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剂瓶用的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4778发布日期:2018-08-28 23:5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微型喷雾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剂瓶用的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前述的液剂瓶包括液剂罐,用于灌装各种液剂,在医疗及化妆品行业等广为使用。前述的微型喷雾器也称微型喷雾泵。以医疗行业为例,通常将外用液剂(包括药剂、消毒剂等)灌装在瓶体内,并且在瓶体的瓶口部位配设瓶盖,在瓶盖上配套一喷雾装置,使用时以上下轮回按压方式使瓶体内的液剂向人体创口皮肤部位喷雾。前述液剂的典型的例子如cn100560057c和cn104147632b护创液,等等。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液剂瓶用的喷雾装置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的如cn105413913a(一种弹簧外置万向喷雾泵)、cn105964445a(一种新型日化喷雾器喷头)、cn2778715y(喷雾泵)、cn102161025b(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cn202823707u(一种新型指压喷雾器)、cn103721881b(一种连接方便带抓口结构的喷雾器)和cn104858080b(一种喷雾器),等等。

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公开的液剂瓶罐用的喷雾装置虽然各有特定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因喷雾时的雾化效果欠缺而产生滴液的通弊,具体而言,在喷雾过程中以及在喷雾结束时,在喷头的出液嘴即喷嘴部位时常出现液剂淌滴情形,一方面影响卫生,另一方面造成液剂浪费。对此有必要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增进雾化效果并且杜绝在喷雾过程中以及喷雾结束时在喷嘴部位出现液剂淌滴情形而藉以避免液剂浪费并且确保卫生的液剂瓶用的喷雾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液剂瓶用的喷雾装置,所述的液剂瓶包括一瓶盖,该瓶盖在使用状态下配接于瓶体的瓶口的部位,并且在瓶盖的上部中央位置开设一活塞导管导孔;所述的喷雾装置包括一按压帽,该按压帽上下浮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瓶盖上,在该按压帽的侧部设置有一喷嘴,一泵液机构,该泵液机构连接在所述瓶盖上,并且该泵液机构的上部在对应于所述活塞管导孔的位置伸展至瓶盖的上方与所述的按压帽相配合,而泵液机构的下部伸展至所述瓶体内,所述喷嘴与泵液机构相通,特征在于所述喷雾装置还包括有一溢流机构,该溢流机构设置在所述泵液机构的下部并且同时与泵液机构以及所述瓶体相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瓶盖朝向上的一侧并且以垂直于瓶盖的瓶盖顶面的状态延伸有一围堰和一活塞泵管固定座,活塞泵管固定座位于围堰内,并且在活塞泵管固定座的外壁与围堰的内壁之间构成有一按压帽浮动配合腔,所述的活塞泵管导孔开设在活塞泵管固定座的中央位置,所述的按压帽以上下浮动状态与所述按压帽浮动配合腔相配合,所述泵液机构连同所述溢流机构与所述活塞泵管固定座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活塞泵管固定座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活塞导管导孔的四周边缘部位的位置向下延伸有一活塞泵管固定座导套,该活塞泵管固定座导套的外壁与活塞泵管固定座的内壁之间构成有一活塞泵管嵌合腔,所述按压帽具有一按压帽腔,在该按压帽腔的按压帽腔顶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活塞导管导孔的位置构成有一活塞导管插接座,该活塞导管插接座的中心构成有一活塞导管插接腔,并且在活塞导管插接座朝向所述喷嘴的一侧延伸有一插接座出液管,该插接座出液管的插接座出液管腔与喷嘴相通,所述的泵液机构连同所述的溢流机构与所述的活塞泵管嵌合腔嵌配,并且泵液机构的上部途经活塞导管导孔伸展到所述按压帽腔内与所述活塞导管插接腔插接配合。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泵液机构包括活塞导管、旋流帽、支承座、活塞泵管、弹簧、弹簧管插管和取液管,活塞导管的上端与所述活塞导管导孔滑动配合并且伸展到活塞导管导孔的上方在所述按压帽腔内与所述活塞导管插接座的活塞导管插接腔插接配合,活塞导管下端构成有一活塞,在活塞导管的上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活塞导管出液孔,而在活塞导管的下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活塞导管进液孔,在活塞导管的中部并且在活塞导管出液孔与活塞导管进液孔之间的位置构成有活塞导管分隔板,在该活塞导管分隔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分隔板导流孔,藉由该分隔板导流孔使活塞管进液孔内的液剂进入活塞导管出液孔,该活塞导管出液孔的活塞导管出液孔出液口与所述插接座出液管的插接座出液管腔相通,旋流帽的下部支承在支承座上,该旋流帽构成有一旋流帽弹珠腔,在该旋流帽弹珠腔内设置有一旋流帽弹珠,在旋流帽的上部并且围绕旋流帽的四周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旋流帽弹珠腔相通的溢流孔,在旋流帽的上部的中央位置向上延伸有一导流头,该导流头伸展到所述活塞导管进液孔内并且该导流头的导流头末端与所述的分隔板导流孔相对应,活塞泵管的上端与所述活塞泵管嵌合腔嵌合固定,而活塞泵管的下端向下延伸有一直径小于活塞泵管的直径的弹簧管,在该弹簧管的弹簧管底壁上并且位于弹簧管底壁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弹簧管导流孔,该弹簧管导流孔与弹簧管的弹簧管腔相通,而该弹簧管腔与活塞泵管的活塞泵管腔相通,所述活塞上下移动地与活塞泵管腔的腔壁密封配合,支承座设置在活塞泵管腔内,在该支承座的高度方向的中部的外壁上并且围绕支承座的四周构成有一凸出于支承座的外壁表面的支承台阶圈,在支承座的高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自支承座的上端贯通至下端的支承座导流孔,所述旋流帽的下部支承在支承台阶圈的上部台肩上,所述旋流帽弹珠支承在支承座上并且与支承座导流孔的支承座导流孔出液口相对应,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管的弹簧管腔内,并且该弹簧的上端支承在支承台阶圈的下部台肩上,而弹簧的下部支承在所述弹簧管的弹簧管底壁上,弹簧管插管构成有一弹簧管插配腔,在该弹簧管插配腔的弹簧管插配腔底壁上开设有一分流槽,该分流槽与所述弹簧管导流孔相通,在所述弹簧管插配腔底壁背对弹簧管插配腔的一侧向下延伸有一阀管,在该阀管的阀管腔内设置有一进液弹珠,阀管腔与所述分流槽相通,所述的弹簧管插入弹簧管插配腔内,取液管的上端与阀管腔的下部插固,而取液管的下端朝着所述瓶体的底部伸展,所述进液弹珠支承在取液管的取液管出液口上,所述的溢流机构设置在所述弹簧管插管的一侧并且与所述阀管腔的上部相通。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溢流机构包括一溢流管和一溢流弹珠,溢流管在对应于所述弹簧管插管的一侧与弹簧管插管构成一体结构,在该溢流管的上端侧部开设有溢流管溢流孔,藉由该溢流管溢流孔将液流管的溢流管腔内的液剂引入所述的瓶体内,在溢流管的上端顶部构成有溢流弹珠挡脚,在所述溢流管腔的溢流管腔底壁上开设有一溢流管进液孔,该溢流管进液孔与所述阀管腔相通,溢流弹珠在对应于溢流管进液孔的位置支承在所述溢流管腔底壁上。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活塞上并且围绕活塞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活塞膨胀腔。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围堰上插拔配设有一用于对所述按压帽蔽护的按压帽护盖。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按压帽的顶面上构成有一按压帽指槽。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旋流帽弹珠以及所述的进液弹珠为塑料珠或钢珠。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溢流管弹珠为塑料珠或钢珠。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增设了溢流机构,因而在泵液机构结构体系的进液弹珠处于对取液管的取液管出液口封闭的状态时,溢流机构的溢流管弹珠的打开,阀管腔内的液剂经溢流管进液孔进入溢流管腔并排出,使阀管腔及活塞泵管的活塞泵管腔的压力消失,喷嘴不会在喷雾过程中以及喷雾结束时产生液剂淌滴情形,既可避免造成液剂浪费,又能保障喷嘴部位的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液剂瓶的结构体系的一瓶盖1,该瓶盖1在使用状态下配接于由图2所示的瓶体5的瓶口51的部位,并且在瓶盖1的上部中央位置开设一活塞导管导孔11。

由图1所示,在前述瓶盖1的内壁上构成有瓶盖内螺纹16,而在前述瓶体5的瓶口51的外壁上构成有瓶口外螺纹511(图2示),瓶盖内螺纹16与瓶口外螺纹511螺纹配接,从而印证了申请人在上面所讲的瓶盖1在使用状态下配接于瓶体5的瓶口51的部位。

请继续见图1和图2,示出了喷雾装置结构体系的以下部件:一按压帽2,该按压帽2上下浮动地设置在前述的瓶盖1上,在该按压帽2的侧部(图示状态的左侧)设置有一喷嘴21,一泵液机构3,该泵液机构3连接在前述瓶盖1上,并且该泵液机构3的上部在对应于前述活塞管导孔11的位置伸展至瓶盖1的上方与前述的按压帽2相配合,而泵液机构3的下部伸展至前述瓶体5内,前述喷嘴21与泵液机构3相通。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喷雾装置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溢流机构4(也可称“泄压机构或分流机构”,以下同),该溢流机构4设置在前述泵液机构3的下部(即与泵液机构3构成一体结构,下面还要述明)并且该溢流机构4同时与泵液机构3以及前述瓶体5相通。

继续见图1和图2,在前述瓶盖1朝向上的一侧并且以垂直于瓶盖1的瓶盖顶面12的状态向上延伸有一环形的围堰13和一活塞泵管固定座14,活塞泵管固定座14位于围堰13内,并且在活塞泵管固定座14的外壁与围堰13的内壁之间构成有一按压帽浮动配合腔15,前述的活塞泵管导孔11开设在活塞泵管固定座14的中央位置,前述的按压帽2以上下浮动状态与前述按压帽浮动配合腔15相配合,前述泵液机构3连同前述溢流机构4与前述活塞泵管固定座14连接。

由图1和图2所示,在前述活塞泵管固定座14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活塞导管导孔11的四周边缘部位的位置向下延伸有一活塞泵管固定座导套141,该活塞泵管固定座导套141的外壁与活塞泵管固定座14的内壁之间构成有一活塞泵管嵌合腔1411,而活塞泵管固定座导套141的活塞泵管固定座导套腔与活塞导管导孔11相对应,前述按压帽2具有一按压帽腔22,在该按压帽腔22的按压帽腔顶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活塞导管导孔11的位置构成有一活塞导管插接座23,该活塞导管插接座23的中心构成有一活塞导管插接腔231,并且在活塞导管插接座23朝向前述喷嘴21的一侧延伸有一插接座出液管232,该插接座出液管232的插接座出液管腔2321与喷嘴21相通,前述的泵液机构3连同前述的溢流机构4与前述的活塞泵管嵌合腔1411嵌配固定(即插嵌固定),并且泵液机构3的上部途经活塞导管导孔11伸展到前述按压帽腔22内与前述活塞导管插接腔231插接配合(也可称“插嵌连接”)。

请继续见图1和图2,前述泵液机构3包括活塞导管31、旋流帽32、支承座33、活塞泵管34、弹簧35、弹簧管插管36和取液管37,活塞导管31的上端与前述活塞导管导孔11滑动配合并且伸展到活塞导管导孔11的上方在前述按压帽腔22内与前述活塞导管插接座23的活塞导管插接腔231插接配合(即插接固定),活塞导管31下端构成有一活塞311,在活塞导管31的上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活塞导管出液孔312,而在活塞导管31的下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活塞导管进液孔313,在活塞导管31的中部并且在活塞导管出液孔312与活塞导管进液孔313之间的位置构成有活塞导管分隔板314,在该活塞导管分隔板314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分隔板导流孔3141,藉由该分隔板导流孔3141使活塞管进液孔313内的液剂进入活塞导管出液孔312,该活塞导管出液孔312的活塞导管出液孔出液口3121与前述插接座出液管232的插接座出液管腔2321相通,旋流帽32的下部支承在支承座33上,该旋流帽32构成有一旋流帽弹珠腔321,在该旋流帽弹珠腔321内设置有一旋流帽弹珠3211,在旋流帽32的上部并且围绕旋流帽32的四周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旋流帽弹珠腔321相通的溢流孔322(也可称“旋流孔”,以下同),在旋流帽32的上部的中央位置向上延伸有一导流头323,该导流头323伸展到前述活塞导管进液孔313内并且该导流头323的导流头末端3231与前述的分隔板导流孔3141相对应,活塞泵管34的上端与前述活塞泵管嵌合腔1411嵌合固定,而活塞泵管34的下端向下延伸有一直径小于活塞泵管34的直径的弹簧管341,在该弹簧管341的弹簧管底壁上并且位于弹簧管底壁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弹簧管导流孔3411,该弹簧管导流孔3411与弹簧管341的弹簧管腔3412相通,而该弹簧管腔3412与活塞泵管34的活塞泵管腔342相通,前述活塞311上下移动地与活塞泵管腔342的腔壁密封配合,支承座33设置在活塞泵管腔342内,在该支承座33的高度方向的中部的外壁上并且围绕支承座33的四周构成有一凸出于支承座33的外壁表面的支承台阶圈331,在支承座33的高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自支承座33的上端贯通至下端的支承座导流孔332,前述旋流帽32的下部支承在支承台阶圈331的上部台肩3311上,前述旋流帽弹珠3211支承在支承座33上并且与支承座导流孔332的支承座导流孔出液口3321相对应,弹簧35优选采用塑料制作,即采用塑料弹簧,该弹簧35设置在前述弹簧管341的弹簧管腔3412内,并且该弹簧35的上端支承在支承台阶圈331的下部台肩3312上,而弹簧35的下部支承在前述弹簧管341的弹簧管底壁上,弹簧管插管36构成有一弹簧管插配腔361,在该弹簧管插配腔361的弹簧管插配腔底壁上开设有一分流槽3611,该分流槽3611与前述弹簧管导流孔3411相通,在前述弹簧管插配腔底壁背对弹簧管插配腔361的一侧向下延伸有一阀管362,在该阀管362的阀管腔3621内设置有一进液弹珠3622,阀管腔3621与前述分流槽3611相通,前述的弹簧管341插入弹簧管插配腔361内,取液管37的上端与阀管腔3621的下部插固,而取液管37的下端朝着前述瓶体5的底部伸展,前述进液弹珠3622支承在取液管37的取液管出液口371上,前述的溢流机构4设置在前述弹簧管插管36的一侧并且与前述阀管腔3621的上部相通。

请继续见图1和图2,前述的溢流机构4包括一溢流管41和一溢流弹珠42,溢流管41在对应于前述弹簧管插管36的一侧(图示的左侧)与弹簧管插管36构成一体结构,在该溢流管41的上端侧部开设有溢流管溢流孔411,藉由该溢流管溢流孔411将液流管41的溢流管腔413内的液剂引入前述的瓶体5内,在溢流管41的上端顶部构成有溢流弹珠挡脚412,在前述溢流管腔413的溢流管腔底壁上开设有一溢流管进液孔4131,该溢流管进液孔4131与前述阀管腔3621相通,溢流弹珠42在对应于溢流管进液孔4131的位置支承在前述溢流管腔底壁上。

优选地,在前述活塞311上并且围绕活塞311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活塞膨胀腔3111,藉由该活塞膨胀腔3111使活塞311与活塞泵管腔342的内壁形成良好的密封配合关系。

由图1和图2所示,在前述围堰13上插拔配设有一用于对前述按压帽2蔽护的按压帽护盖131。

优选地,在前述按压帽2的顶面上构成有一按压帽指槽24,藉由该按压帽指槽24为使用者的手指提供舒适感。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旋流帽弹珠3211以及前述的进液弹珠3622为钢珠,但也可使用塑料珠;前述的溢流管弹珠42为钢珠,但也可使用塑料珠。

申请人结合图1和图2描述本发明的使用,当操作者的手指解除对按压帽2的按压时,在泵液机构3的弹簧35的回复力作用下,由弹簧35使支承座33上行,在支承座33上行时,由支承座33带动旋流帽32相应地上行,由旋流帽32带动活塞导管31上行,活塞311上行而回位。此时,活塞泵管腔342内以及阀管腔3621内产生负压,在负压作用下,进液弹珠3622向上浮起而解除对取液管37的取液管出液口371的封堵。与此同时,溢流机构4的结构体系的溢流管弹珠42处于对溢流管进液孔4131的封堵状态,即处于对溢流管进液孔4131的关闭状态,以及泵液机构3的结构体系的旋流帽弹珠3211也处于对支承座33的支承座导流孔332的支承座导流孔出液口3321的封堵状态。

喷雾时,按下按压帽2,在按下按压帽2的瞬间(按压帽2约下行三分之一的行程),活塞管管腔342内的液剂首先受压,活塞泵管腔342内的液体进入支承座导流孔332并冲开(顶启)导流帽弹珠3211,液剂通过溢流孔322(即“旋流孔”)在活塞导管进液孔313内产生旋流,再依次经分流板导流孔3141、活塞导管出液孔312、活塞导管出液孔出液口3121和插接座出液管腔2321,而后进入喷嘴21,由喷嘴21将液剂以雾状喷出。在前述过程中,由于活塞泵管腔342内的液体受到高压力作用,因而在高压力下,一部分液剂依次经弹簧管导流孔3411和分流槽3611进入阀管腔3621,此时进液弹珠3622处于关闭状态,而溢流机构4的结构体系的溢流管弹珠42则处于开启状态,前述进入阀管腔3621内的液剂便经溢流管进液孔4131进入溢流管腔413,进入溢流管腔413内的液剂经溢流管溢流孔411排出,即回引至瓶体5内,从而使阀管腔3621内的压力以及活塞泵管腔342内的压力顿时消失。因此,由于瞬间短暂产生喷雾,因而液剂量少但雾细即雾化效果好,达到了合理用药、避免浪费的目的,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

在活塞导管31下移到活塞泵管腔342的三分之二的行程的时段内,由于溢流管弹珠42呈打开状态下,故不再产生喷雾和液剂滴淌。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