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物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5858发布日期:2018-09-25 20:3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污物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号为CN201220364746.7的一种新型污物回收装置,污物回收装置一侧的台面上方设置池盆,池盆下部设置浸泡桶,另一侧的台面下方设置垃圾桶,垃圾桶对应的台面上方设置感应垃圾入口。所述感应垃圾入口包括在入口盖子处设有可控制盖子开闭的感应器,但是该设计闭合的方式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物回收装置,可以脚踩的方式实现了污物回收装置的闭合,可以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污物回收装置,包括上盖、箱体、踏板结构、底架和滑杆Ⅱ,所述上盖的下端面设置有矩形槽Ⅰ,所述矩形槽的内端焊接有圆柱,所述上盖上设置有铰接块Ⅰ;

所述箱体的下端设置有槽Ⅰ和槽Ⅱ,所述槽Ⅱ的上端设置有矩形槽Ⅱ,所述矩形槽Ⅱ和槽Ⅱ连通,所述槽Ⅰ设置有两个,两个槽Ⅰ相对设置在槽Ⅱ的内端面上,所述箱体上设置有铰接块Ⅱ;

所述铰接块Ⅱ铰接连接在铰接块Ⅰ上;

所述踏板结构包括脚踏杆、连接杆、传动杆、铰接杆和弹簧,所述脚踏杆的上端铰接在连接杆的上端,所述传动杆的左端通过铰接杆铰接在连接杆的下端,所述弹簧套接在传动杆上;

所述铰接杆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槽Ⅰ内,所述脚踏杆滑动连接在槽Ⅱ内;

所述传动杆包括直杆、三角形斜面杆和滑杆Ⅰ,所述三角形斜面杆的一端焊接在直杆上,所述三角形斜面杆的另一端焊接在滑杆Ⅰ,所述弹簧套接在滑杆Ⅰ上;

所述直杆的一端铰接在连接杆的下端,所述三角形斜面杆上设置有斜面Ⅰ;

所述底架包括方板、底板和架板,所述底板的一端焊接在方板上,所述底板的另一端焊接在架板上,所述架板内设置有圆孔Ⅰ和圆孔Ⅱ,所述圆孔Ⅰ与圆孔Ⅱ连通,所述圆孔Ⅰ的孔径大于圆孔Ⅱ的孔径;

所述脚踏杆的下端铰接在方板上,所述滑杆Ⅰ滑动连接在圆孔Ⅱ内,所述弹簧插接在圆孔Ⅰ内,所述弹簧挤压在三角形斜面杆和架板之间,所述底板通过螺栓连接在箱体的下端;

所述滑杆Ⅱ包括滑杆本体和滑杆斜体,所述滑杆斜体的上端焊接有滑杆本体,所述滑杆斜体的下端设置有斜面Ⅱ;

所述滑杆本体滑动连接在矩形槽Ⅱ内,所述斜面Ⅱ与斜面Ⅰ贴合,所述滑杆本体的上端铰接在圆柱上并通过螺母轴向定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污物回收装置,所述斜面Ⅰ由内侧向外偏移,所述斜面Ⅱ由外侧向内侧偏移,所述斜面Ⅰ和斜面Ⅱ的倾斜角度均为45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污物回收装置,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污物回收装置,所述箱体为外端柱形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污物回收装置,所述箱体、上盖和底板同轴。

本实用新型一种污物回收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污物回收装置,通过圆柱与滑杆本体的联动,实现了上盖对装置的封闭;箱体方便容纳或者回收污物;槽Ⅱ可方便踏板结构的滑动连接;槽Ⅰ方便铰接杆的滑动连接;面Ⅱ与斜面Ⅰ贴合,可实现直杆、三角形斜面杆和滑杆Ⅰ的联动;底架可实现踏板结构的固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踏板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架板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杆Ⅱ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盖1;矩形槽Ⅰ1-1;圆柱1-2;箱体2;矩形槽Ⅱ2-1;槽Ⅰ2-2;槽Ⅱ2-3;踏板结构3;脚踏杆3-1;连接杆3-2;传动杆3-3;直杆3-3-1;三角形斜面杆3-3-2;滑杆Ⅰ3-3-3;铰接杆3-4;弹簧3-5;底架4;方板4-1;底板4-2;架板4-3;圆孔Ⅰ4-3-1;圆孔Ⅱ4-3-2;滑杆Ⅱ5;滑杆本体5-1;滑杆斜体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11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污物回收装置,包括上盖1、箱体2、踏板结构3、底架4和滑杆Ⅱ5,所述上盖1的下端面设置有矩形槽Ⅰ1-1,所述矩形槽1-1的内端焊接有圆柱1-2,所述上盖1上设置有铰接块Ⅰ;

所述箱体2的下端设置有槽Ⅰ2-2和槽Ⅱ2-3,所述槽Ⅱ2-3的上端设置有矩形槽Ⅱ2-1,所述矩形槽Ⅱ2-1和槽Ⅱ2-3连通,所述槽Ⅰ2-2设置有两个,两个槽Ⅰ2-2相对设置在槽Ⅱ2-3的内端面上,所述箱体2上设置有铰接块Ⅱ;

所述铰接块Ⅱ铰接连接在铰接块Ⅰ上;

所述踏板结构3包括脚踏杆3-1、连接杆3-2、传动杆3-3、铰接杆3-4和弹簧3-5,所述脚踏杆3-1的上端铰接在连接杆3-2的上端,所述传动杆3-3的左端通过铰接杆3-4铰接在连接杆3-2的下端,所述弹簧3-5套接在传动杆3-3 上,弹簧3-5压缩的弹力作用,推动传动杆3-3向外运动,使得斜面Ⅰ向外运动;

所述铰接杆3-4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槽Ⅰ2-2内,所述脚踏杆3-1滑动连接在槽Ⅱ2-3内;

所述传动杆3-3包括直杆3-3-1、三角形斜面杆3-3-2和滑杆Ⅰ3-3-3,所述三角形斜面杆3-3-2的一端焊接在直杆3-3-1上,所述三角形斜面杆3-3-2 的另一端焊接在滑杆Ⅰ3-3-3,所述弹簧3-5套接在滑杆Ⅰ3-3-3上;

所述直杆3-3-1的一端铰接在连接杆3-2的下端,所述三角形斜面杆3-3-2 上设置有斜面Ⅰ,脚踏杆3-1的一端铰接,脚踏杆3-1转动通过铰接轴带动连接杆3-2转动,使得铰接杆3-4沿着槽Ⅰ2-2滑动,从而带动传动杆3-3滑动,使得斜面Ⅰ向里端运动;

所述底架4包括方板4-1、底板4-2和架板4-3,所述底板4-2的一端焊接在方板4-1上,所述底板4-2的另一端焊接在架板4-3上,所述架板4-3内设置有圆孔Ⅰ4-3-1和圆孔Ⅱ4-3-2,所述圆孔Ⅰ4-3-1与圆孔Ⅱ4-3-2连通,所述圆孔Ⅰ4-3-1的孔径大于圆孔Ⅱ4-3-2的孔径;

所述脚踏杆3-1的下端铰接在方板4-1上,所述滑杆Ⅰ3-3-3滑动连接在圆孔Ⅱ4-3-2内,所述弹簧3-5插接在圆孔Ⅰ4-3-1内,所述弹簧3-5挤压在三角形斜面杆3-3-2和架板4-3之间,所述底板4-2通过螺栓连接在箱体2的下端。

所述滑杆Ⅱ5包括滑杆本体5-1和滑杆斜体5-2,所述滑杆斜体5-2的上端焊接有滑杆本体5-1,所述滑杆斜体5-2上设置有斜面Ⅱ,因斜面Ⅰ向里端运动,通过斜面Ⅱ与斜面Ⅰ贴合,使得滑杆本体5-1沿着矩形槽Ⅱ2-1向上滑动,因滑杆本体5-1的上端铰接在圆柱1-2上,滑杆本体5-1向上运动,而铰接块Ⅱ铰接连接在铰接块Ⅰ上,使得上盖1通过滑杆本体5-1的作用使得上盖1开启,;

所述滑杆本体5-1滑动连接在矩形槽Ⅱ2-1内,所述斜面Ⅱ与斜面Ⅰ贴合,所述滑杆本体5-1的上端铰接在圆柱1-2上并通过螺母轴向定位。

使用时,用脚踩踏踏板结构3中的脚踏杆3-1,脚踏杆3-1的一端铰接,脚踏杆3-1转动通过铰接轴带动连接杆3-2转动,使得铰接杆3-4沿着槽Ⅰ2-2滑动,从而带动传动杆3-3滑动,使得斜面Ⅰ向里端运动,通过斜面Ⅱ与斜面Ⅰ贴合,使得滑杆本体5-1沿着矩形槽Ⅱ2-1向上滑动,因滑杆本体5-1的上端铰接在圆柱1-2上,滑杆本体5-1向上运动,而铰接块Ⅱ铰接连接在铰接块Ⅰ上,使得上盖1通过滑杆本体5-1的作用使得上盖1开启,这时可方便将污物放入箱体2内,这时弹簧3-5处于压缩的状态,待放置污物完成时,松开脚,由于弹簧3-5压缩的弹力作用,推动传动杆3-3向外运动,使得斜面Ⅰ向外运动,由于重力作用,使得上盖1连带着滑杆Ⅱ5向下运动,待弹簧3-5由于弹力作用复原时,上盖1完全闭合。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1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斜面Ⅰ由内侧向外偏移,所述斜面Ⅱ由外侧向内侧偏移,所述斜面Ⅰ和斜面Ⅱ的倾斜角度均为45度,可是的滑杆本体5-1与直杆3-3-1处于垂直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1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弹簧3-5处于压缩状态,待放置污物完成时,松开脚,由于弹簧3-5压缩的弹力作用,推动传动杆3-3向外运动,使得斜面Ⅰ向外运动,由于重力作用,使得上盖1连带着滑杆Ⅱ5向下运动,待弹簧3-5由于弹力作用复原时,上盖1 完全闭合。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1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箱体2的内端为腔体,所述箱体2为外端柱形结构,方便在箱体2的内端放置污物。

具体实施方式五:

下面结合图1-1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箱体2、上盖1和底板4-2同轴,方便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物回收装置,其工作原理为:

使用时,用脚踩踏踏板结构3中的脚踏杆3-1,脚踏杆3-1的一端铰接,脚踏杆3-1转动通过铰接轴带动连接杆3-2转动,使得铰接杆3-4沿着槽Ⅰ2-2滑动,从而带动传动杆3-3滑动,使得斜面Ⅰ向里端运动,通过斜面Ⅱ与斜面Ⅰ贴合,使得滑杆本体5-1沿着矩形槽Ⅱ2-1向上滑动,因滑杆本体5-1的上端铰接在圆柱1-2上,滑杆本体5-1向上运动,而铰接块Ⅱ铰接连接在铰接块Ⅰ上,使得上盖1通过滑杆本体5-1的作用使得上盖1开启,这时可方便将污物放入箱体2内,这时弹簧3-5处于压缩的状态,待放置污物完成时,松开脚,由于弹簧3-5压缩的弹力作用,推动传动杆3-3向外运动,使得斜面Ⅰ向外运动,由于重力作用,使得上盖1连带着滑杆Ⅱ5向下运动,待弹簧3-5由于弹力作用复原时,上盖1完全闭合。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