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3698发布日期:2019-04-09 19:5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仓储物流领域,特别是涉及整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仓储物流领域,一般将货物放置于托盘上,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搬运输送货物,当货物被搬运走后,再将空托盘收集成垛,放入输送线上流转,进行二次使用。

一般地,通过人工或叉车收集的托盘垛堆垛不整齐,在输送线上流转时,经常发生瘫塌,为了防止此类情况发生,在空托盘垛进行流转前,需要对其进行码齐整理,一般采用夹板式整形机,此种整形机的原理是利用机械夹板将方形托盘垛不规整的地方夹紧拍齐,但无论是木质托盘还是塑料托盘,由于其重量较大且表面都经过防滑处理,摩擦力比较大,经常会发生损伤托盘的现象,在整理托盘垛的过程中容易划伤托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托盘垛时容易划伤托盘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止托盘划伤的整理装置。

一种整理装置,包括:

底座;

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上;

整理机构,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并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相对所述底座翻转;

其中,所述整理机构具有用于收容工件垛的整理空间,且所述整理机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翻转;当所述整理机构翻转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整理空间的第一侧壁呈水平状态,且支撑于所述工件垛中最底部的工件下;当所述整理机构翻转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整理空间的第二侧壁呈水平状态,并支撑于所述工件垛中每个工件的侧面下,且所述整理空间收缩使所述工件垛中的多个工件对齐。

上述整理装置中,整理机构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底座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翻转。当整理机构翻转至第一位置时,整理空间的第一侧壁呈水平状态,且支撑于工件垛中最底部的工件下,即在第一侧壁上依次堆叠多个工件形成工件垛;当整理机构翻转至第二位置时,整理空间的第二侧壁呈水平状态,且支撑于工件垛中每个工件的侧面下,即通过翻转整理机构,将工件垛的原本的侧面翻转朝下,使每个工件均通过侧面支撑于第二侧壁上,多个工件之间不存在相互堆叠,消除工件之间的重力挤压。此时,整理空间收缩,使工件垛中的多个工件对齐,因工件垛之间不存在相互叠加的重力,整理时工件不会相互划伤,且整理时受到的阻力较小,整理效率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理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活动整理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交连接,所述活动整理板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及所述活动整理板之间界定形成所述整理空间;

其中,所述整理机构翻转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板支撑所述工件垛中的底部工件;所述整理机构翻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板支撑所述工件垛中每个工件的侧面,且所述活动整理板向靠近所述工件垛的方向移动,并与所述工件垛中的多个工件同时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整理板包括均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及第三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且向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板和所述第三移动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一移动板之间,且所述第二移动板563和所述第三移动板分别向相互靠近和远离的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整理驱动件,所述整理驱动件驱动所述活动整理板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理驱动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整理驱动件分别驱动所述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及所述第三移动板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翻转驱动件及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翻转驱动件与所述整理机构之间,且在所述整理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整理机构相对所述底座翻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之间齿牙啮合传动,且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翻转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整理机构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传动件在所述第一传动件的驱动下转动,且带动所述整理机构同步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转轴,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整理机构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整理机构之间连接有支撑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为齿轮,所述第二传动件为半圆盘,所述半圆盘的圆周面上设有与所述齿轮配合的多个齿牙,所述半圆盘的水平面与所述整理机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半圆盘圆周面上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多个齿牙两端,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的夹角达到90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整理装置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整理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整理装置100,应用于物流线上,用于整理工件垛。具体地,用于整理托盘垛,托盘垛由多个空托盘堆叠而成,通过整理装置100可将多个堆叠的托盘码齐。

整理装置100包括底座10、驱动机构30及整理机构50。驱动机构30设于底座10上,整理机构50可转动地设于底座10上且与驱动机构30连接,并在驱动机构30的驱动下相对底座10翻转。也就是说,通过驱动机构30,带动整理机构50相对底座10翻转,并在翻转后进行工件垛整理。

驱动机构30包括翻转驱动件32及传动组件34,传动组件34设于翻转驱动件32与整理机构50之间,且在翻转驱动件32的驱动下带动整理机构50相对底座10翻转,通过传动组件34将翻转驱动件32输出的运动转化为翻转运动,带动整理机构50翻转,可选地,翻转驱动件32为电机。

传动组件34包括第一传动件341和第二传动件343,第一传动件341和第二传动件343之间齿牙啮合传动,且第一传动件341与翻转驱动件3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传动件343与整理机构50连接,第二传动件343在第一传动件341的驱动下转动,且带动整理机构50同步转动。也就是说,第一传动件341的转动通过齿牙啮合传递给第二传动件343,进而第二传动件343带动与其连接的整理机构50转动,实现翻转。

具体地,底座10上设置有转轴11,第二传动件343和整理机构50均可转动地设置于转轴11上,且第二传动件343与整理机构50之间连接有支撑块。第二传动件343在第一传动件341的带动下绕底座10上的转轴11转动,并通过支撑块将转矩传递给整理机构50,进而使整理机构50也绕底座10上的转轴11转动。其中,支撑块包括多个,保证整理机构50的支撑稳定性,可选地,支撑块由硬质尼龙制成。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件341为齿轮,第二传动件343为半圆盘,半圆盘的圆周面上开设有与齿轮配合的齿牙,半圆盘的水平面与整理机构50连接。具体地,半圆盘的水平面与整理机构50之间通过支撑块连接。同时,通过齿轮与半圆盘上的齿牙配合,实现转动传递。可选地,底座10上设置有安装转轴11的第一凸耳12,且整理机构50的底部设置有与转轴11配合的第二凸耳51,通过第一凸耳12安装转轴11,通过第二凸耳51将整理机构50可转动地设于转轴11上,同时半圆盘也可转动地设于转轴11上。

更进一步地,整理装置100还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间隔设置于半圆盘圆周面上的第一限位件35和第二限位件36,第一限位件35和第二限位件36位于多个齿牙两端。在图1所示视角下,半圆盘在齿轮的带动下沿顺时针转动,直至齿轮与第一限位件35抵接,半圆盘停止转动;半圆盘在齿轮的带动下沿逆时针转动,直至齿轮与第二限位件36抵接,半圆盘停止转动。第一限位件35和第二限位件36之间的夹角,为半圆盘可以转动的角度,通过第一限位件35和第二限位件36限制半圆盘及整理机构50的转动角度。具体地,第一限位件35和第二限位件36之间的夹角达到90度,使整理机构50至少可以翻转90度。

整理机构50具有用于收容工件垛的整理空间51,且整理机构5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翻转。当整理机构50翻转至第一位置时,整理空间51的第一侧壁呈水平状态,且支撑于工件垛中最底部的工件下,即在第一侧壁上依次堆叠多个工件形成工件垛;当整理机构50翻转至第二位置时,整理空间51的第二侧壁呈水平状态,且支撑于工件垛中每个工件的侧面下,即通过翻转整理机构50,将工件垛的原本的侧面翻转朝下,使每个工件均通过侧面支撑于第二侧壁上,多个工件之间不存在相互堆叠,消除工件之间的重力挤压。此时,整理空间51收缩,使工件垛中的多个工件对齐,因工件垛之间不存在相互叠加的重力,整理时工件不会相互划伤,且整理时受到的阻力较小,整理效率较高。

如图1-2所示,整理机构50包括第一支撑板52、第二支撑板54及活动整理板56,第一支撑板52和第二支撑板54相交连接,活动整理板56可移动地设于第一支撑板52和/或第二支撑板54上,第一支撑板52、第二支撑板54及活动整理板56之间界定形成整理空间51。可选地,第一支撑板52与第二支撑板54垂直连接,且活动整理板56移动时可放大和收缩整理空间51,当整理空间51收缩时,活动整理板56与整理空间51内的工件垛抵接,便可拍平工件垛的侧面,达到整理工件垛的目的。

并且,整理机构50翻转至第一位置时,第一支撑板52支撑于工件垛中底部工件下(第一支撑板52相当于上述整理空间51的第一侧壁),工件垛中的其他工件依次堆叠支撑于底部工件上,工件重力堆叠,多个工件相互挤压;整理机构50翻转至第二位置时,第二支撑板54支撑于工件垛中每个工件的侧面下(第二支撑板54相当于上述整理空间51的第二侧壁),第二支撑板54承担工件垛中每个工件的重量,工件垛中多个工件之间不存在相互挤压。此时,活动整理板56向靠近工件垛的方向移动,并与工件垛中的多个工件同时抵接,使多个工件沿活动整理板56对齐;同时,整理过程中工件之间没有重量挤压,避免某一工件移动时划伤相邻的工件,保护工件。

进一步地,活动整理板56包括均可移动地设于第二支撑板54上的第一移动板561、第二移动板563及第三移动板565;第一移动板561相对第一支撑板52设置,且向靠近和远离第一支撑板52的方向移动;第二移动板563和第三移动板565位于第一支撑板52和第一移动板561之间,且第二移动板563和第三移动板565分别向相互靠近和远离的方向移动。

整理机构5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支撑板52处于水平位置,多个工件堆叠于第一支撑板52上形成工件垛。然后,通过驱动机构30带动整理机构50翻转90度至第二位置,此时与第一支撑板52垂直连接的第二支撑板54翻转至水平位置,第一支撑板52翻转至竖直位置,第二支撑板54承担工件垛中每个工件的重力,多个工件之间没有重力堆叠及挤压。并且,第二移动板563和第二移动板563位于工件垛中多个工件的两侧,第二移动板563和第三移动板565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时,可与多个工件的两侧抵接,从两侧施加外力,使多个工件的两侧均相互对齐。最后,第一移动板561向靠近工件垛的方向移动,与工件垛中顶部工件抵接,通过第一移动板561和第一支撑板52固定对齐后的工件垛,最后驱动机构30带动整理机构50重新翻转至第一位置,使工件垛对齐于整理空间51内,防止工件垛进入输送线流转时倒塌。

整理装置100还包括整理驱动件60,整理驱动件60驱动活动整理板56移动,以带动活动整理板56移动,进行工件垛整理工作。

具体地,整理驱动件60包括多个,多个整理驱动件60分别驱动第一移动板561、第二移动板563及第三移动板565移动,第一移动板561、第二移动板563及第三移动板565单独驱动,不会相互干涉。

可选地,整理驱动件60为气缸。第二支撑板54上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支撑板52开设有第一凹槽541,第一凹槽541内设置与第一移动板561连接的气缸,第一移动板561在气缸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伸缩,即向靠近和远离第一支撑板52移动;第二支撑板54上还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开设有相对的第二凹槽543和第三凹槽545,第二凹槽543内设置有与第二移动板563连接的气缸,第三凹槽545内设置有与第三移动板565连接的气缸,第二移动板563和第三移动板565分别在两个气缸的带动下沿第二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行工件垛整理工作。

上述整理装置100中,整理机构50在驱动机构30的带动下可相对底座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翻转。当整理机构50翻转至第一位置时,整理空间51的第一侧壁呈水平状态,且支撑于工件垛中最底部的工件下,即在第一侧壁上依次堆叠多个工件形成工件垛;当整理机构50翻转至第二位置时,整理空间51的第二侧壁呈水平状态,且支撑于工件垛中每个工件的侧面下,即通过翻转整理机构50,将工件垛的原本的侧面翻转朝下,使每个工件均通过侧面支撑于第二侧壁上,多个工件之间不存在相互堆叠,消除工件之间的重力挤压。此时,整理空间51收缩,使工件垛中的多个工件对齐,因工件垛之间不存在相互叠加的重力,整理时工件不会相互划伤,且整理时受到的阻力较小,整理效率较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