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7997发布日期:2018-12-11 22:48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根据该保护线固定件,保护线由穿过捆扎线安装孔的捆扎线固定。因此,能够将保护线可靠地固定在支架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11-14861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保护线固定件中,使用螺栓和螺母来固定于支架。因此,将保护线固定于支架时的效率降低。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将保护线固定于支架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具备:保持部,其保持电梯的保护线;固定部,其与所述保持部连结,由铆钉固定于所述电梯的支架的一个面;以及遮蔽部,其与所述保持部连结,在所述支架的所述一个面的相反侧的另一个面侧从外部遮蔽所述铆钉的前端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保护线固定件在保持保护线的状态下由铆钉固定于支架。因此,能够将保护线高效地固定于支架。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的轿厢侧导轨的立体图。

图2是从支架的前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3是从支架的后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4是从支架的下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5是从支架的上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6是从支架的上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7是从支架的下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8是在图2的a-a线的截面中示出铆钉被钉入的状态的图。

图9是从支架的前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10是从支架的后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11是从支架的上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12是从支架的下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的主视图。

标号说明

1:基板;2:支架;3:夹子;4:螺栓;5:螺母;6:轿厢侧导轨;7:保护线;8:保护线固定件;9:保持部;10:固定部;10a:主体片;10b:辅助片;10c:连结片;10d:固定片;11:遮蔽部;11a:主体片;11b:辅助片;11c:连结片;11d:遮蔽片;12:定位部;13:铆钉;14:突起;15:前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该部分的重复说明被适当简化甚至省略。

实施方式1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的轿厢侧导轨的立体图。

在图1中,多个基板1以预先设定的间隔沿铅直方向排列固定在未图示的井道的壁面。多个支架2中的每一个与多个基板1中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

多个夹子3成对地与多个支架2中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多个螺栓4中的每一个和多个螺母5中的每一个与多个夹子3中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多个螺栓4中的每一个和多个螺母5中的每一个将多个夹子3中的每一个固定于多个支架2中的每一个上。

轿厢侧导轨6在定心状态下由多个夹子3固定于固定于支架2。之后,未图示的井道设备被安装在井道的内部。之后,保护线7通过保护线固定件8安装于支架2,使得未图示的控制电缆等长条物不会绕到支架2的背侧。此时,保护线固定件8在被定位于支架2的角部的状态下被固定。

接下来,利用图2至图5,说明保护线7的固定状态。

图2是从支架的前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主视图。图3是从支架的后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主视图。图4是从支架的下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俯视图。图5是从支架的上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俯视图。另外,在图4和图5中,支架2未图示。

在图2至图5中,保护线固定件8通过弯折板状的金属而一体形成。保护线固定件8具有磁性。例如,保护线固定件8具备保持部9、固定部10、遮蔽部11以及定位部12。

保持部9保持保护线7。具体地说,保持部9具有半圆形的槽。当保护线7被配置在支架2的缘部侧时,该槽沿着支架2的缘部收纳保护线7。

固定部10与保持部9的一个缘部连结。固定部10配置在支架2的一个面侧。固定部10使用铆钉机通过铆钉固定于支架2的一个面。具体而言,固定部10具备主体片10a和辅助片10b。主体片10a与保持部9的上部连结。主体片10a形成为平面状。主体片10a通过铆钉13固定于支架2的前表面。辅助片10b与保持部9的下部连结。辅助片10b形成为平面状。

遮蔽部11与保持部9的另一缘部连结。遮蔽部11配置在支架2的一个面的相反侧的另一个面上。遮蔽部11在支架2的另一个面上从外部遮蔽贯通支架2的铆钉13的前端部。具体而言,遮蔽部11具备主体片11a和辅助片11b。主体片11a与保持部9的上部连结。主体片11a形成为平面状。主体片11a从支架2的后表面的外侧遮蔽向支架2的后表面侧突出的铆钉13的前端部。辅助片11b与保持部9的下部连结。辅助片11b形成为平面状。

定位部12与固定部10的主体片10a的上缘部连结。定位部12与支架2的上缘部接触。

接下来,使用图6和图7,说明保护线7的固定状态的变形例。

图6是从支架的上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俯视图。图7是从支架的下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俯视图。

如图6和图7所示,保护线7被配置成与支架2的缘部垂直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保护线7通过保护线固定件8安装于支架2。

此时,保护线7被支架2的缘部和保持部9抑制了图6和图7的左右方向上的移动。保护线7在支架2的上表面侧被固定部10的主体片10a和辅助片10b抑制了图6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保护线7在支架2的下表面侧被遮蔽部11的主体片11a和辅助片11b抑制了图7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接下来,使用图8,说明利用铆钉13实现的固定部10的固定方法。

图8是在图2的a-a线的截面中示出铆钉被钉入的状态的图。

如图8所示,固定部10的主体片10a具备突起14。突起14是通过使主体片10a的贯通孔的缘部翘曲而形成的。

铆钉机的前端部15形成为筒状。铆钉机的前端部15的内周部嵌于固定部的突起14的外侧。在这种状态下,铆钉13被钉入。其结果是,铆钉13的前端部穿过主体片10a的贯通孔并被钉入支架2。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保护线固定件8在保持保护线7的状态下通过铆钉13固定于支架2。因此,能够将保护线7高效地固定于支架2。

具体而言,保护线7在配置于支架2的缘部侧时,以被保护线固定件8沿着支架2的缘部保持的状态固定于支架2。因此,能够将保护线7高效地固定于支架2的缘部侧。

此时,没有必要在支架2的角部开设捆扎线安装孔来利用捆扎线固定保护线7。因此,当电梯更新时,不必在支架2的角部开设捆扎线安装孔。其结果是,能够大幅缩短更新电梯时的作业时间。

例如,假设20段的支架2的每一个必须开设8处捆扎线安装孔。假设开设一个捆扎线安装孔的作业需要5分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800分钟的作业时间。相比之下,如果使用保护线固定件8,则不需要这样的作业时间。其结果是,能够消除800分钟的作业时间。

此外,保护线7还存在在被配置成与支架2的缘部垂直的状态时以与支架2的缘部垂直的状态固定于支架2的情况。因此,还能够将保护线7在与支架2的缘部垂直的状态下高效地固定。

此外,保护线固定件8具有磁性。因此,保护线固定件8吸附于支架2。其结果是,在铆钉13被钉入之前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保护线固定件8相对于支架2的定位。

实施方式2

图9是从支架的前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立体图。图10是从支架的后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立体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相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该部分的说明。

实施方式2的保护线固定件8也与实施方式1的保护线固定件8同样,具备保持部9、固定部10、遮蔽部11。

保持部9保持保护线7。具体地说,保持部9具有半圆形的槽。当保护线7被配置在支架2的前表面侧时,该槽在支架2的前表面侧收纳保护线7。

固定部10与保持部9连结。固定部10使用铆钉机通过铆钉13固定于支架2的一个面。具体地说,固定部10在支架2的前表面侧与保持部9的支架2的中央侧连结。固定部10形成为平面状。固定部10由铆钉13固定在支架2的前表面。

遮蔽部11与保持部9连结。遮蔽部11在支架2的另一个面上从外部遮蔽贯通支架2的铆钉13的前端部。具体而言,遮蔽部11在支架2的前表面侧与支架2的缘部侧连结。遮蔽部11从支架2的缘部的外侧绕到支架2的后表面侧。遮蔽部11从支架2的后表面的外侧遮蔽向支架2的后表面侧突出的铆钉13的前端部。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同样,保护线固定件8在保持保护线7的状态下通过铆钉13固定于支架2。因此,能够将保护线7高效地固定于支架2。

具体而言,保护线7在配置于支架2的前表面侧时,以被保护线固定件8保持在支架2的前表面侧的状态固定于支架2。因此,能够将保护线7高效地固定于支架2的前表面侧。

实施方式3

图11是从支架的上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立体图。图12是从支架的下表面侧观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实现的保护线的固定状态时的立体图。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的立体图。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的俯视图。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的保护线固定件的主视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相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该部分的说明。

实施方式3的保护线固定件8也与实施方式1的保护线固定件8同样,具备保持部9、固定部10、遮蔽部11。

保持部9保持保护线7。具体地说,保持部9具有圆弧状的槽。当保护线7被配置在支架2的缘部侧时,槽在支架2的缘部侧收纳保护线7。

固定部10与保持部9连结。固定部10使用铆钉机通过铆钉13固定于支架2的一个面。具体地说,固定部10在支架2的上表面侧且缘部侧与保持部9的一端部侧连结。如图13所示,固定部10具备一对连结片10c和固定片10d。一对连结片10c从保持部9的一端部的两侧向外侧扩展。固定片10d从保持部9的一侧的连结片10c向保持部9的槽的开口部侧弯折。尽管未图示,固定片10d通过铆钉13固定在支架2的上表面。

遮蔽部11与保持部9连结。遮蔽部11在支架2的另一个面上从外部遮蔽贯通支架2的铆钉13的前端部。具体地说,遮蔽部11在支架2的下表面侧且缘部侧与保持部9的另一端部侧连结。如图13所示,遮蔽部11具备一对连结片11c和遮蔽片11d。一对连结片11c从保持部9的另一端部的两侧向外侧扩展。遮蔽片11d从保持部9的另一侧的连结片11c向保持部9的槽的开口部侧弯折。从沿着保持部9的槽的方向观察时,遮蔽片11d的中心与固定片10d的中心重合。尽管未图示,遮蔽片11d从支架2的下表面的外侧遮蔽铆钉13的前端部。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1同样,保护线固定件8在保持保护线7的状态下通过铆钉13固定于支架2。因此,能够将保护线7高效地固定于支架2。

具体而言,保护线7在配置于支架2的缘部侧时,以被保护线固定件8保持在支架2的缘部侧的状态固定于支架2。因此,能够将保护线7高效地固定于支架2的缘部侧。

另外,也可以对与轿厢侧导轨6对应的支架2以外的支架应用保护线固定件8。例如,可以对与对重侧导轨对应的支架应用保护线固定件8。该情况下也能够将保护线7高效地固定于支架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