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4511发布日期:2018-10-23 22:52阅读:10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机油桶。



背景技术:

机油作为汽车、各种工业设备的润滑用油,对机器保养、节能降耗具有重要作用,在衡量机油品质的各项指标中,粘度指数和倾点是两个重要指标。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倾点是指油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油品不流动的温度越低越好。由于机油上述的诸多特性,再加上机油的高密度,对盛装机油的油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桶体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为有效的将桶体内的机油倾倒出来,需要桶体内壁与机油具有很好的不相容性,以避免机油残留在桶体内壁上。现有的普通机油桶由于受承载能力所限,只能制成小体积的油桶,同时,桶体内壁残留机油较为严重,造成较大的浪费。

为此,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6275719B公开了一种高负载防粘接机油桶,包括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柱形桶体,桶体由中心轴线相互重合的外层筒与内层筒组成,外层筒与内层筒一体成型,外层筒外侧壁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向内凹陷的凹槽,韧带分别置于凹槽内,韧带一端固定连接于桶体底部中心点,另一端位于桶体开口端上方并交于固定点;通过将桶体设置为两层结构,有效的避免了机油残留在桶体内壁上,使得桶体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通过缠绕在外层筒外侧壁上的韧带,可以提起较重的机油桶而不受桶体重量的限制。但是,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当机油桶打开,倒出一部分机油,这样机油桶内的机油只剩下一部分机油,在运输未装满机油的机油桶过程中,随着路上的颠簸,机油桶内的机油会产生剧烈的晃动,从而机油内容易产生气泡,不便于运输后直接使用,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才能使用该机油桶内的机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机油桶,保证未装满机油的机油桶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剧烈晃动的情况,使得机油内气泡比较少,运输后可以直接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机油桶,包括桶体,桶体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一进油口处安装有桶盖,桶体内滑动连接有浮板,浮板水平设置在桶体内,桶体内通过浮板分为上腔和下腔,浮板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口,第一进油口与第二进油口通过进油管连通,第二进油口处设有单向进油机构,进油管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软管和硬管,软管的下端与硬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上腔设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齿条和棘爪,齿条竖向固定连接在桶体的内壁,棘爪铰接在硬管靠近齿条的一侧,齿条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圆弧齿,圆弧齿的内弧面朝向桶体的底部,棘爪的内弧面与圆弧齿的内弧面方向相反,棘爪与圆弧齿相互扣合,硬管位于棘爪上方的侧壁设有用于灌油时的解锁机构;浮板靠近齿条的一侧开设有n形的卡口,靠近齿条一侧的桶体侧壁竖向开设有两条平行的滑槽,齿条位于两个滑槽的之间,卡口的两个端部固定连接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卡口的下表面通过波纹管与桶体的底部连接,波纹管靠近滑槽的一侧竖向开设有开口,开口的两侧竖向固定连接有伸缩滑条,伸缩滑条的上端分别与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伸缩滑条的下端与桶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本方案的原理是:实际应用时,首先将第一进油口处的桶盖打开,然后通过第一进油口给机油桶里面灌油,机油沿着进油管进入到第二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处设置有单向进油机构,机油沿着第二进油口进入机油桶的底部,在灌油过程中解锁机构工作,将棘爪与圆弧齿分开。随着灌入的机油越来越多,机油的浮力大于浮板的重力,机油将浮板浮起来,浮板一侧的波纹管向上拉伸,波纹管端部的伸缩滑条沿着两条滑槽向上滑动,伸缩滑条的长度变长,这样随着浮板上浮,齿条穿到波纹管的内部。当灌油完成后,解锁机构停止工作,棘爪与齿条上的圆弧齿扣合,对浮板进行锁止,这样浮板锁定在机油液面上。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设置浮板,浮板可以通过机油液面的调整而进行调整,同时,通过齿条的圆弧齿和棘爪形成的锁止机构,可以使得灌油完成后,对半桶机油进行运输过程中,可以通过浮板对桶底的机油进行限位,使得机油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剧烈的晃动,机油比较平稳,这样机油内的气泡比较少,在运输结束后,可以直接使用该机油,无需进行放置一段时间。

2、本发明中设置了在灌油过程中对棘爪进行解锁的结构,这样可以利用灌油过程中产生的动力将棘爪和齿条的圆弧齿分离,实现了自动解锁功能,在灌油完成后又会自动进行锁止,这样使得灌油过程中,浮板以下的机油变多,机油可以推动浮板上移。该结构设计比较巧妙,不会影响机油内灌油,且实现对浮板进行自动解锁和锁止的灵活切换。

3、本发明中设置波纹管,并且在桶体的侧壁竖向设置两个滑槽,波纹管开口两侧的伸缩滑条可以沿着滑槽上下滑动,从而当浮板随着机油液面的上升而上移时,齿条会在波纹管与桶体侧壁围成的空间内进行运动,本专利中通过波纹管将下腔分为两部分,这样浮板上移过程中,不会受到齿条的阻碍。

优选的,解锁机构包括液压缸,液压缸固定连接在硬管的侧壁,液压缸的上端面通过进液管与硬管连通,液压缸内包括活塞和与活塞固定连接的活塞杆,活塞沿着液压缸的侧壁竖向滑动连接,活塞的上端面通过第一弹簧与液压缸上端面连接,活塞杆的下端伸出液压缸并与棘爪的内弧面铰接。

当通过第一进油口灌油时,机油沿着软管向下流动至硬管,硬管内的一部分机油会沿着进液管流到液压缸内,液压缸内的机油越来越多,机油的压力大于第一弹簧的弹力,从而使得第一弹簧拉伸变形,机油会推动活塞沿着液压缸的侧壁向下滑动,与活塞固定连接的活塞杆推动棘爪向下转动,棘爪与齿条上的圆弧齿分离,浮板沿着桶体的侧壁向上移动。当灌油结束后,硬管内没有机油进入,液压缸内的机油没有压力,第一弹簧的弹力大于机油的压力,所以第一弹簧会恢复原位,并推动液压缸内机油沿着进液管流回至硬管内,该机油沿着硬管流入第二进油口内,最终通过第二进油口流到桶体的底部。同时,第一弹簧带动活塞沿着液压缸的侧壁向上滑动,与活塞固定连接的活塞杆向上运动,并带动与其铰接的棘爪向上转动,棘爪与齿条的圆弧齿扣合,此时,对浮板进行重新锁止,浮板刚好位于机油液面上。通过设置上述解锁机构,可以在灌油过程中,利用机油的压力从而使得棘爪与齿条的圆弧齿分离,这样可以顺利对浮板进行解锁,这样随着机油的灌入,浮板可以在机油的浮力下向上移动,当灌油结束后,机油没有很大的压力,棘爪与齿条的圆弧齿重新扣合,这样可以在灌油结束的时候,及时对浮板进行锁止,使得浮板刚好处于机油的液面上,通过这样的解锁机构,对浮板的控制比较灵活,且解锁和锁止状态切换比较及时。

优选的,解锁机构包括第一膨胀气囊,硬管靠近齿条的一侧开设有进口,第一膨胀气囊固定连接在进口处,第一膨胀气囊通过第二弹簧与硬管的侧壁连接,第一膨胀气囊的下表面与棘爪的内弧面固定连接。

当通过第一进油口灌油时,机油沿着软管向下流动至硬管内,硬管内的一部分机油会沿着进口流到第一膨胀气囊内,在灌油过程中,软管和硬管内充满了机油,第一膨胀气囊内也充满了机油,并且硬管内的机油会给予第一膨胀气囊一定的压力,该压力大于第一膨胀气囊内第二弹簧的弹力,第二弹簧被拉伸变长,第一膨胀气囊鼓起来,并且第一膨胀气囊的下表面挤压棘爪,随着第一膨胀气囊体积变大,棘爪绕着铰接点向下转动,从而棘爪与齿条的圆弧齿分离,浮板沿着桶体的侧壁向上移动。当灌油结束后,软管和硬管内没有机油进入,第一膨胀气囊内的机油没有收到外界的压力,第二弹簧恢复原位,第一膨胀气囊内的机油沿着硬管流至第二进油口处,最后机油沿着第二进油口流到浮板以下的桶体内。同时,第二弹簧会拉动第一膨胀气囊恢复原位,第一膨胀气囊的体积变小,第一膨胀气囊带动棘爪向上转动,棘爪与齿条的圆弧齿重新扣合。通过设置这种解锁机构,可以在灌油过程中,对浮板进行及时解锁,使得浮板可以随着机油液面的上升而上浮,当灌油结束后,可以及时对浮板进行锁止,这样该解锁机构对浮板的控制比较灵活,且反馈很及时。

优选的,硬管的侧壁水平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下表面与第一膨胀气囊的上表面相抵。设置限位板,可以有利于第一膨胀气囊在机油灌入过程中,第一膨胀气囊向下鼓起并变大,这样可以快速推动棘爪与齿条的圆弧齿分离,避免第二膨胀气囊向上下两侧进行变形,提高了第二膨胀气囊对棘爪的解锁效率,防止解锁不及时而出现的机油溢出的情况。

优选的,单向进油机构包括浮球,第二进油口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第二进油口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下表面通过第三弹簧与浮球连接。当对桶体内进行灌油时,浮板解锁,机油沿着进油管进入第二进油口,机油会给予浮球一个向下的压力,使得第三弹簧拉伸变形,浮球离开第二进油口的上端并向下运动,机油通过第二进油口向浮板以下的桶体内流动,浮板在机油的作用下向上移动。通过设置该单向进油机构,可以使得桶体在灌油时才可以通过第二进油口,当在运输桶体的时候,浮板以下的机油不会通过第二进油口,使得浮板以下的机油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不会出现剧烈晃动情况。

优选的,桶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油口,出油口固定连接有出油管,出油管的自由端向下设置,出油管上设置有阀门;桶体的下方设有基板,基板的两侧通过伸缩杆与桶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桶体的底部通过第二膨胀气囊与基板的上表面连接,第二膨胀气囊的形状为圆柱体,伸缩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滚轮,基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气泵,气泵通过气管与第二膨胀气囊连通。

当需要将桶体内的机油倒出时,开启气泵,使得气泵内的转子正向转动,气泵将外界的空气通过气管吸入至第二膨胀气囊内,第二膨胀气囊向上运动并鼓起,第二膨胀气囊推动桶体的底部向上移动,伸缩杆长度变长,这样桶体的高度上升至需要加油的位置,桶体的底部高于加油的位置。然后打开阀门,桶体内的机油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出油管流至加油处。通过设置该升降结构,可以对桶体的高度进行自动调节,避免人为的搬动机油桶,同时,该机油桶是采用从底部出油,倒油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机油桶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齿条、滑槽安装在桶体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浮板上开设的卡口以及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波纹管以及开口处的伸缩滑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机油桶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桶体1,桶盖2,第一油管3,浮板4,第二进油口5,浮球6,第三弹簧7,软管8,硬管9,齿条10,棘爪11,圆弧齿12,液压缸13,进液管14,活塞15,活塞杆16,第一弹簧17,卡口18,滑槽19,滑块20,波纹管21,伸缩滑条22,出油管23,阀门24,基板25,伸缩杆26,第二膨胀气囊27,滚轮28,气泵29,气管30,第一膨胀气囊31,第二弹簧32,限位板33。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机油桶,包括桶体1和桶盖2,桶体1的上端面右侧开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一进油口上焊接有第一油管3,第一油管3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桶盖2的内侧开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桶体1内滑动连接有浮板4,浮板4水平设置在桶体1内,桶体1内通过浮板4分为上腔和下腔,浮板4上左侧开设有第二进油口5,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5通过进油管连通,第二进油口5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第二进油口5的上端两侧焊接有第一连杆,第二进油口5内设有浮球6,第一连杆的下表面通过第三弹簧7与浮球6连接。其中,进油管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软管8和硬管9,软管8的下端与硬管9的上端焊接,桶体1的上腔内设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齿条10和棘爪11,齿条10竖向螺栓连接在桶体1的左侧壁上,棘爪11铰接在硬管9的左侧壁,齿条10的右侧壁上焊接有多个圆弧齿12,圆弧齿12的内弧面朝向桶体1的底部,棘爪11的内弧面与圆弧齿12的内弧面的方向相反,棘爪11与圆弧齿12相互扣合,硬管9位于棘爪11上方的左侧壁上设有解锁机构。解锁机构包括液压缸13,液压缸13焊接在硬管9的左侧壁,液压缸13的上端面通过进液管14与硬管9连通,液压缸13内包括活塞15和活塞杆16,活塞杆16焊接在活塞15的下表面,活塞15沿着液压缸13的侧壁竖向滑动连接,活塞15的上端面通过第一弹簧17与液压缸13上端面连接,活塞杆16的下端伸出液压缸13并与棘爪11的内弧面铰接。

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浮板4的左侧开设有n形的卡口18,桶体1的左侧壁开设有两条平行的滑槽19,齿条10位于两条滑槽19之间,卡口18的两个端部焊接有与滑槽19配合的滑块20,卡口18的下表面卡接有波纹管21,波纹管21的下端与桶体1的底部粘接,波纹管21的左侧竖向开设有开口,开口的两侧竖向粘接有伸缩滑条22,伸缩滑条22的上端分别与滑块20的下端焊接,伸缩滑条22的下端与桶体1的底部焊接,伸缩滑条22沿着两个滑槽19上下滑动。桶体1的底部开设有出油口,出油口焊接有出油管23,出油管23的自由端向下设置,出油管23上设置有阀门24。桶体1的下方设有基板25,基板25的两侧通过伸缩杆26与桶体1的底部焊接,桶体1的底部通过第二膨胀气囊27与基板25的上表面连接,第二膨胀气囊27的形状为圆柱体,伸缩杆26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滚轮28,基板2的下表面螺栓连接有气泵29,气泵29通过气管30与第二膨胀气囊27连通。

实际应用时,首先将第一进油口处的桶盖2打开,然后通过第一进油口给机油桶里面灌油,机油沿着软管8向下流动至硬管9内,硬管9内的一部分机油会沿着进液管14流到液压缸13内,液压缸13内的机油越来越多,机油的压力大于第一弹簧17的弹力,从而使得第一弹簧17拉伸变形,机油会推动活塞15沿着液压缸13的侧壁向下滑动,与活塞15固定连接的活塞杆16推动棘爪11向下转动,棘爪11与齿条10上的圆弧齿12分离,浮板4解锁。之后,机油沿着进油管进入第二进油口5,机油会给予浮球6一个向下的压力,使得第三弹簧7拉伸变形,浮球6离开第二进油口5的上端并向下运动,机油通过第二进油口5向浮板4以下的桶体1内流动。随着灌入的机油越来越多,机油的浮力大于浮板4的重力,机油将浮板4浮起来,浮板4一侧的波纹管21向上拉伸,波纹管21端部的伸缩滑条22沿着两条滑槽19向上滑动,伸缩滑条22的长度变长,这样随着浮板4上浮,齿条10穿到波纹管21的内部。

当灌油结束后,硬管9内没有机油进入,液压缸13内的机油没有压力,第一弹簧17的弹力大于机油的压力,所以第一弹簧17会恢复原位,并推动液压缸13内机油沿着进液管14流回至硬管9内,该机油沿着硬管9流至第二进油口5内,最终通过第二进油口5流到桶体1的底部。同时,第一弹簧17带动活塞15沿着液压缸13的侧壁向上滑动,与活塞15固定连接的活塞杆16向上运动,并带动与其铰接的棘爪11向上转动,棘爪11与齿条10的圆弧齿12扣合,此时,对浮板4进行重新锁止,浮板4刚好位于机油液面上。浮板4下面的机油给予浮球6一个向上的力,浮球6在浮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并与第二进油口5的上端相抵,浮球6将第二进油口5堵住,这样浮板4下面的机油无法通过第二进油口5。

当需要将桶体1内的机油倒出时,开启气泵29,使得气泵29内的转子正向转动,气泵29将外界的空气通过气管30吸入至第二膨胀气囊27内,第二膨胀气囊27向上运动并鼓起,第二膨胀气囊27推动桶体1的底部向上移动,伸缩杆26长度变长,这样桶体1的高度上升至需要加油的位置,桶体1的底部高于加油的位置。然后打开阀门24,桶体1内的机油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出油管23流至加油处。

实施例2

如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解锁机构包括第一膨胀气囊31,硬管9的左侧开设有进口,第一膨胀气囊31粘接在进口处,第一膨胀气囊31通过第二弹簧32与硬管9的侧壁连接,第一膨胀气囊31的下表面与棘爪11的内弧面粘接,硬管9的左侧壁水平焊接有限位板33,限位板33的下表面与第一膨胀气囊31的上表面相抵。

当通过第一进油口灌油时,机油沿着软管8向下流动至硬管9内,硬管9内的一部分机油会沿着进口流到第一膨胀气囊31内,在灌油过程中,软管8和硬管9内充满了机油,第一膨胀气囊31内也充满了机油,并且硬管9内的机油会给予第一膨胀气囊31一定的压力,该压力大于第一膨胀气囊31内第二弹簧32的弹力,第二弹簧32被拉伸变长,第一膨胀气囊31鼓起来,并且第一膨胀气囊31的下表面挤压棘爪11,随着第一膨胀气囊31体积变大,棘爪11绕着铰接点向下转动,从而棘爪11与齿条10的圆弧齿12分离,浮板4沿着桶体1的侧壁向上移动。当灌油结束后,软管8和硬管9内没有机油进入,第一膨胀气囊31内的机油没有受到外界的压力,第二弹簧32恢复原位,第一膨胀气囊31内的机油沿着硬管9流至第二进油口5处,最后机油沿着第二进油口5流到浮板4以下的桶体1内。同时,第二弹簧32会拉动第一膨胀气囊31恢复原位,第一膨胀气囊31的体积变小,第一膨胀气囊31带动棘爪11向上转动,棘爪11与齿条10的圆弧齿12重新扣合。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