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7760发布日期:2018-11-07 23:16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村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农村逐步向城镇化迈进,向现代化、工业化靠拢,这些使得农村的垃圾产量逐年增大。据文献记载,2011 年中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亿吨,已超过660个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总和。同时,经研究表明,中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率介于0.034~3.000 kg/(人·d)之间,中位值为 0.521 kg/(人·d),所以按照一个村庄2000 常住人口来计,一个村庄每天的垃圾量将达到1042kg。

尽管我国对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力度逐年增强,但是农村仍然存在垃圾无序丢弃堆放等环境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我国农村缺少环保基础设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仍旧处于空白或者起步阶段,农村垃圾处理体系不完善,导致农村环境的大面积污染。

为此,设计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及就近减量处理的系统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减少垃圾直接填埋对于环境的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包括垃圾一级分类系统、易腐垃圾处理系统、垃圾二级分类系统、垃圾三级分类系统和垃圾运输系统;

所述的垃圾一级分类系统包括易腐垃圾存放罐和非易腐垃圾存放罐;

所述的垃圾运输系统包括运输导轨和沿导轨往复运动的运输车;所述的运输车由横移驱动组件驱动其往复运动;

所述的易腐垃圾处理系统包括沼气池、熟化灭菌装置和肥料收集装置;所述沼气池的排渣管与熟化灭菌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熟化灭菌装置的出料口与肥料收集装置连接;所述的沼气池与所述的易腐垃圾存放罐之间设置有垃圾运输系统;

所述的非易腐垃圾存放罐与所述的垃圾二级分类系统之间设置有垃圾运输系统;所述的垃圾二级分类系统包括垃圾分拣平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有害垃圾收集装置和非有害垃圾收集装置;所述的垃圾分拣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害垃圾收集装置和非有害垃圾收集装置;垃圾分拣平台通过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分别与所述的有害垃圾收集装置和非有害垃圾收集装置连接;

所述的非有害垃圾收集装置与所述的垃圾三级分类系统之间设置有垃圾运输系统;所述的垃圾三级分类系统包括板式给料机、一级传送带、一级分拣平台、二级传送带、大件打包机、二级分拣平台、三级传送带、废品收集箱、纸类打包机、金属打包机、塑料打包机和玻璃打包机;所述板式给料机通过一级传送带与所述的一级分拣平台连接;所述一级分拣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大件打包机和二级分拣平台;一级分拣平台通过二级传送带分别与大件打包机和二级分拣平台连接;所述的二级分拣平台通过三级传送带分别与废品收集箱、纸类打包机、金属打包机、塑料打包机和玻璃打包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垃圾一级分类系统还包括放置在居民区的易腐垃圾桶和不易腐垃圾桶;易腐垃圾桶内的垃圾通过运输车运输至易腐垃圾存储罐;不易腐垃圾桶内的垃圾通过垃圾运输系统运输至不易腐垃圾存储罐。

进一步地,所述的有害垃圾收集装置内的有害垃圾由运输车运输至危废处理企业。

进一步地,所述的易腐垃圾存放罐和非易腐垃圾存放罐的下部设置有垃圾出口,顶部设置有垃圾投放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横移驱动组件包括横移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的主动轮设置于运输车的一侧,由横移电机驱动;所述从动轮设置于运输车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运输导轨的两端设置有行程开关,所述运输车的两端设置有开关撞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前期的放置在居民区的易腐垃圾桶和不易腐垃圾桶,直接对垃圾进行分类,易腐垃圾的厌氧发酵,既可以提供沼气,节约能源,又可以提供沼渣,作为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带来的危害,有利于生产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非易腐垃圾通过垃圾二级分类系统分为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有害垃圾进行处理,可回收垃圾通过垃圾三级分类系统分类打包,可以有效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程度,大大减少有害垃圾直接填埋对于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垃圾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包括垃圾一级分类系统、易腐垃圾处理系统、垃圾二级分类系统、垃圾三级分类系统和垃圾运输系统2。

本发明的垃圾一级分类系统包括易腐垃圾存放罐11和非易腐垃圾存放罐12;垃圾运输系统包括运输导轨21和沿导轨往复运动的运输车22;运输车由横移驱动组件驱动其往复运动。

本发明的易腐垃圾处理系统包括沼气池31、熟化灭菌装置32和肥料收集装置33;所述沼气池31的排渣管34与熟化灭菌装置的进料口35连接;所述熟化灭菌装置的出料口36与肥料收集装置33连接;所述的沼气池31与所述的易腐垃圾存放罐之间设置有垃圾运输系统2。

易腐垃圾运输至沼气池内厌氧发酵,发酵产生沼渣投入熟化灭菌装置,熟化灭菌后,存放于肥料存放装置,作为肥料还田;产生的沼气用于农户生活用能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如塑料大棚用电)。

本发明的非易腐垃圾存放罐12与所述的垃圾二级分类系统之间设置有垃圾运输系统2;所述的垃圾二级分类系统包括垃圾分拣平台41、第一输送带42、第二输送带43、有害垃圾收集装置44和非有害垃圾收集装置45;所述的垃圾分拣平台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害垃圾收集装置44和非有害垃圾收集装置45;垃圾分拣平台41通过第一输送带42和第二输送带43分别与所述的有害垃圾收集装置44和非有害垃圾收集装置45连接。

非易腐垃圾通过垃圾二级分类系统人工分拣,分成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落入非有害垃圾收集装置45内,有害垃圾落入有害垃圾收集装置44内,本发明的有害垃圾收集装置内的有害垃圾由运输车运输至危废处理企业。

本发明的非有害垃圾收集装置45与所述的垃圾三级分类系统之间设置有垃圾运输系统2;所述的垃圾三级分类系统包括板式给料机501、一级传送带502、一级分拣平台503、二级传送带504、大件打包机505、二级分拣平台506、三级传送带507、废品收集箱508、纸类打包机509、金属打包机510、塑料打包机511和玻璃打包机512;所述板式给料机501通过一级传送带502与所述的一级分拣平台503连接;所述一级分拣平台50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大件打包机505和二级分拣平台506;一级分拣平台503通过二级传送带504分别与大件打包机和二级分拣平台连接;所述的二级分拣平台506通过三级传送带507分别与废品收集箱508、纸类打包机509、金属打包机510、塑料打包机511和玻璃打包机512连接。

可回收垃圾通过垃圾运输系统运送至板式给料机501,通过传送带和分拣平台最终将纸板类,泡沫类,织物类等大件可回收物分拣出,并送至大件打包机;打包;其余的分为书、报纸、纸箱、各类包装盒、利乐包装(洗净的牛奶盒等)、洗净的饮料盒和纸板纸等纸类,塑料饮料瓶、塑料油桶、塑料餐盒、泡沫塑料、洗净的酸奶瓶、牙刷、塑料拖鞋、塑料玩具和塑料包装等塑料,金属厨具、金属餐具、易拉罐和洗净的罐头盒等金属,玻璃瓶罐、平板玻璃和镜子等玻璃,共四类。四类不同的垃圾分别通过三级传送带507送至纸类打包机509、金属打包机510、塑料打包机511和玻璃打包机512连接,剩余的废品送至废品收集箱508,分拣过程由人工参与进行。

本发明的垃圾一级分类系统还包括放置在居民区的易腐垃圾桶61和不易腐垃圾桶62;生活垃圾从垃圾出口13落入运输车内。村民在民户中,将垃圾分为果蔬菜叶等食物下脚料、剩菜剩饭、瓜果皮核、动物骨骼和内脏等易腐垃圾和不易腐垃圾,并将其分别投放至每户的易腐垃圾桶和不易腐垃圾桶,单桶容量以6-8L 为宜,且须日产日清。易腐垃圾桶61内的垃圾通过运输车运输至易腐垃圾存储罐;不易腐垃圾桶62内的垃圾通过垃圾运输系统运输至不易腐垃圾存储罐。

本发明的易腐垃圾存放罐11和非易腐垃圾存放罐12的下部设置有垃圾出口,顶部设置有垃圾投放口。

本发明的横移驱动组件包括横移电机23、主动轮24和从动轮25;所述的主动轮24设置于运输车的一侧,由横移电机23驱动;所述从动轮25设置于运输车的另一侧。本发明的运输导轨的两端设置有行程开关26,所述运输车的两端设置有开关撞板27。运输车由横移驱动组件驱动其往复运动,运动至运输导轨端部时自动停下,进行垃圾的装卸,垃圾的装卸由人工进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各个垃圾收集装置均为收集桶。

本实用新型通过前期的放置在居民区的易腐垃圾桶和不易腐垃圾桶,直接对垃圾进行分类,易腐垃圾的厌氧发酵,既可以提供沼气,节约能源,又可以提供沼渣,作为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带来的危害,有利于生产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非易腐垃圾通过垃圾二级分类系统分为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有害垃圾进行处理,可回收垃圾通过垃圾三级分类系统分类打包,可以有效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程度,大大减少有害垃圾直接填埋对于环境的污染。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