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式火锅套装底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8089发布日期:2018-12-07 22:30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自助式火锅套装底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佐料包装,具体涉及一种自助式火锅套装底料。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很多火锅底料都是采用袋装的方式进行包装,消费者在超市购买一袋即可在家食用。袋装火锅底料在包装结构上常常会采用两级包装,即内袋包装和外袋包装,将火锅底料熬制好后装入内袋经冷却成型即可完成内带包装。采用传统的包装方式,火锅佐料和牛油是混合在一起的,食用时不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控制佐料和牛油的比例,同时直接将火锅底料装在材质较软的内袋里,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也容易导致包装变形,影响产品的整体包装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助式火锅套装底料,包装结构简单,能够将火锅的配料和牛油分开,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自助调整食用比例,且火锅调料整体结构较为坚固,不易变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助式火锅套装底料,包括内部具有一个容纳腔的外包装袋,其要点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装有内包装盒,该内包装盒由盒体和盒盖组成,其中盒体中设有两个容纳槽,两个容纳槽之间通过加强隔断分隔,所述容纳槽内分别放置有油包和料包,其中油包内真空包装有火锅牛油,料包内真空包装有火锅配料;所述盒盖下端敞口上端封闭,并扣合在所述盒体上;所述盒体周向侧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盒盖周向侧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加强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可将火锅底料的牛油和配料分开放置在盒体的两个容纳槽内,方便食用者根据自己的需求控制配料和牛油的比例。盒体周向侧壁上设置的第一加强结构、盒盖周向侧壁上设置的第二加强结构以及两个容纳槽之间的加强隔断,均可防止火锅底料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包装变形,提升产品的整体包装效果。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容纳槽均从盒体上表面向下凹陷,并在盒体的下表面形成两个凸起状结构,两个凸起状结构之间以及两个凸起状结构与盒体周向侧壁之间均形成凹陷结构。采用上述结构,可起到减轻整体包装重量的作用,且便于生产和制造。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和第二加强结构均为侧壁上的一组竖直变形条;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盒体内壁上的第一凸条,以及外壁上的第一凹槽,且该第一凹槽与第一凸条正对;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盒盖内壁上的第二凸条,以及外壁上的第二凹槽,且该第二凹槽与第二凸条正对。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加工和制造,避免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包装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底侧的外沿上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盒盖在敞口端的外沿上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翻边。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包装,利于美观,方便取用。

作为优选:所述外包装袋的一端设有易撕线,易撕线的两端设有易撕导向口。采用上述结构,便于食用者打开。

作为优选:所述外包装袋一端中部设有手提开口。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售卖时悬挂,且能方便手提。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容纳槽的内底上设有支撑斜纹。采用上述结构,可进一步增强盒体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和盒盖均采用PP或PET或PVC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助式火锅套装底料,可将火锅底料的牛油和配料分开放置在盒体的两个容纳槽内,方便食用者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控制配料和牛油的比例。盒体周向侧壁上设置的第一加强结构、盒盖周向侧壁上设置的第二加强结构以及两个容纳槽之间的加强隔断,均可防止火锅底料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包装变形,提升产品的整体包装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包装袋的主视图;

图3为内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盒体的俯视图;

图5为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盒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盒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加强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9为第二加强结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和4所示,一种自助式火锅套装底料,包括外包装袋1,该外包装袋1内部具有一个容纳腔2,容纳腔2内设有内包装盒3,该内包装盒3由盒体4和盒盖5组成,其中盒体4呈矩形状,且其上端设有向下凹陷的两个容纳槽6,两个容纳槽6内分别放置有料包9和油包8,所述料包8内装有火锅料,油包9内装有牛油,这样便可以将火锅底料的配料和牛油分开放置在盒体4的两个容纳槽6内,能够将火锅的配料和牛油分开,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自助调整食用比例。上述火锅配料包括花椒、干海椒、胡椒等。

再如图3所示,所述盒盖5也呈矩形状,且其下端敞口上端封闭,该盒盖5用来盖在上述盒体4上。

再如图3所示,为避免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包装变形,提升产品的整体包装效果,在所述盒体4周向侧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加强结构7a,所述盒盖5周向侧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加强结构7b,两个上述容纳槽6之间设有加强隔断6a。

进一步的,如图3、8和9所示,所述第一加强结构7a和第二加强结构7b均为条形状,且分别沿盒体4与盒盖5的高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结构7a包括设置在盒体4内壁上的第一凸条7a1,以及外壁上的第一凹槽7a2,且该第一凹槽7a2与第一凸条7a1正对;所述第二加强结构7b包括设置在盒盖5内壁上的第二凸条7b1,以及外壁上的第二凹槽7b2,且该第二凹槽7b2与第二凸条7b1正对。盒盖5扣合在盒体4上时,第二凸条7b1会扣合在第一凹槽7a2内,这样结构设计不仅方便盒盖5扣合在盒体4上,并且可保证扣合牢靠。

如图3和5所示,两个所述容纳槽6均从盒体4上表面向下凹陷,并在盒体4的下表面形成两个凸起状结构4a,两个凸起状结构4a之间以及两个凸起状结构4a与盒体4周向侧壁之间均形成凹陷结构4b。这样设计可起到减轻整体包装重量的作用,且便于盒体4生产。

如图6和7所示,为便于包装,利于美观,方便取用,在所述盒体4底侧的外沿上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翻边4c,所述盒盖5在敞口端的外沿上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翻边5a。

如图2所示,为便于打开外包装袋1,在外包装袋1的一端设有易撕线1a,易撕线1a的两端设有易撕导向口1b。同时为方便手提和售卖时悬挂,外包装袋1在远离易撕线1a一端的中间设有手提开口1c。

如图4所示,为进一步增强盒体4的结构强度,所述盒体4容纳槽6的内底上设有支撑斜纹6b。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