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三维特征基底的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1558发布日期:2019-02-01 19:1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三维特征基底的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三维特征基底的卷绕装置,属于卷绕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卷绕机一般具有如下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给湿上油部分、拉伸或导丝部分、卷绕部分和电器拖动及控制部分,卷绕机主要用作胶管线,锦纶,涤纶帘子线,聚酯线绳卷绕,高科技纤维、等领域,目前技术公用的卷绕装置在卷绕纺线时,由于卷绕轴与放线轴的转速可能不匹配,当放线轴的转速大于卷绕轴的转速时,纺线被放出的过长,且纺线受到的张力变小,可能使纺线在收卷时偏移出原来的收卷位置,使纺线卷绕错乱与打结,不便于纺线筒的后续使用,当卷绕轴的转速大于放线轴的转速时,纺线受到的张力可能超过纺线的承受范围,导致纺线拉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三维特征基底的卷绕装置,以解决目前技术公用的卷绕装置在卷绕纺线时,由于卷绕轴与放线轴的转速可能不匹配,当放线轴的转速大于卷绕轴的转速时,纺线被放出的过长,且纺线受到的张力变小,可能使纺线在收卷时偏移出原来的收卷位置,使纺线卷绕错乱与打结,不便于纺线筒的后续使用,当卷绕轴的转速大于放线轴的转速时,纺线受到的张力可能超过纺线的承受范围,导致纺线拉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三维特征基底的卷绕装置,其结构包括三维基底卷绕筒、导线轴固定座、左右导线轴、凹槽、电源闸、纺线卷绕控制装置、通风口、工作状态指示灯、底板、升降脚架,所述纺线卷绕控制装置焊接于底板的上端,所述升降脚架共设有两个以上且形状大小相同,所述升降脚架嵌在底板下表面的四个角,所述电源闸贴合在纺线卷绕控制装置正面的上端,所述通风口嵌于纺线卷绕控制装置正面的下端,所述工作状态指示灯胶连接于纺线卷绕控制装置右表面的下端,所述凹槽嵌在纺线卷绕控制装置右表面的上端,所述三维基底卷绕筒活动连接于纺线卷绕控制装置右表面的前端,所述导线轴固定座焊接于纺线卷绕控制装置右表面的后端,所述左右导线轴机械连接于导线轴固定座的前端,所述电源闸与通风口处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纺线卷绕控制装置由转速控制结构、装置外壳、张力控制结构、半齿板结构、摇床结构、电机驱动结构、齿轮传动结构、凸轮结构组成,所述凸轮结构嵌在装置外壳内部的下端,所述齿轮传动结构的下端与凸轮结构的左端传动连接,所述转速控制结构的左端与凸轮结构的右端间隙配合,所述摇床结构的下端与转速控制结构相啮合,所述张力控制结构的下端与转速控制结构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摇床结构的上端与半齿板结构传动连接,所述半齿板结构的上端与张力控制结构相贴合,所述电机驱动结构的右端与张力控制结构的左端间隙配合,所述电机驱动结构的下端与齿轮传动结构的上端相焊接。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采取的措施为: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转速控制结构由弯折杆、上摩擦片、下摩擦片、l型固定架、摩擦轮、第一交叉带、圆锥齿轮、卷绕轴固定架、卷绕轴组成,所述弯折杆的上端活动连接于l型固定架的前端,所述下摩擦片的左端与弯折杆胶连接,所述上摩擦片的左端焊接于弯折杆的下端,所述第一交叉带的下端环绕连接于摩擦轮的前端,所述卷绕轴通过第一交叉带与摩擦轮传动连接,所述圆锥齿轮过盈配合在卷绕轴的左端,所述卷绕轴活动连接于卷绕轴固定架的下端,所述卷绕轴固定架的上端与张力控制结构的下端机械连接,所述卷绕轴固定架与半齿板结构活动连接,所述圆锥齿轮与摇床结构的下端相啮合,所述弯折杆与凸轮结构的右端间隙配合。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张力控制结构由螺纹杆、螺纹座、滑轮、压线杆、伞型齿轮、齿轮杆、齿轮杆固定架、第一齿盘、齿盘同步带组成,所述螺纹座间隙配合在螺纹杆的外圈,所述滑轮活动连接于螺纹座右表面的下端,所述压线杆的左端与螺纹座相焊接,所述伞型齿轮过盈配合在螺纹杆的上端,所述齿轮杆机械连接于齿轮杆固定架的上端,所述齿轮杆的右端与伞型齿轮间隙配合,所述齿轮杆的左端啮合在第一齿盘的正面,所述齿盘同步带的右端环绕连接于第一齿盘的前端,所述第一齿盘活动连接于装置外壳内部的上端,所述齿轮杆固定架的下端与半齿板结构的上端相焊接,所述齿盘同步带的左端与电机驱动结构的右端间隙配合。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半齿板结构由减速电机、摆动槽片、槽轮、右齿条、右齿座、半齿板、凸轮柱组成,所述凸轮柱嵌套在减速电机的下端,所述半齿板的右端与凸轮柱间隙配合,所述半齿板的左端与右齿条相啮合,所述右齿条滑动连接于右齿座的右端,所述摆动槽片的右端与右齿条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摆动槽片间隙配合在槽轮的前端,所述槽轮与摇床结构传动连接。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摇床结构由第二齿盘、齿盘连接杆、滑动框架、三脚架、转盘连接杆、支撑板、第一转盘、槽轮同步带组成,所述齿盘连接杆的下端机械连接于第二齿盘的前端,所述齿盘连接杆的上端活动连接于三脚架的右端,所述三脚架的左端与滑动框架的右端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框架间隙配合在支撑板的右端,所述转盘连接杆的下端活动连接于滑动框架的前端,所述转盘连接杆的上端与第一转盘机械连接,所述第一转盘活动连接于支撑板右表面的上端,所述槽轮同步带的左端环绕连接于第一转盘的外圈,所述支撑板的左端与齿轮传动结构的右端相贴合。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电机驱动结构由前活动片、后活动片、活动片配合杆、大固定座、曲柄、连杆、小输送带、第二交叉带、驱动电机组成,所述前活动片间隙配合在后活动片的前端,所述活动片配合杆的右端与前活动片活动连接,所述活动片配合杆的左端与曲柄间隙配合,所述曲柄的下端机械连接于连杆的上端,所述连杆的下端活动连接于小输送带的外圈,所述小输送带嵌在大固定座正面的下端,所述第二交叉带的上端与小输送带的右端间隙配合,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第二交叉带与小输送带传动连接。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齿轮传动结构由左齿座、左齿条、第一直齿轮、齿轮同步带、第二直齿轮、长齿条、平衡杆、第二转盘组成,所述左齿条滑动连接于左齿座的下端,所述第一直齿轮的上端与左齿条间隙配合,所述齿轮同步带的上端环绕连接于第一直齿轮的前端,所述第一直齿轮通过齿轮同步带与第二直齿轮传动连接,所述长齿条的上端与第二直齿轮相啮合,所述长齿条的下端与第二转盘活动连接,所述平衡杆的下端与第二转盘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盘与凸轮结构的左端传动连接。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凸轮结构由凸轮同步带、凸轮、凸轮配合杆、复合架、活动槽片、弹簧、上滑动杆、凸轮固定板组成,所述凸轮同步带的右端环绕连接于凸轮的前端,所述凸轮活动连接于凸轮固定板的前端,所述弹簧嵌在凸轮配合杆的右端,所述上滑动杆的左端与复合架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槽片的下端与凸轮配合杆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槽片机械连接于复合架的中段。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具有三维特征基底的卷绕装置,在工作时,操作者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然后对设备各部件进行检查,检查无误后,按下电源闸,当开始卷绕纺线时,开启减速电机,使减速电机转动,然后减速电机带动凸轮柱,使凸轮柱转动,然后凸轮柱带动半齿板,半齿板带动右齿条,使摆动槽片摆动,然后摆动槽片带动槽轮,使槽轮转动,然后槽轮通过槽轮同步带带动第一转盘,第一转盘通过转盘连接杆带动滑动框架,使滑动框架上下移动,然后滑动框架使三脚架移动,三脚架通过齿盘连接杆带动第二齿盘,使第二齿盘转动,然后第二齿盘通过圆锥齿轮带动卷绕轴,卷绕轴使三维基底卷绕筒转动,开始卷绕纺线,当卷绕轴转动过快时,操作者移动左齿条,在左齿座、第一直齿轮、齿轮同步带、第二直齿轮、长齿条、平衡杆的配合下使第二转盘转动,然后第二转盘通过凸轮同步带带动凸轮,凸轮带动凸轮配合杆,使活动槽片左右摆动,然后带动上滑动杆,使弯折杆摆动,上摩擦片、下摩擦片与摩擦轮接触,从而控制卷绕轴的转动,当纺线受到的张力变小时,开启驱动电机,在前活动片、后活动片、活动片配合杆、大固定座、曲柄、连杆、小输送带、第二交叉带、齿盘同步带的配合下使第一齿盘转动,然后第一齿盘带动齿轮杆,齿轮杆带动伞型齿轮,使螺纹杆转动,螺纹杆的正反转使螺纹座上下移动,然后螺纹座带动压线杆上下移动,对纺线的张力进行调整。

本发明一种具有三维特征基底的卷绕装置,通过设有纺线卷绕控制装置,在卷绕轴转速过快时,对卷绕轴施加一个摩擦力,控制卷绕轴的转速,使卷绕轴的转速与放线轴的转速匹配,在放线轴的转速过快时,将纺线下压,纺线受到一个向下的力,使纺线的张力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防止纺线偏移出原来的卷绕位置,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的附图作详细地介绍,以此让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有三维特征基底的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纺线卷绕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张力控制结构上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齿轮传动结构运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三维基底卷绕筒-1、导线轴固定座-2、左右导线轴-3、凹槽-4、电源闸-5、纺线卷绕控制装置-6、通风口-7、工作状态指示灯-8、底板-9、升降脚架-10、转速控制结构-61、装置外壳-62、张力控制结构-63、半齿板结构-64、摇床结构-65、电机驱动结构-66、齿轮传动结构-67、凸轮结构-68、弯折杆-611、上摩擦片-612、下摩擦片-613、l型固定架-614、摩擦轮-615、第一交叉带-616、圆锥齿轮-617、卷绕轴固定架-618、卷绕轴-619、螺纹杆-631、螺纹座-632、滑轮-633、压线杆-634、伞型齿轮-635、齿轮杆-636、齿轮杆固定架-637、第一齿盘-638、齿盘同步带-639、减速电机-641、摆动槽片-642、槽轮-643、右齿条-644、右齿座-645、半齿板-646、凸轮柱-647、第二齿盘-651、齿盘连接杆-652、滑动框架-653、三脚架-654、转盘连接杆-655、支撑板-656、第一转盘-657、槽轮同步带-658、前活动片-661、后活动片-662、活动片配合杆-663、大固定座-664、曲柄-665、连杆-666、小输送带-667、第二交叉带-668、驱动电机-669、左齿座-671、左齿条-672、第一直齿轮-673、齿轮同步带-674、第二直齿轮-675、长齿条-676、平衡杆-677、第二转盘-678、凸轮同步带-681、凸轮-682、凸轮配合杆-683、复合架-684、活动槽片-685、弹簧-686、上滑动杆-687、凸轮固定板-68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三维特征基底的卷绕装置:其结构包括三维基底卷绕筒1、导线轴固定座2、左右导线轴3、凹槽4、电源闸5、纺线卷绕控制装置6、通风口7、工作状态指示灯8、底板9、升降脚架10,所述纺线卷绕控制装置6焊接于底板9的上端,所述升降脚架10共设有两个以上且形状大小相同,所述升降脚架10嵌在底板9下表面的四个角,所述电源闸5贴合在纺线卷绕控制装置6正面的上端,所述通风口7嵌于纺线卷绕控制装置6正面的下端,所述工作状态指示灯8胶连接于纺线卷绕控制装置6右表面的下端,所述凹槽4嵌在纺线卷绕控制装置6右表面的上端,所述三维基底卷绕筒1活动连接于纺线卷绕控制装置6右表面的前端,所述导线轴固定座2焊接于纺线卷绕控制装置6右表面的后端,所述左右导线轴3机械连接于导线轴固定座2的前端,所述电源闸5与通风口7处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纺线卷绕控制装置6由转速控制结构61、装置外壳62、张力控制结构63、半齿板结构64、摇床结构65、电机驱动结构66、齿轮传动结构67、凸轮结构68组成,所述凸轮结构68嵌在装置外壳62内部的下端,所述齿轮传动结构67的下端与凸轮结构68的左端传动连接,所述转速控制结构61的左端与凸轮结构68的右端间隙配合,所述摇床结构65的下端与转速控制结构61相啮合,所述张力控制结构63的下端与转速控制结构61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摇床结构65的上端与半齿板结构64传动连接,所述半齿板结构64的上端与张力控制结构63相贴合,所述电机驱动结构66的右端与张力控制结构63的左端间隙配合,所述电机驱动结构66的下端与齿轮传动结构67的上端相焊接,所述转速控制结构61由弯折杆611、上摩擦片612、下摩擦片613、l型固定架614、摩擦轮615、第一交叉带616、圆锥齿轮617、卷绕轴固定架618、卷绕轴619组成,所述弯折杆611的上端活动连接于l型固定架614的前端,所述下摩擦片613的左端与弯折杆611胶连接,所述上摩擦片612的左端焊接于弯折杆611的下端,所述第一交叉带616的下端环绕连接于摩擦轮615的前端,所述卷绕轴619通过第一交叉带616与摩擦轮615传动连接,所述圆锥齿轮617过盈配合在卷绕轴619的左端,所述卷绕轴619活动连接于卷绕轴固定架618的下端,所述卷绕轴固定架618的上端与张力控制结构63的下端机械连接,所述卷绕轴固定架618与半齿板结构64活动连接,所述圆锥齿轮617与摇床结构65的下端相啮合,所述弯折杆611与凸轮结构68的右端间隙配合,所述张力控制结构63由螺纹杆631、螺纹座632、滑轮633、压线杆634、伞型齿轮635、齿轮杆636、齿轮杆固定架637、第一齿盘638、齿盘同步带639组成,所述螺纹座632间隙配合在螺纹杆631的外圈,所述滑轮633活动连接于螺纹座632右表面的下端,所述压线杆634的左端与螺纹座632相焊接,所述伞型齿轮635过盈配合在螺纹杆631的上端,所述齿轮杆636机械连接于齿轮杆固定架637的上端,所述齿轮杆636的右端与伞型齿轮635间隙配合,所述齿轮杆636的左端啮合在第一齿盘638的正面,所述齿盘同步带639的右端环绕连接于第一齿盘638的前端,所述第一齿盘638活动连接于装置外壳62内部的上端,所述齿轮杆固定架637的下端与半齿板结构64的上端相焊接,所述齿盘同步带639的左端与电机驱动结构66的右端间隙配合,所述半齿板结构64由减速电机641、摆动槽片642、槽轮643、右齿条644、右齿座645、半齿板646、凸轮柱647组成,所述凸轮柱647嵌套在减速电机641的下端,所述半齿板646的右端与凸轮柱647间隙配合,所述半齿板646的左端与右齿条644相啮合,所述右齿条644滑动连接于右齿座645的右端,所述摆动槽片642的右端与右齿条644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摆动槽片642间隙配合在槽轮643的前端,所述槽轮643与摇床结构65传动连接,所述摇床结构65由第二齿盘651、齿盘连接杆652、滑动框架653、三脚架654、转盘连接杆655、支撑板656、第一转盘657、槽轮同步带658组成,所述齿盘连接杆652的下端机械连接于第二齿盘651的前端,所述齿盘连接杆652的上端活动连接于三脚架654的右端,所述三脚架654的左端与滑动框架653的右端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框架653间隙配合在支撑板656的右端,所述转盘连接杆655的下端活动连接于滑动框架653的前端,所述转盘连接杆655的上端与第一转盘657机械连接,所述第一转盘657活动连接于支撑板656右表面的上端,所述槽轮同步带658的左端环绕连接于第一转盘657的外圈,所述支撑板656的左端与齿轮传动结构67的右端相贴合,所述电机驱动结构66由前活动片661、后活动片662、活动片配合杆663、大固定座664、曲柄665、连杆666、小输送带667、第二交叉带668、驱动电机669组成,所述前活动片661间隙配合在后活动片662的前端,所述活动片配合杆663的右端与前活动片661活动连接,所述活动片配合杆663的左端与曲柄665间隙配合,所述曲柄665的下端机械连接于连杆666的上端,所述连杆666的下端活动连接于小输送带667的外圈,所述小输送带667嵌在大固定座664正面的下端,所述第二交叉带668的上端与小输送带667的右端间隙配合,所述驱动电机669通过第二交叉带668与小输送带667传动连接,所述齿轮传动结构67由左齿座671、左齿条672、第一直齿轮673、齿轮同步带674、第二直齿轮675、长齿条676、平衡杆677、第二转盘678组成,所述左齿条672滑动连接于左齿座671的下端,所述第一直齿轮673的上端与左齿条672间隙配合,所述齿轮同步带674的上端环绕连接于第一直齿轮673的前端,所述第一直齿轮673通过齿轮同步带674与第二直齿轮675传动连接,所述长齿条676的上端与第二直齿轮675相啮合,所述长齿条676的下端与第二转盘678活动连接,所述平衡杆677的下端与第二转盘678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盘678与凸轮结构68的左端传动连接,所述凸轮结构68由凸轮同步带681、凸轮682、凸轮配合杆683、复合架684、活动槽片685、弹簧686、上滑动杆687、凸轮固定板688组成,所述凸轮同步带681的右端环绕连接于凸轮682的前端,所述凸轮682活动连接于凸轮固定板688的前端,所述弹簧686嵌在凸轮配合杆683的右端,所述上滑动杆687的左端与复合架684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槽片685的下端与凸轮配合杆683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槽片685机械连接于复合架684的中段。

在工作时,操作者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然后对设备各部件进行检查,检查无误后,按下电源闸5,当开始卷绕纺线时,开启减速电机641,使减速电机641转动,然后减速电机641带动凸轮柱647,使凸轮柱647转动,然后凸轮柱647带动半齿板646,半齿板646带动右齿条644,使摆动槽片642摆动,然后摆动槽片642带动槽轮643,使槽轮643转动,然后槽轮643通过槽轮同步带658带动第一转盘657,第一转盘657通过转盘连接杆655带动滑动框架653,使滑动框架653上下移动,然后滑动框架653使三脚架654移动,三脚架654通过齿盘连接杆652带动第二齿盘651,使第二齿盘651转动,然后第二齿盘651通过圆锥齿轮617带动卷绕轴619,卷绕轴619使三维基底卷绕筒1转动,开始卷绕纺线,当卷绕轴619转动过快时,操作者移动左齿条672,在左齿座671、第一直齿轮673、齿轮同步带674、第二直齿轮675、长齿条676、平衡杆677的配合下使第二转盘678转动,然后第二转盘678通过凸轮同步带681带动凸轮682,凸轮682带动凸轮配合杆683,使活动槽片685左右摆动,然后带动上滑动杆687,使弯折杆611摆动,上摩擦片612、下摩擦片613与摩擦轮615接触,从而控制卷绕轴619的转动,当纺线受到的张力变小时,开启驱动电机669,在前活动片661、后活动片662、活动片配合杆663、大固定座664、曲柄665、连杆666、小输送带667、第二交叉带668、齿盘同步带639的配合下使第一齿盘638转动,然后第一齿盘638带动齿轮杆636,齿轮杆636带动伞型齿轮635,使螺纹杆631转动,螺纹杆631的正反转使螺纹座632上下移动,然后螺纹座632带动压线杆634上下移动,对纺线的张力进行调整。

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卷绕轴转速过快时,对卷绕轴施加一个摩擦力,控制卷绕轴的转速,使卷绕轴的转速与放线轴的转速匹配,在放线轴的转速过快时,将纺线下压,纺线受到一个向下的力,使纺线的张力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防止纺线偏移出原来的卷绕位置,使用方便,以此来解决目前技术公用的卷绕装置在卷绕纺线时,由于卷绕轴与放线轴的转速可能不匹配,当放线轴的转速大于卷绕轴的转速时,纺线被放出的过长,且纺线受到的张力变小,可能使纺线在收卷时偏移出原来的收卷位置,使纺线卷绕错乱与打结,不便于纺线筒的后续使用,当卷绕轴的转速大于放线轴的转速时,纺线受到的张力可能超过纺线的承受范围,导致纺线拉断的问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