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3428发布日期:2018-09-18 23:1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系统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工业、商业以及舞台表演等各个行业领域对运动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人们对自动化程度以及安全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对运动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用的能够进行竖直方向运动,用以传输或支撑重物的有千斤顶、螺旋丝杆、齿轮齿条,这些传动方式是用刚性托举件作为工作装置,在一定行程范围内升降重物的起重设备,广泛用于厂矿、交通运输、舞台机械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其刚度能够满足重物在竖直方向上克服自身重力的需要;常用的能够在水平方向进行物体传输的有柔性传送链带,柔性传送链带一般安装在主动轮与被动轮之间,主动轮传动时便带动链带沿水平方向传输物体,柔性传送链带柔韧性好,不使用时可以收卷储存起来,节省空间。

但是,刚性传输用的千斤顶、螺旋丝杆、齿轮齿条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其需要占用较多的空间,而柔性的传送链带却只能承受拉力,因此其无法在小空间内竖直方向上传送和支撑物体。因此,人们急需研发一种既具有千斤顶、螺旋丝杆、齿轮齿条的刚性,能够在竖直方向上支撑和传送物体,又具有传送链带的柔性,使得在不使用时能够收卷储存起来,以节约空间资源。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机构,包括上平台、下平台、柔性升降装置、折叠拉杆组件、剪刀撑、斜拉杆,所述柔性升降装置安装于所述下平台上并且将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平台,所述折叠拉杆组件、所述剪刀撑、所述斜拉杆安装于所述所述上平台与所述下平台之间;所述剪刀撑包括圆筒柱、固定轴及两个交叉连接的第一剪刀臂和第二剪刀臂,所述第一剪刀臂和所述第二剪刀臂之间的中间交汇处均固定设置有所述圆筒柱,所述固定轴同时贯穿所述第一剪刀臂和所述第二剪刀臂的所述圆筒柱实现所述第一剪刀臂和所述第二剪刀臂的连接,所述剪刀撑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弧形槽和若干滚珠部,所述弧形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剪刀臂的所述圆筒柱上,所述滚珠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剪刀臂的所述圆筒柱上,且所述弧形槽和所述滚珠部对应设置。

较佳的,所述滚珠部包括滚珠小球、承接凸台,所述滚珠小球与所述弧形槽对应设置,所述圆筒柱设置若干安装腔,所述承接凸台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上,所述承接凸台设置为环形结构,所述承接凸台靠近所述安装腔的端面设置凹面空间,所述滚珠小球设置在所述凹面空间和所述安装腔形成的内部空间内。

较佳的,所述承接凸台远离所述安装腔的端面设置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径小于所述滚珠小球直径。

较佳的,所述滚珠部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滚珠小球通过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安装腔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和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安装腔和所述支撑板,所述弹性部对所述安装腔内壁和所述支撑板提供弹性斥力,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滚珠小球接触连接,所述支撑板设置为尺寸与所述滚珠小球相配的球形弧面。

较佳的,所述弧形槽内还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对应所述升降机构折叠状态下所述滚珠小球在所述弧形槽内的位置,所述第二凹槽对应所述升降机构伸展状态下所述滚珠小球在所述弧形槽内的位置,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尺寸均大于所述弧形槽的深度尺寸。

较佳的,所述上平台设置第一导向机构,所述下平台设置第二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和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均设置为导向方向沿所述下平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剪刀臂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的滑动件和所述下平台;所述第二剪刀臂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机构的滑动件和所述上平台。

较佳的,所述斜拉杆呈交叉布置并且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的宽度方向两端面,所述斜拉杆由短段和长段组成,所述短段和所述长段的固定端均安装有挂钩,所述短段的连接端外部套接有螺纹衬套,所述螺纹衬套螺纹连接把手螺母的一端,所述把手螺母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长段的连接端。

较佳的,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套接于所述固定轴外部的第二铜衬套,所述第二铜衬套与所述固定轴连接位置处安装有密封圈。

较佳的,所述柔性升降装置包括:

若干相连的柱节单元,所述柱节单元可由沿水平方向排列变换成沿竖直方向排列而一节接一节连接成竖直柱;

传动箱,与所述柱节单元连接,用于使若干所述柱节单元沿垂直方向排列而一节接一节连接成竖直柱;

存储箱,安置在所述传动箱一侧,用于存储沿水平方向排列的若干所述柱节单元;

连接组件,相邻的所述柱节单元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卡紧装置,设置在所述柱节单元上,用于实现竖直柱上所述柱节单元的位置固定;其中,

所述柱节单元包括并排连接的若干U形槽板,所述U形槽板包括两侧板和与所述侧板垂直相连的底板,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侧板上,其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相邻所述柱节单元的所述U形槽板的连接孔位置上;

所述卡紧装置包括调节组件和卡紧部,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传动箱上,所述卡紧部设置在所述U形槽板上;所述卡紧部包括卡紧滑片,所述U形槽板上设置插槽,所述调节组件控制所述卡紧滑片的位置从而实现所述卡紧滑片对所述插槽的插入和拔出。

较佳的,所述折叠拉杆组件包括若干对活动连接的上拉杆、下拉杆,所述上拉杆和所述下拉杆对应设置,所述上拉杆与所述下拉杆的活动连接处安装有固定旋转轴,所述上拉杆、所述下拉杆可绕所述固定旋转轴转动,所述上拉杆与所述下拉杆的连接位置处还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旋转轴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限位组件与限位槽,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限位槽配合设置,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拉杆上,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下拉杆上。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所述柔性升降装置实现所述上平台的提升下降,节省空间的同时所述柔性升降装置结构的刚性好强度高,保证提升下降过程的稳定性;2,通过所述折叠拉杆组件提高所述升降装置伸展状态下的结构强度,增强所述升降装置的整体稳定性;3,通过所述剪刀撑和所述斜拉杆保证所述上平台与所述下平台之间的连接状态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升降装置的结构视图;

图2为所述柔性升降装置的结构视图;

图3为所述柱节单元的俯视图;

图4为所述柱节单元的连接视图;

图5为所述折叠拉杆组件的结构视图;

图6为所述折叠拉杆组件的主视图;

图7为所述折叠拉杆组件的局部视图;

图8为所述剪刀撑的结构视图;

图9为所述剪刀撑的局部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上平台;2-下平台;3-柔性升降装置;4-折叠拉杆组件;5-剪刀撑;6-斜拉杆;31-柱节单元;32-传动箱;33-存储箱;34-连接组件;35-卡紧装置;41-上拉杆;42-下拉杆;43-固定旋转轴;44-上平台支耳;45-下平台支耳;51-第一剪刀臂;52-第二剪刀臂;53-圆筒柱;54-固定轴;311-滚动体;312-U形槽板;313-底板;314-侧板;321-传动齿轮;341-连接耳;342-连接孔;343-铰接孔;351-调节组件;352-插槽;353-卡紧滑片;354-导向板;355-第一限位块;356-第二限位块;461-导向槽;462-限位孔;471-限位腔;472-限位部;473-弹性件;474-第一延伸部;475-第二延伸部;551-弧形槽;552-滚珠部;553-滚珠小球;554-支撑件;555-承接凸台;556-安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述,图1为所述升降装置的结构视图,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上平台1、下平台2、安装于所述下平台2的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下平台2并且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平台1的柔性升降装置3、安装于所述上平台1与所述下平台2之间的折叠拉杆组件4、剪刀撑5、斜拉杆6。所述折叠拉杆组件4分别安装于所述升降装置的四个拐角处并且对称布置,所述剪刀撑5分别安装于所述升降装置的长度方向两端侧并且对称布置,所述斜拉杆6分别安装于所述升降装置的宽度方向两端侧并且对称布置;所述折叠拉杆组件4保证所述升降装置在伸展状态下四个拐角位置稳定,所述剪刀撑5和所述斜拉杆6保证所述上平台1与所述下平台2连接状态结构稳定,所述下平台2固定在地面或工作平台上,所述柔性升降装置3用于实现所述上平台1位置的提升下降,从而实现放置在所述上平台1物体的位置变换。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图2为所述柔性升降装置的结构视图;所述柔性升降装置3包括若干柱节单元31、传动箱32和存储箱33,所述柱节单元31与所述传动箱32连接,所述存储箱33设置在所述传动箱32一侧,部分所述柱节单元31设置在所述存储箱33内。相邻所述柱节单元31通过连接组件34连接一体,所述柱节单元31沿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逐次对接形成直柱状,所述连接组件34包括分别设置在相邻两所述柱节单元31的连接耳341和连接孔342,所述连接耳341通过螺栓与所述柱节单元31的一端固定连接,同时在所述连接耳341上设有铰接孔343;通过所述铰接孔343与设置在相邻所述柱节单元31的连接孔342铰接,从而实现两相邻的所述柱节单元31的相互连接;所述传动箱32对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的所述柱节单元31施加传动力,保证所述柱节单元31一节接一节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依次连接成竖直柱;所述存储箱33存储用于形成水平柱的所述柱节单元31,其中所述存储箱33可设置为双层或单层,所述存储箱33优选设置为双层结构,所述存储箱33中设有便于所述柱节单元31进箱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上还设有导向条,以便于所述柱节单元31进入所述存储箱33中。

所述传动箱32内设置第二导向槽,所述柱节单元31的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安置的滚动体311可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沿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柱节单元31在所述传动箱32和所述存储箱33内的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竖直柱或使其回到存储箱33内的安置位置,同时所述第二导向槽的设置保证所述柱节单元31和所述传动箱32内传动齿轮321的连接位置关系,避免所述柱节单元31和所述传动齿轮321发生脱离。

最上方的所述柱节单元31顶部设有可与所述上平台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方板,所述连接方板底侧直接固定在最上方的所述柱节单元31的顶部,所述连接方板顶部设有槽孔,所述柱节单元31通过所述槽孔铰接到被支撑物的底部。

所述传动箱32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传动侧板,所述传动侧板之间设置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所述传动齿轮321,所述传动齿轮321包括与所述柱节单元31配合设置的轮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齿轮321逆时针旋转而驱动所述柱节单元31向上移动,所述传动齿轮321顺时针旋转而驱动所述柱节单向下移动。所述传动箱32设置电机,所述电机和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带动所述传动轴从而实现所述传动齿轮321的转动。

所述传动侧板的底部靠近所述存储箱33的位置设有定位板,以保证所述柱节单元31在移动过程中不会脱离所述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在所述传动箱32内竖直方向上沿所述柱节单元31的移动轨迹延伸,所述第二导向槽包括竖直延伸的直线形部分和下部的弧形部分。

所述存储箱33包括上存储箱、下存储箱和过渡箱,所述存储箱33内设置一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存储箱的导槽下段、设置在所述上存储箱的导槽上段和连接其间设置在所述过渡箱的导槽过渡段,其中所述导槽下段、所述导槽上段水平延伸并相互对称设置。所述上存储箱和所述下存储箱在通过所述过渡箱连接,从而将所述上存储箱和所述下存储箱连为一个整体,连接在所述上存储箱和所述下存储箱之间的所述过渡箱内的所述导槽过渡段呈半圆形,以便于所述柱节单元31在所述上存储箱和所述下存储箱之间的移动和转移。

如图3所示,图3为所述柱节单元的俯视图,所述柱节单元31均包括并排且相互连接的若干U形槽板312,所述U形槽板312由底板313和与所述底板313竖直连接的两侧板314组成。所述U形槽板312的所述侧板314靠近连接孔342的角部呈圆弧形,便于所述柱节单元31在由水平状态向竖直状态过渡,或者由竖直状态向水平状态过渡时,相邻所述柱节单元31之间不发生相互干涉。所述U形槽板312的所述底板313下端邻接所述圆弧形的部位形成一缺槽,即所述底板长度尺寸小于所述侧板314的长度尺寸,致使所述U形槽板312在所述底板313端口靠近所述连接孔342形成所述缺槽,防止所述连接耳341板旋转时与所述U形槽板312的底板313发生干涉。

所述连接耳341包括一对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底部固定在下方所述柱节单元31的上端,所述连接耳板具有突出于所述U形槽板312上端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设有所述铰接孔343,所述连接端通过穿过所述铰接孔343的所述连接轴同时穿过上方所述柱节单元31中对应的所述U形槽板312的上的所述连接孔342,从而实现上下相邻的所述柱节单元31的相连,并使相邻的两所述柱节单元31相对于所述连接轴转动。

如图4所示,图4为所述柱节单元的连接视图。所述柔性升降装置3还包括卡紧装置35,所述卡紧装置35包括调节组件351和卡紧部,所述调节组件351设置在所述传动箱32上,所述卡紧部设置在所述柱节单元31上,所述调节组件351可保证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柱节单元31的所述卡紧部处于卡紧状态,即相邻所述柱节单元31之间的位置卡死,避免竖直方向上的所述柱节单元31产生弯曲变形。

所述卡紧部设置在其中一个或几个所述U形槽板312上,较佳的,所述卡紧部设置在处于中间位置的所述U形槽板312内,且设置所述卡紧部的所述U形槽板312靠近所述连接耳341的端口设置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和所述底板313形成插槽352。

所述卡紧部包括卡紧滑片353和导向板354,所述卡紧滑片353设置在所述底板313位置,所述导向板354设置在所述侧板314上,所述卡紧滑片353位于所述导向板354和所述底板313之间以保证对所述卡紧滑片353的位置限定,所述卡紧滑片353和所述插槽352对应设置。

所述卡紧滑片353上设置第一限位块355和第二限位块356,所述底板313设置活动槽,所述第一限位块355设置所述卡紧滑片353的靠近所述连接耳341的一端,并设置在所述活动槽内,所述第二限位块356设置在所述卡紧滑片353的中部,并设置在所述缺槽内,所述卡紧滑片353远离所述连接耳341的一端为固定端,当所述调节组件351作用在所述第一限位块355和所述第二限位块356时,所述卡紧滑片353沿所述导向板354方向发生移动,实现所述固定端插入所述插槽352或从所述插槽352内拔出。

所述调节组件351包括拨片和回位件,所述拨片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传动箱32上,所述拨片可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回位件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回位件为弹性件,所述回位件优选设置为回位扭簧,所述回位件保证所述拨片在未受其他力的作用下维持在水平位置的平衡状态,所述拨片靠近所述柱节单元31的一端为控制端,所述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块355、所述第二限位块356接触时处于非平衡倾斜状态。

当所述柱节单元31被所述传动齿轮321带动向上移动形成竖直柱的过程中,所述柱节单元31移动至所述调节组件351位置时,由于所述转轴到所述第一限位块355和所述第二限位块356的水平距离尺寸小于所述转轴到所述控制端的距离尺寸,所述拨片与所述第一限位块355、所述第二限位块356接触时一直处于非水平状态,所述回位件对所述拨片一直施加回位力。当所述柱节单元31上移时,所述控制端与第一限位块355接触接,所述拨片斜向上倾斜,所述回位件对所述拨片一直施加逆时针方向的回位力,所述第一限位块355在所述回位力的作用下在所述活动槽内移动,即所述卡紧滑片353沿所述导向板354向下移动,当所述第一限位块355移动至所述活动槽的下端口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块355无法继续移动,且此时所述卡紧滑片353的所述固定端插入所述插槽352内实现相邻两所述柱节单元31的位置固定;当所述柱节单元31继续上移时,所述拨片在所述第一限位块355的推动下顺时旋转一定角度以使所述控制端越过所述第一限位块355保证所述柱节单元31顺利通过所述调节组件351位置,所述拨片同理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块356;较佳的,优选设定为所述转轴到所述卡紧滑片353靠近所述转轴的竖直面的距离尺寸大于所述转轴到所述控制端的距离尺寸,所述转轴到所述底板313靠近所述转轴的竖直面的距离尺寸大于所述转轴到所述控制端的距离尺寸,以实现所述控制端未与所述第一限位块355和所述第二限位块356接触时所述拨片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当所述柱节单元31下移时,由于所述拨片在所述缺槽位置为水平状态,故当所述拨片与所述第一限位块355、所述第二限位块356接触接触时,所述拨片为斜向下倾斜,所述回位件对所述拨片一直施加顺时针方向的回位力,所述第一限位块355或所述第二限位块356在所述回位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致使所述卡紧滑片353的所述固定端从所述插槽352内脱离,相邻两所述柱节单元31固定状态解除,所述柱节单元31之间可弯曲回收至所述存储箱33内。

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块355和所述第二限位块356的设置,实现所述拨片对同一所述卡紧滑片353的二次制动,提高所述拨片对所述卡紧滑片353的控制效果,减少所述固定端未进入所述插槽352的几率,确保所述卡紧装置35对相邻所述柱节单元31的卡紧效果;通过设置所述卡紧装置35,保证所述柱节单元31形成竖直柱时的位置固定效果,加强所述竖直柱的整体强度,同时通过自身结构可实现相邻所述柱节单元31之间位置固定状态和活动状态的切换,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所述U形槽板312的开口一侧均设置上下安置的一组传动链节315,所述传动链节315均包括与两侧板314贴合的一对链板和位于所述链板之间上下安置的一对滚子,通过采用销轴分别穿过所述侧板314、所述链板和所述滚子,从而将所述传动链节315安置在所述侧板314之间,所述传动链节315的相邻所述滚子之间形成供所述转动箱内传动齿轮321的轮齿插入的等间距间隙,以便于所述传动齿轮321通过链节传动时可以无障碍地依次插入所述滚子之间的间隙内,通过所述传动齿轮321转动,带动所述柱节单元31沿竖直方向一节接一节向上移动形成竖直柱。

当一节所述柱节单元31被所述传动齿轮321带动向上移动时,下一所述柱节单元31会由所述连接耳板拖动从所述存储箱33中沿所述第一导向槽弧形部分移向所述传动箱32内,然后移动到竖直位置而被所述传动齿轮321带动向上移动,这样使所述柱节单元31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移动形成竖直柱。当所述传动轴带动其上的所述传动齿轮321转动时,便推动与所述传动齿轮321啮合的所述传动链节315向上移动,带动某个上方所述柱节单元31沿所述第二导向槽向上移动,由于相邻的所述柱节单元31之间通过可绕上方所述柱节单元31底部转动的所述连接耳板连接,从而带动下方相邻的所述柱节单元31的跟进,在侧板314底部靠近柱节存储箱33的位置设有定位板16,可以在柱节单元31传输时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

所述柱节单元31一个接一个地向下移动的工作过程与上述过程类似,此时所述传动齿轮321进行顺时针旋转带动所述柱节单元31向下移动,一节接一节地回到所述存储箱33内。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图5为所述折叠拉杆组件4的结构视图,所述折叠拉杆组件4包括若干对活动连接的上拉杆41、下拉杆42,所述上拉杆41和所述下拉杆42对应设置,所述上拉杆41与所述下拉杆42的活动连接处安装有固定旋转轴43,所述上拉杆41、所述下拉杆42可绕所述固定旋转轴43发生偏转。其中,所述上拉杆41或所述下拉杆42上设置有可容置另一与之活动连接的拉杆的夹层,即所述上拉杆41上设置有可容置所述下拉杆42的夹层,或者所述下拉杆42上设置有可容置所述上拉杆41的夹层。优选地,所述上拉杆41与所述下拉杆42的活动连接处安装有套接于所述固定旋转轴43外部的第一铜衬套,降低旋转过程中造成的磨损,提高精准度;所述上拉杆41的顶端铰接有上平台支耳44,所述下拉杆42的底部铰接有下平台支耳45,所述上平台支耳44与所述下平台支耳45始终在一条竖直直线上运动。所述上拉杆41与所述下拉杆42伸展状态下,所述上平台支耳44、所述下平台支耳45与所述固定旋转轴43的中心轴线不共线,并且所述固定旋转轴43位于所述升降装置的内侧。

如图6所示,图6为所述折叠拉杆组件的主视图;所述上拉杆41与所述下拉杆42处于伸展状态下(即工作状态下),所述上拉杆41与所述下拉杆42的连接位置处还安装有与所述固定旋转轴43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优选设置为限位组件与限位槽,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限位槽配合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层设置在所述下拉杆42上,所述限位组件安装于所述上拉杆41,所述下拉杆42的夹层内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组件相匹配并且对所述限位组件导向限位的所述限位槽。

如图7所示,图7为所述折叠拉杆组件4的局部视图。所述限位槽包括导向槽461和限位孔462,所述限位孔462设置在所述导向槽461内;所述上拉杆41设置限位腔471,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限位腔471内,所述限位组件为具有回弹效果的弹性装置,优选结构包括限位部472和弹性件473,所述弹性件473设置在所述限位部472和所述限位腔471之间,所述弹性件473对所述限位部472提供弹力保证所述限位部472上部端面伸出所述下拉杆42表面。

所述导向槽461的延伸轨迹优选设置为圆弧形,且所述导向槽461的圆弧形延伸轨迹和所述限位部472绕所述固定旋转轴43的旋转轨迹相同。所述导向槽461延伸轨迹的两端分别为敞口端和闭合端,所述敞口端设置在所述下拉杆42的边缘位置,所述闭合端设置所述限位孔462;所述限位孔462与所述限位部472的位置及外形尺寸对应设置,且所述限位孔462在所述上拉杆41与所述下拉杆42处于伸展状态下(即工作状态下)与所述固定旋转轴43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限位腔471内设置第一延伸部474,所述限位部472设置第二延伸部475,所述第一延伸部474和所述第二延伸部475对应设置,通过所述第一延伸部474和所述第二延伸部475实现对所述限位部472移动范围的限制,避免所述限位部472从所述限位腔471内脱离。当所述上拉杆41和所述下拉杆42部分重叠时,在所述弹性件473的弹力作用下所述限位部472和所述导向槽461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限位部472接触所述导向槽461的端面优选设置为球面,保证所述限位部472在所述敞口端或所述闭合端位置时接触和脱离所述导向槽461两状态之间顺利过渡,使所述折叠拉杆的折叠伸展过程顺利进行。

所述折叠拉杆组件4在折叠伸展过程中,在所述导向槽461限位导向的作用下,保证所述限位部472在所述导向槽461内移动,提高所述折叠拉杆组件4折叠伸展过程的稳定性;所述弹性件473的设置,降低在移动过程中所述下拉杆42和所述上拉杆41之间的振动,保证折叠拉杆组件4的整体平稳度;当所述限位部472移动至所述限位孔462位置时,所述限位部472在所述弹性件473的弹性作用下进入所述限位孔462内部,实现所述定位件对所述下拉杆42和所述上拉杆41之间的位置固定,提高折叠拉杆组件4伸展状态下,折叠拉杆组件4整体的稳定性。

撤收时,所述固定旋转轴4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上平台支耳44中心、所述下平台支耳45中心组成三点,但三点不共线,因此在所述柔性升降装置3拉力以及所述上平台1压力、所述折叠拉杆组件4自重的影响下,使得所述上平台支耳44的压力Fb和所述下平台支耳45的支撑力Fc交汇到所述固定旋转轴43处会产生有一个横向的力Fa,在Fa的作用下,所述折叠拉杆组件4便会自动沿着撤收方向自动折叠;并且由于三点不共线,避免产生死点,保证所述折叠拉杆组件4的正常运行。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图8为所述剪刀撑的结构视图;所述剪刀撑5包括两个交叉连接的第一剪刀臂51和第二剪刀臂52以及固定轴54,所述第一剪刀臂51和所述第二剪刀臂52之间的中间交汇处均固定设置有圆筒柱53,所述固定轴54通过所述圆筒柱53实现所述第一剪刀臂51和所述第二剪刀臂52的交叉连接。所述固定轴54同时贯穿所述第一剪刀臂51和所述第二剪刀臂52的所述圆筒柱53实现所述第一剪刀臂51和所述第二剪刀臂52的连接,且所述固定轴54作为所述第一剪刀臂51和所述第二剪刀臂52的旋转中心保证所述第一剪刀臂51和所述第二剪刀臂52可自由转动。优选地,所述固定轴54上还安装有套接于所述固定轴54外部的第二铜衬套,所述第二铜衬套与所述固定轴54连接位置处安装有密封圈,用以提高所述第一剪刀臂51和所述第二剪刀臂52的连接强度。

所述上平台1设置第一导向机构,所述下平台2设置第二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和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均设置为导向方向沿所述下平台2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剪刀臂51的上端铰接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的滑动件,下端铰接与所述下平台2;所述第二剪刀臂52的下端铰接与所述第二导向机构的滑动件,上端铰接与所述上平台1。具体的,所述第一剪刀臂51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剪刀臂52的下端铰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导向方向与所述下平台2长度方向相同的滑轨相匹配。

如图9所示,图9为所述剪刀撑的局部视图。所述剪刀撑5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弧形槽551和若干滚珠部552,所述弧形槽551和所述滚珠部55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剪刀臂51和所述第二剪刀臂52的所述圆筒柱53上,且所述弧形槽551和所述滚珠部552对应设置。所述弧形槽551可设置为圆环型或圆弧型;所述滚珠部552包括滚珠小球553、支撑件554、承接凸台555,所述圆筒柱53设置若干安装腔556,所述承接凸台555设置在所述安装腔556上,所述承接凸台555优选设置为环形结构,所述承接凸台555靠近所述安装腔556的端面设置凹面空间,所述滚珠小球553设置在所述凹面空间和所述安装腔556组成的内部空间内,所述承接凸台555远离所述安装腔556的端面设置限位环557,所述限位环557内径小于所述滚珠小球553直径,以避免所述滚珠小球553从所述安装腔556内脱离;所述滚珠小球553通过所述支撑件554与所述安装腔556连接,所述支撑件554包括支撑板和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安装腔556和所述支撑板,所述弹性部对所述安装腔556内壁和所述支撑板提供弹性斥力,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滚珠小球553接触连接,所述支撑板优选设置为球形弧面,保证所述滚珠小球553相对于所述支撑板可产生自由转动。所述承接凸台555高度尺寸略小于所述圆筒柱53对应端面之间的距离尺寸。

当所述升降装置实现物体提升或下降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剪刀臂51和所述第二剪刀臂52发生相对转动,所述滚珠小球553在所述弧形槽551内滚动,实现对所述相对转动的导向作用,提高所述升降装置整体稳定性;通过所述弹性部的设置,避免所述圆筒柱53直接硬性接触,降低在所述相对转动过程中所述剪刀撑5的抖动,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所述承接凸台555的设置避免在所述相对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剪刀臂51和所述第二剪刀臂52在所述固定轴54位置产生较大的轴向窜动,所述承接凸台555与对应所述圆筒柱53的表面间隙较小,当所述相对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剪刀臂51和所述第二剪刀臂52受到的轴向力较大时,所述第一剪刀臂51和所述第二剪刀臂52可通过所述承接凸台555直接接触,避免轴向窜动的发生。

较佳的,所述弧形槽551内还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位置分别对应所述升降装置折叠状态下和伸展状态下所述滚珠小球553在所述弧形槽551内的位置,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尺寸略大于所述弧形槽551的深度尺寸;当所述升降装置在折叠状态下和伸展状态下时,所述滚珠小球553在所述弹性件473的作用下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内,从而对滚珠小球553以及所述第一剪刀臂51、所述第二剪刀臂52之间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

所述斜拉杆6呈交叉布置并且安装于所述升降装置的宽度方向两端面,所述斜拉杆6由短段和长段组成,所述短段和所述长段的固定端均安装有挂钩,所述短段的连接端外部套接有螺纹衬套,所述螺纹衬套螺纹连接把手螺母的一端,所述把手螺母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长段的连接端;优选地,所述短段与所述螺纹衬套之间还安装有尼龙衬套,所述短段内安装有用于将所述短段与所述把手螺母固定的螺钉。当使用时,只需要将所述把手螺母旋上所述长段的螺纹并拉紧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