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4643发布日期:2019-02-15 22:31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膜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膜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薄膜连接装置往往只能适用于一种长度的薄膜尺寸,当需要缠绕不同尺寸的薄膜时,需要更换设备或者零件,在工作过程中拖慢了工作精度,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且当缠绕好需要更换被缠绕的圆筒时,需要人工取出并替换,降低了设备的机械自动化程度,此设备有效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连接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设备的一种薄膜连接装置,包括固设于地面上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内固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上端壁固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端壁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工作腔左端壁连通的设置有工作左腔,所述工作左腔左端壁连通的设置有螺纹滑腔,所述工作腔右端壁连通的设置有工作右腔,所述工作左腔左端壁内固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工作左腔以及所述工作腔,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右端面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工作腔右端壁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一转轮,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外表面转动的设置有位于所述工作左腔内的旋转块,所述旋转块内固设有开口朝右的旋转块腔,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旋转块腔,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外表面固设有位于所述旋转块腔内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下端面啮合的设置有上下对称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内固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左端面与所述旋转块腔左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向右伸入所述工作腔内,所述第一转轴右端面内固设有开口朝右的第一转轴腔,所述第二齿轮远离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于所述旋转块腔左端壁内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右端面固设有固定齿轮,所述固定齿轮与相邻的所述第二齿轮啮合配合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外表面设置有位于所述工作腔内的主转筒,所述主转筒左右端壁相抵的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付转筒,所述付转筒内转动的设置有花键转轴,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两边的所述花键转轴且与所述花键转轴花键配合连接,所述花键转轴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开口朝内且上下对称的螺纹腔,所述主转筒内固设有延伸控制腔,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延伸控制腔,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外表面固设有位于所述延伸控制腔内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上下端面啮合的设置有上下对称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内固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转动的朝两边伸出所述主转筒且伸入所述螺纹腔内与所述螺纹腔端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付转筒远离所述主转筒的端面固设有上下对称的第二固杆,左边的所述第二固杆伸入所述第一转轴腔内与所述第一转轴腔端壁滑动配合连接,右边的所述付转筒的右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轮左端面固定配合连接且上下对称的第一固杆,所述第一固杆内固设有开口朝左的第一固杆腔,右边的所述第二固杆伸入所述第一固杆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固杆腔端壁滑动配合连接,所述付转筒远离所述螺纹腔的端面内固设有开口朝外且为环形的限制槽,所述限制槽内滑动的设置有限制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滑腔下端壁内固设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螺纹滑腔且与所述螺纹滑腔上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外表面螺纹配合连接的设置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伸入所述工作左腔内,所述升降块内固设有位于所述工作左腔内的升降块腔,所述升降块腔内转动的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上端面与所述旋转块下端面啮合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内固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左端面与所述升降块腔左端壁转动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二转轴向右转动的伸入所述工作腔内,所述第二转轴右端面固设有位于所述工作腔内且开口朝右的第二转轴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右腔上下端壁之间固设有固定长杆,所述固定长杆外表面滑动的设置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左端面内转动的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左端面内固设有开口朝左的第三转轴腔,所述第三转轴腔以及所述第二转轴腔内滑动的设置有左右对称的转杆,所述转杆外表面转动的设置有左右对称的限制块,所述限制块上端面内固设有开口朝上的限制滑槽,所述限制滑槽内滑动的设置有限制滑杆,所述限制滑杆伸出所述限制滑槽伸入所述工作腔内,所述限制滑杆上侧右端面与同侧的所述限制轮朝外的端面固定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块以及所述第二转轮靠近所述工作腔的端面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转轴上侧的第三固杆,所述第三固杆相互靠近的端面固设有开口朝内的第三固杆腔,所述第三固杆腔内滑动的设置有第四固杆,所述第四固杆相互靠近的端面与同侧的所述限制块固定配合连接,所述限制块之间设置有被动转筒,所述被动转筒左右端面固设有开口朝外且左右对称的被动转筒槽,所述转杆伸入所述被动转筒槽内且与所述被动转筒槽端壁滑动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工作腔下端壁连通的设置有前后互通的延伸腔,所述延伸腔内端壁内固设有传递台,所述传递台贯穿所述工作台且向前后两侧继续延伸,所述传递台内固设有传送腔,所述传送腔左右端壁连通的设置有位于所述传递台内且左右对称的传送控制腔,所述传送控制腔前端壁内固设有传送电机,所述传送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传送控制腔且与所述传送控制腔后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传送电机的输出轴外表面螺纹配合连接的设置有若干个且等距排放的推块,所述推块贯穿所述传送腔,相邻的所述推块之间放有所述被动转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发明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气缸、旋转电机、升降电机和传送电机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从而使上述结构在初始状态时位于初始位置,可以在后续工作中进行调整,有效提高设备的工作协调性。

当设备运行时,所述旋转电机工作,由于所述固定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处于啮合状态,且所述固定齿轮固定不转动,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第一齿轮不能转动,从而使所述旋转块转动,使所述限制槽、主转筒和第一转轮转动,由于所述旋转块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使所述第三齿轮转动,从而使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由于所述转杆与所述被动转筒槽滑动配合连接,使所述被动转筒转动,薄膜从所述螺纹杆卷入所述付转筒以及所述主转筒外表面,再通过转动缠绕与所述被动转筒外表面,当完成缠绕工作后,所述升降电机工作,由于所述升降块与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螺纹配合连接,使所述升降块向下移动,由于所述限制滑杆与所述限制滑槽滑动配合连接,使所述限制块不受限制往下移动,从而使所述被动转筒至于所述推块之间,此时,所述旋转块腔工作缩回所述固定齿轮,使所述固定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脱离啮合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处于转动状态,所述旋转电机转动,使所述第四齿轮转动,由于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使所述第五齿轮转动,从而使所述螺纹杆转动,由于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螺纹腔螺纹配合连接,且由于所述花键转轴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花键配合连接,以及所述第一转轴腔与所述第二固杆、第一固杆腔滑动配合连接,使所述付转筒相互远离移动,由于所述限制轮于所述限制槽内滑动,且所述限制轮与所述限制滑杆固定配合连接,以及所述第四固杆与所述第三固杆腔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腔与所述转杆滑动配合连接,使所述转杆相互远离移动从而滑出所述被动转筒槽,接着,所述传送电机工作,由于所述传送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推块螺纹配合连接,使所述推块向后移动,从而推动缠绕好的所述被动转筒向后移动,使下一个待缠绕的所述被动转筒滑入所述限制块之间,根据所述被动转筒的长短,所述旋转电机反转使所述转杆滑入所述被动转筒槽内,最后使设备回到初始位置进行工作,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联动性和多样性。

本发明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此设备可以交替缠绕不同长度的薄膜产品,不需要人工进行零件的替换,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此设备通过传动结构的连接,能够实现自动替换被缠绕的圆筒,实现了设备的高机械自动化,也提高了设备的联动性。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薄膜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薄膜连接装置,包括固设于地面上的工作台100,所述工作台100内固设有工作腔101,所述工作腔101上端壁固设有螺纹杆127,所述螺纹杆127上端壁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工作腔101左端壁连通的设置有工作左腔102,所述工作左腔102左端壁连通的设置有螺纹滑腔111,所述工作腔101右端壁连通的设置有工作右腔121,所述工作左腔102左端壁内固设有旋转电机109,所述旋转电机109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工作左腔102以及所述工作腔101,所述旋转电机109的输出轴右端面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工作腔101右端壁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一转轮123,所述旋转电机109的输出轴外表面转动的设置有位于所述工作左腔102内的旋转块103,所述旋转块103内固设有开口朝右的旋转块腔104,所述旋转电机109的输出轴贯穿所述旋转块腔104,所述旋转电机109的输出轴外表面固设有位于所述旋转块腔104内的第一齿轮110,所述第一齿轮110上下端面啮合的设置有上下对称的第二齿轮108,所述第二齿轮108内固设有第一转轴107,所述第一转轴107左端面与所述旋转块腔104左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07向右伸入所述工作腔101内,所述第一转轴107右端面内固设有开口朝右的第一转轴腔136,所述第二齿轮108远离所述第一齿轮11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于所述旋转块腔104左端壁内的气缸105,所述气缸105的输出轴右端面固设有固定齿轮106,所述固定齿轮106与相邻的所述第二齿轮108啮合配合连接,所述旋转电机109的输出轴外表面设置有位于所述工作腔101内的主转筒131,所述主转筒131左右端壁相抵的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付转筒133,所述付转筒133内转动的设置有花键转轴126,所述旋转电机109的输出轴贯穿两边的所述花键转轴126且与所述花键转轴126花键配合连接,所述花键转轴126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开口朝内且上下对称的螺纹腔132,所述主转筒131内固设有延伸控制腔130,所述旋转电机109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延伸控制腔130,所述旋转电机109的输出轴外表面固设有位于所述延伸控制腔130内的第四齿轮128,所述第四齿轮128上下端面啮合的设置有上下对称的第五齿轮129,所述第五齿轮129内固设有螺纹杆127,所述螺纹杆127转动的朝两边伸出所述主转筒131且伸入所述螺纹腔132内与所述螺纹腔132端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付转筒133远离所述主转筒131的端面固设有上下对称的第二固杆135,左边的所述第二固杆135伸入所述第一转轴腔136内与所述第一转轴腔136端壁滑动配合连接,右边的所述付转筒133的右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轮123左端面固定配合连接且上下对称的第一固杆124,所述第一固杆124内固设有开口朝左的第一固杆腔125,右边的所述第二固杆135伸入所述第一固杆腔125内且与所述第一固杆腔125端壁滑动配合连接,所述付转筒133远离所述螺纹腔132的端面内固设有开口朝外且为环形的限制槽134,所述限制槽134内滑动的设置有限制轮145。

有益地,其中,所述螺纹滑腔111下端壁内固设有升降电机116,所述升降电机116的输出轴贯穿所述螺纹滑腔111且与所述螺纹滑腔111上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升降电机116的输出轴外表面螺纹配合连接的设置有升降块112,所述升降块112伸入所述工作左腔102内,所述升降块112内固设有位于所述工作左腔102内的升降块腔113,所述升降块腔113内转动的设置有第三齿轮114,所述第三齿轮114上端面与所述旋转块103下端面啮合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114内固设有第二转轴115,所述第二转轴115左端面与所述升降块腔113左端壁转动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二转轴115向右转动的伸入所述工作腔101内,所述第二转轴115右端面固设有位于所述工作腔101内且开口朝右的第二转轴腔151。

有益地,其中,所述工作右腔121上下端壁之间固设有固定长杆152,所述固定长杆152外表面滑动的设置有第二转轮122,所述第二转轮122左端面内转动的设置有第三转轴150,所述第三转轴150左端面内固设有开口朝左的第三转轴腔149,所述第三转轴腔149以及所述第二转轴腔151内滑动的设置有左右对称的转杆141,所述转杆141外表面转动的设置有左右对称的限制块142,所述限制块142上端面内固设有开口朝上的限制滑槽143,所述限制滑槽143内滑动的设置有限制滑杆144,所述限制滑杆144伸出所述限制滑槽143伸入所述工作腔101内,所述限制滑杆144上侧右端面与同侧的所述限制轮145朝外的端面固定配合连接。

有益地,其中,所述升降块112以及所述第二转轮122靠近所述工作腔101的端面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转轴115上侧的第三固杆138,所述第三固杆138相互靠近的端面固设有开口朝内的第三固杆腔139,所述第三固杆腔139内滑动的设置有第四固杆140,所述第四固杆140相互靠近的端面与同侧的所述限制块142固定配合连接,所述限制块142之间设置有被动转筒146,所述被动转筒146左右端面固设有开口朝外且左右对称的被动转筒槽147,所述转杆141伸入所述被动转筒槽147内且与所述被动转筒槽147端壁滑动配合连接。

有益地,其中,所述工作腔101下端壁连通的设置有前后互通的延伸腔117,所述延伸腔117内端壁内固设有传递台118,所述传递台118贯穿所述工作台100且向前后两侧继续延伸,所述传递台118内固设有传送腔148,所述传送腔148左右端壁连通的设置有位于所述传递台118内且左右对称的传送控制腔119,所述传送控制腔119前端壁内固设有传送电机120,所述传送电机120的输出轴贯穿所述传送控制腔119且与所述传送控制腔119后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传送电机120的输出轴外表面螺纹配合连接的设置有若干个且等距排放的推块153,所述推块153贯穿所述传送腔148,相邻的所述推块153之间放有所述被动转筒146。

本发明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气缸105、旋转电机109、升降电机116和传送电机120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从而使上述结构在初始状态时位于初始位置,可以在后续工作中进行调整,有效提高设备的工作协调性。

当设备运行时,所述旋转电机109工作,由于所述固定齿轮106与所述第一齿轮110处于啮合状态,且所述固定齿轮106固定不转动,所述第二齿轮108以及所述第一齿轮110不能转动,从而使所述旋转块103转动,使所述限制槽134、主转筒131和第一转轮123转动,由于所述旋转块103与所述第三齿轮114啮合,使所述第三齿轮114转动,从而使所述第二转轴115转动,由于所述转杆141与所述被动转筒槽147滑动配合连接,使所述被动转筒146转动,薄膜从所述螺纹杆127卷入所述付转筒133以及所述主转筒131外表面,再通过转动缠绕与所述被动转筒146外表面,当完成缠绕工作后,所述升降电机116工作,由于所述升降块112与所述升降电机116的输出轴螺纹配合连接,使所述升降块112向下移动,由于所述限制滑杆144与所述限制滑槽143滑动配合连接,使所述限制块142不受限制往下移动,从而使所述被动转筒146至于所述推块153之间,此时,所述旋转块腔104工作缩回所述固定齿轮106,使所述固定齿轮106与所述第二齿轮108脱离啮合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二齿轮108与所述第一齿轮110处于转动状态,所述旋转电机109转动,使所述第四齿轮128转动,由于所述第四齿轮128与所述第五齿轮129啮合,使所述第五齿轮129转动,从而使所述螺纹杆127转动,由于所述螺纹杆127与所述螺纹腔132螺纹配合连接,且由于所述花键转轴126与所述旋转电机109的输出轴花键配合连接,以及所述第一转轴腔136与所述第二固杆135、第一固杆腔125滑动配合连接,使所述付转筒133相互远离移动,由于所述限制轮145于所述限制槽134内滑动,且所述限制轮145与所述限制滑杆144固定配合连接,以及所述第四固杆140与所述第三固杆腔139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腔151与所述转杆141滑动配合连接,使所述转杆141相互远离移动从而滑出所述被动转筒槽147,接着,所述传送电机120工作,由于所述传送电机120的输出轴与所述推块153螺纹配合连接,使所述推块153向后移动,从而推动缠绕好的所述被动转筒146向后移动,使下一个待缠绕的所述被动转筒146滑入所述限制块142之间,根据所述被动转筒146的长短,所述旋转电机109反转使所述转杆141滑入所述被动转筒槽147内,最后使设备回到初始位置进行工作,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联动性和多样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气缸、旋转电机、升降电机和传送电机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从而使上述结构在初始状态时位于初始位置,可以在后续工作中进行调整,有效提高设备的工作协调性。

当设备运行时,所述旋转电机工作,由于所述固定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处于啮合状态,且所述固定齿轮固定不转动,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第一齿轮不能转动,从而使所述旋转块转动,使所述限制槽、主转筒和第一转轮转动,由于所述旋转块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使所述第三齿轮转动,从而使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由于所述转杆与所述被动转筒槽滑动配合连接,使所述被动转筒转动,薄膜从所述螺纹杆卷入所述付转筒以及所述主转筒外表面,再通过转动缠绕与所述被动转筒外表面,当完成缠绕工作后,所述升降电机工作,由于所述升降块与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螺纹配合连接,使所述升降块向下移动,由于所述限制滑杆与所述限制滑槽滑动配合连接,使所述限制块不受限制往下移动,从而使所述被动转筒至于所述推块之间,此时,所述旋转块腔工作缩回所述固定齿轮,使所述固定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脱离啮合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处于转动状态,所述旋转电机转动,使所述第四齿轮转动,由于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使所述第五齿轮转动,从而使所述螺纹杆转动,由于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螺纹腔螺纹配合连接,且由于所述花键转轴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花键配合连接,以及所述第一转轴腔与所述第二固杆、第一固杆腔滑动配合连接,使所述付转筒相互远离移动,由于所述限制轮于所述限制槽内滑动,且所述限制轮与所述限制滑杆固定配合连接,以及所述第四固杆与所述第三固杆腔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腔与所述转杆滑动配合连接,使所述转杆相互远离移动从而滑出所述被动转筒槽,接着,所述传送电机工作,由于所述传送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推块螺纹配合连接,使所述推块向后移动,从而推动缠绕好的所述被动转筒向后移动,使下一个待缠绕的所述被动转筒滑入所述限制块之间,根据所述被动转筒的长短,所述旋转电机反转使所述转杆滑入所述被动转筒槽内,最后使设备回到初始位置进行工作,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联动性和多样性。

本发明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此设备可以交替缠绕不同长度的薄膜产品,不需要人工进行零件的替换,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此设备通过传动结构的连接,能够实现自动替换被缠绕的圆筒,实现了设备的高机械自动化,也提高了设备的联动性。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