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络筒机的工位的接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2881发布日期:2018-09-08 01:2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用于自动络筒机的工位的用于无结连接两个纱头的接纱装置,包括接纱棱柱体,其具有在接纱运行中向上敞开的可接受气流作用的接纱通道,纱头在接纱运行中被定位于该接纱通道内。



背景技术:

与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且尤其是自动络筒机的工位的运行相关地,很早就知道了采用接纱装置来气动连接纱线,这在许多专利文献中有明确说明。

利用这样的接纱装置,在卷绕中断后如在断纱或可控清纱器切断后出现的两个纱头可通过气流又被连接起来,从而出现几乎与纱线一样的连接点。

为此,在卷绕中断后落到保持在一个工位的筒子架中的交叉卷绕筒子的表面上的所谓的上纱借助工位自身的吸嘴被接纳并被穿引入接纱装置的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中。

几乎同时地,还通过钳纱管也将所谓的下纱从位于退绕位置的退绕筒子中取出并且也穿引入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中,在这里,上纱和下纱最终被气流接合。

但是,为了在此出现的纱线连接具有几乎与纱线一样的外观和还有近似一样的纱线强度,两个纱头必须先被准确截短、按规定准备好且随后被整齐地气流接合。就是说,这种接纱装置不仅具有夹纱机构和纱线切断机构以及可接受气流作用的保持开松管,也具备带有可接受气流作用的接纱通道的接纱棱柱体。

但在这种气流工作式接纱装置运行中,通常可能在接纱运行中出现各种问题。

经沿切向设置的接纱空气嘴被吹入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中的接纱空气例如不仅产生使纱头涡卷而形成纱线连接的回转流,也具有轴向流动分量,其造成纱头轴向位移向接纱通道出口,这在各种不同纱线材料的情况下可能不利地影响到纱线接头。

回转流在各种不同纱线材料的情况下也经常带来麻烦,因为待接合纱头在接纱运行中通过回转流不仅涡卷而形成纱线接头,回转流也导致形成比较大的从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冲出的纱线圈,这也不利地影响到接纱运行。

因此,为了使接纱装置尽量好地适应于纱线材料,已经研制出以下的接纱装置,其关于接纱棱柱体的宽度和/或关于其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角位是不同的。

因为在自动络筒机工位上众所周知地随着时间推移先后地或也同时地加工各种不同纱线材料,所述纱线材料如前所述不仅就其准备而言也就其连接过程而言通常提出完全不同的要求,与自动络筒机工位相关地提供可分别适配于纱线材料的不同的接纱装置并非不常见。

在这些已知的接纱装置中一般将接纱棱柱体可更换地固定在接纱头之内/之上。

在此,当前所用的接纱棱柱体如前所述根据待加工纱线材料而大多在其宽度以及在其接纱通道的角位方面是不同的。

实际上,通常例如采用这样的接纱棱柱体,其宽度为13毫米且其接纱通道关于工位的常规纱线路径以20°角度延伸。但是,也采用如下的接纱棱柱体,它16毫米宽且其接纱通道以16.5°角度布置。此外知道了下述接纱棱柱体,其具有20毫米宽度且其接纱通道以13.5°角度布置。

这种可根据待加工纱线材料来配置的接纱装置在全天运行中已经得以证明,但具有严重缺点,即,为了能保证在每次新纱线批次时的正确纱线连接,需要超大规模地库存不同的接纱棱柱体。

此外,在这样的接纱装置中总是有以下危险,在改建措施中不小心出现装入错误构件或出现未按规定的构件安装。在这两种情况下,其结果对于随后要完成的纱线连接都是很不利的。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前述类型的接纱装置,本发明基于以下任务,发展出一种接纱装置,其允许在纱线材料更换情况下快速且相对简单地对新纱线材料做出反应。即,应该提供一种接纱装置,其通过简单方式可以适应于新纱线材料的要求。

根据本发明,如此完成该任务,该接纱棱柱体可调节地安装,从而该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的中心轴线的角位关于该工位的常规纱线路径的角位是可调节的。

根据本发明的接纱装置实施方式尤其具有以下优点,利用这样构成的接纱装置,总是能快速且顺利地对在纱线材料更换时可能有的所有要求做出反应。即,在采用本发明接纱装置时,在纱线材料更换情况下既不需要相对费事的改建,也不需要为了能提供不同工作的接纱装置而大量库存不同类型的接纱棱柱体。

为了在能最佳涵盖在纱线材料更换时出现的不同的要求,只需要几项相对简单的且并不复杂的调节步骤,它们也能由不太合格的操作者完成。

就是说,在其接纱棱柱体可调节地安装在静止不动的空气分布体上从而使得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的中心轴线角位关于工位的常规纱线路径的角位是可调节的接纱装置中,在纱线材料更换时为了接纱装置的最佳匹配所需要的时间相对短。相应地,在纱线材料更换时不可避免的自动络筒机停机时间也是最短的。

因此,利用本发明的接纱装置,可以通过简单方式总是保证最佳的加工结果,而没有在纱线材料更换时如迄今常见的那样需要相对大规模的且耗时的改建工作。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还规定,该接纱棱柱体可绕接纱中心转动地安装。

这样的设计保证了,操作者无需很大的努力,以便在纱线材料更换后总使接纱棱柱体转动以使得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的角位最佳协调匹配于当前存在的纱线材料。

即,一方面保证了总是完成恰当的纱线接合,但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纱头以及接合纱线的顺利处理。

在要与纱线材料相关地调设接纱通道角位的情况下,保证了待接合纱头的顺利穿入,也保证了接合纱线的顺利移除。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例如规定,该接纱棱柱体固定在可转动安装的支承机构上,支承机构具备锁定件,锁定件与相应的设于空气分布体内的锁止槽配合地允许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的角位的限定的逐步调节。

锁定件在此例如可通过设于支承机构内的多个孔构成,承受弹簧件作用的压球安置在该孔中。对应锁止槽呈半圆形布置并形成在空气分布体中。

即,为了将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定位在一定角位上,只须使其上布置有接纱棱柱体的支承机构转动直至压球锁定到空气分布体上的锁止槽中,借此准确预定接纱通道的期望角位。

但在一个替代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的角位调节时也采用以下调节标准(gauge),即,采用允许对接纱通道角位进行连续(continuously)调节的工具。

也可以通过采用这种调节标准而简单实现该接纱棱柱体总是被定位成使其接纱通道准确处于期望的角位。

与被用来准确定位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的机构无关地,在有利实施方式中还规定,该支承机构具有供固定螺钉延伸穿过的开口,固定螺钉对应于该空气分布体内的螺纹。即,承载并可转动支承该接纱棱柱体的支承机构可以分别通过螺栓被固定,螺栓穿过设于支承机构内的开口并对应于空气分布体内的螺纹孔。

这种螺纹连接是在机器制造中得以证明的固定机构,其不仅易于操作,也可靠保证了接纱棱柱体和进而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可靠留在当前所调节出的位置上。

此外规定,在接纱通道的中心轴线与工位的常规纱线路径之间的角度为小于30°的角度。

在有利实施方式中,与纱线材料相关地可调设的角度在0°至20°之间。

在相应的试验中已经证明,通过这种角位可以充分涵盖所有常见的纱线材料。即,在粗纱线材料情况下通常采用下述接纱棱柱体,其接纱通道具有小于15°、例如为13.5°的角位。而在细纱线材料情况下,接纱通道的角位通常超过16.5°,例如是20°。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细节,其中:

图1以侧视图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所构成的接纱装置的自动络筒机工位,

图2以俯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所构成的包括接纱棱柱体的接纱装置,接纱棱柱体通过可调节安装的支承机构被固定在自动络筒机工位的空气分布体上,其中该支承机构被定位成使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关于工位的常规纱线路径以角度α=20°布置,和

图3示出根据图2的空气分布体,其包括如此定位的支承机构,即该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关于工位的常规纱线路径以角度α=0°布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侧视图示意性示出了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在本实施例中是自动络筒机1的工位2。

这种自动络筒机1实际上在其端部框架(未示出)之间具有许多这样的彼此相邻并排设置的、一般结构相同的工位2。

在行业圈内也常被称为“卷绕单元”的工位2上,退绕筒子如在环锭纺纱机上制造的具有较少纱线材料的纡子9被倒筒成大卷装的交叉卷绕筒子15。

交叉卷绕筒子15在制造完成后被转移至沿机器长度的交叉卷绕筒子输送装置21并从这里被送至设于机器端侧的筒子装载站。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络筒机1还配备有其自身的呈纡子和空筒管输送系统3形式的后勤装置,图1只示出了其中的纡子供应段4、可逆驱动的存储段5、通向卷绕单元2的横向输送段6以及筒管回送段7。

在卷绕运行中,竖立就位在输送盘8上的纡子9或空筒管在所述纡子和空筒管输送系统3中循环。

通过纡子供应段4提供的且先暂存在存储段5中的纡子9就位于位于工位2高度上的横向输送段6区域中的退绕位置as上并随后被倒筒成大卷装交叉卷绕筒子15,其中,行进纱线在卷绕过程中同时被监测是否有纱线瑕疵,纱线瑕疵被马上清除掉。

单独的工位2为此如已知地且因而在图1中只被示意性示出地具备保证工位2的正确运行的各种不同机构。

这样的工位2例如配备有纱线处理或纱线操作机构例如纱线张紧器、带有相连的纱线切断机构的清纱器、上蜡装置、纱线张力传感器以及下纱传感器。

这种自动络筒机1的工位2还分别具备吸嘴12、钳纱管25以及接纱装置10。

此外,这种自动络筒机1一般通常具有中央控制单元11,其例如通过机器总线16与单独工位2的工位计算机29相连。

还如图1所示,工位2分别具备卷绕装置24,用于卷绕交叉卷绕筒子15,卷绕装置24尤其具有筒子架28,该筒子架绕转动轴线22运动地安装并配备有用于可转动保持交叉卷绕筒子15的筒管的机构。

在卷绕过程中,可自由转动地保持在筒子架28内的交叉卷绕筒子15以其表面例如贴靠所谓的可被驱动的导纱滚筒14并通过摩擦接合被导纱滚筒驱动。

因为这样的导纱滚筒14众所周知地具有所谓的导纱槽,故行进纱线在卷绕过程中还被如此引导,即,所述纱线以交叉卷绕层形式落到卷绕筒子上。

但代替导纱滚筒地也可以采用无槽式筒子驱动辊,其在卷绕过程中仅通过摩擦接合转动该交叉卷绕筒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行进到交叉卷绕筒子15上的纱线的横动借助单独的如配设有导纱指的纱线横动机构发生。

当在卷绕中断之后应该接纳落到交叉卷绕筒子15表面的上纱31纱头并将其转送至接纱装置10时,采用可绕转动轴线13有限转动安装的吸嘴12。

类似地,利用可绕转动轴线20有限转动的钳纱管25在卷绕中断之后处理与纡子9相连的下纱32的纱头。即,钳纱管25接收一般被固定在纱线张紧器中的下纱32的纱头并也将其转送到接纱装置10。

如图2和图3所示,关于常规的即在卷绕过程中出现的纱线路径30略微回缩设置的接纱装置10安置在所谓的空气分布体17上,该空气分布体通过相应(未示出)的保持机构连接至工位2的壳体33。

还如图2和图3所示地,保持开松管18、19被安置到空气分布体17内,上纱31的和下纱32的纱头在保持开松管18、19内被以气动方式准备好用于随后接纱过程。

另外,在接纱装置10区域内设有附加的、为了更好概览起见在附图中未被示出的纱线操作机构例如夹纱机构、纱线切断机构和纱线喂给器。

如图2和图3分别以前视图所示的无盖工作的接纱装置10具备安置在可调节的支承机构26上的接纱棱柱体23,接纱棱柱体具有根据需要可接收压缩空气的接纱通道27。即,接纱棱柱体23被固定在支承机构26上,支承机构可转动安装在空气分布体17之中/之上。

为此,通过相应的机构被连接至自动络筒机1的工位2的壳体33上的空气分布体17具备设置在接纱中心sz的用于支承机构26的支承孔39。

因此,支承机构26和进而接纱棱柱体23与待加工的纱线材料相关地可以转动到不同的角位中。

如图2和图3所示,保持开松管18、19被附加地安置到空气分布体17中,借此将上纱和下纱31、32的纱头准备好用于接纱过程。

固定有接纱棱柱体23的支承机构26还具有锁定件35,锁定件与设置在空气分布体17内的相应的锁止槽38配合地允许接纱棱柱体23的接纱通道27的中心轴线34的角位α与工位2的常规纱线路径30相关地限定地逐步调节。

锁定件35例如可以通过(未示出)设置在支承机构26内的孔来形成,在该孔中安装有承受弹簧件作用的压球。

处于弹簧压力下的压球在支承机构26和进而接纱棱柱体23转动时锁卡入其中一个锁止槽38中,所述锁止槽按照半圆形形状设置在空气分布体17中。

每个锁止槽38限定接纱通道27的一定角度α。

所调设出的角位随后可以通过拧紧固定螺钉37被固定。

图2以俯视图示出了接纱装置10,其接纱棱柱体23就位在这样的角位上,即接纱棱柱体23的接纱通道27的中心轴线34关于工位2的常规纱线路径30以20°角度α布置。

最好当必须处理相对细的纱线材料时采用接纱装置10的接纱棱柱体23的这种相对大的角位,即,在处理下述纱线材料时,此时待连接的纱头在接纱运行中易于形成比较大的、从接纱棱柱体23的接纱通道27冲出的纱线圈。

因为这样大的纱线圈很不利地影响到接纱结果,因此必须无条件地阻止这种纱线圈的形成,这是如此做到的,纱头因为接纱通道27的较大角位而在接纱通道出口处比较强烈地弯曲且同时贴靠接纱通道出口。

由于纱头的弯曲和贴靠接纱通道出口,保证了在接纱操作中由接纱空气施加至纱头的回转流在接纱通道27内被用于形成符合规定的接纱头。

就是说,阻止所施加的纱线捻可能以纱线圈形式离开接纱通道27且无功而返。

图3示出了一种接纱装置10,其接纱棱柱体23就位在初始位置上。即,在图3中示出了这样的接纱装置10,其中,接纱棱柱体23的接纱通道27的中心轴线34关于工位2的常规纱线路径30以0°的角度α布置,即,接纱棱柱体23的接纱通道27的中心轴线34平行于常规纱线路径30延伸。

实际上,接纱棱柱体23的接纱通道27的角位的所选设定与待加工纱线材料相关地位于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两个位置之间。

在处理较粗的纱线材料时,在此一般为了没有不必要地使纱头穿引入接纱棱柱体23的接纱通道27变得困难或被明显阻碍,以较小的接纱棱柱体23角位来工作。人们此时也利用以下事实,即,由粗纱线材料构成的纱头已经在较小弯曲角度情况下贴靠接纱通道27的接纱通道出口。

即,在处理粗纱线材料时,接纱棱柱体23的接纱通道27的较小角位就已经足以使纱头因贴靠接纱通道出口而略微弯曲并由此保证了在接纱运行中由接纱空气施加至纱头的回转流被用于形成符合规定的接纱头且没有作为纱线圈而不起作用。

相反地,在处理细纱线材料时,接纱棱柱体23的接纱通道27的较大角位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在细纱线材料情况下需要通过较大的弯曲角度来保证纱头可靠贴靠接纱通道出口并保证由此至少明显阻碍纱线圈的形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