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轿顶的外围传感器及采用该传感器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0283发布日期:2018-11-09 20:1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及其监测装置,具体涉及用于电梯轿顶的外围传感器及采用该传感器的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物联网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出厂前预装技术路径,还是后装技术路径都已经逐步成熟稳定,各类企业都从自身的基础出发开发出了有一定特色的电梯物联网产品。大型电梯制造厂商,它们有自己的控制系统技术和产品,在该基础上自主研发或吸收消化后研发出厂前预装的电梯物联网系统。中小型电梯制造厂商,它们采购市场上成熟的控制系统产品,这些控制系统往往自带电梯物联网解决方案,但是因供应商管理政策会引入两家以上电梯控制系统供应商,从而导致电梯物联网平台不统一。该类中小型电梯制造厂商有自建一个厂商自用统一风格的电梯物联网企业层的需求,核心技术还是来自电梯控制系统供应商。电梯控制系统厂商,他们依托自身在电梯控制系统的技术和产品积累,开发从各种技术路径的预装型电梯物联网系统,供应给电梯制造厂商,或参与到企业层的市场化竞争中。

在电梯物联网中,对于电梯运行情况的各项数据的采集尤为重要,他们是实现电梯物联网时效性、稳定性、可靠性、连续性的基础。其中,设置在电梯轿顶的各种监测电梯状态的传感器设备尤为重要,他们担负了对于电梯速度、位置、电梯门开关状态、轿厢内人员情况、电梯运维等各项职责。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广泛用于各种电梯轿顶的外围传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被广泛运用的具有物联互通、安全可靠的新的电梯轿顶的外围传感器及采用该传感器的电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首先设计了一种用于电梯轿顶的外围传感器,包括:

a.轿顶传感组件,包括设置在轿厢顶部外侧面的速度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设置在轿厢门附近的门开关传感器、设置在轿厢内侧顶部的光电传感器以及人体感应器,所述的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门开关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以及人体感应器通过信号线与设置在轿厢顶部的信号采集终端连接,信号采集终端的信号收发端通过信号线与第一无线收发器的信号收发端连接,

b.信号控制组件,包括与第一无线收发器相适配的第二无线收发器、服务器和远程终端,第二无线收发器信号收发端通过信号线与服务器信号收发端连接。

上述外围传感器还具有如下优化结构:

还包括播放器,第一无线收发器的信号收发端与播放器的信号收发端通过信号线连接。

所述的远程终端包括手机、电脑、控制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上述外围传感器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一种电梯,该电梯采用了上述的外围传感器。

进一步的,该电梯还具有如下优化结构:

轿顶边缘设置有第一立面、第二立面和第三立面,第一和第二立面之间构成第一插槽,第二和第三立面之间构成第二插槽,第一插槽深度大于第二插槽,墙板顶部具有与第一插槽配合的插片,墙板上的插片插入第一插槽后,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的外侧与墙体外侧基本齐平,在第二插槽内设置有弹性挡片,弹性挡片高于第二立面,弹性挡片高出第二立面部分与墙板紧贴,在第三立面外还设置有墙围,墙围顶部朝墙板方向设置有限位凸缘,墙围上设置有与第二螺纹孔对应的第六螺纹孔,墙板上设置有限位凸块,在墙板安装后所述限位凸块位于凸缘下表面和弹性挡片顶端之间,轿顶外侧和墙板外侧设置有传感器固定架,所述的传感器固定架、第一立面、墙板上的插片、第二立面、弹性挡片、第三立面和墙围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传感器固定架上设置有引线孔和监测窗,所述的速度传感器通过引线孔置入传感器固定架,其传感一端设置在监测窗附近。

所述的轿厢设置在电梯井内,电梯井的顶部设置有两个上转向导轮,电梯井底部设置有两个下转向导轮,轿厢顶部连接有吊索的一端,吊索另一端经过两个上转向导轮后与配重顶部连接,所诉的轿厢和配重的底部连接有牵拉配合装置,牵拉配合装置上连接有牵拉绳索的一端,牵拉绳索的另一端经过两个下转向轮后与配重的下端的牵拉配合装置连接。

所述的牵拉配合装置为拉伸弹簧。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更加准确的采集到电梯运行中的各种数据,并且通过无线收发器与服务器、远程终端等进行互联,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运维。而电梯轿顶的独特结构设计能够很好的满足轿顶传感器的安装要求,结构稳固,增加了轿厢和轿顶传感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轿顶传感器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轿顶与墙板位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 1.上转向导轮 2.电梯井 3.吊索 4.配重 5.牵拉绳索 6.驱动电机 7.信号采集终端和第一无线收发器 8.轿厢 9.牵拉配合装置 10. 速度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 11. 人体感应器 12.下转向导轮 13.轿顶 14.第一插槽 15.引线孔 16.传感器固定架 17.第二立面 18.插片 19.第一立面 20.监测窗 21.墙板 22.限位凸缘 23.限位凸块 24.墙围 25.第三立面 26.弹性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于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和附图仅用于解释而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电梯结构如图1所示,轿厢设置在电梯井内,电梯井的顶部设置有两个上转向导轮,电梯井底部设置有两个下转向导轮,轿厢顶部连接有吊索的一端,吊索另一端经过两个上转向导轮后与配重顶部连接,所诉的轿厢和配重的底部连接有牵拉配合装置,牵拉配合装置上连接有牵拉绳索的一端,牵拉绳索的另一端经过两个下转向轮后与配重的下端的牵拉配合装置连接。的牵拉配合装置优选为拉伸弹簧。

为了能够更好的配合轿顶的外围传感器设置,对于轿顶部分的结构还进行了改进,具体为:轿顶边缘设置有第一立面、第二立面和第三立面,第一和第二立面之间构成第一插槽,第二和第三立面之间构成第二插槽,第一插槽深度大于第二插槽,所述的墙板顶部具有与第一插槽配合的插片,墙板上的插片插入第一插槽后,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的外侧与墙体外侧基本齐平,在第二插槽内设置有弹性挡片,弹性挡片高于第二立面,弹性挡片高出第二立面部分与墙板紧贴,在第三立面外还设置有墙围,墙围顶部朝墙板方向设置有限位凸缘,墙围上设置有与第二螺纹孔对应的第六螺纹孔,墙板上设置有限位凸块,在墙板安装后所述限位凸块位于凸缘下表面、和弹性挡片的顶端之间,轿顶外侧和墙板外侧设置有传感器固定架,传感器固定架上设置有引线孔和监测窗,所述的传感器固定架、第一立面、墙板上的插片、第二立面、弹性挡片、第三立面和墙围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一起。

轿顶与墙板的固定方式如图2所示:轿厢包括轿顶和墙板,所述的轿顶边缘设置有第一立面、第二立面和第三立面,第一和第二立面之间构成第一插槽,第二和第三立面之间构成第二插槽,第一插槽深度大于第二插槽,第一插槽上深于第二插槽的位置上横穿有第一螺纹孔,第一和第二插槽上还横穿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的墙板顶部具有与第一插槽配合的插片,插片上设置有能与第一螺纹孔配合的第三螺纹孔,以及与第二螺纹孔配合的第四螺纹孔,墙板上的插片插入第一插槽后,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的外侧与墙体外侧基本齐平,在第二插槽内设置有弹性挡片,弹性挡片高于第二立面,弹性挡片高出第二立面部分与墙板紧贴,弹性挡片上设置有与第二螺纹孔配合的第五螺纹孔,在第三立面外还设置有墙围,墙围顶部朝墙板方向设置有限位凸缘,墙围上设置有与第二螺纹孔对应的第六螺纹孔,墙板上设置有限位凸块,在墙板安装后所述限位凸块位于凸缘下表面和弹性挡片顶端之间,所述的轿顶外侧和墙板外测设置有传感器固定架,传感器固定架上设置有与第一和第二螺纹孔对应的第七和第八螺纹孔,第一螺栓穿过第一、第三、第七螺纹孔以紧固轿顶、墙板和传感器固定架,第二螺栓穿过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八螺纹孔以紧固轿顶、墙板、弹性挡片和墙围,在所述的传感器固定架内设置有所述的速度传感器。

根据上述结构来设置轿顶外围的传感器,包括

a.轿顶传感组件,参见图1,包括设置在轿厢顶部外侧面的速度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设置在轿厢门附近的门开关传感器、设置在轿厢内侧顶部的光电传感器以及人体感应器,所述的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门开关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以及人体感应器通过信号线与设置在轿厢顶部的信号采集终端连接,信号采集终端的信号收发端通过信号线与第一无线收发器的信号收发端连接,速度传感器通过引线孔置入传感器固定架,其传感一端设置在监测窗附近。

b.信号控制组件,包括与第一无线收发器相适配的第二无线收发器、服务器和远程终端,远程终端包括手机、电脑、控制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无线收发器信号收发端通过信号线与服务器信号收发端连接。

c.播放器,第一无线收发器的信号收发端与播放器的信号收发端通过信号线连接。播放器可以储存事先录好的安抚语音,在传感器检测到电梯运行异常时,进行播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