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慧城市的便于收集和倒出的智能型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4271发布日期:2018-07-13 18:5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慧城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智慧城市的便于收集和倒出的智能型垃圾桶。



背景技术:

智慧城市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垃圾桶作为智慧城市中的一种垃圾收集装置,使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同时也是智慧城市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

垃圾桶的两侧,通常会设有开口,方便人们倒入垃圾,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通常直接朝开口处扔垃圾,当垃圾扔偏后,垃圾碰撞到桶壁上落在地面上,导致垃圾桶收集垃圾不便,需要人为靠近垃圾桶才能保证垃圾投入,否则垃圾桶四周的地面上会留有不少的垃圾,影响了市容市貌,同时,在垃圾桶的外壁上增设开口,容易使恶臭散发,并引来各类苍蝇蚊虫,不仅如此,现有的垃圾桶的内部,通常会放置一个内桶用于盛放垃圾,并在外桶上安装一把门锁,用以打开外桶,取出内桶倒垃圾,但是由于门锁安装在外桶上,受日晒风吹,锁的内部容易发生腐蚀,且锁内容易进灰,导致设备在长期运行后,无法打开外桶取出内桶,从而导致现有的垃圾桶实用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智慧城市的便于收集和倒出的智能型垃圾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智慧城市的便于收集和倒出的智能型垃圾桶,包括底座、外桶、内桶、处理器、两个支撑机构和两个收集机构,所述外桶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所述内桶位于外桶的内部,所述处理器固定在外桶的上方,所述处理器内设有plc和天线,所述天线与plc电连接,两个收集机构分别位于外桶的两侧,两个支撑机构分别位于外桶的两侧,所述收集机构与支撑机构一一对应,所述收集机构位于支撑机构的上方;

所述收集机构包括驱动盒、支杆、收集板和开口,所述开口设置在外桶上,所述收集板的底端与开口的底部铰接,所述驱动盒固定在外桶上,所述驱动盒内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盒上设有条形口,所述支杆的一端与驱动盒铰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穿过条形口与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杆、套环和两个驱动单元,两个驱动单元分别位于连接杆的两端,所述套环套设在连接杆上,所述支杆与套环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气泵、气缸、活塞和支撑组件,所述气泵和气缸均固定在驱动盒的下方,所述气泵与plc电连接,所述气泵与气缸连通,所述活塞设置在气缸内,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活塞的下方;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轴和套管,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活塞的下方,所述第一电机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驱动轴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底端设置在套管内,所述套管的底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套管的与第一驱动轴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驱动轴匹配的第一螺纹。

作为优选,为了驱动连接杆移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二电机、轴承、第二驱动轴和移动块,所述第二电机和轴承分别固定在驱动盒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电机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驱动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另一端设置在轴承内,所述移动块套设在第二驱动轴上,所述移动块的与第二驱动轴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二驱动轴匹配的第二螺纹,所述移动块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气缸的平稳移动,所述气缸内还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在气缸的内壁上,所述固定环套设在套管上。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驱动盒内积水,所述驱动盒的下方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位于气缸的上方的两侧。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设备的节能环保,所述气缸的两侧设有发电单元,所述发电单元与通孔一一对应,所述发电单元包括发电机、转轴和若干叶片,所述发电机固定在气缸上,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在发电机内,所述叶片周向均匀分布在转轴的另一端。

作为优选,为了检测外桶的两旁是否有人靠近,所述气缸的远离外桶的一侧设有超声波测距仪和红外传感器,所述超声波测距仪和红外传感器均与plc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垃圾从收集板上掉落,所述收集板的远离外壳的一侧设有第三电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移动板和两个侧板,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收集板上,所述第三电机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机与第一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连杆与移动板的中心处铰接,两个侧板分别位于移动板的两端,所述收集板套设在侧板上。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雨水腐蚀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上方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在收集板上。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固定内桶的位置,所述内桶的两侧设有插杆和插环,所述插环固定在内桶上,所述插杆的底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插环套设在插杆上。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抓住内桶,所述内桶的两侧设有把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智慧城市的便于收集和倒出的智能型垃圾桶利用收集机构控制收集板的转动,方便人们放置垃圾后将垃圾导入内桶中,同时又能堵住开口,防止垃圾的臭味影响周围的空气环境,与现有的收集机构相比,该收集机构通过第三电机带动移动板移动,使两个侧板形成一个通道,防止垃圾收集过程中从收集板上掉落,不仅如此,通过支撑机构带动外桶向上移动,方便环卫工人取出内桶倒出垃圾,与现有的支撑机构相比,该支撑机构通过第二驱动轴的移动和气缸的移动实现了二次升降,扩大了作用范围,保证外桶能够升高到足够的高度,便于取出内桶,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智慧城市的便于收集和倒出的智能型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于智慧城市的便于收集和倒出的智能型垃圾桶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用于智慧城市的便于收集和倒出的智能型垃圾桶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用于智慧城市的便于收集和倒出的智能型垃圾桶的收集板的俯视图;

图中:1.底座,2.外桶,3.内桶,4.处理器,5.驱动盒,6.支杆,7.收集板,8.连接杆,9.套环,10.气泵,11.气缸,12.活塞,13.第一电机,14.第一驱动轴,15.套管,16.第二电机,17.轴承,18.第二驱动轴,19.移动块,20.发电机,21.转轴,22.叶片,23.超声波测距仪,24.红外传感器,25.第三电机,26.第一连杆,27.第二连杆,28.移动板,29.侧板,30.挡板,31.插环,32.插杆,33.把手,34.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智慧城市的便于收集和倒出的智能型垃圾桶,包括底座1、外桶2、内桶3、处理器4、两个支撑机构和两个收集机构,所述外桶2设置在底座1的上方,所述内桶3位于外桶2的内部,所述处理器4固定在外桶2的上方,所述处理器4内设有plc和天线,所述天线与plc电连接,两个收集机构分别位于外桶2的两侧,两个支撑机构分别位于外桶2的两侧,所述收集机构与支撑机构一一对应,所述收集机构位于支撑机构的上方;

该垃圾桶主要由内桶3和外桶2组成,内桶3位于外桶2的内侧,通过外桶2两侧的收集机构可将垃圾收入内桶3中,利用支撑机构可带动外桶2升降,通过外桶2上升,即可使内桶3露出,便于环卫人员将内桶3的垃圾集中出力收集。在外桶2的上方,处理器4内的天线可用于收发无线信号,便于设备与环卫工人的收集相连,从而控制设备的运行。

如图1-2所示,所述收集机构包括驱动盒5、支杆6、收集板7和开口,所述开口设置在外桶2上,所述收集板7的底端与开口的底部铰接,所述驱动盒5固定在外桶2上,所述驱动盒5内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盒5上设有条形口,所述支杆6的一端与驱动盒5铰接,所述支杆6的另一端穿过条形口与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杆8、套环9和两个驱动单元,两个驱动单元分别位于连接杆8的两端,所述套环9套设在连接杆8上,所述支杆6与套环9固定连接;

收集机构中,由plc控制驱动盒5内的两个驱动单元运行,带动连接杆8移动,使连接杆8带动套环9移动,进而使支杆6位于驱动盒5内的一端移动,通过支杆6使收集板7转动,使收集板7向下倾斜,这样人们仅需将垃圾放置在收集板7上,顺着收集板7的斜面通过外桶2的开口进入内桶3中,从而完成了垃圾的收集,而后驱动单元带动支杆6移动,使收集板7覆盖在开口上,即可完成对开口的密封,防止垃圾产生的臭味四散。

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气泵10、气缸11、活塞12和支撑组件,所述气泵10和气缸11均固定在驱动盒5的下方,所述气泵10与plc电连接,所述气泵10与气缸11连通,所述活塞12设置在气缸11内,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活塞12的下方;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电机13、第一驱动轴14和套管15,所述第一电机13固定在活塞12的下方,所述第一电机13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3与第一驱动轴14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14的底端设置在套管15内,所述套管15的底端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套管15的与第一驱动轴14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驱动轴14匹配的第一螺纹。

当环卫工人需要收集内桶3的垃圾时,通过手机发送信号,使设备内的天线接收到信号,完成设备与手机的连接后,收集控制处理器4内的plc,由plc控制气泵10启动,增加气缸11内的气压,使活塞12相对于气缸11向下移动,而后plc控制第一电机13启动,带动第一驱动轴14旋转,使第一驱动轴14通过第一螺纹作用在套管15上,使套管15沿着第一驱动轴14的轴线与第一驱动轴14发生相对位移,由于第一驱动轴14的底端固定在底座1上,从而使第一驱动轴14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气缸11向上移动,从而通过驱动盒5使外桶2上升,便于环卫工人取下内桶3中的垃圾。

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二电机16、轴承17、第二驱动轴18和移动块19,所述第二电机16和轴承17分别固定在驱动盒5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电机16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6与第二驱动轴18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18的另一端设置在轴承17内,所述移动块19套设在第二驱动轴18上,所述移动块19的与第二驱动轴18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二驱动轴18匹配的第二螺纹,所述移动块19与连接杆8固定连接。

plc控制第二电机16启动,带动第二驱动轴18旋转,使第二驱动轴18通过第二螺纹作用在移动块19上,进而使移动块19沿着第二驱动轴18的轴线进行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杆8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气缸11的平稳移动,所述气缸11内还设有固定环34,所述固定环34固定在气缸11的内壁上,所述固定环34套设在套管15上。通过固定环34固定了套管15与气缸11的相对位置,从而使气缸11沿着套管15的轴线进行升降,从而保证了套管15的平稳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驱动盒5内积水,所述驱动盒5的下方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位于气缸11的上方的两侧。当发生降雨后,雨水从驱动盒5的条形口内进入驱动盒5中,再由驱动盒5下方的通孔向下流动,防止雨水堆积腐蚀第二电机16。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设备的节能环保,所述气缸11的两侧设有发电单元,所述发电单元与通孔一一对应,所述发电单元包括发电机20、转轴21和若干叶片22,所述发电机20固定在气缸11上,所述转轴21的一端设置在发电机20内,所述叶片22周向均匀分布在转轴21的另一端。当发生降雨后,雨水从驱动盒5的通孔掉落,落在发电单元的叶片22上,带动叶片22旋转,使转轴21转动,对发电机20的内部做功,从而实现了发电机20的发电功能,进而储备电能供设备运行,从而实现了设备的节能环保。

作为优选,为了检测外桶2的两旁是否有人靠近,所述气缸11的远离外桶2的一侧设有超声波测距仪23和红外传感器24,所述超声波测距仪23和红外传感器24均与plc电连接。利用红外传感器24检测垃圾桶的两旁是否有人靠近,并通过超声波测距仪23检测检测距离信息,红外传感器24和超声波测距仪23将检测到的信号反馈给plc,当plc确定有人靠近后,控制收集机构运行,方便人们将垃圾放置在收集板7上,便于进行垃圾收集,否则plc控制收集板7靠在外桶2的开口处,避免臭味散开。

如图4所示,所述收集板7的远离外壳的一侧设有第三电机25、第一连杆26、第二连杆27、移动板28和两个侧板29,所述第三电机25固定在收集板7上,所述第三电机25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机25与第一连杆26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6通过第二连杆27与移动板28的中心处铰接,两个侧板29分别位于移动板28的两端,所述收集板7套设在侧板29上。

当收集板7向下转动后,plc控制第三电机25启动,使第一连杆26转动,第一连杆26通过第二连杆27拉动移动板28,使移动板28向收集板7靠近,从而使两个侧板29向主体靠近,防止垃圾在收集板7上滚动时,垃圾从收集板7的两侧掉落,保证垃圾顺利通过开口处。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雨水腐蚀第三电机25,所述第三电机25的上方设有挡板30,所述挡板30固定在收集板7上。通过挡板30对第三电机25进行遮挡,防止雨天雨水腐蚀第三电机25。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固定内桶3的位置,所述内桶3的两侧设有插杆32和插环31,所述插环31固定在内桶3上,所述插杆32的底端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插环31套设在插杆32上。通过固定在底座1上的插杆32的位置,方便环卫工人在放置内桶3,将插环31对准插杆32,从而便于固定内桶3的位置。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抓住内桶3,所述内桶3的两侧设有把手33。

该智能型垃圾通中,利用气缸11上的红外传感器24和超声波测距仪23检测是否有人靠近垃圾桶,plc确认有人在靠近设备时,通过控制驱动单元,带动支杆6转动,使收集板7倾斜,便于人们放置垃圾,使垃圾顺着收集板7的平面向下滚动,穿过外桶2的开口进入内桶3中,完成垃圾收集后,plc控制支杆6带动收集板7复位,放置垃圾桶内的臭味散开,保护周围的空气环境,不仅如此,通过气泵10增加气缸11中的气压,使气缸11上升,并由支撑组件增加活塞12的高度,进而带动气缸11上升,使外桶2上升,方便环卫工人取出内桶3的垃圾,便于垃圾的倒出,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智慧城市的便于收集和倒出的智能型垃圾桶利用收集机构控制收集板7的转动,方便人们放置垃圾后将垃圾导入内桶3中,同时又能堵住开口,防止垃圾的臭味影响周围的空气环境,与现有的收集机构相比,该收集机构通过第三电机25带动移动板28移动,使两个侧板29形成一个通道,防止垃圾收集过程中从收集板7上掉落,不仅如此,通过支撑机构带动外桶2向上移动,方便环卫工人取出内桶3倒出垃圾,与现有的支撑机构相比,该支撑机构通过第二驱动轴18的移动和气缸11的移动实现了二次升降,扩大了作用范围,保证外桶2能够升高到足够的高度,便于取出内桶3,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