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荔枝草保健茶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0310发布日期:2018-09-21 22:28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荔枝草保健茶包装盒。



背景技术:

中药保健茶是中国传统的特色饮料,也是药茶的主要剂型之一,大多具有疗效显著、易于制作、使用方便等特点,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在茶饮料市场迅速扩大之后,以传统中草药为主要成分的保健茶已成为饮品市场的新亮点。

荔枝草是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15~90cm。多分枝。主根肥厚,向下直伸,有多数须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用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肾炎水肿、痈肿;外治乳腺炎、痔疮肿痛、出血。而采用荔枝草作为保健茶使用,更具有较好的疗效。

传统的包装盒单纯只是为了起到包装存放的作用,当需用泡茶时,用手或夹起工具将茶叶夹起,使用不太方便,而且多不可重复利用,导致资源严重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方便自动出茶,避免手或外物与茶叶之间接触,并可重复利用的一种荔枝草保健茶包装盒。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一种荔枝草保健茶包装盒,其包括:

-包装盒本体,其包括适于容纳茶叶的筒体和适于支撑所述筒体的支撑台;

-自动出茶装置,其包括一端与所述支撑台固定连接的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向所述筒体内部延伸,并于该端部活动连接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沿所述筒体的底部绕所述支撑杆自由转动,所述筒体的底部对应设有第一出孔,所述第一出孔对应连接竖直向下延伸的导出管,并于该导出管的出口位置处对应设有与所述支撑杆活动连接的第二转动板;

所述第一转动板与所述第二转动板联动,并相互呈交错设置,所述第二转动板转动至所述导出管的出口处,封闭其出口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板转动打开所述第一出孔;所述第二转动板转动离开所述导出管的出口处,打开其出口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板转动封闭所述第一出孔。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荔枝草保健茶包装盒,其中所述导出管为可伸缩管,其包括第一导出管和与第一导出管伸缩连接的第二导出管,所述第一转动板与所述第二转动板之间的联动套管对应为可伸缩结构。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荔枝草保健茶包装盒,其中所述筒体内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出孔下方的适于容纳安置干燥剂的隔离室,所述隔离室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出孔正对的第二出孔,所述导出管向下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出孔。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荔枝草保健茶包装盒,其中所述第一转动板与所述第二转动板分别为扇形,其扇形的内角角度为90度,且所述第一转动板与所述第二转动板的中线夹角为90度。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荔枝草保健茶包装盒,其中所述导出管为透明材料管。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将保健茶叶存放于筒体内,并且在未使用状态下,第一转动板与第一出孔分离开来,第一出孔被常打开,并且导出管的出口被第二转动板常封闭,茶叶将自然落入导出管内,待使用时,用手拨动第二转动板,将导出管的出口打开,此时,带动第一转动板将第一出孔封闭,如此,导出管内的茶叶将自然被导出,因此,使用该技术方案的包装盒时,每次使用时,只需将被子放在支撑台上,用手拨动第二转动板即可,并且,导出管的容量根据中国人用茶习惯进行定容量设置,因此可保证每次导出的茶叶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当然我们还可以将导出管设置成可伸缩结构,对应的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之间也可伸缩,如此,便可方便不同的人喝茶习惯调整导出管的容量,喜欢喝浓茶的,可将导出管拉长,增大容量,喜欢喝淡茶的,可将导出管压缩,减小容量,而且该包装盒还可重复有效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未使用状态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下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荔枝草保健茶包装盒,其包括:

-包装盒本体1,其包括适于容纳茶叶的筒体10和适于支撑所述筒体10的支撑台11;

-自动出茶装置2,其包括一端与所述支撑台11固定连接的支撑杆20,支撑杆20的另一端向所述筒体10内部延伸,并于该端部活动连接第一转动板21,所述第一转动板21沿所述筒体10的底部绕所述支撑杆20自由转动,所述筒体10的底部对应设有第一出孔100,所述第一出孔100对应连接竖直向下延伸的导出管22,并于该导出管22的出口位置处对应设有与所述支撑杆20活动连接的第二转动板23;

所述第一转动板21与所述第二转动板23联动,并相互呈交错设置,所述第二转动板23转动至所述导出管22的出口处,封闭其出口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板21转动打开所述第一出孔100;所述第二转动板23转动离开所述导出管22的出口处,打开其出口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板21转动封闭所述第一出孔100。

其中所述导出管22为可伸缩管,其包括第一导出管220和与第一导出管220伸缩连接的第二导出管221,所述第一转动板21与所述第二转动板23之间的联动套管24对应为可伸缩结构。至于具体的可伸缩结构为常规技术,结构多式多样,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筒体22内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出孔100下方的适于容纳安置干燥剂的隔离室11,所述隔离室1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出孔100正对的第二出孔,所述导出管22向下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出孔。

所述第一转动板21与所述第二转动板23分别为扇形,其扇形的内角角度为90度,且所述第一转动板21与所述第二转动板23的中线夹角为90度。

所述导出管22为透明材料管,如此便可方便的查看茶叶的余量。

将保健茶叶存放于筒体内,并且在未使用状态下,第一转动板与第一出孔分离开来,第一出孔被常打开,并且导出管的出口被第二转动板常封闭,茶叶将自然落入导出管内,待使用时,用手拨动第二转动板,将导出管的出口打开,此时,带动第一转动板将第一出孔封闭,如此,导出管内的茶叶将自然被导出,因此,使用该技术方案的包装盒时,每次使用时,只需将被子放在支撑台上,用手拨动第二转动板即可,并且,导出管的容量根据中国人用茶习惯进行定容量设置,因此可保证每次导出的茶叶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当然我们还可以将导出管设置成可伸缩结构,对应的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之间也可伸缩,如此,便可方便不同的人喝茶习惯调整导出管的容量,喜欢喝浓茶的,可将导出管拉长,增大容量,喜欢喝淡茶的,可将导出管压缩,减小容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