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显窃启的容器封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5853发布日期:2018-10-19 20:5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窃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显窃启的容器封闭装置。



背景技术:

容器封闭装置主要应用于各种容器,并打开容器封闭装置,能让使用者从容器中获取相应的物质,此类装置已经广泛的被应用于各种容器中,并且使用量庞大,例如可变形的容器中的洗面奶等,不可变形的容器中饮料瓶等。

但这些容器封闭装置并不能有效和直观的看出在之前是否已经被打开过,就拿洗面奶来说,从外观来看很难辨别是否已经被打开过,因此,也就有了显窃启设计的封闭装置,这种装置就很好的让使用者看出容器是否被打开,而这种技术也是今后容器封闭装置必要的设计点,更是一种趋势。

目前市场上的显窃启的容器封闭装置存在几个问题:一、做工复杂,使得容器封闭装置成本增加,并且废品率较高;二、有些显窃启装置,例如撕掉带类型的显窃启装置,并不能让人直观的注意到已经窃启,从而让使用者对产品存在安全担忧,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做工复杂,装置成本增加,废品率上升,并且不能让人直观的注意到已经窃启,从而让使用者对产品存在安全担忧,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等问题的容器封闭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解决手段是提供一种基于显窃启的容器封闭装置,该容器封闭装置包括主体和盖体,所述主体与所述盖体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容器封闭装置还包括显窃启凸起件以及转动构件,所述显窃启凸起件设有易断裂件,所述显窃启凸起件一端与所述转动构件连接,并使转动构件形成一个闭环结构,所述转动构件与所述主体活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窃启凸起件分为上部元件和下部元件,所述上部元件与所述下部元件之间通过所述易断裂件连接,所述下部元件与所述转动构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元件固定安装在所述主体边缘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元件与所述盖体表面一侧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构件的外边侧设有若干凸起块,所述若干个凸起块沿着所述转动构件的外边侧向外扩散状分布,所述转动构件的内边侧设有一倾斜齿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构件呈闭环状,套在所述主体的外侧一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易断裂件设有一个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设有一个凸起出口嘴,所述主体表面设有固定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内侧设有凸起轴,所述盖体的边缘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盖体的接合部与主体活动连接,其连接方式为蝶式铰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器封闭装置的整体呈圆柱体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使得装置做工相对而言的简化,产品的整体成本降低,并且废品率大幅度下降。

2.增加窃启部分的凸显度,使得使用者或消费者对此更能直观的注意到,从而消除对产品安全的疑虑,降低社会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开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闭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显窃启与主体边缘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的转动构件示意图

图中:转动构件1、倾斜齿块11、凸起块12、显窃启凸起件2、上部元件21、下部元件22、易断裂件23、主体3、凸起出口嘴31、固定齿32、盖体4、凸起轴41、固定块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应该理解的是,该容器封闭装置被用于盖住瓶状,罐装等容器的开口,并且这些瓶状,罐装等容器用来存储各种物品,包括流体状、半固体状等各类产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基于显窃启的容器封闭装置,包括主体3和盖体4,所述主体3用于封闭容器的开口,所述盖体4用于从主体3关闭的位置移动到离开主体3的打开位置。所述盖体4的接合部与主体3连接方式为蝶式铰链,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4与主体3为扣合连接、旋转式连接以及按钮式连接等,对此不再过多的介绍,对于熟悉该领域的人员自然会明白。

值得一提的是,该容器封闭装置还包括显窃启凸起件2以及转动构件1,显窃启凸起件2设有易断裂件23,显窃启凸起件2一端与转动构件1连接,并使转动构件1形成一个闭环结构,所述转动构件1与主体3活动连接,所述显窃启凸起件2主要用于让使用者在使用该容器之前,能够直观的发现此容器在此之前是否已经被打开过,从而打消使用者心中的疑虑,可以放心使用或购买产品,其中更值得一提是,所述转动构件1的结构,所述转动构件1为了方便破坏显窃启凸起件2,从而让使用者更为直观的看清楚产品之前是否遭到打开,因为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显窃启设备,一些做工过于复杂,则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导致性价比不高,而一些又过于的简单,例如撕掉带类型的显窃启,做不到很好的反应产品之前破坏,并且无法让消费者注意到的程度,若将撕掉带重新贴回到产品,更加分辨不清楚,使得产品安全性无法保障,而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构件1则很好解决了这些问题。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窃启凸起件2分为上部元件21和下部元件22,所述上部元件21与下部元件22通过易断裂件23连接,所述上部元件21、下部元件22以及易断裂件23的厚度不同,上部元件21相对而言最厚,所述易断裂件23相对而言最薄,因为将易断裂件23破坏掉,即可以将上部元件21和下部元件22分离开来,从而达到显窃启的效果,因此易断裂件23过于厚则要破坏的力要较大,操作性不高,将易断裂件23做薄则可以用最小力去破坏,如图3所示,所述上部元件21多余厚度的一侧固定安装在主体3的边缘一侧,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元件21固定安装在盖体4的表面一侧。

另外,如图4所示,所述转动构件1的两端分别与下部元件22的两侧固定连接,使得转动构件1形成一个闭环结构,所述转动构件1外侧设有一凸起块12,所述一凸起块12沿着所述转动构件1的外边侧向外扩散状分布,所述凸起块12主要是为了增大摩擦力,因为第一次破坏显窃启时,需要旋转转动构件1,那么使用者只需按住凸起块12将转动构件1进行旋转即可完成破坏,因此使用者只需要用较小的力即可,若无凸起块12,则在旋转的时候,容易打滑,让使用者使不上力气,破坏难度则增加,所述转动构件1内侧设有一倾斜齿块11,与之相对应的位置的所述主体3的表面设有一固定齿32,当倾斜齿块11与固定齿32相互啮合时,则不需要再转动转动构件1,此设置主要是为了让使用者直观的注意到显窃启已经被破坏了,换言之,由于转动构件1与下部元件22是固定连接的,当转动构件1转动时,下部元件22也是随之一起转动的,当倾斜齿块11与固定齿32相互啮合时,即是将转动构件1固定于某一个位置,而下部元件22也随之固定,则能明显的看出下部元件22与上部元件21已经分离了,自然而然地反应出显窃启已经被破坏了。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3设有一个凸起出口嘴31,所述凸起出口嘴31用于使容器内的物质从出口嘴的出口中倒出,而不需打开整个设备,再将物质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4内侧设有凸起轴41,该凸起轴41主要作用于当盖体4与主体3合上的时候,所述凸起轴41正好可以堵住所述出口嘴的出口,以防容器内部的物质流出。

在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凸起轴41的一端与所述出口嘴的边缘通过易撕裂件连接,当将盖体4离开主体3时,则凸起轴41与出口嘴也轻松别破坏掉,此优化方案主要是针对市场上的一些产品,特别是流体类产品,一般都是在容器的开口处密封纸进行密封,使用者是有通过撕开密封纸才能降物质倒出,此优化方案简化了此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易断裂件23设有一个通孔,所述盖体4一侧为凹陷面,所述凹陷面设有一个固定块42,所述固定块42可穿过通孔,并使得盖体4与所述主体3处于闭合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器封闭装置的整体呈圆柱体状,因为目前市场上的容器的开口都以圆形为主。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S1:当使用者拿到未被破坏的产品时,先用手按住转动构件1,进行转动;

S2:转动过程中,易断裂件23被破坏,导致下部元件22和上部元件21分离,下部元件22随着转动机构一起转动;

S3:当转动构件1内侧的倾斜齿块11和相对应设置在主体3的反向齿块啮合时,将不需再转动;

S4:使用者只需打开盖体4即可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