,其设置在所述下料孔下方,所述第二棒料放置座用于放置加工完成后的棒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棒料的自动上料、加热和出料,棒料加工效率更高,且结构简单。具有很强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上料托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侧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6,全自动中频透热设备,包括工作台1,在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感应加热炉2,所述感应加热炉2上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加热孔20,所述工作台1对应所述加热孔20位置间隔设置有条形的上料孔10和下料孔11。

在所述上料孔10下方设置有第一棒料放置座3,所述第一棒料放置座3与水平方向切斜,使用时,棒状的棒料平铺在所述第一棒料放置座上,在所述第一棒料放置座3位于所述上料孔正投影方向的位置上开设有导向孔30。在所述上料孔10的一侧设置有进料机构8,所述进料机构8包括进料推杆80和驱动所述进料推杆80的进料推杆气缸81。

位于所述导向孔30下方设置有上料机构4,所述上料机构4包括上料气缸40和在所述上料气缸40输出轴端部连接的上料托板41,所述上料托板41可通过所述导向孔30。

在所述下料孔11上方设置有棒料导向机构6,所述棒料导向机构6包括导向支架60和推动所述导向支架60在纵向滑移的导向支架推动气缸61。

在所述加热孔20的一侧设置有推料机构5,所述推料机构5包括推料气缸50和由所述推料气缸50推动的推料顶杆51,当位于所述加热孔20内的棒料被加热完成后,通过推料顶杆51将所述棒料推出。

在所述下料孔11下方设置有第二棒料放置座7,所述第二棒料放置座7用于放置加工完成后的棒料。

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托板和所述导向支架顶部设置有v形槽口,以用于更好的放置圆柱状的棒料。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首先,通过通过上料气缸40推动所述上料托板41穿过所述导向孔30,上料托板41将位于第一棒料放置座7上的棒料托举到指定高度,然后启动进料推杆气缸81使得进料推杆80将位于上料托板41上的棒料沿着导向支架60推入所述加热孔20内进行加热,在棒料在加热孔20加热时间内,所述上料气缸40下降复位并且所述进料推杆气缸81后退复位,此时所述导向支架推动气缸61控制导向支架60上升,以使得所述导向支架60不会遮挡所述下料孔11。当对棒料加热完成后,所述导向支架推动气缸复位,所述推料气缸50推动所述推料顶杆51将位于加热孔内的棒料顶出,棒料沿着上述下料孔11落入到第二棒料放置座7上,依次往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申请中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上述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