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升降的移动式斜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6755发布日期:2018-12-21 19:29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伸缩、升降的移动式斜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机械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伸缩、升降的移动式斜坡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货车卸货或装货过程中,为了便于货物、小车等的行走,常常会铺设斜坡装置进行缓冲。现有技术中的斜坡装置多是采用单独一块斜坡板,其功能单一,稳定性差;另外,由于车辆底盘高低不同,现有的斜坡不能根据具体应用场合的不同进行高度和长度的调节,大大限制了其应用的范围;同时此种结构的斜坡承重能力较差,不利于行人、小车、货物等的行走或运输。

上述缺陷,值得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伸缩、升降的移动式斜坡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可伸缩、升降的移动式斜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层和活动层,所述活动层设于所述固定层的上方,所述固定层的前部设有镂空区,与所述镂空区对应的所述活动层的底部设有固定座;

所述固定层的两侧边缘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前端内部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与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一端通过连接块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中部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之间铰接;所述手柄转动依次带动所述传动轴和所述连接杆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活动层升降和伸缩。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包括固定层基板和固定层防滑板,所述固定层基板和所述固定层防滑板之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层基板的下侧设有横向的支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层防滑板的宽度小于所述固定层基板的宽度,使得所述固定层的侧面边缘设有内凹的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层基板从后往前依次设有第一固定层基板、第二固定层基板以及第三固定层基板;所述固定层水平摆放时,所述第三固定层基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二固定层基板相对所述第三固定层基板向下倾斜,所述第一固定层基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层基板向下倾斜。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层防滑板包括第一固定层防滑板、第二固定层防滑板以及第三固定层防滑板,所述第一固定层防滑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层基板上方,所述第二固定层防滑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层基板上方,所述第三固定层防滑板设于所述第三固定层基板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层基板的截面呈C字形。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层基板的侧面底部向内弯折形成盛放槽,所述固定块设于所述盛放槽内。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的前端底部设有可调节的支撑脚。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层的长度小于所述固定层的长度。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层包括活动层基板和活动层防滑板,所述活动层基板和所述活动层防滑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层基板套在所述固定层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层基板从后往前依次设有第一活动层基板、第二活动层基板以及第三活动层基板;所述第一活动层基板和所述第三活动层基板均相对所述第二活动层基板向下倾斜。

更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层防滑板包括第一活动层防滑板、第二活动层防滑板以及第三活动层防滑板,所述第一活动层防滑板设于所述第一活动层基板上方,所述第二活动层防滑板设于所述第二活动层基板上方,所述第三活动层防滑板设于所述第三活动层基板上方。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层基板和所述第二活动层基板的截面均呈C字形。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层基板的侧面和所述第二活动层基板的侧面之间设有缝隙,所述第三活动层基板与所述第二活动层基板的顶面之间设有缝隙。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前端设有防滑纹。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运输较高区域时,升起活动层,运输较低区域时,落下活动层,通过固定层和活动层的相互配合,适应不同高度区域货物的运输;

通过连接杆、传动轴、轴承等的支撑,增加了活动板的承重能力;

固定层和活动层均包括三块相连的区域,且相邻区域之间设置倾角,使得小车等工具进入斜坡时更加顺畅,减少了阻力;

活动层的相邻区域之间设置缝隙,增加了活动层的弹性形变能力,增加整体承重能力;

通过调节支撑脚,使得固定层更稳固的置于不同情况的地面,避免地面的坑洼对整个斜坡的影响;

固定层和活动层上均设有防滑板,增加行走或运输过程中的摩擦力,避免滑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8为图7中B-B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层升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00、固定层;111、固定层基板;1111、第一固定层基板;1112、第二固定层基板;1113、第三固定层基板;112、固定层防滑板;1121、第一固定层防滑板;1122、第二固定层防滑板;1123、第三固定层防滑板;113、缺口;120、支撑脚;130、支撑杆;140、镂空区;151、固定块;152、轴承;

200、活动层;211、活动层基板;2111、第一活动层基板;2112、第二活动层基板;2113、第三活动层基板;212、活动层防滑板;2121、第一活动层防滑板;2122、第二活动层防滑板;2123、第三活动层防滑板;221、手柄;222、连接块;223、传动轴;230、固定座;231、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可伸缩、升降的移动式斜坡装置,包括固定层100和活动层200,固定层100放置于地面,活动层200设于固定层100的上方。

如图3所示,固定层100包括固定层基板111和固定层防滑板112,固定层基板111和固定层防滑板112之间固定连接。具体的:

固定层基板111从后往前依次设有第一固定层基板1111、第二固定层基板1112以及第三固定层基板1113。固定层100水平摆放时,第三固定层基板1113与水平面平行,第二固定层基板1112相对第三固定层基板1113向下倾斜,第一固定层基板1111相对于第二固定层基板1112向下倾斜。固定层防滑板112包括第一固定层防滑板1121、第二固定层防滑板1122以及第三固定层防滑板1123,第一固定层防滑板1121设于第一固定层基板1111上方,第二固定层防滑板1122设于第二固定层基板1112上方,第三固定层防滑板1123设于第三固定层基板1113上方。

对应的,活动层200包括活动层基板211和活动层防滑板212,活动层基板211和活动层防滑板212之间固定连接,活动层基板211套在固定层100的上方。具体的:

活动层基板211从后往前依次设有第一活动层基板2111、第二活动层基板2112以及第三活动层基板2113;第一活动层基板2111和第三活动层基板2113均相对第二活动层基板2112向下倾斜;活动层防滑板212包括第一活动层防滑板2121、第二活动层防滑板2122以及第三活动层防滑板2123,第一活动层防滑板2121设于第一活动层基板2111上方,第二活动层防滑板2122设于第二活动层基板2112上方,第三活动层防滑板2123设于第三活动层基板2113上方。

如图4-5所示,固定层防滑板112的宽度小于固定层基板111的宽度,使得固定层100的侧面边缘设有内凹的缺口113,通过缺口113对固定层基板111和固定层防滑板112进行固定,使得连接更加牢固。

如图6所示,活动层200的长度小于固定层100的长度。

如图7所示,固定层基板111的下侧设有横向的支撑杆130,固定层100的前部设有镂空区140,与镂空区140对应的活动层200的底部设有固定座230。

固定层100的前端底部设有可调节的支撑脚120,地面不平时可以通过支撑脚120调整固定层100的水平度,保证整体的稳定性。

固定层100上横向设置有传动轴223,传动轴223的中部与连接杆231连接,连接杆231的另一端与固定座230之间通过销钉铰接。

如图8-9所示,固定层100的两侧边缘设有固定块151,固定块151的前端内部设有轴承152,轴承152与传动轴223连接,传动轴223的一端通过连接块222与手柄221固定连接,手柄221转动依次带动传动轴223和连接杆231转动,进而带动活动层200升降和伸缩。手柄221的前端设有防滑纹,增加手柄221的摩擦力,更有利于手柄221的扳动。

固定层基板111的截面呈C字形,固定层基板111的侧面底部向内弯折形成盛放槽,固定块151设于盛放槽内,保证了固定块151的稳定性及整个斜坡装置的承重性能。

第一活动层基板2111和第二活动层基板21112的截面均呈C字形。第一活动层基板2111的侧面和第二活动层基板2112的侧面之间设有缝隙,第三活动层基板2113与第二活动层基板2112的顶面之间设有缝隙;通过两个缝隙的应用,使得斜坡装置承重时有更好的弹性形变,增加了整体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层防滑板112和活动层防滑板212均为防滑钢板,增加了斜坡装置上方人员、货物、小车等与其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10所示,通过扳动手柄221,进而带动传动轴223和连接杆231转动,进而通过销钉铰接带动活动层200上升;在活动层200上升的同时,其前端向前伸出,超过固定层100前端,进而实现活动层200的上升和伸展。同理,通过向下扳动手柄221带动活动层200的下降和收缩。

在不同场合、不同尺寸的斜坡装置应用过程中,连接杆231的长度不同,进而可以实现活动层200的升降尺寸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层200相对固定层100底部的最高上升高度为270±1cm。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