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管形自动识别的翻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0638发布日期:2018-08-07 16:1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带有管形自动识别的翻料机构。



背景技术:

管材或型材在建筑、装潢、家具以及各种旅游休闲用品当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为了达到各种不同的需要,就需要对管材进行切割、弯曲、焊接、开孔等不同的加工,其中,开孔具有不小的难度;开孔一要求孔型多样;二要求同一管材上的孔要有一定角度的协调统一;三要求开孔的速度以及质量;四要求开孔的孔距的准确性及多尺寸性。特别是不规则管形及多方向面的冲孔加工,用现有的方法难以管材的形状进行自动识别转向,只能通过人工摆放才能进行后续加工,浪费了人力,降低效率,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带有管形自动识别的翻料机构,能够实现对管材的自动抓取及方向识别,进而通过管材转向装置对管材的方向调整,使得管材与模具芯棒的形状方向一致,为后续管材顺利插入芯棒内冲孔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带有管形自动识别的翻料机构,包括夹持装置和转向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安装板、对称设在安装板前后两侧的夹持座、分别转接在两个夹持座头部的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以及驱动安装板翻转的驱动器,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均包括上下对称的上模具、下模具以及分别驱动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上夹块和下夹块,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侧均设有左右分布的第一夹槽和第二夹槽,所述第一夹具的第一夹槽大于第二夹槽,所述第二夹具的第一夹槽小于第二夹槽,两个夹持座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一一对应连接的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向装置包括控制器、滑轨、分别设在滑轨两端的移动座以及设在移动座内的转动电机,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感应器、转动电机连接,所述滑轨位于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下方,所述移动座的底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轨上,所述转动电机固定在移动座的内部,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伸出移动座并固定连接有转动头。当管材通过夹持装置移动到滑轨上方时,通过外设的移动装置使得两个移动座在滑轨上进行相对移动,使得转动头抵住管材的两端,再通过夹持装置取消对管材的夹持,然后启动转动电机,使转动头带动管材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冲孔操作更加准确,提高冲孔的精度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头呈圆柱状,所述转动头的自由端面与管材的端面相匹配,便于对管材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器包括驱动杆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杆贯穿安装板和夹持座,并与安装板和夹持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伸出夹持座后与驱动电机连接。利用驱动电机带动驱动杆转动,从而带动两个夹持座、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同时翻转,将夹持的管材从放料机构翻转到冲孔机构处进行冲孔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具的顶面和下模具的底面均设有呈燕尾状的凸块,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上均设有与凸块相匹配的燕尾槽,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通过燕尾槽与凸块的配合从而与上模具和下模具固定连接。通过燕尾槽和凸块的配合连接,再利用螺栓固定,从而使得上夹块和下夹块与上模具、下模具之间连接强度高,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夹持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为:

1、夹持装置利用通过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从放料机构的接料斗内夹紧管材,然后利用驱动电机带动夹持座、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转动,从而带动管材从放料机构移动到转向装置,通过管材与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形状匹配度,利用转向装置对管材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从而为后续的冲孔操作提供便利;

2、将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中的第一夹槽和第二夹槽,加工成与产品形状相同方向相反的形状,若管材与第一夹具相匹配,则与第一夹具连接的感应器感应到管材与第一夹具贴合,发送该信息到控制器,控制器再驱动转向装置旋转到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一角度,若管材与第二夹具相匹配,则与第二夹具相连接的感应器感应到管材与第二夹具贴合,发送该信息到控制器,控制器再驱动转向装置旋转到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角度,使得管材与芯棒相对应,避免出错,为后续的打孔操作创造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夹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夹持装置;2、转向装置;31、安装板;32、夹持座;33、第一夹具;34、第二夹具;35、驱动杆;36、驱动电机;41、上模具;42、下模具;421、凸块;43、上夹块;44、下夹块;45、第一夹槽;46、第二夹槽;47、感应器;51、滑轨;52、移动座;53、转动电机;54、滑块;55、转动头;6、接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带有管形自动识别的翻料机构,包括夹持装置1和转向装置2,所述夹持装置1包括安装板31、对称设在安装板31前后两侧的夹持座32、分别转接在两个夹持座32头部的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以及驱动安装板31翻转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包括驱动杆35和驱动电机36,所述驱动杆35贯穿安装板31和夹持座32,并与安装板31和夹持座3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35的一端伸出夹持座32后与驱动电机36连接,利用驱动电机36带动驱动杆35转动,从而带动两个夹持座32、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同时翻转,将夹持的管材从放料机构翻转到冲孔机构处进行冲孔处理。所述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均包括上下对称的上模具41、下模具42以及分别驱动上模具41和下模具42的上夹块43和下夹块44,所述上模具41和下模具42的内侧均设有左右分布的第一夹槽45和第二夹槽46,所述第一夹具33的第一夹槽45大于第二夹槽46,所述第二夹具34的第一夹槽45小于第二夹槽46,两个夹持座32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一一对应连接的感应器47。所述上模具41的顶面和下模具42的底面均设有呈燕尾状的凸块421,所述上夹块43和下夹块44上均设有与凸块421相匹配的燕尾槽,所述上夹块43和下夹块44通过燕尾槽与凸块421的配合从而与上模具41和下模具42固定连接。通过燕尾槽和凸块421的配合连接,再利用螺栓固定,从而使得上夹块43和下夹块44与上模具41、下模具42之间连接强度高,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的夹持稳定性好。

所述转向装置2包括控制器、滑轨51、分别设在滑轨51两端的移动座52以及设在移动座52内的转动电机53,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感应器47、转动电机53连接,所述滑轨51位于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的下方,所述移动座52的底部设有滑块54,所述滑块54滑动连接在滑轨51上,所述转动电机53固定在移动座52的内部,所述转动电机53的输出轴伸出移动座52并固定连接有转动头55。所述转动头55呈圆柱状,所述转动头55的自由端面与管材的端面相匹配。当管材通过夹持装置1移动到滑轨51上方时,通过外设的移动装置使得两个移动座52在滑轨51上进行相对移动,从而使得转动头55抵住管材的两端,再通过夹持装置1取消对管材的夹持,然后启动转动电机53,使转动头55带动管材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便于后续的操作。

实际操作中,在夹持装置1的左侧设置放料机构,放料机构包括接料斗6,将管材放入到放料机构的接料斗6内,夹持装置1利用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同时从接料斗6内夹取管材,然后利用驱动电机36带动夹持座32、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转动,从而带动管材从接料斗6处移动到转向装置2的上方,此时感应器47发送信息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转动头55抵住管材的两端来固定管材,然后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松开对管材的夹持,控制器再根据感应器47发来的转向信息,控制转动电机53旋转到用户预先设定的角度,从而带动管材转动到正确的位置,便于后续机械手拿取管材进行冲孔操作。

具体的转向控制为:将第一夹具33和第二夹具34中的第一夹槽45和第二夹槽46加工成与产品形状相同方向相反的形状,若管材与第一夹具33的形状相匹配,则与第一夹具33连接的感应器47感应到管材与第一夹具33贴合,发送该信息到控制器,控制器再驱动转动电机53旋转到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一角度,若管材与第二夹具34的形状相匹配,则与第二夹具34连接的感应器47感应到管材与第二夹具34贴合,发送该转向信息到控制器,控制器再驱动转动电机53转向装置2旋转到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角度,使得管材与芯棒相对应,避免出错,为后续的打孔操作创造有利条件。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