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血、袋分离机输送辊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9229发布日期:2018-08-24 19:3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自动血、袋分离机输送辊机构。



背景技术:

人血白蛋白所用原料血浆系以单采血浆术采集的健康人血浆,采集的血浆置血浆专用袋中,要求必须在6小时内冻结并置-20℃以下保存。待血浆达一定数量后,方可投入生产。生产前,要将冰冻血浆袋切破,挤出冰冻血浆块,再经过在融浆罐中37℃长时间融化。

目前,我国血液制品生产厂家均靠人工操作,缺点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并且融浆时间长。专利“一种血浆袋自动清洗消毒破袋组合设备”(CN201320022542.X)中公开了一种集清洗、消毒和血、袋分离功能为一体的一种设备,其不足之处在于:需要人工将血浆袋塞到设备内,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设备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血、袋分离机输送辊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血、袋分离机输送辊机构,包括沿输送方向布置的至少两组输送辊组,相邻两组输送辊组之间的间距小于血浆袋的长度;每组输送辊组包括有上下布置的两个输送辊。

由此,相邻两组输送辊组之间的间距小于血浆袋的长度,以保证血浆袋不会从相邻两组输送辊之间掉落。

所述输送辊机构包括沿输送方向前后布置的两组输送辊组,两组输送辊组之间的间距小于血浆袋的长度,以保证血浆袋不会从相邻两组输送辊之间掉落。

所述输送辊本体为圆柱形,其表面沿输送辊轴线方向均匀地设置有3-5 条棱;在每条棱的中部,沿垂直于输送辊轴线方向开有一个与血浆袋形状相匹配的凹槽;输送辊一端的表面还设有定位结构。由此,因血浆袋在破袋之前为鼓起状态,通过设置凹槽,使得血浆袋可以恰好卡在凹槽内。

棱的数量定为3-5条的原因在于:若棱的数量少于三条,则输送辊机构不能实现将血浆袋夹持住并运输的功能;若棱的数量多于五条,因血浆袋厚度不一致,容易导致血浆袋卡死在输送辊之间,影响设备正常运转。

为了使血浆袋在经过输送辊机构时保持水平方向平稳运动,血浆袋上下两个输送辊上的棱不能以血浆袋长度方向为中心轴镜像对称布置,否则会造成血浆袋上下两个输送辊上的棱与棱相对,夹角与夹角相对,使得血浆袋在水平运输过程中上下受力不均匀。

因此:若所述棱的条数为奇数条,则每组输送辊组中,上下两个输送辊上的棱的角度始终保持一致;

若所述棱的条数为偶数条,则每组输送辊组中,上下两个输送辊上的棱的角度相差(180/N)°,N为棱的条数;且所有输送辊同步运行。

所述输送辊表面沿输送辊轴线方向均匀地设置有三条棱。经申请人反复试验发现,输送辊上设置三条棱为最佳方案,即能够实现输送血浆袋的功能,又不会造成血浆袋卡死。

所述凹槽为倒梯形槽。

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孔或键。

所述输送辊本体的直径为30-40mm。

所述凹槽的深度为35-45mm,最大宽度为65-75mm;斜边的角度为150° -170°。

所述棱的横截面轮廓线由H1、H2、H3、H4和H5五条曲线组成,其中 H1与H5轴对称,H2与H4轴对称;H1、H2为半径为4-6mm的弧线,H3为直径为50-60mm的弧线;凹槽底端的横截面轮廓线H6为直径是40-50mm的弧线。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自动血、袋分离机输送辊机构,是自动血、袋分离机上的一个部件。自动血、袋分离机包括传输机构、输送辊机构、破袋刀和挤压辊;传输机构位于设备最前端,输送辊机构位于传输机构的末端,挤压辊设有两个,上下布置于输送辊机构后方,破袋刀位于输送辊机构的下方。

输送机构的功能是:将血浆袋运输至输送辊机构;

输送辊机构的功能是:将运输过来的血浆袋夹持住并往前继续运输;

破袋刀的功能是:划破血浆袋;

挤压辊的功能是:把血浆从血浆袋中挤出。

自动血、袋分离机的工作过程是:

血浆袋经传输机构传输至输送辊机构,并被输送辊机构夹持住;血浆袋在被输送辊机构夹持住的同时继续向前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被下方的破袋刀划破;被划破后的血浆袋被输送至挤压辊,血浆袋中的血浆被挤压辊挤出后掉落,空的血浆袋则从挤压辊之间被运出。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配合自动血、袋分离机,实现了高效的全自动机械式破袋,从送料到出料全过程全自动完成,省时省力,工作效率相比现有技术提高一倍以上;接触血浆的操作人员由4人降低到0人,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污染血浆的风险,同时也降低了破袋成本;血浆收率由原来的99%提高到现在的99.4%以上。

本实用新型配合自动血、袋分离机,使用划破后挤压的方式分离血浆与血浆袋,使得破袋后的血浆袋标签保存完整,无损伤现象,完全避免了标签进入血浆罐内,不仅避免了堵塞血浆罐,也避免了由标签对血浆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输送辊上设置棱跟凹槽的设计,使得血浆袋能够刚好卡在输送辊之间,而且确保其能够沿水平方向平稳运动,以正确的角度顺利进入挤压辊,确保整个设备的正常运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单根输送辊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B-B的剖面图;

图4为图2中C-C的剖面图;

图5为图2中D-D的剖面图;

图6为单根输送辊的正视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8为图7中A的放大图;

图9为自动血、袋分离机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

1.工作台 11.控制面板 12.万向轮

2.机箱 23.入料口 24.挤压辊 25.血袋出料口 26.破袋刀 27.托盘 28.血浆出料口 29.绞龙

3.传输机构 31.支撑支架

4.输送辊 41.棱 42.凹槽 43.定位孔

51.电机A 52.电机B

6.血浆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9所示,一种自动血、袋分离机输送辊机构,包括沿输送方向前后布置的两组输送辊组,前后两组输送辊组的间距小于血浆袋的长度,且每组输送辊组由上下布置的两个输送辊4组成。如图1和图2所示,输送辊4 本体为圆柱形,其表面沿输送辊方向均匀地设置有三条棱41。因血浆袋在破袋之前为鼓起状态,每条棱41的中部沿输送辊方向开有倒梯形的凹槽42,使得血浆袋可以恰好卡在凹槽42内;输送辊4一端的表面还设有定位孔43。为保证血袋6在经过输送辊机构时保持水平方向运动,并以正确的角度顺利进入挤压辊24,四个输送辊4必须同步运行,且每组输送辊组上下两个输送辊4上的棱41的角度保持一致(如图9所示)。

如图6所示,输送辊4本体的直径D为35mm;凹槽42的深度L1为40mm,最大宽度为L270mm,斜边的角度θ为170°。

如图8所示,棱41的横截面轮廓线由H1、H2、H3、H4和H5五条曲线组成,其中H1与H5轴对称,H2与H4轴对称;H1、H2为半径为5mm的弧形,H3为直径为56mm的弧形;凹槽42的底的横截面轮廓线H6为直径是44mm 的弧形。

工作时,如图9所示,首先,血浆袋6从传输机构3的前端被运送至末端,并被输送辊机构夹持住。血浆袋6在被输送辊机构夹持并向前运动的过程中,被位于输送辊机构下方的破袋刀26划破,然后继续向前运动至挤压辊24,挤压辊24在把血浆袋6继续向前运输的同时挤压血浆袋6,将血浆袋6里的血浆挤出,空的血浆袋6则从挤压辊24之间被运出。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