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四面折叠物流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5536发布日期:2018-11-09 22:4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四面折叠物流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四面折叠物流筐。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化物流业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货物需要通过物流方式进行运输,批量大的货物可以通过集装箱进行运输,但是集装箱难以进行散货运输,为了提高散货运输中转的效率,物流可采用打包运输,或利用货筐进行运输。

目前货筐一般为整体结构的四面筐,当散货运输结束后需要把空货筐运回发货地,由于整体四面筐无法折叠,占用的货车空间大,导致物流运输的成本较高,其次装卸和运输中转货物时需要靠人工识别货物与货筐,易产生装错或卸错货筐的现象。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识别、可折叠的带有电子标签的四面折叠物流筐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四面折叠物流筐,可利用计算机实现装卸车货物的自动识别,有效降低装错、卸错货筐情况的发生,简化了散货的中转运输过程,缩短了装卸货物的时间,并且空货筐的返程运输时可以进行四面折叠后进行运输,大幅度减小了空物流筐的运输体积,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四面折叠物流筐,包括底架、左右侧架、前后侧架和电子标签;其中所述左右侧架、所述前后侧架分别铰接在所述底架的左右侧边和前后侧边上,所述电子标签安装在所述底架一侧;

所述底架包括:主立柱、副立柱、横撑梁和纵撑梁;其中所述横撑梁和所述纵撑梁通过焊接构成平面矩形框架,在所述平面矩形框架的直角处均设置有主立柱和副立柱,所述主立柱高于所述副立柱;所述主立柱的下部分呈方管形结构,并且下部分的外侧面上开设有主立柱方形窗口;所述主立柱上部分呈槽钢状,并且上部分的前后侧面开设有主立柱长槽;所述副立柱下部分呈方管形结构,并且下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副立柱方形窗口;所述副立柱上部分呈槽钢状,并且上部分左右侧面开设有副立柱长槽;所述主立柱与所述左右侧架铰接;所述副立柱与所述前后侧架铰接;所述横撑梁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电子标签;

所述左右侧架包括:左右侧立柱、左右上横撑梁和左右下横撑梁;所述左右侧立柱平行设置,通过所述左右上横撑梁和所述左右下横撑梁焊接为一体;所述左右侧立柱的上端伸出所述左右上横撑梁;所述左右侧立柱的下端伸出所述左右下横撑梁;所述左右侧立柱底部设置有嵌套在所述主立柱长槽内的左右侧立柱销轴;

所述前后侧架包括:前后侧立柱、前后上横撑梁和前后下横撑梁;所述前后侧立柱平行设置,通过所述前后上横撑梁和所述前后下横撑梁焊接为一体;所述前后侧立柱的上端伸出所述前后上横撑梁;所述前后侧立柱的下端伸出所述前后下横撑梁;所述前后侧立柱底部设置有嵌套在所述副立柱长槽内的前后侧立柱销轴。

本实用新型采用底架、左右侧架和前后侧架组成5片式结构,装货时打开折叠的空物流筐形成一个由底面和四个侧面组成的四面货筐进行装货,空物流筐返程运输时可以对前后侧架、左右侧架进行折叠,从而使物流筐的高度大幅度降低,减少空间的占用,无论本实用新型处于折叠还是打开状态,均可以进行上下堆垛,大幅度减少了空物流筐运输占用的货车空间,利用电子标签可以提高货物运输中转过程中快速准确识别,有效降低了物流的运输中转成本,对于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四面折叠物流筐中,所述主立柱顶端前后侧面设置有U型锁止槽;所述左右侧立柱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左右侧立柱销轴上方的第一锁止销,并且所述第一锁止销与所述U型锁止槽匹配设置,用来锁止打开的所述左右侧架,使所述左右侧架保持稳定的展开状态。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四面折叠物流筐中,所述左右侧立柱顶端的内侧面焊接有锁止板,所述前后侧立柱顶端固定有与所述锁止板匹配的第二锁止销,防止前后侧架前后摇摆。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四面折叠物流筐中,所述左右侧立柱和所述前后侧立柱底端均连接有凸轮,便于所述左右侧立柱和所述前后侧立柱的折叠。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四面折叠物流筐中,所述底架、所述左右侧架和所述前后侧架上均铺设有钢板,防止物流筐内的货物洒落至物流筐外。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四面折叠物流筐中,所述底架底部设置有地脚,并且所述地脚为喇叭形,不仅能够对物流筐进行稳固的支撑,还能够使物流筐与地面间不进行接触,防止物品受潮和底架磨损。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四面折叠物流筐中,所述底架侧边上的所述横撑梁外侧面上设置有凹陷处,所述凹陷处内固定所述电子标签,对所述电子标签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免受磕碰。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四面折叠物流筐中,所述左右下横撑梁和所述前后下横撑梁均类似“U”形,可增强所述左右侧架和所述前后侧架的力学性能。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四面折叠物流筐,采用底架、左右侧架和前后侧架组成5片式结构,装货时打开折叠的空物流筐形成一个由底面和四个侧面组成的四面货筐进行装货,空物流筐返程运输时可以对前后侧架、左右侧架进行折叠,从而使物流筐的高度大幅度降低,减少空间的占用,无论本实用新型处于折叠还是打开状态,均可以进行上下堆垛,大幅度减少了空物流筐运输占用的货车空间,利用电子标签可以提高货物运输中转过程中快速准确识别,有效降低了物流的运输中转成本,对于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所述主立柱顶端前后侧面设置有U型锁止槽;所述左右侧立柱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左右侧立柱销轴上方的第一锁止销,并且所述第一锁止销与所述U型锁止槽匹配设置,用来锁止打开的所述左右侧架,使所述左右侧架保持稳定的展开状态;所述左右侧立柱顶端的内侧面焊接有锁止板,所述前后侧立柱顶端固定有与所述锁止板匹配的第二锁止销,防止前后侧架前后摇摆;所述左右侧立柱和所述前后侧立柱底端均连接有凸轮,便于所述左右侧立柱和所述前后侧立柱的折叠;所述底架、所述左右侧架和所述前后侧架上均铺设有钢板,防止物流筐内的货物洒落至物流筐外;所述底架底部设置有地脚,并且所述地脚为喇叭形,不仅能够对物流筐进行稳固的支撑,还能够使物流筐与地面间不进行接触,防止物品受潮和底架磨损;所述底架侧边上的所述横撑梁外侧面上设置有凹陷处,所述凹陷处内固定所述电子标签,对所述电子标签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免受磕碰;所述左右下横撑梁和所述前后下横撑梁均类似“U”形,可增强所述左右侧架和所述前后侧架的力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四面折叠物流筐,可利用计算机实现装卸车货物的自动识别,有效降低装错、卸错货筐情况的发生,简化了散货的中转运输过程,缩短了装卸货物的时间,并且空货筐的返程运输时可以进行四面折叠后进行运输,大幅度减小了空物流筐的运输体积,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A-A全剖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架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架B-B全剖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架的C-C全剖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右侧架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右侧架侧视图;

图9为实用新型的前后侧架主视图;

图10为实用新型的前后侧架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四面折叠物流筐,可利用计算机实现装卸车货物的自动识别,有效降低装错、卸错货筐情况的发生,简化了散货的中转运输过程,缩短了装卸货物的时间,并且空货筐的返程运输时可以进行四面折叠后进行运输,大幅度减小了空物流筐的运输体积,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四面折叠物流筐,包括底架1、左右侧架2、前后侧架3和电子标签4;其中左右侧架2、前后侧架3分别铰接在底架1的左右侧边和前后侧边上,电子标签4安装在底架1一侧;

底架1包括:主立柱101、副立柱102、横撑梁103和纵撑梁104;其中横撑梁103和纵撑梁104通过焊接构成平面矩形框架,在平面矩形框架的直角处均设置有主立柱101和副立柱102,主立柱101高于副立柱102;主立柱101的下部分呈方管形结构,并且下部分的外侧面上开设有主立柱方形窗口105;主立柱101上部分呈槽钢状,并且上部分的前后侧面开设有主立柱长槽106;副立柱102下部分呈方管形结构,并且下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副立柱方形窗口107;副立柱102上部分呈槽钢状,并且上部分左右侧面开设有副立柱长槽108;主立柱101与左右侧架2铰接;副立柱102与前后侧架3铰接;横撑梁10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电子标签4;

左右侧架2包括:左右侧立柱201、左右上横撑梁202和左右下横撑梁203;左右侧立柱201平行设置,通过左右上横撑梁202和左右下横撑梁203焊接为一体;左右侧立柱201的上端伸出左右上横撑梁202;左右侧立柱201的下端伸出左右下横撑梁202;左右侧立柱201底部设置有嵌套在主立柱长槽106内的左右侧立柱销轴204;

前后侧架3包括:前后侧立柱301、前后上横撑梁302和前后下横撑梁303;前后侧立柱301平行设置,通过前后上横撑梁302和前后下横撑梁303焊接为一体;前后侧立柱301的上端伸出前后上横撑梁302;前后侧立柱301的下端伸出前后下横撑梁303;前后侧立柱301底部设置有嵌套在副立柱长槽108内的前后侧立柱销轴304。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主立柱101顶端前后侧面设置有U型锁止槽109;左右侧立柱201上设置有位于左右侧立柱销轴204上方的第一锁止销205,并且第一锁止销205与U型锁止槽109匹配设置,用来锁止展开的左右侧架2,使左右侧架2保持稳定的展开状态。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左右侧立柱201顶端的内侧面焊接有锁止板206,前后侧立柱301顶端固定有与锁止板206匹配的第二锁止销305,防止前后侧架3前后摇摆。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左右侧立柱201和前后侧立柱301底端均连接有凸轮5,便于左右侧立柱201和前后侧立柱301的折叠。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底架1、左右侧架2和前后侧架3上均铺设有钢板501,防止物流筐内的货物洒落至物流筐外。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底架1底部设置有地脚502,并且地脚502为喇叭形,不仅能够对物流筐进行稳固的支撑,还能够使物流筐与地面间不进行接触,防止物品受潮和底架磨损。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底架1侧边上的横撑梁103外侧面上设置有凹陷处503,凹陷处503内固定电子标签4,对电子标签4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免受磕碰。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左右下横撑梁203和前后下横撑梁303均类似“U”形,可增强左右侧架2和前后侧架3的力学性能。

当本实用新型处于折叠状态时,如图1所示,先打开叠放在最上位置的左右侧架2,再依次打开叠放位置靠下的前后侧架3;打开方法是:先把最上面的左右侧架2向上提拉,此时左右侧架2绕左右侧立柱销轴204转动,并且在左右侧架2转动同时,左右侧立柱销轴204在主立柱长槽106内由下向上移动,转动过程中左右侧立柱201的底端由主立柱方形窗口105进入到主立柱101中间以下的方管形结构内,待左右侧架2绕左右侧立柱销轴204转到铅锤位置后,再释放左右侧架2,左右侧立柱201底端在重力作用下插入主立柱101底部形成的方孔内,并通过左右侧立柱201上设置的第一锁止销205卡在U型锁止槽109内,使左右侧架2与底架1进行锁止;

再依次向上提拉前后侧架3,此时前后3绕前后侧立柱销轴304转动,并且在前后侧架3转动同时,前后侧立柱销轴304在副立柱长槽108内由下向上移动,转动过程中前后侧立柱301的底端由副立柱方形窗口107进入到副立柱102中间以下的方管形结构内,待前后侧架3绕前后侧立柱销轴304转到铅锤位置后,再释放前后侧架3,前后侧立柱301底端在重力作用下插入副立柱102底部形成的方孔内,前后侧立柱301顶部设置的第二锁止销305卡在前后侧立柱301顶部设置的锁止板206的槽内,防止打开的前后侧架3产生晃动;折叠与打开时操作顺序完全相反,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电子标签又称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读头、通信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交换;

最基本的电子标签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高容量电子标签有用户可写入的存储空间,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电子标签基本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RFID(射频识别)系统由两部分组成:读/写单元和电子收发器。阅读器通过天线发出电磁脉冲,收发器接收这些脉冲并发送已存储的信息到阅读器作为响应。实际上,这就是对存储器的数据进行非接触读、写或删除处理。

与像条形码或磁条等其他ID技术相比较而言,收发器技术的优势在于阅读器和收发器之间的无线链接:读/写单元不需要与收发器之间的可视接触,因此可以完全集成到产品里面。这意味着收发器适合于恶劣的环境,收发器对潮湿、肮脏和机械影响不敏感。因此,收发器系统具有非常高的读可靠性、快速数据获取,最后一点也是重要的一点就是节省劳力和纸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