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保温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8941发布日期:2018-12-14 23:36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冷链保温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冷链运输领域,特别是涉及冷链保温箱。

背景技术

冷冻产品的供应链称为冷链(coldchain);用于制造低温、低湿环境的设备,称为冷链设备。冷链是指某些食品原料、经过加工的食品或半成品、特殊的生物制品和药品在经过收购、加工、灭活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使用过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特定低温环境下,减少损耗,防止污染和变质,以保证产品食品安全、生物安全、药品安全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具体的冷链设备包括:低温冷库、常温冷库、低温冰箱、普通冰箱、冷藏车、冷藏箱、疫苗运输车、备用冰排等。冷链运输通常需要使用冷链保温箱,主要用于运送食品和药品等。

一篇公开号为cn10699509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冷链物流保温箱,包括箱体和盖设在所述箱体上部的箱盖,所述箱体具有位于所述箱体侧面的侧板和位于所述箱体底部的底板,所述箱体中嵌入式安装有微型制冷机,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保护层、蓄冷层、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蓄冷层、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和第二保护层由内到外依次叠置;所述蓄冷层中设置有容纳蓄冷剂的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两端与所述微型制冷机相连,所述微型制冷机以制冷剂为媒介通过所述换热器将冷量传递给所述腔室中的蓄冷剂。该发明的冷链物流保温箱,提高了保温箱的容积率,提高了保温时长及保温效果,增强了保温箱的使用灵活性。但是,该专利采用微型制冷机的设计,一方面普适性低,保温箱不可能交付给最终用户,另一方面微型制冷机的功效存在缺陷。

一篇公开号为cn20710738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冷链运输用保温箱,其可减小路面颠簸对物品产生的影响,提高使用可靠性;内部设置有可拆卸的隔板,方便分类放置,进一步提高使用可靠性;可以外部进行观察,无需打开箱盖,便于实时观察;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保温腔和储物腔,箱盖内设置有容置腔;还包括两组第一减震弹簧、左侧板、顶板和底板,顶板包括左顶板和右顶板,左右两组顶板底端均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还包括左隔板、右隔板、限位弹簧、左固定柱和右固定柱;还包括左透明板和右透明板,箱体右端设置有上观察孔和下观察孔,两组左透明挡板分别位于上下观察孔左端,两组右透明挡板分别位于上下观察孔右端。但是,该专利受减震弹簧的位置和使用寿命影响较大,且各减震弹簧受力不均。

一篇公开号为cn10806914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冷链物流用保温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的箱体内设有蓄冷板和蓄冷盒,蓄冷盒内设有盒体冷板,蓄冷盒上设有活动的门叶,门叶的一端与弹簧管连接,弹簧管与感温包连接,门叶的另一端与金属板配合,门叶上的门叶缝隙孔与盒体冷板上的冷板缝隙孔配合。本发明在运输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下导致箱内温度高于设计温度范围时,蓄冷盒的门页自动开启,使箱内温度降低至设计温度范围,若运输过程中箱内温度维持在设计温度范围内,蓄冷盒不启动,盒体冷板无需再次充冷,从而节约了该部分的充冷能量。但是,该专利采用蓄冷盒的概念设计,实用性很低。

但是,如何提升冷链保温箱的通用性、易用性与保温性,仍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冷链保温箱。

一种冷链保温箱,其包括外壳体与内胆部;

所述外壳体具有底部、壁部与盖板部,所述壁部固定在所述底部上并且所述壁部与所述底部共同围合形成内腔部,所述内腔部远离所述底部处具有开口区,所述盖板部轴接于所述壁部并封闭所述开口区;

所述底部、所述壁部与所述盖板部均设有保温层;

所述内胆部嵌入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所述内腔部中;所述内胆部设有隔热层、充气夹层、充气管道与塞子,所述充气管道连通所述充气夹层,所述塞子封闭所述充气管道远离所述充气夹层的端部。

上述冷链保温箱,通过设计可以相互分离的外壳体与内胆部,在使用时只需取出内胆部即可,且外壳体与内胆部分别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减轻交付给使用者的箱体重量,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外壳体提供更好的保温性能,再一方面有利于方便运输人员操作从而提升了易用性;并且,通过内胆部的充气夹层设计,使得必要时可以采用不同规格的内胆部来适配各种外壳体,一个外壳体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内胆部,从而提升了冷链保温箱的通用性;此外通过充气管道与塞子的设计,有利于内胆部的充气夹层的充气与放气,从而灵活调整内胆部的大小以便于收纳及运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所述壁部与所述盖板部具有发泡聚丙烯层、挤塑聚苯乙烯层或发泡聚苯乙烯层。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为或包括发泡聚丙烯层、挤塑聚苯乙烯层或发泡聚苯乙烯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夹层具有定向膨胀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向膨胀结构垂直于所述隔热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向膨胀结构包括多个叠置的折叠部。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夹层具有框架结构,所述定向膨胀结构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框架结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结构设有多根支撑杆与至少二弹性杆,所述定向膨胀结构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至少二弹性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设有相互轴接的至少二支撑段。这样,可以在放气后极大地缩小内胆部的体积,有利于方便地收纳内胆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胆部于所述充气夹层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隔热层。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部设有相互轴接的前盖板与后盖板,所述后盖板轴接于所述壁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部设有抵接形变部,所述抵接形变部用于在所述盖板部封闭所述开口区时抵接于所述内胆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设有缓冲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与所述壁部分别设有制冷层,所述制冷层用于连接外部冷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胆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分别储放不同物品,另一方面有利于每次可以只取放部分物品而不影响其余内胆部的物品。

进一步地,所述冷链保温箱于相邻两所述内胆部之间设有隔离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链保温箱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链保温箱的外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链保温箱的外壳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链保温箱的内胆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链保温箱的内胆部的壁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链保温箱的内胆部的壁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链保温箱的内胆部的定向膨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链保温箱的壁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冷链保温箱,其包括外壳体与内胆部;所述外壳体具有底部、壁部与盖板部,所述壁部固定在所述底部上并且所述壁部与所述底部共同围合形成内腔部,所述内腔部远离所述底部处具有开口区,所述盖板部轴接于所述壁部并封闭所述开口区;所述底部、所述壁部与所述盖板部均设有保温层;所述内胆部嵌入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所述内腔部中;所述内胆部设有隔热层、充气夹层、充气管道与塞子,所述充气管道连通所述充气夹层,所述塞子封闭所述充气管道远离所述充气夹层的端部。上述冷链保温箱,通过设计可以相互分离的外壳体与内胆部,在使用时只需取出内胆部即可,一方面有利于减轻交付给使用者的箱体重量,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外壳体提供更好的保温性能,再一方面有利于方便运输人员操作从而提升了易用性;并且,通过内胆部的充气夹层设计,使得必要时可以采用不同规格的内胆部来适配各种外壳体,一个外壳体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内胆部,从而提升了冷链保温箱的通用性;此外通过充气管道与塞子的设计,有利于内胆部的充气夹层的充气与放气,从而灵活调整内胆部的大小以便于收纳及运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冷链保温箱,其包括外壳体与内胆部;内胆部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体中,即内胆部活动设置在外壳体中,两者相互分离设计,在使用时可以取出内胆部,也可以直接取出内胆部中容纳的待冷链运输物品,待冷链运输物品亦可称为被冷链运输物品或者物品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胆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分别储放不同物品,另一方面有利于每次可以只取放部分物品而不影响其余内胆部的物品。进一步地,所述冷链保温箱于相邻两所述内胆部之间设有隔离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为塑料板;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层为泡沫塑料板。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内胆部规则排列容置于所述内腔部中。这样,特别适合取放次数较多的待冷链运输物品例如疫苗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具有底部、壁部与盖板部,所述壁部固定在所述底部上并且所述壁部与所述底部共同围合形成内腔部,所述内腔部远离所述底部处具有开口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冷链保温箱,其包括外壳体100与内胆部200;所述外壳体100具有底部110、壁部120与盖板部130,如图2所示,所述壁部120固定在所述底部110上并且所述壁部120与所述底部110共同围合形成内腔部140,所述内腔部140远离所述底部处具有开口区141,所述盖板部130设置在所述壁部120上并封闭所述开口区141从而封闭所述内腔部1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部轴接于所述壁部并封闭所述开口区从而封闭所述内腔部;或者,所述盖板部扣合于所述壁部并封闭所述开口区从而封闭所述内腔部,即,所述盖板部扣在所述壁部上。或者,所述盖板部盖设于所述壁部上。盖板部的作用就是捂上盖子,形成一个整体封闭的内腔部,从而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部设有相互轴接的前盖板与后盖板,所述后盖板轴接于所述壁部。这样,在开启盖板部时,可以只开一半,特别适合只需要一次取出部分待冷链运输物品的场景;或者对于具有多个内胆部的实施例,可以仅取出部分内胆部,从而有利于对其余部分实现更好的保温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盖板部130设有轴接件133、前盖板132与后盖板131,前盖板132与后盖板131通过轴接件133相互轴接,从而在开启盖板部时,可以只开前盖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部设有抵接形变部,所述抵接形变部用于在所述盖板部封闭所述开口区时抵接于所述内胆部。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缝隙部分通过空气对流降低保温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所述壁部与所述盖板部均设有保温层;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所述壁部与所述盖板部均为复合板体,所述复合板体包括顺序设置的外表层、保温层与内表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表层与所述内表层包括、均为或者分别为铝合金板、塑料板、塑料膜、木板、木皮、纸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料膜包括木纹pvc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纸包括木纹纸;木纹纸一般用于做内表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包括硬质泡沫塑料板或三合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包括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pur)、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eps)、聚乙烯泡沫塑料(pe)与聚合物合金泡沫塑料板中的至少一种。保温层的设计,有助于在外壳体形成保温结构,提升了冷链保温箱的保温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部还包括至少一分离设置的气囊体,所述气囊体粘贴于所述盖板部朝向所述内胆部的一侧,这样,有利于提升盖板部与内胆部的隔热保温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所述壁部与所述盖板部具有发泡聚丙烯层(epp,expandedpolypropylene)、挤塑聚苯乙烯层(xps,extrudedpolystyrene)或发泡聚苯乙烯层(eps,expandedpolystyrene)。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为发泡聚丙烯层、挤塑聚苯乙烯层或发泡聚苯乙烯层;或者,所述保温层包括发泡聚丙烯层、挤塑聚苯乙烯层或发泡聚苯乙烯层。这样,可选用epp、eps或xps板等发泡材料,具有安全环保与无异味的优点,且保鲜、保冷和保温三效合一,密封性好,还能够轻量化箱体设计,兼具承重性好的优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设有缓冲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垫置于所述底部下方或者所述缓冲层扣合或螺接于所述底部下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包括塑料板或者木板;和/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包括弹性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层包括弹性块、弹簧或橡胶层等;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层具有弹簧阵列。通常情况下,弹性层不用太厚;但是对于防震要求较高的待冷链运输物品,可以考虑采用加厚弹性层或者具有弹簧阵列的弹性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胆部嵌入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所述内腔部中;所述内胆部设有隔热层、充气夹层、充气管道与塞子,所述充气管道连通所述充气夹层,所述塞子封闭所述充气管道远离所述充气夹层的端部。进一步地,所述塞子设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远离所述塞子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充气管道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远离所述塞子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充气管道靠近端部的外侧,这样,可以避免所述塞子在拔出于所述充气管道时容易丢失。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胆部于所述充气夹层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隔热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胆部设有外隔热层、充气夹层、内隔热层、充气管道与塞子,其中,所述充气夹层设置于所述外隔热层与所述内隔热层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内胆部200设有充气管道230与塞子240,塞子240封闭充气管道230远离充气夹层的端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隔热层210位于充气夹层220的一侧,充气管道230连通充气夹层2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充气夹层220的两侧均设有隔热层,即,充气夹层220的一侧设有第一隔热层211,充气夹层220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隔热层212。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胆部具有底部结构与壁部结构;所述壁部结构固定在所述底部结构上并且所述壁部结构与所述底部结构共同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待冷链运输物品;进一步地,所述内胆部还具有盖板结构,所述盖板结构活动设置在所述壁部结构上,所述盖板结构用于封闭所述容纳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结构轴接于所述壁部结构或者所述盖板结构扣合于所述壁部结构上。为了提升外壳体与内胆部之间的结构拼合,避免所述充气管道与所述塞子阻碍外壳体与内胆部的放置或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于其壁部或盖板部设有放置区,或者所述内胆部于其壁部结构或盖板结构设有放置区,所述放置区用于容置所述充气管道露出所述充气夹层的部分与所述塞子。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胆部的壁部结构设有隔热层、充气夹层、充气管道与塞子,所述充气管道连通所述充气夹层,所述塞子封闭所述充气管道远离所述充气夹层的端部;也就是说,该实施例中,隔热层、充气夹层、充气管道与塞子设置于所述内胆部的壁部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内胆部的底部结构也设有隔热层与充气夹层,且所述内胆部的底部结构的充气夹层连通所述内胆部的壁部结构的充气夹层,所述内胆部的壁部结构的隔热层固定于所述内胆部的底部结构的隔热层。这样,可以方便地将内胆部的壁部结构与内胆部的底部结构相固定。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胆部的壁部结构设有壁部外隔热层、壁部充气夹层、壁部内隔热层、充气管道与塞子,所述内胆部的底部结构设有底部外隔热层、底部充气夹层与底部内隔热层,所述壁部充气夹层与所述底部充气夹层连通设置,这样,所述底部充气夹层通过所述壁部充气夹层连通所述充气管道,便于充气和放气。进一步地,所述壁部外隔热层固定于所述底部外隔热层且所述壁部内隔热层与所述底部内隔热层弹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包括采用弹簧或者其他可拉伸的弹性件进行连接;这样,在充气时,壁部充气夹层与底部充气夹层向内扩展,外形保持一致,从而便于配合外壳体的内腔部使用。或者,所述壁部外隔热层与所述底部外隔热层弹性连接且所述壁部内隔热层固定于所述底部内隔热层,这样,在充气时,壁部充气夹层与底部充气夹层向外扩展,容纳腔保持一致,从而适合运输体积恒定的待冷链运输物品,也便于配合不同规格的具有不同内腔部的外壳体使用。或者,所述壁部外隔热层与所述底部外隔热层弹性连接且所述壁部内隔热层与所述底部内隔热层弹性连接,这样,在充气时,所述壁部内隔热层与所述底部内隔热层向内扩展,且所述壁部外隔热层与所述底部外隔热层向外扩展,内胆部具有内外可变的设计模式。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壁部外隔热层与所述底部外隔热层还分别设有多个外部锁扣连接位,所述壁部内隔热层与所述底部内隔热层还分别设有多个内部锁扣连接位,所述内胆部还设有多个外部锁扣连接件与多个内部锁扣连接件,每一外部锁扣连接件分别连接一壁部外隔热层的外部锁扣连接位与一底部外隔热层的外部锁扣连接位,每一内部锁扣连接件分别连接一壁部内隔热层的内部锁扣连接位与一底部内隔热层的内部锁扣连接位;这样,可以灵活地控制内胆部在充气时的膨胀方向,在松开某方向的外部锁扣连接件时,壁部充气夹层与底部充气夹层于该方向向外扩展,容纳腔保持一致;在松开全部外部锁扣连接件时,壁部充气夹层与底部充气夹层向外扩展,容纳腔保持一致;在松开某方向的内部锁扣连接件时,壁部充气夹层与底部充气夹层于该方向向内扩展,外形保持一致,从而便于配合外壳体的内腔部使用;在松开全部内部锁扣连接件时,壁部充气夹层与底部充气夹层向内扩展,外形保持一致,从而便于配合外壳体的内腔部使用;在某方向外部锁扣连接件与某方向内部锁扣连接件均松开时,所述壁部内隔热层与所述底部内隔热层于该方向向内扩展,且所述壁部外隔热层与所述底部于该方向外隔热层向外扩展;在全部外部锁扣连接件与全部内部锁扣连接件均松开时,所述壁部内隔热层与所述底部内隔热层向内扩展,且所述壁部外隔热层与所述底部外隔热层向外扩展。上述各种如此巧妙的设计,使得必要时可以采用不同规格的内胆部来适配各种外壳体,一个外壳体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内胆部,从而提升了冷链保温箱的通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夹层具有定向膨胀结构,所述定向膨胀结构用于在充气时使得所述充气夹层朝向预设方向膨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向膨胀结构垂直于所述隔热层。进一步地,所述壁部充气夹层和/或所述底部充气夹层具有定向膨胀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壁部充气夹层具有定向膨胀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壁部充气夹层和所述底部充气夹层分别具有定向膨胀结构,且所述壁部充气夹层的定向膨胀结构与所述底部充气夹层的定向膨胀结构具有相互垂直的膨胀方向,即所述壁部充气夹层的定向膨胀结构的膨胀方向与所述底部充气夹层的定向膨胀结构的膨胀方向相互垂直设置。这样,可以在充气时确保壁部充气夹层与底部充气夹层分别朝不同的方向膨胀,从而使得内胆部的内部结构不会相互阻隔,使用更为方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向膨胀结构包括多个叠置的折叠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定向膨胀结构包括多个叠置的折叠部,可以沿a-至a+的预设方向变化,从而在充气时使得所述充气夹层朝向预设方向膨胀,以及在放气时朝向预设方向回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冷链保温箱的内胆部嵌入设置于外壳体的内腔部中,在容纳待冷链运输物品的容纳腔250外,从外到内依次具有外表层111、保温层112、内表层113、外隔热层211、具有定向膨胀结构的充气夹层220与内隔热层212。这样,对于容纳腔中的待冷链运输物品来说,具有较好的多层保温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夹层具有框架结构,所述定向膨胀结构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框架结构上。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结构设有多根支撑杆与至少二弹性杆,所述定向膨胀结构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至少二弹性杆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设有相互轴接的至少二支撑段。这样,可以在放气后极大地缩小内胆部的体积,有利于方便地收纳内胆部;并且,通过框架结构对定向膨胀结构的位置限定,可以使得所述充气夹层在充气时受限制地进行定向膨胀,从而更好地控制所述内胆部的膨胀方向与膨胀限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与所述壁部分别设有制冷层,所述制冷层用于连接外部冷源。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层设有至少一回形排列的制冷管或者所述制冷层设有多个首位连接的s形排列的制冷管;或者所述制冷层顺序设有冷风输入端、冷风管道与废气输出端,冷风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冷源的出风口以输入冷风,经冷风管道进行降温后通过废气输出端排出气体,例如通过废气输出端排出气体到外部冷源的进风口;制冷层的设计,一方面能够简化所述冷链保温箱或其外壳体,无须携带体积较大且昂贵冷源,另一方面能够提供内部制冷效果。在一个应用场景中,所述冷链保温箱被放置在运输车中,其制冷层连接运输车的冷源。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所述冷链保温箱被放置在临时仓库中,其制冷层连接临时仓库的冷源。这样的设计,可以在长期运输或者暂存时提供额外制冷辅助,极大地提升了所述冷链保温箱的低温输出,特别适合时间较长的运输过程,对于温度要求较高的待冷链运输物品具有保质保温的卓越冷链保温运输效果,配合具有多个内胆部的设计,尤其适用于运送细菌、疫苗、血液制品及生物材料等。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胆部的内壁设置所述制冷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胆部的内隔热层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所述制冷层。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链保温箱还包括监测装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部设有安装部,且所述内腔部的顶部设有安装区或者所述盖板部设有安装区,所述监测装置容置于所述安装区中且所述监测装置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安装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壁部设有安装部,且所述内腔部的侧部设有安装区或者所述壁部设有安装区,所述监测装置容置于所述安装区中且所述监测装置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安装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为一安装插槽或安装卡槽。进一步地,所述监测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设有磁吸结构,所述监测装置设有铁片,所述监测装置磁吸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设有卡槽,所述监测装置插接于所述卡槽上,或者,所述安装部设有凸轨结构,所述监测装置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滑动插设于所述凸轨结构上。这里给出了两种实施方式,一种是监测装置放在内胆部的外上面,另一种是监测装置放在内胆部的外侧面,无论是哪种实施方式,都是将监测装置放在内胆部的外部,这样,可以使得内胆部的温度得到保证,通常情况下会低于监测装置所测得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供电模块、控制模块、判断模块、传输模块、定位模块、温度传感器与开关结构;所述供电模块通过所述开关结构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判断模块、所述传输模块及所述定位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分别与所述传输模块、所述判断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及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判断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传输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及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这样,能够在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发送包含温度信息及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使得冷链过程中发生的异常能够被及时记录与反馈,有效提升了冷链过程的监测与控制效果,从而有助于注册用户或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监控冷链过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还通过所述开关结构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设置用于安装蓄电池的电池盒以及分别与所述电池盒和所述开关结构相连接的供电电路;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所述蓄电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包括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nb-iot)模块。这样,可以实现节能型的长时间持续使用的冷链保温箱。

所述监测装置通过设计温度传感器来获得温度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温度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定时感测内胆部外部的环境温度以获取温度信息;进一步地,所述定时根据目标待机时长而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时包括1秒、5秒、10秒、20秒、30秒、60秒、120秒、150秒、180秒、240秒、300秒、600秒、1800秒或3600秒等;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电阻检测温度传感器或ic/数字温度传感器。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信息,所述温度传感器将其所获取的温度信息传输到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在收到所述温度信息时使能所述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温度信息是否存在异常,是则所述判断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反馈存在异常,所述控制模块使能所述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获取定位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生成包含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所述控制模块使能所述传输模块,所述传输模块发送所述冷链异常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温度信息是否高于预设温度最大值,是则判定所述温度信息存在异常,然后所述判断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反馈存在异常,所述控制模块使能所述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获取定位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生成包含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所述控制模块使能所述传输模块,所述传输模块发送所述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将所述冷链异常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模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液晶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链保温箱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且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监测装置分离设置;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块为或包括移动终端,或者,所述显示模块为移动终端的显示部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传输模块连接;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到所述移动终端,由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显示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注册用户或管理者的手机或平板等。这样,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能够在注册用户或管理者的手机或平板等移动终端上显示,注册用户或管理者可以在其移动终端上直截了当地得到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从而有利于注册用户或管理者全程监控冷链。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设有应用程序,所述应用程序用于在使用状态下无线连接所述传输模块,以获取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并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设备进行显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和/或发送冷链异常信息时发出报警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链保温箱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和/或发送冷链异常信息时发出报警信号,且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监测装置分离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外部。这样,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和/或发送冷链异常信息时,能够及时进行报警。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模块为或包括移动终端,或者,所述报警模块为移动终端的声音报警部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传输模块连接;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到所述移动终端,由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报警。这样,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和/或发送冷链异常信息时,注册用户或管理者可以在其移动终端上直截了当地得到报警通知,从而可以了解冷链状况并及时作出处理;可以对冷链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弥补,有利于改善冷链,也有力地维护了用户的知情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及所述判断模块连接;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湿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所述监测装置通过设计湿度传感器来获得湿度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湿度传感器定时感测环境湿度以获取湿度信息;进一步地,所述定时根据目标待机时长而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时包括1秒、5秒、10秒、20秒、30秒、60秒、120秒、150秒、180秒、240秒、300秒、600秒、1800秒或3600秒等。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显示所述湿度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湿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湿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传输模块连接;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湿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湿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到所述移动终端,由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显示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湿度信息及所述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设有应用程序,所述应用程序用于在使用状态下无线连接所述传输模块,以获取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湿度信息及所述冷链异常信息,并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设备进行显示,即显示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湿度信息及所述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息存在异常和/或发送冷链异常信息时发出报警信号。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和/或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息存在异常和/或发送冷链异常信息时发出报警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传输模块连接;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湿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湿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到所述移动终端,由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报警。这样,当冷链保温箱被淋湿或水淹时,用户可以获得报警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用于存储其身份标识信息及互联权限信息的标识模块,所述传输模块包括互联模块,所述互联模块用于与其它互联模块在所述互联权限信息验证通过后相互传输包括所述身份标识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所述互联模块用于与其它互联模块进行互联权限验证并在所述互联权限信息验证通过后相互传输包括所述身份标识信息、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所述互联模块用于其预设连接范围内与其它互联模块进行互联权限验证并在所述互联权限信息验证通过后相互传输包括所述身份标识信息、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所述预设连接范围包括半径为10米、20米、50米、60米、100米、200米、500米或1000米的范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该预设连接范围内,两个或多个互联模块相互传输包括所述身份标识信息、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在其中一个应用场景中,两辆冷链运输车在相对行驶至50米或100米时,每一冷链运输车中冷链保温箱的互联模块分别与另一冷链运输车中冷链保温箱的互联模块进行互联权限验证,在所述互联权限信息验证通过后交换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所述互联模块设置验证子模块,所述验证子模块用于进行所述互联权限验证,所述互联权限验证包括相互传输加密的运输密钥信息,进行解密并在解密后判断是否具有可读权限,是则验证通过,否则验证失败。进一步地,所述运输密钥信息采用所述控制模块随机生成的密码对所述冷链保温箱所处运输线路进行加密得到。这样,达到了分布式的冷链异常信息的数据存储效果,避免篡改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模块包括与所述互联模块连接的信任模块,所述信任模块用于在所述互联模块与其它互联模块相互传输所述冷链异常信息之前,与其它互联模块所对应的其它信任模块进行信息交互以及建立信任连接,以实现两个所述冷链保温箱或其监测装置之间的信任关系,进一步地,所述信任模块还用于与其它信任模块交互获取信任共识以建立信任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模块设置有分别与所述信任模块及所述互联模块连接的加密模块,所述加密模块用于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对所述传输模块所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或解密处理;所述传输模块所传输的信息包括所述冷链异常信息和/或所述信任模块所交互的信息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密模块用于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对所述传输模块所发出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及对所述传输模块所接收的信息进行解密处理,以提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能。这样,实现了安全可靠、信任交互与加密传输的分布式的冷链异常信息的数据存储功能,避免篡改冷链异常信息,特别有利于注册用户或管理者了解和监控冷链过程,从而实现全程无篡改的可信冷链系统。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链保温箱还包括与所述监测装置连接的感应结构,所述感应结构用于在感应预设状况发生时,向所述监测装置发送感应信号,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感应信号的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结构与所述传输模块连接,所述连接包括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即,所述感应结构通过所述传输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进一步地,各实施例中,所述冷链异常信息还包含所述感应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结构用于在感应预设状况发生时,向所述监测装置发送感应信号,所述传输模块接受所述感应信号,传输到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感应信号写入冷链异常信息并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感应信号的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信息,以及控制所述定位模块获取定位信息,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感应信号、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这种模式是只要存在感应信号就发冷链异常信息,其中顺带有温度信息及定位信息。或者,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信息,由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控制所述定位模块获取定位信息,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感应信号、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这种模式是存在感应信号时判断温度信息是否正常,不正常时才发冷链异常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或者不同类型的感应信号来确定采用何种模式。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存储将包含所述感应信号的所述冷链异常信息,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状况包括停滞时间超期、路线偏差超限、发生开启状况、盖板部打开时间超期、监测装置被触动、感应结构被触动和/或超出目标范围等,还可以包括注册用户或管理者自行定义的其他状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结构与所述监测装置可以分离设置,无线连接或者有线连接,所述感应结构与所述监测装置也可以一体设置。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结构包括发送模块、计时模块或开启感应模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结构包括发送模块、计时模块及开启感应模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时模块用于计算时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时模块用于在关闭时计算时间以及在每一次开启时计算时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启感应模块用于感应开关状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感应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结构包括发送模块、触发模块、计时模块及开启感应模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模块用于控制发送模块发送感应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结构包括发送模块、触发模块、计时模块及开启感应模块,所述计时模块与所述开启感应模块连接,且所述计时模块、所述开启感应模块分别与所述触发模块连接,所述触发模块与所述发送模块连接;所述计时模块用于在关闭时计算时间以及在每一次开启时计算时间,得到时间信息并传输给所述触发模块,所述开启感应模块用于在每次开关时生成开启信息或关闭信息并传输给所述触发模块,所述触发模块用于在所述时间信息、所述开启信息和/或所述关闭信息符合预设状况时,控制发送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时间信息、所述开启信息和/或所述关闭信息的感应信号。这样,可以实现在发生开启状况和/或开门时间超期等预设状况时发送感应信号。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结构包括发送模块、触发模块、计时模块、运动感应模块及开启感应模块,所述开启感应模块、所述运动感应模块分别与所述计时模块连接,且所述计时模块、所述开启感应模块、所述运动感应模块分别与所述触发模块连接,所述触发模块与所述发送模块连接;所述运动感应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是否处于动态,得到动态信息并传输给所述触发模块,所述计时模块用于在关闭时计算时间以及在每一次开启时计算时间,得到时间信息并传输给所述触发模块,所述开启感应模块用于在每次开关时生成开启信息或关闭信息并传输给所述触发模块,所述触发模块用于在所述时间信息、所述动态信息、所述开启信息和/或所述关闭信息符合预设状况时,控制发送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时间信息、所述动态信息、所述开启信息和/或所述关闭信息的感应信号。这样,可以实现在停滞时间超期、发生开启状况和/或开门时间超期等预设状况时发送感应信号,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启感应模块包括控制电路与一对导电连接件,所述一对导电连接件用于分别安装在关闭结构处,当关闭结构闭合时所述一对导电连接件电连接以导通所述控制电路,当关闭结构开启时所述一对导电连接件分开以切断所述控制电路,由此可以实现电感应开关情况,从而生成开启信息或关闭信息,进而传输给所述触发模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供电模块或设有纽扣电池进行供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导电连接件为两个可拆卸地卡扣连接的弹性导电体,当关闭结构闭合时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体卡扣连接即卡在一起以导通所述控制电路;当关闭结构开启时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体松脱以切断所述控制电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弹性导电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弹簧与卡环,另一个所述弹性导电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弹簧与卡槽,所述卡环与所述卡槽可拆卸地卡扣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二弹簧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冷链保温箱。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