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粉罐罐包装盖及配套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8159发布日期:2018-11-24 11:0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罐用包装盖及配套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干粉罐罐包装盖及配套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干粉罐主要用于奶粉,米粉及粉末类保健品放置或者其他物料放置,实际使用过程中其顶部采用塑胶罐盖进行开合密封,实际运用中由于罐体是圆柱因此放置后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由于外力以及晃动碰撞容易造成对产品外观包装的刮花、磨损、瘪罐等以致于产品溢出等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封装运输过程中需要使用封装运用刀卡,这样操作较为麻烦,由于通用罐体主要为圆柱状不易改变,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罐用包装盖,使盖子处于同一水平面不能转动,使罐与罐之间不会转动,而盖与盖突出,形成罐身之间的距离,增加封装运输的稳定性,代替了封装运用刀卡的环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运输途中由于外力以及晃动碰撞造成对产品外观包装的刮花、磨损、瘪罐等以致于产品溢出等带来的经济损失,本发明提供一种盖体为方形结构的罐盖,在封装运输时盖与盖直边形成的接触面,使盖子处于同一水平面不能转动,使罐与罐之间不会转动,而盖与盖突出,形成罐身之间的距离,增加封装运输的稳定性,代替了封装运用刀卡的环节,节约成本以及优化包装样式,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粉罐罐包装盖: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后侧和下盖后侧通过连接机构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有两对对称设置的直边,相邻的直边的端部通过过渡段过渡,所述下盖底部为圆形,所述上盖由矩形向下盖圆形呈弧度过渡。

本发明包装盖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有四条等直边,本发明常用于方盖结构。

本发明包装盖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渡段为弧形段或者斜面,过渡段可以是弧形段或者斜面。

本发明包装盖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内侧设置有上内沿、上内圈,所述下盖内侧设置下外沿、下内圈,所述上盖和下盖扣合时,所述上内沿与下外沿,上内圏与下内圈均上下紧密扣合,所述上内沿嵌入下外沿,上内圈嵌入下内圈,下盖的下外沿和下内圈分别包围上内沿和上内圈并相接,这样设计上下紧密扣合。因此方型外圈保证了上盖和下盖的方位固定扣合及密封性能,圆型内圈保证了多方位扣合及密封性能,内外圈形成了方圆双结合,形成上盖和下盖的二次加强密封性并防止错位和走位。

本发明包装盖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内圈内通过固定连接点设置有一体成形勺子,所述下内圈内勺子的一侧设置有勺子托座,所述勺子的勺体底部设置有一排透气孔,所述勺子的勺柄上有漏粉孔,勺子与罐盖采用一体成型,拆下后可以放在在勺子托座上,透气孔便于将勺子内粉末倒出,漏粉孔则可以防止粉末落再勺柄上。

本发明包装盖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设置外置卡扣开关,所述卡扣开关包括下盖凸块与上盖卡扣,所述下盖凸块与上盖卡扣呈上下扣,合盖采用外置合页卡扣,初始状态为锁扣与水平面平行,使用时通过活页结构将锁扣由水平掰折为垂直90°。再通过按压使卡扣可以与下盖凸块配合实现扣合。其特点为提供后继续机器吸附上盖加工时本发明锁扣功能减少盖子的误开。

本发明干粉罐罐包装盖的配套生产模具,包括前模固定板、流道板、分流板、固定板一、热嘴、固定板二、垫板、面针板一、底针板一、面针板二、底针板二、后模固定板、前模仁、后模仁、下圈热嘴套、下圈圆镶件、后模镶件、前模面针板、前模底针板、t形块、斜顶座、结位镶件、上盖热嘴套、上盖圆镶件、斜顶、大伞顶、小伞顶、伞顶镶件、排气镶针、勺头镶件、小卡环、大卡环、青铜导向块、顶针、弹簧、顶杆、青铜导向套、顶块、滑块和前模斜顶,所述生产模具由上至下依次为前模固定板、流道板、固定板一、固定板二、垫板、面针板一、底针板一、面针板二、底针板二和后模固定板,所述流道板的槽内有一对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在对应热嘴上方,一个热嘴下部的外围有下圈热嘴套,另一个热嘴底部有上盖热嘴套,所述下圈热嘴套下方有下圈圆镶件,所述上盖热嘴套下方有上盖圆镶件,所述下圈热嘴套和上盖圆镶件外侧有前模仁,所述前模仁下方有后模仁,所述后模仁底部内有后模镶件,所述前模仁外侧有前模斜顶,所述前模斜顶外侧有滑块,所述上盖圆镶件一侧的前模仁内有斜顶,所述斜顶上端为斜顶座,所述斜顶座上有t形块,所述t形块在前模面针板内,所述下圈圆镶件下方有勺头镶件,所述勺头镶件内有排气镶针,两个热嘴之间的固定板一内有一对顶针,所述顶针上端有前模面针板,所述前模面针板上有前模底针板,所述弹簧上端抵住流道板下端抵住前模底针板,所述顶针靠上盖圆镶件之间有结位镶件,所述顶针下端为伞顶镶件,所述伞顶镶件下方为小伞顶,所述小伞顶下方外有大伞顶,所述小伞顶底端为小卡环,所述大伞顶底端为大卡环,所述大伞顶两侧各有一个青铜导向块,所述热嘴两侧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穿过对应青铜导向套,所述推杆底端有推块,所述推块在后模仁上,所述推杆上端在前模面针板内。

本发明一种干粉罐罐包装盖及配套生产模具,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一种盖体为矩形结构的罐盖,在封装运输时盖与盖直边形成的接触面,使盖子处于同一水平面不能转动,使罐与罐之间不会转动,而盖与盖突出,形成罐身之间的距离,增加封装运输的稳定性,代替了封装运用刀卡的环节,节约成本以及优化包装样式。

2、本发明矩形盖的技术方案是:矩形罐盖,所述罐盖包括上盖和连接罐体的下盖,上盖与下盖的一侧之间由开合翻边限位铰链相连接。上盖与下盖的另一侧之间设置合页式卡扣开关,内部有上内沿、上内圈、下外沿及下内圈组成。下内圈设置一体成型勺子及勺托底座。

3、本发明方形盖的特点是上盖有四条等直边,直边头尾相接的四角为非直角均以圆弧过度。下盖底座为圆形,上盖边沿顺下盖外沿到下盖底部向内收形成漏斗式的弧度。外方内圆,开口面积大,方便取粉,外形创新,方便握拿,实现圆罐可以搭配矩形盖。

4、本发明矩形盖的特点是用外方内圆型结构提升密封性,上盖内设有上内沿、上内圈和与下盖设有下外沿、下内圈。上内沿嵌入下外沿,上内圈嵌入下内圈,下盖外沿和下内圈分别包围上内沿和上内圈并相接,上下紧密扣合。因此方型外圈保证了上盖和下盖的方位固定扣合及密封性能,圆型内圈保证了多方位扣合及密封性能。内外圈形成了方圆双结合,形成上盖和下盖的二次加强密封性并防止错位和走位。

5、本发明矩形盖的特点是盖采用外置合页卡扣,初始状态为锁扣与水平面平行,使用时通过活页结构将锁扣由水平掰折为垂直90°。再通过按压使卡扣可以与下盖凸块配合实现扣合。其特点为提供后继续机器吸附上盖加工时本发明锁扣功能减少盖子的误开。本发明锁扣造型:卡扣开关为叶子形状,表面有叶子的脉络。也可设计各种图案图形,增加产品辨识度。

6、本发明矩形盖的特点是采用放勺方式是单边平放结构。下盖的下内圈下设有勺扣底座,能放置开封过的勺子勺头,勺头设置防斜侧边,使勺头与勺托内壁相抵,实现单边也能平放。不影响勺取情况下还能轻放轻取。当上盖与下盖扣合时,上内圈则嵌入勺扣底座,固定勺头于勺扣底座内,形成锁勺,既保证美观又节约成本还防上勺子脱落。

7、本发明设计了罐盖对应的模具解决了方圆盖无法出模的结构问题:本产品外观为由矩形过度到圆形的造型设计,方形四角为圆角,圆角半径为r57.5mm。方形到圆形的曲线曲率约等于r22.4mm。此角度在呼应外观的同时,可以更方便产品脱模。同时为了防止出模时发生倒扣的问题,上下盖开合的位置,位于由方形过度到圆形的方形部分,此位置可以避免上下盖出模时产生倒扣现象。

8、本发明矩形盖的对应加工模具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模具的前模固定板,用于安装分流板的流道板,前模仁的固定板,后模仁的固定板,其下的两个垫块,垫块之间设计两套顶针板,分别为面针板和底针板,其后为后模固定板。

9.本发明矩形盖的加工模具,注塑时,熔融的塑料原料通过分流板分别进胶喷嘴中进入上盖膜腔和下盖膜腔,再分别流入合页锁扣膜腔中,在前模斜顶辅助成型上盖合页锁扣,在下盖斜顶滑块辅助下成型卡扣,最后分别汇入连接限位铰链模腔成型折叠限位铰链完成塑料盖的注塑成型。然后模具开模,要将成型的塑料盖从模具中脱取。首先由注塑机动力带动后膜部分向下运行,前后模从分型面处打开,前膜在模底针板底部的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把顶针板向后模方向同步顶起,同时安装在前膜顶针板上的顶针把奶粉盖的勺子顶离前模模腔;被螺丝固定在推杆的推块把奶粉盖推向后模。前模顶针板向后模方向顶出的同时也横向运动使扣位脱离斜顶。塑料盖脱离前模模腔。注塑机的顶杆顶模具的底针板,两套顶针板同时向前模方向移动,分别面针板移动贴到后模仁固定板时,塑料盖被二次顶顶出脱离后模模腔,完成脱模,塑料盖加工完成。本方案通过一体注塑,使盖勺一体成型,减少模具数量和成本投资,降低费用,节约成本。

10、本发明矩形盖的加工模具,所述前后模开始从分型面处开模,安装在前模部分的底针板的弹簧作用下把上下顶针板同步身后模顶起,奶粉盖脱离前模模腔、前模斜顶和滑块。前后模继续开模到注塑机设定的行程后,注塑机的顶杆顶顶针板,使奶粉盖脱离后模模腔,最后机械手取走奶粉盖。注塑机顶杆后退,顶针板带着伞顶复位,后模合模为下一个注塑周期准备。奶粉盖在模具上是打状态,合叶锁扣开启扣同样为打开状态。上盖的前模模腔由圆镶件热嘴套和前模仁构成。后模模腔由后模仁构成。下圈的前模模腔由前模仁,热嘴套和前模圆镶件构成。下圈的后模模腔由后模镶件,后模仁,勺头镶件,排气镶针。伞顶镶件,大伞顶和小伞顶构成。镶件和设计成圆形是便于加工和排气使用。合叶锁扣的倒扣由前模斜顶成型。经过分析过选择最佳的进浇位置:上盖的进浇位置在中心,下圈的位于勺头的底部。避免困气和夹线出现在奶粉盖的外观面上。顶出第一段:注塑完成后前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罐盖整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罐盖整体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勺子取下后通过勺子托座放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模具整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模具局部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模具局部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模具局部示意图三;

图8为本发明模具局部示意图四;

图示说明:

1’、上盖;1-1’、上内圈;1-2’、上内沿;2’、下盖;2-1’、下内圈;2-2’、下外沿;3’、连接机构;4’、固定连接点;5’、勺子;6’、勺子托座;7’、漏粉孔;8’、透气孔;9’、下盖凸块;10’、上盖卡扣;1、前模固定板;2、流道板;3、分流板;4、固定板一;5、热嘴;6、固定板二;7、垫板;8、面针板一;9、底针板一;10、面针板二;11、底针板二;12、后模固定板;13、前模仁;14、后模仁;15、下圈热嘴套;16、下圈圆镶件;17、后模镶件;18、前模面针板;19、前模底针板;20、t形块;21、斜顶座;22、结位镶件;23、上盖热嘴套;24、上盖圆镶件;25、斜顶;26、大伞顶;27、小伞顶;28、伞顶镶件;29、排气镶针;30、勺头镶件;31、小卡环;32、大卡环;33、青铜导向块;34、顶针;35、弹簧;36、推杆;37、青铜导向套;38、推块;39、滑块;40、前模斜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盖体为方形结构的罐盖,在封装运输时盖与盖直边形成的接触面,使盖子处于同一水平面不能转动,使罐与罐之间不会转动,而盖与盖突出,形成罐身之间的距离,增加封装运输的稳定性,代替了封装运用刀卡的环节,节约成本以及优化包装样式。

作为本发明包装盖一种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粉罐罐包装盖:包括上盖1’和下盖2’,所述上盖1’后侧和下盖2’后侧通过连接机构3’相连,所述上盖1’有两对对称设置的直边,相邻的直边的端部通过过渡段过渡,所述下盖2’底部为圆形,所述上盖2’由矩形向下盖2’圆形呈弧度过渡。

作为本发明包装盖一种具体实施例,本发明提供如图1-3所示的一种干粉罐罐包装盖:包括上盖1’和下盖2’,所述上盖1’后侧和下盖2’后侧通过连接机构3’相连,所述上盖1’有四条等直边,本发明常用于方盖结构,相邻的直边的端部通过过渡段过渡,所述过渡段为弧形段或者斜面,过渡段可以是弧形段或者斜面,所述下盖2’底部为圆形,所述上盖2’由矩形向下盖2’圆形呈弧度过渡,下圈的位于勺头的底部。避免困气和夹线出现在奶粉盖的外观面上,所述上盖1’内侧设置有上内沿1-2’、上内圈1-1’,所述下盖2’内侧设置下外沿2-2’、下内圈2-1’,所述上盖1’和下盖2’扣合时,所述上内沿1-2’与下外沿2-2’,上内圏1-1’与下内圈2-1’均上下紧密扣合,所述上内沿1-2’嵌入下外沿2-2’,上内圈1-1’嵌入下内圈2-1’,下盖2-1’的下外沿2-2’和下内圈2-1’分别包围上内沿1-2’和上内圈1-1’并相接,这样设计上下紧密扣合。因此方型外圈保证了上盖和下盖的方位固定扣合及密封性能,圆型内圈保证了多方位扣合及密封性能,内外圈形成了方圆双结合,形成上盖和下盖的二次加强密封性并防止错位和走位,所述下内圈2-1’内通过固定连接点4’设置有一体成形勺子5’,所述下内圈2-1’内勺子5’的一侧设置有勺子托座6’,所述勺子5’的勺体底部设置有一排透气孔8’,所述勺子5’的勺柄上有漏粉孔7’,勺子与罐盖采用一体成型,拆下后可以放在在勺子托座上,透气孔便于将勺子内粉末倒出,漏粉孔则可以防止粉末落再勺柄上,所述上盖1’和下盖2’之间设置外置卡扣开关,所述卡扣开关包括下盖凸块9’与上盖卡扣10’,所述下盖凸块9’与上盖卡扣10’呈上下扣,合盖采用外置合页卡扣,初始状态为锁扣与水平面平行,使用时通过活页结构将锁扣由水平掰折为垂直90°。再通过按压使卡扣可以与下盖凸块配合实现扣合。其特点为提供后继续机器吸附上盖加工时本发明锁扣功能减少盖子的误开。

作为本发明包装盖一种具体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粉罐罐包装盖的配套生产模具,包括前模固定板1、流道板2、分流板3、固定板一4、热嘴5、固定板二6、垫板7、面针板一8、底针板一9、面针板二10、底针板二11、后模固定板12、前模仁13、后模仁14、下圈热嘴套15、下圈圆镶件16、后模镶件17、前模面针板18、前模底针板19、t形块20、斜顶座21、结位镶件22、上盖热嘴套23、上盖圆镶件24、斜顶25、大伞顶26、小伞顶27、伞顶镶件28、排气镶针29、勺头镶件30、小卡环31、大卡环32、青铜导向块33、顶针34、弹簧35、顶杆36、青铜导向套37、顶块38、滑块39和前模斜顶40,所述生产模具由上至下依次为前模固定板1、流道板2、固定板一4、固定板二6、垫板7、面针板一8、底针板一9、面针板二10、底针板二11和后模固定板12,所述流道板2的槽内有一对分流板3,所述分流板3在对应热嘴5上方,一个热嘴5下部的外围有下圈热嘴套15,另一个热嘴5底部有上盖热嘴套23,所述下圈热嘴套15下方有下圈圆镶件16,所述上盖热嘴套23下方有上盖圆镶件24,所述下圈热嘴套15和上盖圆镶件24外侧有前模仁13,所述前模仁13下方有后模仁14,所述后模仁14底部内有后模镶件17,所述前模仁13外侧有前模斜顶40,所述前模斜顶40外侧有滑块39,所述上盖圆镶件24一侧的前模仁13内有斜顶25,所述斜顶25上端为斜顶座21,所述斜顶座21上有t形块20,所述t形块20在前模面针板18内,所述下圈圆镶件16下方有勺头镶件30,所述勺头镶件30内有排气镶针29,两个热嘴5之间的固定板一4内有一对顶针34,所述顶针34上端有前模面针板18,所述前模面针板18上有前模底针板19,所述弹簧35上端抵住流道板2下端抵住前模底针板19,所述顶针34靠上盖圆镶件24之间有结位镶件22,所述顶针34下端为伞顶镶件28,所述伞顶镶件28下方为小伞顶27,所述小伞顶27下方外有大伞顶26,所述小伞顶27底端为小卡环31,所述大伞顶26底端为大卡环32,所述大伞顶26两侧各有一个青铜导向块33,所述热嘴5两侧设置有推杆36,所述推杆36穿过对应青铜导向套37,所述推杆36底端有推块38,所述推块38在后模仁16上,所述推杆36上端在前模面针板18内。

本发明模具,如图4示,模板包括模具的前模固定板1,用于安装分流板3的流道板2,前模仁13的固定板一4,后模仁14的固定板二6,其下的两个垫块7,垫块之间设计两套顶针板,分别为面针板一8及面针板二10和底针板一9及底面板11,其后为后模固定板12。

本发明模具的大致动作过程如下:

注塑完成后,前后模开始从分型面处开模,安装在前模底针板19的弹簧作用下把顶针34同步向后模顶起,奶粉盖脱离前模模腔、前模斜顶40和滑块39。前后模继续开模到注塑机设定的行程后,注塑机的顶杆顶顶针板,使奶粉盖脱离后模模腔,最后机械手取走奶粉盖。注塑机顶杆后退,顶针板带着伞顶复位,前后模合模,为下一个注塑周期准备。

本发明模具结构,如图5示,奶粉盖在模具上是打开状态,树叶状的开启扣同样为打开状态。上盖的前模模腔由上盖圆镶件24的上盖热嘴套23和前模仁13构成;后模模腔由后模仁14构成。下圈的前模模腔由前模仁13,下圈热嘴套15和下圈圆镶件16构成。下圈的后模模腔由后模镶件17,后模仁14,勺头镶件30,排气镶针29。伞顶镶件28,大伞顶26和小伞顶27构成。下圈圆镶件16和t形块20设计成圆形是便于加工和排气之用。树叶状开启位的倒扣由前模斜顶40成型,之后经过moldflow分析过选择最佳的进浇位置:上盖的进浇位置在中心。

下圈后模动作描述,如图6所示:

顶出第一段:注塑完成后前后模从分型面处打开。注塑机的顶杆顶模具的底针板二11,两套顶针板同时向前模方向移动,当面针板一8移动到贴到后模仁固定板二6时,第一套面针板一8和底针板9停止顶出,此时固定在顶针板上的大伞顶26把奶粉盖顶出后模模面,以备后续强脱顶出时留出奶粉盖向外变形的空间。同时,奶粉盖的大部分都已经离开看后模模腔,只有下圈的内圈以及勺子还留在伞顶镶件28上。大伞顶26在顶出时有头部的后模仁14中间有青铜导向块33尾部有大卡环32构成3点一线的定位导向,避免大伞顶26在顶出时出现晃动的问题。同时,因为大伞顶26和小伞顶27与奶粉盖的下圈形状一样都是圆形的,保证在奶粉盖在顶出时受力均匀,平衡顶出。

顶出第二段:注塑机的顶杆继续顶模具的底针板二11,当面针板二10贴到底针板一9时,完成了全部顶出行程。此时奶粉盖在小伞顶的顶出下,脱离了勺头镶件30、排气镶针29,配罐处的倒扣还强行脱离了大伞顶26。只有内圈和勺柄部分在小伞顶上,奶粉盖完全脱离了后模仁和大伞顶机械手可以轻松的把奶粉盖从小伞顶上取走。

前模顶针板顶出过程描述,如图7和8所示;

注塑完成后,在前后模开模前模底针板19底部的弹簧35的弹力作用下把顶针板向后模方向同步顶起,同时安装在前模顶针板上的顶针34把奶粉盖的勺子顶离前模模腔;被螺丝固定在推杆36的推块38把奶粉盖推向后模。推杆的中间设置有青铜导向套37避免在顶出时摆动过大。奶粉盖的上盖设置两个推块的作用是为了便于奶粉盖粘前模,其位置位于上盖两个凹槽之间,保证顶出时的平衡受力。前模斜顶40是用于成型位于叶子上的扣位而设计的活动顶出机构。前模顶针板向后模方向顶出的同时也横向运动使扣位脱离斜顶25。斜顶25的顶部设有斜顶座21和“t”形块20,斜顶25与斜顶座21是圆弧面接触的,更利于斜顶25在顶出时能够自动自如,斜顶座21与“t”形块20之间采用“t”形槽配合,便于斜顶在横向运动时能够顺畅滑动。斜顶25的中部设置有青铜导向块,防止在顶出时受力过大容易折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