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托盘存储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8278发布日期:2018-12-18 21:2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式托盘存储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片冷却线的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挂式托盘存储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托盘输送系统的性能和工作状况直接影响胶片冷却线的自动化程度。目前,很多生产车间在收胶部分需人工放空托盘,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即使有的生产车间有自动供托盘装置,大多是一个工位一个供托盘装置,因其结构繁杂,占用空间大,无法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高速、高效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的悬挂式托盘存储供给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悬挂式托盘存储供给系统,包括定架(1),在所述定架(1)上间隔的设有多个光电开关(2),在所述定架(1)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轨道(3),以使托盘存储供给机构能沿水平方向滑行至各工位;所述托盘存储供给机构包括第一动架(4)和第二动架(5),在所述第一动架(4)和第二动架(5)之间经带座轴承(6)设有第一水平轴(7)以及第二水平轴(8),所述第一水平轴(7)以及第二水平轴(8)均同时与第一动架(4)和第二动架(5)相垂直,所述第一水平轴(7)以及第二水平轴(8)的两端均设有平辊(9),所述平辊(9)可沿所述水平轨道(3)滚动,在所述第一水平轴(7)上经胀套连接有第一从动链轮(10),在所述第二水平轴(8)上经胀套连接有第二从动链轮(11),所述第一从动链轮(10)以及第二从动链轮(11)经链条与水平链轮(12)形成闭环链路,所述水平链轮(12)设置在减速机(13)上,所述减速机(13)还与电机(14)相连接;所述托盘存储供给机构还包括纵向提升机构,所述纵向提升机构包括制动电机(18),所述制动电机(18)经扭力臂固定在第一动架(4)上,所述制动电机(18)上连接有动力轴(19),所述动力轴(19)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轴(7)以及第二水平轴(8)之间,所述动力轴(19)经带座轴承连接至第二动架(5),在所述动力轴(19)上设有提升链轮(20),所述纵向提升机构还包括对称设置且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纵向提升单元以及第二纵向提升单元,所述第一纵向提升单元和第二纵向提升单元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纵向提升单元包括经轴承与第一水平轴(7)相连接的第一过渡链轮(21),第一链条(22)的一端固定在提升链轮(20)上,其另一端经第一过渡链轮(21)连接至吊架(23)上,所述吊架(2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轴联板(24)和第二轴联板(25)上,在所述第一轴联板(24)和第二轴联板(25)上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上升轴(26)和第二上升轴(27),在所述第一上升轴(26)和第二上升轴(27)的两端均经轴承连接有立辊(28),所述立辊(28)可沿第一动架(4)以及第二动架(5)上的滑道滑动;气缸(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升轴(26)相连接,所述气缸(32)的伸缩杆端与摇杆(33)相连接,所述摇杆(33)经胀套固定在所述第二上升轴(27)上,在所述第二上升轴(27)上还设有一组用于叉起托盘(35)的挂钩(34)。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动架(4)和第二动架(5)均呈倒“U”型。

优选的是,针对每个平辊(9)还设有沿水平轨道(3)滑行的第一挡辊(16),所述第一挡辊(16)经轴承与第一芯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芯轴固定在水平轮架(15)上,所述水平轮架(15)固定在相应的动架上。

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动架(4)和第二动架(5)之间还设有支撑架(17),所述电机(14)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7)上。

优选的是,针对每个立辊(28)还设有沿第一动架(4)或第二动架(5)上的滑道滑动的第二挡辊(31),所述第二挡辊(31)经轴承与第二芯轴(30)相连接,所述第二芯轴(30)固定在纵向轮架(29)上,所述纵向轮架(29)固定在相应的轴联板上。

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纵向提升单元的两侧以及第二纵向提升单元的两侧均设有护板,所述护板固定在第一动架(4)以及第二动架(5)上。

本实用新型的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悬挂式托盘存储供给系统适合多工位收胶生产线使用,能缩短供托盘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取代了人工操作,减少了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50%以上;同时,杜绝了安全隐患,工人的人身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为用户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悬挂式托盘存储供给系统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2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2的主视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B-B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定架,2-光电开关,3-水平轨道,4-第一动架,5-第二动架,6-带座轴承,7-第一水平轴,8-第二水平轴,9-平辊,10-第一从动链轮,11-第二从动链轮,12-水平链轮,13-减速机,14-电机,15-水平轮架,16-第一挡辊,17-支撑架,18-制动电机,19-动力轴,20-提升链轮,21-第一过渡链轮,22-第一链条,23-吊架,24-第一轴联板,25-第二轴联板,26-第一上升轴,27-第二上升轴,28-立辊,29-纵向轮架,30-第二芯轴,31-第二挡辊,32-气缸,33-摇杆,34-挂钩,35-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悬挂式托盘存储供给系统包括定架1,在所述定架1上间隔的设有多个光电开关2,各光电开关2分别用于检测各工位是否有托盘35,以及检测托盘存储供给机构的移动位置;在所述定架1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轨道3,以便使托盘存储供给机构能够沿水平方向滑行至各工位。

所述托盘存储供给机构包括呈倒“U”型的第一动架4和第二动架5,在所述第一动架4和第二动架5之间经带座轴承6设有第一水平轴7以及第二水平轴8,所述第一水平轴7以及第二水平轴8均同时与第一动架4和第二动架5相垂直,所述第一水平轴7以及第二水平轴8的两端均设有平辊9,所述平辊9可沿所述水平轨道3滚动,在所述第一水平轴7上经胀套连接有第一从动链轮10,在所述第二水平轴8上经胀套连接有第二从动链轮11,所述第一从动链轮10以及第二从动链轮11经链条与水平链轮12形成闭环链路,所述水平链轮12设置在减速机13上,所述减速机13还与电机14相连接;驱动所述电机14动作,可使得所述托盘存储供给机构沿水平轨道3滑动至相应的工位。

为了保证托盘存储供给机构沿水平轨道3稳固滑动,针对每个平辊9还设有沿水平轨道3滑行的第一挡辊16,所述第一挡辊16经轴承与第一芯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芯轴固定在水平轮架15上,所述水平轮架15固定在相应的动架上。在所述第一动架4和第二动架5之间还设有支撑架17,所述电机14可以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7上。

所述托盘存储供给机构还包括纵向提升机构,所述纵向提升机构包括制动电机18,所述制动电机18经扭力臂固定在第一动架4上,所述制动电机18上连接有动力轴19,所述动力轴19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轴7以及第二水平轴8之间,所述动力轴19经带座轴承连接至第二动架5,在所述动力轴19上设有提升链轮20,所述纵向提升机构还包括对称设置且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纵向提升单元以及第二纵向提升单元,所述第一纵向提升单元和第二纵向提升单元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纵向提升单元包括经轴承与第一水平轴7相连接的第一过渡链轮21,第一链条22的一端固定在提升链轮20上,其另一端经第一过渡链轮21连接至吊架23上,所述吊架2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轴联板24和第二轴联板25上,在所述第一轴联板24和第二轴联板25上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上升轴26和第二上升轴27,在所述第一上升轴26和第二上升轴27的两端均经轴承连接有立辊28,所述立辊28可沿第一动架4以及第二动架5上的滑道滑动;为了实现稳固滑行,针对每个立辊28还设有沿第一动架4或第二动架5上的滑道滑动的第二挡辊31,所述第二挡辊31经轴承与第二芯轴30相连接,所述第二芯轴30固定在纵向轮架29上,所述纵向轮架29固定在相应的轴联板上。

气缸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升轴26相连接,所述气缸32的伸缩杆端与摇杆33相连接,所述摇杆33经胀套固定在所述第二上升轴27上,在所述第二上升轴27上还设有一组用于叉起托盘35的挂钩34,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上升轴27上设有两个挂钩34,该组挂钩34与第二纵向提升单元中的挂钩配合使用,以便将托盘35叉起。

为了防止第一纵向提升单元以及第二纵向提升单元中的器件受到损伤,在所述第一纵向提升单元的两侧以及第二纵向提升单元的两侧均设有护板,所述护板固定在第一动架4以及第二动架5上。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初始状态下,所述挂钩34在打开状态,通过相关位置的光电开关2检测挂钩34处是否缺托盘35,如检测不到第二层托盘35,则制动电机18以及气缸32都不动作。当检测到第二层有托盘35时,所述第一纵向提升单元以及第二纵向提升单元中的气缸32动作,使得摇杆33带动挂钩34将所有托盘35叉起,驱动所述制动电机18动作,使得托盘35纵向提升至预定位置处停止;当相关位置的光电开关2检测到缺托盘35的工位时,驱动所述制动电机18再次动作,使得托盘35纵向提升至上位处停止,驱动所述电机14动作,使得托盘存储供给机构沿水平轨道3移动至相关工位处停止,驱动所述制动电机18,将托盘35输送至相关工位,并且只保留一个托盘35在此工位上,再将其余托盘35叉起后再抬起,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悬挂式托盘存储供给系统适合多工位收胶生产线使用,能缩短供托盘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取代了人工操作,减少了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50%以上;同时,杜绝了安全隐患,工人的人身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为用户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