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堵避免运转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87371发布日期:2020-05-26 17:3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拥堵避免运转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梯设备,尤其涉及在电梯的层站拥挤时适当地进行轿厢调配,实现滞留避免运转的拥堵避免运转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诸多关于电梯设备的运行管理的方案。这些方案中,有关于电梯设备的使用者在各楼层的层站拥挤时的运行管理的方案。

例如,专利文献1对于以多部电梯为1组的电梯系统,为了获得能够对拥挤楼层调配准确的台数的轿厢的电梯的控制装置,提出了“包括:对电梯层站和轿厢内的拥挤状态进行检测的层站摄像机1b、轿厢内摄像机1a;基于这些摄像机的输出来测量当前的电梯层站的乘客面积和轿厢内的占有面积的层站面积检测单元3a、轿厢内面积检测单元3b;基于这些检测单元的输出和过去的学习结果预测电梯层站和轿厢内两者的将来拥挤度的追加分配判断单元3c、交通信息学习单元3g;和基于该预测结果将多台轿厢调配到层站的分配运算单元3d、运转控制手段3e。”之技术方案。

专利文献2为了获得一种无论有无呼叫,都不对服务区域施加制限地进行调配,进行适当的服务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提出了“一种对在下方楼层与上方楼层之间往返运转的多部电梯进行群管理控制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包括:判断电梯的使用客人的交通流的交通流判断部1;基于由该交通流判断部1判断得到的交通流的判断结果来设定电梯的调配台数的调配台数控制部2;和基于由该调配台数控制部2设定了的调配台数进行调配的轿厢调配部3,上述交通流判断部1基于楼层数据和乘梯负荷数据求取上方楼层乘梯负荷和下方楼层乘梯负荷,基于该上方楼层乘梯负荷和下方楼层乘梯负荷,检测拥挤楼层、上行峰或下行峰服务、平常时、闲散时的交通流,上述调配台数控制部2基于该判断结果设定适当的调配台数。”之技术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023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568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采用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通过检测电梯层站的拥挤状态,基于检测输出和过去的学习结果预测电梯层站的将来拥挤度,向层站调配多台轿厢,能够在电梯的层站拥挤时适当地进行轿厢调配。

根据专利文献1的方法,由于基于过去的学习结果预测电梯层站的将来拥挤度,因此能够应对设置了电梯的大楼内定期发生的拥挤情况。例如,早晩的上下班、午饭时的拥挤等,除了周末,是定期发生的情况,因此应对了这种情况的电梯在层站拥挤时适当地进行轿厢调配是有效的。

但是,不能充分地应对非常规的突发情况。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的过去的学习结果中,没有包含非常规的突发情况,不能进行突发情况的预测。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者聚集在层站,发生呼梯后才会应对该呼梯,因此已经发生了拥挤的可能性很大,即使进行适当的台数的调配是有效的,就不使拥挤发生而言应对也是不充分的。

根据专利文献2的控制,结果是多台轿厢被调配到拥挤楼层,多台轿厢之后大致同时向同一方向开始移动。假设在有使用者没能乘上电梯的情况下,至重新调配的时间很长,长时间等待会提高使用者的精神压力。

基于上述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轻长时间等待引起的使用者的精神压力,实现滞留避免运转的电梯设备的拥堵避免运转系统和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基于上述的情况,本发明采用“一种包括多部电梯设备的建筑物中的拥堵避免运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建筑物内的电梯的层站是否拥挤的拥挤检测部;判断部,其基于检测为拥挤的拥挤楼层和拥挤楼层的电梯的使用者人数,判断拥挤楼层的使用者人数是否为任意的阈值以上来判断拥挤楼层的拥挤程度;和控制部,其在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执行多部电梯设备的拥堵避免运转,在拥堵避免运转中,将多部电梯设备依次调配至拥挤楼层”。

此外,本发明还采用“一种包括多部电梯设备的建筑物中的拥堵避免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求取建筑物内的电梯的层站发生了拥挤的拥挤楼层和使用者人数,判断使用者人数是否为任意的阈值以上,在使用者人数为任意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执行多部电梯设备的拥堵避免运转,在拥堵避免运转中,将多部电梯设备依次调配至检测出的拥挤楼层”。

发明的效果

依照本发明,能够减轻长时间等待引起的使用者的精神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现本发明的电梯设备的滞留避免运转的电梯运行管理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适合于本发明的层站环境事例的图。

图3是表示由学习部31学习了的过去经验数据的存储格式例的图。

图4a是表示用按楼层人数预测部32预测得到的预测乘梯人数表tb1的一例的图。

图4b是由按楼层人数预测部32预测得到的预测下梯人数表tb2的一例的图。

图5是具体地例示图1的按楼层人数预测部32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6a是表示包含通过精度验证追加了的实际数据的预测乘梯人数表tb1的一例的图。

图6b是表示包含通过精度验证追加了的实际数据的预测下梯人数表tb2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由搭乘率设定部40设定了的搭乘率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层站人数判断部39和运转切换判断部37的处理内容的流程例的图。

图9是表示层站人数判断部39和运转切换判断部37的处理内容的流程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层站人数判断部39和运转切换判断部37的处理内容的流程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实现图1的滞留避免运转指令部41的滞留避免运转的处理流程的图。

图12是表示进行了进行了一齐同时运转的情况下的拥挤楼层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进行了滞留避免运转的情况下的拥挤楼层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表示本发明的电梯设备的拥堵避免运转系统的概略结构。

图1中描述了大楼1等建筑物内的设备、系统和外部系统2。这其中,大楼1等建筑物内的设备、系统,是电梯运行管理系统3、各楼层的层站电梯服务请求装置4、各楼层的监视摄像机5、大楼管理系统6等,它们之间经通信单元8相互进行数据通信。电梯控制系统7a……7n设置了多台,由电梯运行管理系统3控制。

进而,在图1中,作为外部系统2的一个例子,例示了公共机构管理系统。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电梯运行管理系统3和电梯控制系统7a……7n,实现了电梯设备的拥堵避免运转,该部分成为主体,构成本发明的拥堵避免运转系统。

电梯运行管理系统3获得诸多的输入、设定,提供输出。这些输入输出之中,在电梯控制系统7a……7n与电梯运行管理系统3之间,从电梯控制系统7a……7n将运转状态信息s71报告给电梯运行管理系统3,电梯控制系统7a……7n根据来自电梯运行管理系统3的控制指令信号s72控制各部电梯。这里的特征在于,电梯运行管理系统3对大楼1内的所有电梯进行运用管理,这以外的事项由于与普通的电梯控制一样,因此省略对其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对大楼1内的所有电梯进行运用管理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对低层、中层、高层等任意的电梯群分别存在运行管理系统的方式。

在本发明中,进而作为其他输入,从各楼层的层站电梯服务请求装置4获取服务请求信号s4,从各楼层的监视摄像机5获取影像信号s5,从大楼管理系统6获取大楼管理信息s6,从公共机构管理系统2获取公共机构管理信息s2等。

层站电梯服务请求装置4,例如表示设置在层站的用于实施向上下方向的服务请求的上下式按钮。或者,能够列举从层站输入目的地楼层的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等。

图2是表示适合于本发明的层站环境事例的图。在各楼层的电梯层站,设置有对包括电梯门在内的空间进行监视、拍摄的监视摄像机5(5-1,5-2,5-3,5-4)和作为层站电梯服务请求装置4的上下式按钮4(4-1,4-2,4-3,4-4)。此外,配置有表示电梯轿厢的当前移动方向的灯20(20-1,20-2,20-3)。图2中,进一步在电梯的轿厢24内设置了轿厢内摄像机21、荷重传感器22。

如下面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中的服务请求信号s4的定位是用于确认电梯的上行、下行的方向,图2中例示了上下式按钮4,但是也可以是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等。

本发明中的影像信号s5的定位是用于测量使用者的人数,只要能够直接或间接确认使用者人数即可,也可用其它技术方案代替。在图2的例子中,根据设置在电梯的轿厢24内的轿厢内摄像机21、设置在电梯的轿厢24内下部的荷重传感器22也能够获取使用者人数的信息。

这样,根据服务请求信号s4能够确认电梯的上行、下行的方向,根据影像信号s5能够确认使用者的人数,根据大楼管理信息s6能够确认建筑物内的会议、活动等预定行动,根据公共机构管理信息s2能够掌握当日的公共机构的运行信息(例如火车延误)等。在图1的电梯运行管理系统3内的接收部36中,经通信单元8获取服务请求信号s4、影像信号s5、大楼管理信息s6等,此外,从电梯控制系统7a……7n输入运转状态信息s71。

来自接收部36的输入信号,能够发送给层站人数判断部39和学习部31而被利用。首先,对学习部31侧的处理内容进行说明。

经通信单元8获取的服务请求信号s4、影像信号s5、大楼管理信息s6等,在学习部31中被记录并被利用。在此,服务请求信号s4和影像信号s5与产生这些信号的时刻的信息一起被存储,被用作过去的经验信息。由此,过去的某场景(星期几、季节等)、某时刻的使用者的行动、方式被统计掌握。例如,能够掌握人在上下班时、午饭时、夜间等的移动状况的概要。因此,在相同的将来的场景,使用者能够推断表示与过去经验相同的行为模式的模式。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用于“过去的学习结果”的信息是这些信息。专利文献1中在拥挤时为了实现轿厢调配处理功能,有服务请求信号s4和影像信号s5即可。这些信息是关于多部电梯设备的运转实际业绩的信息,是在电梯运行管理系统控制、管理的范围内能够获得的信息。

而在本发明中,预测判断拥挤,为了应对拥挤进而利用来自大楼管理系统6的大楼管理信息s6和公共机构管理信息s2。

服务请求信号s4和影像信号s5用作过去的经验信息,而来自大楼管理系统6的大楼管理信息s6,是将不久的将来在建筑物内举行的会议、活动等的预定行动(会场、出席者及其出席场所)登记在大楼管理系统6中的信息,据此,例如能够预测从本日的3点起在5楼层召开会议时从各楼层来的人的行动。

在本发明中,对于运转实际业绩信息,将大楼管理信息s6和公共机构管理信息s2称为来自外部系统的活动信息。活动信息中包括有计划的信息(大楼管理信息s6)和突发的信息(公共机构管理信息s2),都是从电梯运行管理系统以外的外部系统提供的。

大楼管理信息s6和公共机构管理信息s2与这些活动的发生时刻或结束时刻的信息一起被获取。

这样,学习部31每天学习通常利用电梯的利用人数。在此,能够输出宏观的人数信息。进而,学习部31学习各楼层的搭乘率。

作为搭乘率的学习方法,利用电梯内的荷重、轿厢内摄像机,对电梯轿厢内的乘梯人数进行检测或计算。进而,为了检测层站的人数,使用层站摄像机、距离传感器等直接检测层站的人数。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所示的方式,根据层站的按钮登记状况,识别在层站按钮被按下的时刻层站有人。

在响应来自各楼层的层站按钮登记,到达而打开了门时,判断层站的人数是否为零,在层站有人的情况下,根据当前的乘梯人数,记录判断人能够乘梯的搭乘率。具体而言,在5楼层层站有10人存在,在轿厢内有10人乘梯的状态下,轿厢到达5楼层,在层站剩余人数为2名的情况下,轿厢内的乘梯人数为18人。在电梯的定员数为24人的情况下,轿厢内的搭乘率为75%。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所示的方式,不检测人数,而是检测此时的轿厢内使用者的占用率或轿厢内的空置率,记录该占用率或空置率。

在层站没有设置摄像机的情况下,在生成5层的呼叫,轿厢到达了5层时,电梯门关门后,在某任意时间内有去往同一方向的层站的呼叫、或有去往同一目的地楼层的服务请求的情况下,判断为使用者在层站不能乘梯,再次登记,记录此时的该楼层的乘梯人数或占用率、空置率。

将记录了的乘梯人数或占用率、空置率作为搭乘率,每天按楼层学习这些。

这里,所谓按楼层的搭乘率,可以是求取各楼层的利用比率而得到的,进一步对各楼层的使用者的人数加权而求得的。进一步,按楼层的搭乘率按上行下行掌握即可。例如在为8层建筑物的情况下,作为5层的搭乘率,分别求取上行方向的搭乘率和下行方向的搭乘率即可。

电梯运行管理系统的管理者,参考学习部31中蓄积的过去的搭乘率实际业绩等,使用搭乘率设定部40事先设定搭乘率。设定的搭乘率决定使用者判断等待下部电梯的调配的界限的拥堵程度。例如即使是可乘24人的轿厢,在有18人乘梯后即是出现等待下部电梯的调配的人的界限的搭乘率。如果在上班时则为高的搭乘率,但是在通常时有时变低,因此界限的搭乘率按楼层、按上行下行、按时间段等设定即可。

图7是由搭乘率设定部40设定的搭乘率的一例,设定了某时间段、按楼层、按上行下行的搭乘率。例如意思是,利用8层的使用者,在为上行方向的情况下如果是40%以上的拥堵程度则选择等待下一部电梯,在下行方向的情况下如果是50%以上的拥堵程度则选择等待下一部电梯。搭乘率的信息在后述的调配台数决定的场景被使用。

在学习部31学习了的过去经验数据,例如如图3那样被整理并存储。图3例如例示过去实际业绩乘梯人数的存储格式,按照过去的每个日期时间使各楼层的乘梯下梯人数与按楼层且按上行下行的搭乘率的信息相关联并将以存储。过去实际业绩下梯人数的存储格式也以相同的格式生成。其中,上述存储格式包含如下所示的信息即可,即,在每天例如按每10分钟的时间段掌握并存储人数,并且在过去的长时间进行了蓄积的信息。此外,在过去经验数据中,也可以作为附带信息包含会议、各种活动等活动信息。在学习部31学习了的过去经验数据,作为过去经验,在以下的处理中用于预测处理。

在按楼层人数预测部32中,根据过去经验、当日的会议预定等,例如按楼层对今日的人的移动人数进行预测。图4a表示按楼层人数预测部32预测得到的预测乘梯人数表tb1的一例,图4b表示按楼层人数预测部32预测得到的预测下梯人数表tb2的一例。

预测乘梯人数表tb1和预测下梯人数表tb2,由从上级起依次记录的时刻数据d1、d6,楼层数据d2、d7,预测人数数据d3、d8,实际人数数据d4、d9,预测精度数据d5、d10,搭乘率d11、d12构成。在按楼层人数预测部32中,使用图3的过去经验数据等形成这些表中的从上起至第3级为止的数据。

例如预测乘梯人数表tb1表示,在8点的时刻(例如表示从8点起的10分钟的期间,关于这点在后面叙述),各楼层(这里是从第1层至第8层)的乘梯人数分别预测为20、9、7、14、13、7、8、5人。此外,例如预测下梯人数表tb2表示,在8点的时刻(例如表示从8点起的10分钟的期间,关于这点在后面叙述),各楼层(这里是从第1层至第8层)的下梯人数分别预测为20、5、9、15、11、15、18、11人。

其中,关于预测乘梯人数表tb1和预测下梯人数表tb2的生成方法,如上所述,能够考虑过去的经验、本日的预定而生成,进一步能够考虑本日的火车延误等而通过修正来求取。

图5是具体地例示图1的按楼层人数预测部32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其中,作为前提,通过学习部31的处理,每天测量得到的时序的使用者数按楼层、按上下方向,与搭乘率的信息一起被掌握,而形成图3的过去经验数据。即,关于预测乘梯人数表tb1和预测下梯人数表tb2,与实际人数数据d4、d9对应的过去经验数据,以时序被确保并存储相当天数的量。并且,在过去的每天进行的活动、会议的信息也一并被存储。

图5的处理在适当的时间开始即可,例如如果在前一天被提供后一天1天的量的信息,则在前一天的适当的时间进行处理。或者,如果是按照外部请求而提供,则也可以在收到请求的时间点开始。此外,在产生了新的状态变化的情况下,即使是在当天也可以随时修改。

在按楼层人数预测部32的开始的处理步骤s100中,导入过去经验数据等。其中包含过去的实际人数数据d4、d9,时刻数据d1、d6,搭乘率,大楼管理信息s6等。在处理步骤s101中,导入时间长度、指定时刻等设定信息。

在处理步骤s102中,判断输出日(例如明日)。判断输出日是平日、休息日还是部分停歇等,根据图3的过去经验数据仅提取符合条件的数据。在处理步骤s103中,例如如果输出日为平日,则仅提取平日的过去经验数据,如果输出日为休息日则仅提取休息日的过去经验数据。此外,在关于使用者,季节性的变化、星期几的变化显著的情况下,考虑这些方面来进行提取即可。

在处理步骤s104中,对于提取出的多日的量的时序利用实际业绩,求取按时刻的利用平均,将其作为预测乘梯人数表tb1和预测下梯人数表tb2的预测人数数据d3、d8。其中,因为对于每个楼层的使用者人数进行上述处理,所以同时还能够获得楼层数据d2、d7。

在处理步骤s105中,确认有无大楼管理信息s6,例如在预定从本日15点起举办会议的情况下,在处理步骤s106中,按照举办规模,反映使用者的移动、电梯的利用方式,对在处理步骤s104求得的预测乘梯人数表tb1和预测下梯人数表tb2的预测人数数据d3、d8进行修正。此外,在过去经验数据中具有过去实施了与该会议主旨相同的会议的经验的情况下,参考此时的使用者信息,对预测乘梯人数表tb1和预测下梯人数表tb2的预测人数数据d3、d8进行修正即可。

在处理步骤s107中,确认有无公共机构管理信息s2,例如在获得了预定在本日的8点到达大楼的最近车站的火车延误了的信息的情况下,在处理步骤s108中,与该延误的程度相应地反映使用者的移动、电梯的利用方式,对在处理步骤s104、s106求得的预测乘梯人数表tb1和预测下梯人数表tb2的预测人数数据d3、d8进行修正。其中,处理步骤s107,s108的处理根据当日获得的外部信息而被执行。

如上所述,基于预定行动、公共机构的信息对过去实际业绩进行修正,求取预测乘梯人数表tb1和预测下梯人数表tb2的预测人数数据d3、d8。此外,使用图3的过去经验数据,由搭乘率设定部40设定的搭乘率的数据,被反映在预测乘梯人数表tb1和预测下梯人数表tb2的搭乘率d11,d12的栏中,但是这点没有明确地记载在图5的流程中。

按楼层人数预测部32还具有精度验证功能,对于按楼层人数预测部32生成的上级3级的数据,进一步基于预测的日期的实际经验追加下级2级的信息的数据。图6a表示包含通过精度验证追加的实际数据的预测乘梯人数表tb1的一例,图6b表示包含通过精度验证追加的实际数据的预测下梯人数表tb2的一例。

在该事例中,例如根据预测乘梯人数表tb1可知,预测在8点的时刻(例如表示从8点起的10分钟的期间,关于这点在后面叙述),各楼层(这里是从第1层起至第8层为止)的乘梯人数分别为20、9、7、14、13、7、8、5人,但是实际上是18、13、10、19、14、14、10、9人,各自的精度为82、38、60、75、92、88、95、90%。

此外,在该事例中,例如根据预测下梯人数表tb2可知,预测在8点的时刻(例如表示从8点起的10分钟的期间,关于这点在后面叙述),各楼层(这里是从第1层起至第8层为止)的下梯人数分别为20、5、9、15、11、15、18、11人,但是实际上是17、13、15、12、12、17、19、10人,各自的精度为89、69、70、74、93、50、80、56%。

在图6a、图6b的表中追加了数据d4、d9,这意味着在学习部31追加记入了新的过去经验数据。

返回至图1,在运行管理系统内,在层站人数判断部39识别层站人数,该层站人数是根据由按楼层人数预测部32预测出的人数而预测到的拥挤的层站人数、或通过层站摄像机检测到的当前时间点的层站人数。在运转切换判断部37,选择与通过层站人数判断部39得到的层站的人数相应的运转方式,启动返回运转指令部42和滞留避免运转指令部41中的任一者,按照返回运转指令部42或滞留避免运转指令部41给出的指令信号,事前调配指令部38进行调配指令。

图8、图9、图10是表示层站人数判断部39和运转切换判断部37的处理内容的流程例。它们仅在处理步骤s201的部分的判断不同,因此主要对图8进行说明,对于图9、图10仅对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图8的处理在适当的时间开始即可,但是在预想到由按楼层人数预测部32预测的拥挤的场景,事先启动即可。例如在早晚的上下班、午饭之类每天的常规活动以外的时间,也可以在基于会议、活动等的开始/结束、火车的延误预想到拥挤的时刻的紧之前启动而开始处理。

对于上述每天的常规活动,通过学习部31按照各个大楼学习各个大楼每天特有的常规活动,能够掌握电梯利用的粗略的交通流。此外,会议、活动等的开始/结束等,在电梯的学习以外,通过外部系统的检测或设定而被输入至电梯侧,基于输入的信息启动下面的流程。

在处理步骤s200中,判断在层站有没有新检测到人。这根据之前所述的来自学习部的预测或来自外部系统的输入信息而进行检测,判断人数。在没有检测出的情况下不改变当前状态地保持通常的电梯运行。

在处理步骤s201中,根据人数判断选择返回运转和滞留避免运转中的哪一个。具体而言,判断在图8中检测到的人数是否是可一次调配的人数。

其中,在处理步骤s201中,所谓台数,是指各层站的电梯的合计台数,与定员数一起是已知的。此外,关于搭乘率,在按楼层人数预测部32的搭乘率设定部40中,如图4a、图4b那样按时刻、按楼层、按乘梯下梯设定了人数,因此参照该设定。这里,参考搭乘率选择乘员数的理由是,因为使用者的心理有在一定程度以上的轿厢内拥挤状态下不搭乘(等待下一个轿厢)的倾向,基于该使用者心理,作为更实际的运用,事先调配较多台数的轿厢。

例如在定员数为24人,台数为3台的情况下,一次最多能够调配的人数,理论上计算是24*3,为72人。这里,所谓判断一次能够调配的人数,是指判断是否超过之前计算出的一次能够调配的人数72名。在超过73名的情况下判断为一次不能调配。但是,在定员数24人的情况下,每次满员乘梯的场景是不现实的,实际上根据使用者的心理,每个大楼或每个时间段按楼层乘梯的最大人数是不同的。因此,为了评价更接近现实的能够乘梯的人数,利用学习得到的搭乘率。

例如在层站的人数为70名的情况下,按之前所述的方式一次是能够调配的,但是在根据过去的学习结果该楼层的搭乘率为70%的情况下,设想使用者数为70人的情况时,设想分成16人、16人、16人、16人,6人来搭乘,预测一次不能调配,需要分5次乘梯。

在处理步骤s201中,在检测到的人数少于电梯的定员数*搭乘率*台数的情况下,在处理步骤s203中执行事前调配运转。此外,在检测到的人数多余电梯的定员数*搭乘率*台数的情况下,在处理步骤s102中执行滞留避免运转。

列举具体的数值例进行说明,在定员数为24人,该楼层的搭乘率为70%,台数为3台的情况下,最大乘梯者(24人*0.7*3台)为51人,而在使用者数为70人的情况下,利用所有电梯1次不能应对,在调配运转3台电梯的情况下,会有人不能乘上电梯,因此在处理步骤s203中执行滞留避免运转。这里,将作为最大乘梯者(24人*0.7*3台)决定的51人作为阈值,在考虑电梯规格中的定员数、载重量、电梯的轿厢的搭乘率中的一项以上的情况下采用决定阈值即可。

在使用者数为51人以下的情况下,一次能够应对,所有人都能乘上电梯,在此情况下在处理步骤s202中执行事前调配运转。

图9的基本考虑方式也相同,仅在处理步骤s201的判断中人数掌握的考虑方式不同。在图8的处理步骤s201中,以实际的检测人数为基准进行了比较,但是在图9的处理步骤s201a中,以预测在电梯的往返全程时间(1周期)内发生的人数为基准。关于预测到的使用者的人数,在按楼层人数预测部32中,如图4a、图4b那样,按时刻、按楼层、按乘梯下梯得到人数,参照这些数据。该使用者数,除了基于过去经验数据的人数以外,还基于公共机构管理信息s2、大楼管理信息s6,考虑了因不久的将来的活动等而过渡地增加的人数。

图10的基本考虑方式也相同,但是在处理步骤s201的判断中,仅台数掌握的考虑方式不同。在图8的处理步骤s201中,以已知的所有台数为基准进行了比较,但是在图10的处理步骤s201b中,以无呼梯台数为基准。判断是否即使调用所有电梯,也不能一次消除拥挤,而会有人不能乘上电梯,从这个意思而言,是相同判断。

如图8、图9、图10所例示的那样,在本发明中,如果一次能够消除拥挤则采用事前调配运转,调用所有电梯,之后一齐运转(专利文献2例示的方法),如果一次不能消除拥挤,则采用滞留避免运转。

接着,将一齐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行(图12)与滞留避免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行(图13)进行对比,说明执行滞留避免运转的意义。在图12、图13中,以横轴为时间。此外,用符号a表示的区域表示拥挤楼层的等待状况。用符号b表示的区域例如表示3台电梯轿厢的高度方向位置。区域c表示拥挤楼层的拥挤的初始状态。

根据表示拥挤的初始状态的区域c的记载,意味着所有台数为3台的电梯轿厢一轮不能完全运完,需要第2轮甚至更多轮的调配。这在图8、图9、图10的处理步骤s201、s201a、s201b中,是进行“是(yes)”的判断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在本发明中进行图13的运行,而图12是设想在该状态下进行专利文献2的一齐同时运行。

在图12的一齐同时运行的情况下,在开始在时刻t0调配3台电梯轿厢,分别搭乘后3台电梯轿厢在时刻t1离开拥挤楼层,在该状态下也有人滞留,因此在时刻t2通过第2轮的搭乘消除拥挤。由此,使用者从时刻t1至时刻t2滞留的人数,成为等待队列而不动,在当场不得不长时间等待,由于在此期间不会来1台电梯,因此滞留时间长,精神压力蓄积。

而在图13的本发明的滞留避免运转中,开始在时刻t0调配1台电梯轿厢,搭乘该1台电梯轿厢,在时刻tn1开始的1台离开拥挤楼层,之后第2台、第3台依次以一定时间间隔被调配,分别以在时刻tn2、tn3离开拥挤楼层的方式运行。之后,开始的1台再次被调配到拥挤楼层,在时刻t2通过第2轮的搭乘消除拥挤。

比较图12、图13,在任一情况下第3台离开拥挤楼层的状态下的等待人数都是相同的。并且,设想此时第2轮的使用者的等待时间在任一情况下都相同。然而,第2轮的使用者存在如下状况,至时刻t2为止没有任何响应地等待,或即使没能乘上电梯,也以不断有电梯调配来的状态等待,以等待队列移动的状态等待,根据状况的不同,心理的精神压力完全不同。尤其是在等待第2轮的期间使用者进一步增加的状态下,因看不到拥挤改善的兆头而容易对一齐调配的运行焦躁不安。

上面对基于图8、图9、图10的流程的各种运用进行了说明,关于这些运用,简而言之,判断在建筑物内的电梯的层站,因拥挤而检测到的拥挤楼层的电梯的使用者数是否为任意的阈值以上而判断拥挤的程度,在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执行基于多部电梯设备的拥堵避免运转,在拥堵避免运转中,将多部电梯设备依次调配到拥挤楼层。

图11是表示实现图1的滞留避免运转指令部41的滞留避免运转(图8、图9、图10的处理步骤s202)的处理流程的图。

图11的流程在一次调配多台电梯不能消除拥挤的情况下启动,在开始的处理步骤s300中,决定参加滞留避免运转的服务台数。服务台数可以不是所有台数而是多台。例如,在因维护或故障而存在不能服务的电梯的情况下,将这些电梯从控制对象中除去,能够进行更现实的评价。

在处理步骤s301中,设定应当消除拥挤的对象楼层。关于对象楼层,通过s200新检测到拥挤的楼层成为对象。

在处理步骤s302中,使用式(1)决定平均间隔时限rtt。

[式1]

rtt=(((s/f)*v)+(f*tdoor*α))/r(1)

在(1)式中,s是预测最大行驶距离,f是预测停止楼层,v是速度,tdoor是开门时间,α是现场调节开门时间,r是工作台数。本式一般用于电梯的设置计划的交通计算式。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其它计算式求取电梯的平均间隔时限。例如,也可以采用学习电梯的运行状况,按楼层记录运转间隔的方式。

在处理步骤s303中,将先出发电梯设定为到达对象楼层最快的电梯。但是,这里,因为以服务对象楼层缓和拥挤为第一优先目标,因此对其它楼层的新分配除外。

在处理步骤s304中,对先出发电梯发出调配至对象楼层的指令,在处理步骤s305中,将下一出发电梯设定为到达对象楼层第2快的电梯,在处理步骤s306中,启动平均间隔时限计时器。

进而,在处理步骤s307中,确认平均间隔时限计时器是否到时间,在到时间的情况下在处理步骤s309中将下一电梯设定为先出发电梯。在处理步骤s309的处理后,返回处理步骤s304,反复执行至处理步骤s306为止的处理。

在平均间隔时限计时器没有到时间的情况下,在处理步骤s308中使下一电梯在对象楼层的±2楼层关门待机。但是,新分配除外。其中,也可以不采用在对象楼层的±2楼层待机的方式,而采用对于乘客下梯后的电梯,考虑从该电梯的位置至对象楼层的移动时间设定计时器的方式。

通过图11的处理,如图13所示的那样,能够将电梯轿厢以一定时间间隔依次配置到拥挤楼层。

其中,图1的返回运转指令部42的返回运转,执行了图8、图9、图10的处理步骤s203的事前调配运转。在返回运转中,不采用按照来自各楼层的呼梯而运行的通常运转,而是例如按照安保方面的特定指示运行,该运作结束后恢复至通常运转。其中,返回运转(事前调配运转)在拥挤楼层的使用者数为阈值以下时被执行。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大楼等建筑物,2:外部系统(公共机构管理系统),3:电梯运行管理系统,4:各楼层的层站电梯服务请求装置,5:各楼层的监视摄像机,6:大楼管理系统,7a……7n电梯控制系统,8:通信单元,31:学习部,32:按楼层人数预测部,36:接收部,37:运转切换判断部,38:事前调配指令部,39:层站人数判断部,41:滞留避免运转指令部,42:返回运转指令部,s2:公共机构管理信息,s4:服务请求信号,s5:影像信号,s6:大楼管理信息,s72:控制指令信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