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真丝面料纺织加捻机的筒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7059发布日期:2018-11-27 23:42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真丝面料纺织加捻机的筒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真丝面料纺织加捻机的筒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纺织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纺织设备和附件的快速发展。在真丝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将真丝加捻后卷绕在筒管上。目前,在此种工序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真丝直径比较小,该特性使得在卷绕过程中的稳定性难以掌控,容易在筒管两端出现外层真丝和内层真丝发生相对位移,交错缠绕的问题,对后期的出线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纺织工序的顺利进行。

专利号为201720942496.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抗皱真丝面料的真丝加捻机的筒管连接装置,它包括两个连接端盖,两个连接端盖相对设置;所述的连接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和连接块,所述的连接块为扁平圆柱体结构,所述的端盖本体为扁平圆柱体结构,所述的连接块设置在端盖本体的中心;在连接块的侧边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弹性条,弹性条沿连接块的轴向设置。

上述结构的连接装置,能实现对筒管装配更加牢固,加捻机快速启动过程中活动锭座带动筒管转动更加稳定,另外通过端盖本体的设计,可更好的对筒管两端的真丝进行位置限定,避免端部内外层的真丝之间发生位移,影响后续工序的正常出丝。但是,其缺陷在于:1、由于筒管有多种尺寸和型号,而上述装置只设计了一种结构,固定型号比较单一,不利于扩大使用范围;2、上述装置虽然设置了端盖本体,以便对真丝进行限位固定,但是,端盖本体内表面没有设置对真丝进行保护的结构,由于端盖比较硬,真丝在筒管边沿卷绕时易与端盖本体发生摩擦,进而对真丝丝线造成摩擦损伤,严重影响后期纺织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真丝面料纺织加捻机的筒管固定装置,该装置设有不同大小的橡胶凸台,可以针对不同型号的筒管进行固定,且在端盖本体上设有对丝线保护的结构,有效解决上述装置筒管固定型号单一和不能保护丝线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基于真丝面料纺织加捻机的筒管固定装置,其结构包括两个连接端盖,两个连接端盖相对设置,所述的连接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和连接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端盖本体内表面中心位置的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整体呈扁平的圆柱形,第一固定块内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整体呈扁平的圆柱形,所述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外周面分别间隔设有弹性条,所述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内表面分别嵌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外侧壁间隔固定设有若干橡胶棒;

所述的第二固定块内表面中心位置还固定设有第三固定块,第三固定块整体呈圆柱形,且第三固定块外周面间隔固定设有弹性条;

所述的端盖本体内表面通过粘扣带粘接有环形的保护布片,所述的保护布片上设有一条形豁口;

所述的保护布片为复合结构,包括内部的塑胶层,所述的塑胶层外侧设有涤纶纤维层,所述的涤纶纤维层内侧设有甲克素纤维层,所述的甲克素纤维层内侧设有牛仔面料层。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的直径从外向内依次缩小。

优选的,所述的橡胶棒整体呈弧形,向环形凹槽的内底部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橡胶棒沿环形凹槽周向设有两圈。

优选的,所述的端盖本体内表面通过粘胶粘接有粘扣带基座,保护布片侧面通过粘胶粘接有与粘扣带基座配合的粘扣带粘钩。

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由于第一固定块内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整体呈扁平的圆柱形,所述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外周面分别间隔设有弹性条,所述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内表面分别嵌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外侧壁间隔固定设有若干橡胶棒,因此,使用时,筒管两端部可以分别套置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块外表面,弹性条可以起到胀紧固定的左右;筒管也可以卡置于环形凹槽中,橡胶棒与凹槽侧壁配合起到夹紧固定的作用,防止筒管在环形凹槽中滑脱,适应了多种型号和尺寸的筒管的固定,与端盖本体配合避免了真丝两端部容易出现位移的问题,具有很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2、由于所述的第二固定块内表面中心位置还固定设有第三固定块,第三固定块整体呈圆柱形,且第三固定块外周面间隔固定设有弹性条,因此,使用时,第三固定块可以卡置固定直径比较小的筒管,弹性条可以起到胀紧固定的作用。

3、由于所述的端盖本体内表面通过粘扣带粘接有环形的保护布片,所述的保护布片上设有一条形豁口,因此,使用时,保护布片可以对真丝丝线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真丝丝线与端盖本体的直接摩擦,保证了后期纺织品的质量,条形豁口便于后期保护布片的拆卸清洗和更换。

4、由于所述的保护布片为复合结构,包括内部的塑胶层,所述的塑胶层外侧设有涤纶纤维层,所述的涤纶纤维层内侧设有甲克素纤维层,所述的甲克素纤维层内侧设有牛仔面料层,因此,使用时,塑胶层可以增加面料的平整度和强度,涤纶纤维层可以增加面料的柔韧性,甲克素纤维层使得保护布片具有抗菌抑菌的效果,牛仔面料层在内表面与真丝接触,可以起到耐磨和保护真丝丝线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与筒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端盖本体与连接组件配合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保护布片的复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锭座;2、活动锭座;3、端盖本体;31、粘扣带;4、保护布片;40、条形豁口;41、塑胶层;42、涤纶纤维层;43、甲克素纤维层;44、牛仔面料层;5、连接组件;51、第一固定块;52、第二固定块;53、弹性条;54、环形凹槽;55、橡胶棒;56、第三固定块;6、筒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5(为了保证附图清晰,图4中仅示出第一固定块)所示,该种基于真丝面料纺织加捻机的筒管固定装置,其结构包括两个连接端盖,两个连接端盖相对设置,一个连接端盖设置在加捻机的机架上固定锭座1上,另一个连接端盖设置在加捻机的机架上活动锭座2上,所述的连接端盖包括端盖本体3和连接组件5,所述的连接组件5包括固定(粘接)于端盖本体3内表面中心位置的第一固定块51(橡胶材质),第一固定块51整体呈扁平的圆柱形,第一固定块51内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粘接)设有第二固定块52(橡胶材质),第二固定块52整体呈扁平的圆柱形,所述的第一固定块51和第二固定块52外周面分别间隔设有弹性条53(其结构与背景技术中引用文件的弹性条结构相同:沿每个连接块轴向设置,弹性条的一端与连接块的侧面固定,另一端与连接块的侧面贴合,弹性条的两端之间向外凸起),所述的第一固定块51和第二固定块52内表面分别嵌有环形凹槽54,环形凹槽54外侧壁间隔固定设有若干橡胶棒55(注塑成型)。使用时,筒管两端部可以分别套置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块外表面,弹性条可以起到胀紧固定的左右;筒管也可以卡置于环形凹槽中,橡胶棒与凹槽侧壁配合起到夹紧固定的作用,防止筒管在环形凹槽中滑脱,适应了多种型号和尺寸的筒管的固定,上述结构可以防止筒管滑动,与端盖本体配合避免了真丝两端部容易出现位移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二固定块52内表面中心位置还固定(粘接)设有第三固定块56,第三固定块56整体呈圆柱形,且第三固定块56外周面间隔固定设有弹性条53(结构同前述的弹性条)。使用时,第三固定块可以卡置固定直径比较小的筒管,弹性条可以起到胀紧固定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端盖本体3内表面通过粘扣带31粘接有环形的保护布片4,所述的保护布片4上设有一条形豁口40。使用时,保护布片可以对真丝丝线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真丝丝线与端盖本体的直接摩擦,保证了后期纺织品的质量,条形豁口便于后期保护布片的拆卸清洗和更换。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保护布片4为复合结构,包括内部的塑胶层41,所述的塑胶层41外侧设有涤纶纤维层42,所述的涤纶纤维层42内侧设有甲克素纤维层43,所述的甲克素纤维层44内侧设有牛仔面料层45。使用时,塑胶层可以增加面料的平整度和强度,涤纶纤维层可以增加面料的柔韧性,甲克素纤维层使得保护布片具有抗菌抑菌的效果,牛仔面料层在内表面与真丝接触,可以起到耐磨和保护真丝丝线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所述的第一固定块51、第二固定块52和第三固定块56的直径从外向内依次缩小。设计简捷合理,便于筒管的固定。

上述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所述的橡胶棒55整体呈弧形,向环形凹槽54的内底部倾斜设置。使用时,该结构可以对筒管侧壁起到夹持固定作用,向内倾斜的结构可以防止筒管向外滑脱。

上述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所述的橡胶棒55沿环形凹槽54周向设有两圈。使用时,增强对筒管侧壁的夹持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所述的端盖本体3内表面通过粘胶粘接有粘扣带基座(图中未单独标记),保护布片4侧面通过粘胶粘接有与粘扣带基座配合的粘扣带粘钩(图中未单独标记)。使用时,该结构方便保护布片后期的拆洗与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