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柱式汽车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0615发布日期:2018-11-13 23:24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柱式汽车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提升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柱式汽车提升机。



背景技术:

伴随着科学的日新月异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伴随着汽车数量的激增,汽车维修和保养的市场也日益壮大。其中汽车提升机在汽车检查维修和保养中不可或缺。如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提升机,如双柱式,四柱式,剪式以及组合移动汽车式等。其中数双柱式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便于维护,安全可靠,占地面积少,在多种汽车提升机中有着不俗的性价比,所以占据了大半部分提升机的市场。

目前针对提升重量为1至2吨的家用轿车的液压提升装置应用最为广泛,其结构直接影响到维修人员操作是否方便,其产品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维修人员的安全。目前,双柱式汽车提升机有制造误差等原因,使液压缸不能保持同步,且结构复杂,设备多,价格高,占用空间大,操作不方便,也不适用于运输和安装,两个液压缸不能同步提升,导致汽车被提升时发生倾斜,存在安全隐患,驱动装置与提升装置之间的距离太近,噪音大,工作环境恶劣。迄今为止,还是没有简单而有效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柱式汽车提升机,可以用于提升汽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柱式汽车提升机,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包括竖直放置的立柱,滑动式安装在立柱上的提升壳,固定在立柱上的液压缸,安装在液压缸输出端上的轴承座,安装在轴承座上的提升滑轮,提升索,固定在提升壳上的锤头,安装在锤头上的托杆组件;绕过提升滑轮的提升索的一端固定在提升壳上,提升索的另一端固定在立柱上。

进一步的是:竖直放置的提升壳滑动式地置于立柱内,提升壳上设有竖直的滑槽,立柱上设有与滑槽配合的滑轨。

进一步的是:提升壳呈方管状,立柱呈槽钢状,滑槽设置在提升壳的一个侧面上,滑轨固定在立柱上。

进一步的是:提升机还包括两组平衡机构;平衡机构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平衡索;第一滑轮安装在立柱的上部,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均安装在立柱的下部,第一滑轮和第三滑轮分别安装在不同的立柱内,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安装在同一个立柱内;平衡索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提升壳上,平衡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并固定在另一个提升壳上;一组平衡机构的第一滑轮安装在其中一个立柱上,另一组平衡机构的第一滑轮安装在另一个立柱上。

进一步的是:提升壳上端的四周和下端的四周均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上设有用于平衡索穿过的限位孔。

进一步的是:锤头包括一体成型的竖直部和水平部,竖直部固定在提升壳上,托杆组件转动式地安装在水平部的端部。

进一步的是:托杆组件有四组,其中两组托杆组件分别安装在其中一个锤头的水平部的两端,另外两组托杆组件分别安装在另外一个锤头的水平部的两端。

进一步的是:托杆组件包括托杆,固定在托杆上的托杆头,固定在托杆头上的托块,固定在托块上的胶块;托杆通过螺栓固定在锤头的水平部的端部,托杆头上设有多个沿着托杆头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螺栓孔,托杆头的一部分嵌入托杆的内部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托杆上,托块包括一体形成的圆柱体和托板,圆柱体插入托杆头内并固定在托杆头上,胶块固定在托板上。

进一步的是:滑轨上设有多个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卡齿,卡齿的上端面为平面,卡齿的下端面为斜面;提升机还包括悬停机构,悬停机构包括设置在锤头上的铁块、连杆、电磁铁、弹簧、插杆、卡板;电磁铁固定在锤头的内部,弹簧的一端连接在电磁铁上,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铁块上,铁块固定在连杆的一端,插杆固定在连杆的另一端,卡板水平放置且滑动式地安装在锤头上,卡板上设有两个凸起,插杆从两个凸起之间穿过并插入卡齿的空腔内。

进一步的是:立柱的下端设有底座。

总的说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提升机的双液压缸同步提升,操纵简单,工作噪音小,布置灵活,结构简单,成本低,两个提升壳提升同步,轿车底盘可以灵活定位,提升同步、高效、安全,固定提升高度简单。托杆组件具有伸缩功能,保证了汽车提升机灵活定位汽车底盘,提高了汽车提升机的实用性。锤头采用的是对称结构的设计,所以受力相对均衡,坚固耐用,不易在运作过程中产生不可逆的形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提升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提升机的结构示意图,未画出托杆组件及锤头。

图3是立柱下部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右侧的立柱下部的左视图。

图5是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提升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立柱下部、提升壳、锤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锤头和托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托杆组件的爆炸图。

图10是托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悬停机构卡在滑轨卡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悬停机构的原理图。

图13是位于后面的平衡机构的原理图。

图14是位于前面的平衡机构的原理图。

图15是液压缸、轴承座、提升滑轮、提升索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了便于统一查看说明书附图里面的各个附图标记,现对说明书附图里出现的附图标记统一说明如下:

1为底座,2为立柱,3为提升壳,4为锤头,5为滑轨,6为卡齿,7为托杆,8为托杆头,9为托块,10为胶块,11为圆柱体,12为托板,13为锤头的竖直部,14为锤头的水平部,15为加强板,16为液压缸,17为轴承座,18为提升滑轮,19为提升索,20为第一滑轮,21为第二滑轮,22为第三滑轮,23为平衡索,24为滑槽,25为限位块,26为限位孔,27为铁块,28为连杆,29为弹簧,30为电磁铁,31为插杆,32为卡板。

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说明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方向与提升机自然放置时的上下方向一致,两组提升机构沿着左右方向布置,下文所说的前后方向与图4中的右左方向一致,左右方向即横向方向,前后方向即纵向方向。

结合图1至图15所示,一种双柱式汽车提升机,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提升机构;一组提升机构在左边,另一组提升机构在右边,两组提升机构的结构是一样的。提升机构包括竖直放置的立柱,滑动式安装在立柱上的提升壳,固定在立柱上的液压缸,安装在液压缸输出端上的轴承座,安装在轴承座上的提升滑轮,提升索,固定在提升壳上的锤头,安装在锤头上的托杆组件;绕过提升滑轮的提升索的一端固定在提升壳上,提升索的另一端固定在立柱上。立柱的下端设有底座,立柱与底座是一体的结构。提升壳可以沿着立柱上下滑动,液压缸可以放置在底座上,且液压缸固定在底座上,轴承座安装在液压缸的输出端的上端,提升滑轮可以相对轴承座转动。

结合图2、图3、图5、图6所示,竖直放置的提升壳滑动式地置于立柱内,提升壳上设有竖直的滑槽,立柱上设有与滑槽配合的滑轨。提升壳呈方管状,立柱呈槽钢状,滑槽设置在提升壳的一个侧面上,滑轨固定在立柱上。以右边的提升机构来说:滑槽设置在提升壳的左侧面,滑轨固定在立柱的左端,立柱具有开放式的空腔,提升壳在立柱的空腔内,在滑轨和滑槽的配合作用下,提升壳可以上下运动。

结合图1、图13、图14所示,提升机还包括两组平衡机构;一组平衡机构在前面,另一组平衡机构在后面,两组平衡机构的结构是一样的,平衡机构位于立柱的内部。以其中一组平衡机构为例:平衡机构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平衡索。第一滑轮安装在立柱的上部,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均安装在立柱的下部,第一滑轮和第三滑轮分别安装在不同的立柱内,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安装在同一个立柱内,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分别安装在不同的立柱内。平衡索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提升壳上,平衡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并固定在另一个提升壳上。一组平衡机构的第一滑轮安装在其中一个立柱上,另一组平衡机构的第一滑轮安装在另一个立柱上。以后面的平衡机构为例:第一滑轮安装在右侧立柱的上部,第二滑轮安装在右侧立柱的下部,第三滑轮安装在左侧立柱的下部,平衡索的一端固定在右侧提升壳的上端,然后平衡索依次绕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然后平衡索的另一端再固定在左侧的提升壳上。对于前面的平衡机构而言:第一滑轮安装在左侧立柱的上部,第二滑轮安装在左侧立柱的下部,第三滑轮安装在右侧立柱的下部。

结合图1、图13、图14所示,若右侧的提升壳先于左侧的提升壳提升,这时前面平衡机构中的平衡索受到右侧提升壳的向上运动而被拉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右侧的提升壳受到平衡索向下的拉力,通过滑轮改变方向,左侧提升壳受到平衡索向上的拉力,平衡索同时拉动左侧提升壳向上运动,达到平衡两边提升壳的目的。同理:若左侧的提升壳先于右侧的提升壳提升,这时后面平衡机构中的平衡索受到左侧提升壳的向上运动而被拉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左侧的提升壳受到平衡索向下的拉力,通过滑轮改变方向,右侧提升壳受到平衡索向上的拉力,平衡索同时拉动右侧提升壳向上运动,达到平衡两边提升壳的目的。

结合图6所示,提升壳上端的四周和下端的四周均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上设有用于平衡索穿过的限位孔。对于后面的平衡机构而言:平衡索的一端固定在右侧的立柱,然后平衡索绕过第一滑轮后,穿过提升壳上端限位块的通孔,再穿过提升壳下端限位块的通孔,再绕过第二滑轮,并从右侧的底座穿出,再穿入左侧的底座,绕过第三滑轮,再穿过左侧提升壳下端的限位块,然后平衡索的端部固定在左侧的提升壳上。

结合图1、图7所示,锤头包括一体成型的竖直部和水平部,竖直部固定在提升壳上,托杆组件转动式地安装在水平部的端部。以右侧的锤头而言:竖直部固定在提升壳的左侧面上,水平部沿着前后方向设置,在竖直部和水平部之间设有加强板。

结合图1、图8所示,托杆组件有四组,其中两组托杆组件分别安装在其中一个锤头的水平部的两端,另外两组托杆组件分别安装在另外一个锤头的水平部的两端。即两组托杆组件安装在右侧的锤头上,另外两组托杆组件安装在左侧的锤头上;以右侧的两组托杆组件为例:一组托杆组件安装在水平部的前端,另一组托杆组件安装在水平部的后端。

结合图1、图9、图10所示,托杆组件包括托杆,固定在托杆上的托杆头,固定在托杆头上的托块,固定在托块上的胶块。托杆通过螺栓固定在锤头的水平部的端部,拧开螺栓后,可以转动托杆到合适的角度,拧紧螺栓,可以将托杆固定在水平部上。托杆头上设有多个沿着托杆头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螺栓孔,即多个螺栓孔沿着横向方向分布,托杆头的一部分嵌入托杆的内部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托杆上,因为托杆头上的螺栓孔有多个,可根据需要调整托杆头插入托杆的深度,然后用螺栓固定。托块包括一体形成的圆柱体和托板,圆柱体插入托杆头内并固定在托杆头上,胶块固定在托板上。黑胶块呈方形,中间有疏水槽,以达到在汽车底盘湿滑的情况下依然有较好的摩擦力。黑胶块有波浪纹结构,表面有十字纹路,即可保证黑胶块和汽车底盘间有较大的摩擦力,又可防止黑胶块形变过度而导致侧面开裂。

结合图1、图11、图12所示,滑轨上设有多个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卡齿,多个卡齿从上往下依次分布在滑轨的端面上,卡齿的上端面为平面,卡齿的下端面为斜面。提升机还包括悬停机构,悬停机构包括设置在锤头上的铁块、连杆、电磁铁、弹簧、插杆、卡板。铁块、电磁铁、弹簧位于锤头的内部,连杆的一部分也位于锤头的内部。电磁铁固定在锤头的内部,弹簧的一端连接在电磁铁上,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铁块上,铁块固定在连杆的一端,插杆固定在连杆的另一端,插杆位于锤头的外部,卡板水平放置且滑动式地安装在锤头上,卡板上设有两个凸起,插杆从两个凸起之间穿过并插入卡齿的空腔内,即卡槽。当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向电磁铁靠近,从而连杆伸出,插杆又固定在连杆上,插杆则向卡齿靠近,同时插杆插入卡齿内,插杆的移动通过卡板上的两个凸起带动卡板靠近卡齿,在液压缸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卡板移动到卡齿的上端面,卡板移动到卡齿的上端面后,液压缸停止供油,由于卡板卡在卡齿上,锤头也不会向下运动。维修结束后,短时启动,液压缸继续供油,提升壳带动托杆先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使插杆从卡槽中拔出,再使电磁铁断电,则弹簧推动铁块远离卡齿,连杆带动插杆远离卡齿,插杆通过两个凸起带动卡板,直至卡板不与卡齿相接触,从而锤头又可以向下运动。

本提升机的原理:将汽车放置在四个托杆组件上,四个胶块可以支撑住汽车,同时,托杆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到合适的角度,再将托杆固定住。汽车放置好后,结合图1、图4、图15所示,液压缸推动轴承座和提升滑轮向上运动,提升索拉动提升壳向上运动,锤头跟随着向上运动,然后托杆也跟随着向上运动,从而将汽车提升起来。提升至所需维修高度时,液压缸不供油,则悬停机构可以将汽车固定在维修高度上。

对需要维修的不同车型不同宽度的家用轿车,先将托杆转到两侧,然后驾驶汽车,并将汽车停在提升机靠中间位置。停放好汽车后,先用圆柱销连接锤头和托杆,并充当托杆的临时转轴。将两边托杆移到汽车底盘,对准汽车底盘梁架位置,移动托杆,确定托杆和托杆头的档位配置后,拔出圆柱销,拧紧螺栓,对托杆进行锁定。汽车定位完成后,汽车提升机将汽车提升到工作要求高度,启动悬停机构。在汽车完成维修后,关闭悬停机构,同时液压系统卸荷,在外力作用下提升机构缓缓下降,汽车复位。

在液压缸进行提升的时候,提升滑轮上升的高度是液压缸行程的两倍,这样可以使液压缸在行程减半的同时达到带动托杆组件上升的目的,在液压动力足够的情况下,比起单纯地将提升壳固定在液压杆上的提升效率要更高,而且由于有提升索的缓冲,提升壳在提升过程中会更加平稳。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