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轮机配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5246发布日期:2018-07-27 20:05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斗轮机配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散料输送行业的发展,斗轮机作为传统散料输送机械,其功能越来越多样化,性能也不断提升。司机室固定在立柱上,配重架上的配重通常采用铸铁,这样虽然能达到要求,但是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较高,不具备经济性。另外一种成本较低的方法是使用水箱,在工厂里利用钢材制造一个大水箱,运输到现场安装时注满水,可大大降低成本,但水的密度比铸铁小的多,要达到足够的重量所占的体积过大,故一般用于堆取量非常小的斗轮机上。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斗轮机配重装置,其采用钢结构框架,现场加入混凝土制作配重块,在能正常使用且不过度增大配重块体积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生产制造的成本且方便运输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斗轮机配重装置,包括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其中第二配重块固定连接在第一配重块的上方,所述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四周和底部均是由钢板焊接而成,且所述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内部均设有纵横交错的钢筋,且所述钢筋的端部均焊接在所述钢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配重块的顶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配重块通过螺杆固定在第一配重块的凹槽中;

所述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内部均浇灌有混凝土。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配重块设有多个,依次排列固定在所述第一配重块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重块的中心焊接连接所述螺杆,所述第二配重块的中心留有螺杆孔。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为钩形螺杆,且所述钩形螺杆的钩位于所述第一配重块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重块的顶面上对称设有两个吊耳,所述吊耳与第一配重块内的钢筋焊接连接或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配重块的两端或顶面上也对称设有两个吊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重块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配重块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四周和底部棱角连接处分别设有角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内部的混凝土是在现场安装时浇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述斗轮机配重装置采用钢结构加混凝土的配置,强度高、牢固、耐候性强。同时本实用新型中小的配重块可以通过螺杆固定在大的配重块之上,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小配重块的数量精准的调节配重的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运输方便、成本低,容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斗轮机配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配重块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配重块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配重块的俯视图;

其中,1-第一配重块,2-第二配重块,3-钢筋,4-螺杆,5-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斗轮机配重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配重块1和第二配重块2,其中第二配重块2固定连接在第一配重块1的上方,第一配重块1的体积和横截面均大于第二配重块2。所述第一配重块1和第二配重块2的四周和底部均是由钢板焊接而成,且其四周和底部棱角连接处分别设有角钢,以加固连接。所述第一配重块1和第二配重块2内部均设有纵横交错的钢筋3,所述钢筋3的端部均焊接在所述钢板上。

所述第一配重块1的顶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配重块2通过螺杆4固定在第一配重块1的凹槽中。所述第二配重块2可设有多个,依次排列固定在所述第一配重块1的上方。可以通过调节第二配重块2的数量精准的调节配重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配重块1的中心焊接连接所述螺杆4,所述第二配重块2的中心留有螺杆孔。所述螺杆4为钩形螺杆,且所述钩形螺杆的钩位于所述第一配重块1内。

所述第一配重块1的顶面上对称设有两个吊耳5,所述吊耳5与第一配重块1内的钢筋3焊接连接或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第二配重块2的两端或顶面上也对称设有两个吊耳。吊耳的设置是为方便配重块的起吊。

在工厂将配重块的钢结构制作完毕后,运输到现场,再将混凝土倒入配重块里,待其完全凝固即可使用。其中,配重块内混凝土的比重约为2.2t/m3

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筋加混凝土的斗轮机配重装置,强度高且耐候性强,而且成本低、方便运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