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快递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7888发布日期:2018-11-03 00:00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流运输辅助设备,特别是物流快递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快递服务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随着经济的复苏,商业活动的快速发展,人们特别是商人对于邮递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现实的需求下,现代化的快递服务应运而生。

第三方物流日益成为物流服务的主导方式。从欧美看,生产加工企业不再拥有自己的仓库,而由另外的配送中心为自己服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1998年美国某机构对制造业500家大公司的调查显示,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69%。同时研究表明,美国33%和欧洲24%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

所以快速便捷的物流快递运输系统,能够提高快递运输的效率,并且还能够改善人力费时费力的搬运输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快速、效率高的物流快递运输系统。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流快递运输系统,包括货架;所述货架上开设有两排储物腔,所述货架中心处装有主轨,所述主轨上装有移动组件,所述主轨两侧的若干副轨分别设置在储物腔下端,所述储物腔底部的定位感应器与移动组件下方的红外接收器相互感应。

进一步,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气泵,所述气泵中心处的控制器上开有移位槽,所述移位槽内装有两根气动手指,所述气动手指与气泵上的控制器控制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气动手指与储物腔下端的伸入槽配合连接,所述伸入槽上方装有底板,所述底板与下方左右两侧的支撑件活动连接,所述底板上方装有货箱。

更进一步,所述底板底部装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气动手指匹配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物流快递运输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从结构上来看,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全自动轨道化的搬运方式来改善人工搬运的费力费力问题。通过准确的感应定位技术,将移动组件移动到需要搬运的储物腔前,对放置的货箱进行定位和搬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物流快递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物流快递运输系统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物流快递运输系统货箱静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物流快递运输系统货箱被取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货架、2为主轨、3为副轨、4为移动组件、4-1为红外接收器、4-2为气泵、4-3为移位槽、4-4为气动手指、5为储物腔、5-1为伸入槽、5-2为定位感应器、5-3为支撑件、5-4为底板、5-5为定位件、6为货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物流快递运输系统,包括货架;所述货架1上开设有两排储物腔5,所述货架1中心处装有主轨2,所述主轨2上装有移动组件4,所述主轨2两侧的若干副轨3分别设置在储物腔5下端,所述储物腔5底部的定位感应器5-2与移动组件4下方的红外接收器4-1相互感应。其中,为了方便工作人员不需要在拿取高出货架1上的快递物件,在所述货架1上开设了主轨2和若干副轨3。将所述移动组件4安装在主轨2,并且通过电脑主机控制其在主轨2和若干副轨3上运动。为了方便移动组件4移动到需要取出的货箱6前,在所述储物腔5底部的定位感应器5-2与移动组件4下方的红外接收器4-1相互感应。

如图2所示,所述移动组件4包括气泵4-2,所述气泵4-2中心处的控制器上开有移位槽4-3,所述移位槽4-3内装有两根气动手指4-4,所述气动手指4-4与气泵4-2上的控制器控制连接。其中,为了有效的取出货物,在所述移动组件4上安装了通过气泵4-2气动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气动手指4-4在移位槽4-3自由伸缩和左右移动。这样便可以通过气动手指4-4有效的提取货物。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气动手指4-4与储物腔5下端的伸入槽5-1配合连接,所述伸入槽5-1上方装有底板5-4,所述底板5-4与下方左右两侧的支撑件5-3活动连接,所述底板5-4上方装有货箱6。其中,为了配合气动手指4-4取出货物,将货箱6安置在可以活动的底板5-4上,由于底板5-4只能够以支撑件5-3为支点,这样便可以控制底板5-4上的货箱6向内倾斜。最终被处于撑开状态的气动手指4-4提起取出。

如图4所示,所述底板5-4底部装有定位件5-5,所述定位件5-5与气动手指4-4匹配连接。其中,为了防止在提起的时候发生打滑现象,在所述底板5-4底部装有定位件5-5。这样气动手指4-4可以伸入定位件5-5进行定位。

综上,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全自动轨道化的搬运方式来改善人工搬运的费力费力问题。通过准确的感应定位技术,将移动组件移动到需要搬运的储物腔前,对放置的货箱进行定位和搬运。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