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盲样盒及质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5695发布日期:2018-11-09 22:5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盲样盒及质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质量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盲样盒及质检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粮食局正大力推进粮食质量检验机构的建设,正在形成以省级为骨干、以市级为支撑、以县级为基础的公益性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采样是质检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采样过程中,通过全程录像以及对样品贴加密标签,防止采样人员或库点人员调换样品。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质检人员无法发现在运输过程中样品是否被调换。

因此,如何使质检人员及时发现样品被调换的情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盲样盒及质检系统,用于使质检人员及时发现样品被调换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盲样盒,包括用于存储样品的盒体,用于封装所述盒体的盒盖,设于所述盒体的用于记载样品信息的第一加密标签,以及用于密封所述盒体和所述盒盖的一次性封装装置。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盒盖的第二加密标签,所述第二加密标签与所述第一加密标签一一对应。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的封装处的第三加密标签。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密标签具体为设于所述盒体外部的加密RFID标签。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密标签具体为加密二维码。

可选地,所述盒体具体为圆柱体。

可选地,所述盒体具体为不透明盒体,所述盒盖具体为不透明盒盖。

可选地,所述盒体具体为塑料盒体,所述盒盖具体为塑料盒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质检系统,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盲样盒,还包括:

封装设备,用于利用所述一次性封装装置封装所述盒体和所述盒盖;

录像设备,用于对采集所述样品的过程以及将所述样品封装入所述盲样盒的过程进行录像并上传得到的录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盲样盒,包括用于存储样品的盒体,用于封装所述盒体的盒盖,设于所述盒体的用于记载样品信息的第一加密标签,以及用于密封所述盒体和所述盒盖的一次性封装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盲样盒,通过设于盒体的用于记载样品信息的第一加密标签,保证盒体不被调换;通过一次性封装装置使盒体和盒盖密封,使外界无法通过除了打开盒盖以外的其他方式开启盲样盒获得样品,而一次性封装装置,一经封装,若再次打开就会留下痕迹,可以使质检人员发现样品被调换的情况。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质检系统,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盲样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盲样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盲样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盲样盒及质检系统,用于使质检人员及时发现样品被调换的情况。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盲样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盲样盒,包括用于存储样品的盒体1,用于封装盒体1的盒盖2,设于盒体1的用于记载样品信息的第一加密标签3,以及用于密封盒体1和盒盖2的一次性封装装置4。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采样标准中被采样品的体积大小制定盲样盒的体积。盒体1与盒盖2之间可通过连接轴连接,使盒体1和盒盖2呈一体式结构。盒体1与盒盖2之间也可以为图1所示的分离式结构,如盒体1与盒盖2的连接处具体可以为外螺纹装置,盒盖2与盒体1的连接处具体可以为与外螺纹接口对应的内螺纹装置。

第一加密标签3具体可以为加密RFID标签,即仅能通过特定的设备扫描后,在特定软件中输入正确的密码才可以进行读或写。RFID标签具有不易损坏、可远程读写等特点,设于盒体1外部便于读写且可重复使用。在实际应用中,采样人员通过RFID读写设备可将样品信息写入RFID标签中,并在质检过程中对样品信息进行读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第一加密标签3在盒体1上的位置,具体可将盒体1的底部设为向内凹陷状,并将第一加密标签3设于盒体1底部。

一次性封装装置4具体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固设于盒盖2的密封圈,也可以为在封装后固定于盒体1的口端且只能通过破坏打开的密封装置。为了便于生产,可将一次性封装装置4与盒盖2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则盒体1可重复利用,而盒盖2与一次性封装装置4的一体式结构为一次性封装,即在封装之后,再经打开必然破坏原有结构。

在实际应用中,采样人员采集样品,将样品装入盲样盒内,通过一次性封装装置4将盒体1和盒盖2密封,并将样品信息写入第一加密标签3中。采样人员还需对采样、封装过程全程进行录像,并将录像同样品信息一并上传至质检系统中。质检人员在接收到盲样盒后,检查一次性封装装置4,确定盲样盒没有被打开(即样品没有被调换)后,打开盲样盒获取样品,根据质检任务进行制样与检验。

为了提高质检过程的自动化,将盲样盒进行自动化分拣传输,盒体1具体可以为圆柱体。为了防止盲样盒在传输过程中被识别,盒体1具体为不透明盒体,盒盖2具体为不透明盒盖。另外,为了降低成本而保证盲样盒的重复利用,盒体1具体可以为塑料盒体,盒盖2具体可以为塑料盒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盲样盒,包括用于存储样品的盒体,用于封装所述盒体的盒盖,设于所述盒体的用于记载样品信息的第一加密标签,以及用于密封所述盒体和所述盒盖的一次性封装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盲样盒,通过设于盒体的用于记载样品信息的第一加密标签,保证盒体不被调换;通过一次性封装装置使盒体和盒盖密封,使外界无法通过除了打开盒盖以外的其他方式开启盲样盒获得样品,而一次性封装装置,一经封装,若再次打开就会留下痕迹,可以使质检人员发现样品被调换的情况。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盲样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实施例中,盲样盒还包括设于盒盖2的第二加密标签5,第二加密标签5与第一加密标签3一一对应。

在上述实施例提到,为了便于生产,可将一次性封装装置4与盒盖2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作弊人员可能将盒盖2打开后,换上另一个完好的盒盖2再次进行封装,在这种情况下,质检人员无法发现样品出问题的情况。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盲样盒的防作弊功能,在盒体1上设置用于记载样品信息的第一加密标签3的基础上,在盒盖2上设置第二加密标签5,并使第一加密标签3和第二加密标签5一一对应。

在实际应用中,由采样人员将样品信息写入第一加密标签3中后,将第二加密标签5对应的唯一ID与第一加密标签3对应的唯一ID进行绑定并写入第一加密标签3中,使第一加密标签3与第二加密标签5一一对应,并将采样、封装过程的录像、样品信息、第一加密标签3的ID和第二加密标签5的ID的对应关系一并上传入质检系统。

进一步地,若将一次性封装装置4固设于盒盖2上,则盒盖2不可重复利用,为了降低成本,设于盒盖2上的第二加密标签5具体为二维码。为了防止外界获取二维码标签以及防止二维码标签被磨损,可将二维码标签设置于盒盖2内部。或者应用加密工具生成加密二维码,使用户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才可以读取二维码的内容。另外,可通过防伪印刷等方式防止二维码被复制。

在实际应用中,采样人员采样特定的软件扫描加密二维码后,输入正确的密码读取加密二维码中记载的唯一ID,并将此唯一ID写入设于盒体1的第一加密标签3中。在质检时,质检人员也通过特定的软件扫描加密二维码,输入正确的密码获取二维码标签的唯一ID,将之与存储在第一加密标签3中的唯一ID进行对比,即可获知盒盖2是否被调换,进一步发现作弊情况。

当然,第二加密标签5也可以为具有唯一ID的加密RFID标签,具体应用思想与加密二维码类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盲样盒,还包括设于盒盖的第二加密标签,且第一加密标签与第二加密标签一一对应。通过将两个标签加密,使无关人员无法获取标签的内容,而通过设于盒体的第一加密标签和设于盒盖的第二加密标签一一对应,保证了质检人员可以检查到盒体和盒盖发生变动的情况。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盲样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实施例中,盲样盒还包括设于盒体1与盒盖2的封装处的第三加密标签6。

在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用一次性封装装置4将盒体1和盒盖2密封,通过一次性封装装置4可以检查盲样盒是否被打开。为了防止有人在将盲样盒打开后重新封装,盲样盒还可以包括设于盒体1与盒盖2的封装处的第三加密标签6。

第三加密标签6具体可以为加密二维码,并通过防伪印刷等方式防止复制,具体应用思想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在实际应用中,采样人员完成采样、封装后,利用特定的工具将第三加密标签6印在盒体1和盒盖2的封装处。并将第三加密标签的唯一ID上传至质检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盲样盒,还包括设于盒体与盒盖的封装处的第三加密标签。通过第三加密标签,可以在有人打开盲样盒后留下痕迹,并且,即使作弊人员将盲样盒整个调换,也无法复制第三加密标签,进一步提高了盲样盒的防伪功能。

上文详述了盲样盒对应的各个实施例,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与上述盲样盒对应的质检系统。质检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盲样盒,还包括:封装设备,用于利用一次性封装装置封装盒体和所述盒盖;智能设备,用于将样品信息写入第一加密标签3并上传样品信息及第一加密标签3的ID值,对采集样品的过程以及将样品封装入盲样盒的过程进行录像并上传得到的录像。

一种上述盲样盒及质检系统应用在质检工作中的流程如下:

智能设备具体可以为具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机,安装上质检系统的APP,在质检系统APP的界面上将扦样、分样、封样的过程全程录像并实时定位,而后通过质检系统APP将录像和定位信息上传至云端。利用塑料瓶或塑料袋封样完成后,将样品放入盲样盒中,使用质检系统APP读取设于盒体1外部的加密RFID标签以及设于盒盖内部的加密二维码,完成加密RFID标签和加密二维码的绑定(即完成盒体1与盒盖2的绑定),并将样品信息(位置、库区、仓廒、粮食性质、收获年度、品种等)写入加密RFID标签。

质检室获取待检的盲样盒,采用专用软件和RFID读写设备,读取存于加密RFID标签中的样品信息,完成样品登记;根据盲样盲检的制度要求,只有有权限的用户才可以在质检系统中查询样品信息。

根据质检任务,读取设于盒体1外部的加密RFID信息;再通过一次性封装装置4打开盒盖2,扫描盒盖2内的加密二维码,验证两个标签的ID是否对应,验证样品在质检前没有被调换、标记等;然后,打开样品,根据质检任务制样,打印样品检验标签(可用条码),贴在检验样品上,进入检验环节。样品按质检要求制样后,需留存待查的样品放回原先的盒体1内,可取一个新的盒盖2,读取盒盖2上的加密二维码,完成原盒体1和新盒盖2的绑定,封装后存回;回存样品再次质检时,可再次验证回存样品是否被调换或标记。

对于盲样盒的加密RFID标签和二维码标签的写入、读取都上传至质检系统,以便之后的审查。在上述流程中,不使用专用软件,无法获取加密RFID标签的内容;不打盒盖2,无法获取加密二维码,保证样品传递过程中不被辨别。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盲样盒及质检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用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者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者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的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