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并联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6970发布日期:2019-01-02 21:2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型并联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系统,尤其是能够实现节能、安全目标的并联型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传统的电梯来说,每台电梯由一个轿厢、一个对重、一台曳引机、一套轿厢导轨、一套对重导轨以及一组钢丝绳构成,钢丝绳绕套在曳引轮上,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对重。ZL2013106959008公开了一种节能型曳引式电梯及其节能方法,该电梯系统涉及两个轿厢共用一个平衡配重的问题,虽然它能够实现节能目的,却存在浪费建筑空间以及物料的问题。同样的,ZL2013102788749公开了一种节能的电梯升降系统,该电梯系统也涉及利用配重实现电梯的节能,但同样存在浪费建筑空间的问题。对于并联设置的双梯应用场合,如何在不增加传统电梯建筑空间的基础上实现节能及安全目的,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节能又实现节约建筑空间的并联型电梯系统,该电梯系统还能够应对溜梯、断电运行、救援等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

节能型并联电梯系统具备第一轿厢、第一曳引绳、第一曳引装置、第一对重、第二轿厢、第二曳引绳、第二曳引装置、第二对重以及离合式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曳引装置以及第二曳引装置均具备驱动电机以及制动器,前者包含有互相固定联接并同轴配置的第一曳引轮、第一中心轴,后者包含有互相固定联接并同轴配置的第二曳引轮、第二中心轴;所述第一轿厢与第一对重通过第一曳引绳悬挂在第一曳引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二轿厢与第二对重通过第二曳引绳悬挂在第二曳引装置的下方;所述离合式传动机构与第一曳引装置、第二曳引装置相联接,并具备离合器;当离合器接合时,第一轿厢与第二轿厢构成联动关系,离合式传动机构可以传递第一曳引轮与第二曳引轮之间的扭矩。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轿厢、第一对重都与第一曳引绳直接相固联,所述第二轿厢、第二对重都与第二曳引绳直接相固联;此时,第一曳引轮的圆周速度与第一轿厢的速度之比为1∶1,第二曳引轮的圆周速度与第二轿厢的速度之比为1∶1。

作为优选,所述节能型并联电梯系统还具备第一轿顶轮、第一对重轮、第二轿顶轮以及第二对重轮;所述第一曳引绳的一端与墙体相固联,然后依次绕过第一轿顶轮、第一曳引轮、第一对重轮,另一端与墙体相固联;所述第二曳引绳的一端与墙体相固联,然后依次绕过第二轿顶轮、第二曳引轮、第二对重轮,另一端与墙体相固联;此时,第一曳引轮的圆周速度与第一轿厢的速度之比为2∶1,第二曳引轮的圆周速度与第二轿厢的速度之比为2∶1。

所述第一曳引轮与第二曳引轮同轴线地配置,以该轴线为分界线,将两个曳引轮的两个侧面同向的分为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第一曳引绳的一端悬挂着第一轿厢,然后从第一曳引轮的第一侧面绕入、第二侧面绕出,其另一端悬挂着第一对重;第二曳引绳的一端悬挂着第二轿厢,然后从第二曳引轮的第二侧面绕入、第一侧面绕出,其另一端悬挂着第二对重;对应的,所述离合式传动机构的主体即是离合器本身,离合器包括左半离合器、右半离合器;其中,左半离合器与第一中心轴相联接,而右半离合器与第二中心轴相联接;当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而电梯运行时,第一中心轴与第二中心轴同向转动并相互传递力矩,而第一轿厢与第二轿厢的运行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曳引轮的回转轴线与第二曳引轮的回转轴线相互平行配置,以所述曳引轮的回转轴线为界,将曳引轮的两个侧面分为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并且第一曳引轮的第一侧面与第二曳引轮的第一侧面位于同一个方位;第一曳引绳的一端悬挂着第一轿厢,然后从第一曳引轮的第一侧面绕入、第二侧面绕出,其另一端悬挂着第一对重;第二曳引绳的一端悬挂着第二轿厢,然后从第二曳引轮的第二侧面绕入、第一侧面绕出,其另一端悬挂着第二对重。对应的:所述离合式传动机构主体为带传动机构,其具备第一带轮、离合器、挠性带、第二带轮,第一带轮空套在第一中心轴上,并与离合器同轴配置,第二带轮与第二中心轴相固联,挠性带紧套在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上;又或者,所述离合式传动机构主体为齿轮传动机构,其具备第一齿轮、离合器、传动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空套在第一中心轴上,并与离合器同轴配置,第二齿轮与第二中心轴相固联,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啮合。不管离合式传动机构是带传动机构还是齿轮传动机构,当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而电梯运行时,第一中心轴与第二中心轴同向转动并相互传递力矩,而两轿厢运行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第一轿厢、第一对重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第二轿厢、第二对重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或者,第一轿厢、第二轿厢并列设置并相互前后错开,第一对重位于第一轿厢的后侧,而第二轿厢位于第二对重的前侧。

作为优选,第一轿厢、第二对重、第一对重、第二轿厢依次并列设置;或者,第一轿厢、第一对重、第二对重、第二轿厢依次并列设置;又或者,第一轿厢与第二轿厢并列设置,并且第一对重、第二对重与任意轿厢成品字形布置。

应该指出的是,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所述电梯系统具备两种控制模式:

1)非节能运行控制模式。离合器脱开,第一曳引装置、第二曳引装置相互独立控制,即第一轿厢、第二轿厢相互独立运行或停止。此种模式往往应用于两轿厢同时被召唤、或者轿厢内负载偏向满载而不适合节能模式的情况下。

2)节能运行控制模式。离合器接合,两个轿厢中的一个轿厢成为主动轿厢,另一个轿厢成为从动轿厢,即两轿厢形成联动关系并且两者运行方向相反;此时,若第一轿厢为主动轿厢,则第一曳引装置提供驱动力以及制动力,而第二曳引装置只需要将制动器的抱闸打开,第二轿厢作为从动轿厢被动跟随运行及停止;同样的,若第二轿厢为主动轿厢,则第二曳引装置提供驱动力以及制动力,而第一曳引装置只需要将制动器的抱闸打开,第一轿厢作为从动轿厢被动跟随运行及停止。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安全及乘客的舒适性因素,所述从动轿厢往往不坐人。很明显,在两个轿厢自重相同并空载的情况下,当离合器接合而两个制动器都打开时,若不考虑摩擦损失,则整个电梯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即第一曳引装置或第二曳引装置只需要输出较小的功率就能带动两个轿厢一起运行。也就是说,在主动轿厢轻载(半载以下称为轻载)或空载的情况下,利用离合式传动机构,让两个轿厢形成联动关系都是合适的。当然,主动轿厢的运行距离不得超过从动轿厢的可运动距离,否则,从动轿厢会冲顶或是沉底。有鉴于此,当超过半载的负载进入轿厢,离合器必须处于脱开状态,当主动轿厢运行距离超过从动轿厢可运行的距离时,离合器也必须处于脱开状态。

当电梯发生溜梯时,所述电梯系统切换至防溜梯控制模式,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离合器脱开(两轿厢独立运行)情况下,当两个轿厢中的一个轿厢发生溜梯,而另一个轿厢没有乘客时,离合器迅速接合,只要所述另一个轿厢所对应的曳引装置中的制动器迅速抱闸或保持抱闸,就能对发生溜梯的轿厢进行制动;二是在离合器接合(两轿厢联动)情况下,若轿厢发生溜梯,则两个曳引装置中的制动器都抱闸,实现轿厢的制动。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

节能型并联电梯系统可以应对电网断电的突发情况,其具备第一轿厢、第一曳引绳、第一曳引装置、第一对重、第二轿厢、第二曳引绳、第二曳引装置、第二对重以及离合式传动机构以及备用电源;所述第一曳引装置、第二曳引装置分别具备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引轮,并且两者都具备电机以及制动器;所述第一轿厢与第一对重通过第一曳引绳悬挂在第一曳引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二轿厢与第二对重通过第二曳引绳悬挂在第二曳引装置的下方;所述离合式传动机构与第一曳引装置、第二曳引装置相联接,并具备离合器;

当离合器接合时,第一轿厢与第二轿厢构成联动关系,离合式传动机构用于传递第一曳引轮与第二曳引轮之间的扭矩。

所述备用电源的供电对象包括第一曳引装置、第二曳引装置、离合器;

当电网断电时,备用电源被启用,电梯继续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备用电源具备蓄电池、交直流转换器,并且具备自动充电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曳引装置中的电机为发电电动机,当电梯运行处于发电情况时,产生的电能存储在备用电源里。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是:

节能型并联电梯系统具备自动盘车或半自动盘车功能,可以用于盘车救援场景:所述电梯系统具备第一轿厢、第一曳引绳、第一曳引装置、第一对重、第二轿厢、第二曳引绳、第二曳引装置、第二对重以及离合式传动机构以及救援辅助单元;所述第一曳引装置、第二曳引装置分别具备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引轮,并且两者都具备电机以及制动器;所述第一轿厢与第一对重通过第一曳引绳悬挂在第一曳引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二轿厢与第二对重通过第二曳引绳悬挂在第二曳引装置的下方;所述离合式传动机构与第一曳引装置、第二曳引装置相联接,并具备离合器;当离合器接合时,第一轿厢与第二轿厢构成联动关系,离合式传动机构用于传递第一曳引轮与第二曳引轮之间的扭矩。

当第一轿厢或第二轿厢卡在层间出现关人时,救援辅助单元接收求救信号,并将其传送至控制系统或者电梯监控室,在确保另一轿厢未坐人的情况下,离合器接合或保持接合,由控制系统或人工打开发生关人轿厢所对应的制动器,未坐人的另一轿厢所对应的曳引装置启动,关人轿厢被动运行并平层放人。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并联设置的双梯应用场合下,通过离合式传动机构中的离合器接合,实现第一轿厢与第二轿厢的联动关系,并且传递第一曳引轮与第二曳引轮之间的扭矩,到达节能的目的;另外,通过离合式传动机构中的离合器接合,使得第一曳引装置以及第二曳引装置的驱动力以及制动力相互借用,从而实现电梯的救援、防溜梯、以及断电续航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结构原理示意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种结构原理示意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3示出本发明主要部件的第一种布置形式;(第一实施方式)

图4示出本发明主要部件的第二种布置形式;(第一实施方式)

图5示出本发明主要部件的第三种布置形式;(第一实施方式)

图6示出本发明主要部件的第三种布置形式;(第一实施方式)

图7示出本发明主要部件的第三种布置形式;(第一实施方式)

图8示出本发明防断电模式下的第一种结构原理示意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9示出本发明防断电模式下的第二种结构原理示意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10示出本发明救援模式下的一种结构原理示意图;(第三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或图2所示,节能型并联电梯系统至少具备第一轿厢(1)、第一曳引绳(2)、第一曳引装置(3)、第一对重(4)、第二轿厢(5)、第二曳引绳(6)、第二曳引装置(7)、第二对重(8)以及离合式传动机构(10);所述第一曳引装置(3)以及第二曳引装置(7)均具备驱动电机以及制动器;前者包含有第一曳引轮(3.1)、第一中心轴(3.2),两者互相固定联接并同轴配置;后者包含有第二曳引轮(7.1)、第二中心轴(7.2),两者互相固定联接并同轴配置;所述第一轿厢(1)与第一对重(4)通过第一曳引绳(2)悬挂在第一曳引装置(3)的下方;所述第二轿厢(5)与第二对重(8)通过第二曳引绳(6)悬挂在第二曳引装置(7)的下方;所述离合式传动机构(10)与第一曳引装置(3)、第二曳引装置(7)相联接,并具备离合器(P);当离合器(P)接合时,第一轿厢(1)与第二轿厢(5)构成联动关系,离合式传动机构(10)可以传递第一曳引轮(3.1)与第二曳引轮(7.1)之间的扭矩。

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轿厢(1)、第一对重(4)都与第一曳引绳(2)直接相固联,所述第二轿厢(5)、第二对重(8)都与第二曳引绳(6)直接相固联;此时,第一曳引轮(3.1)的圆周速度与第一轿厢(1)的速度之比为1∶1,第二曳引轮(7.1)的圆周速度与第二轿厢(5)的速度之比为1∶1。

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所述节能型并联电梯系统还具备第一轿顶轮(J1)、第一对重轮(D1)、第二轿顶轮(J2)以及第二对重轮(D2);所述第一曳引绳(2)的一端与墙体相固联,然后依次绕过第一轿顶轮(J1)、第一曳引轮(3.1)、第一对重轮(D1),另一端与墙体相固联;所述第二曳引绳(6)的一端与墙体相固联,然后依次绕过第二轿顶轮(J2)、第二曳引轮(7.1)、第二对重轮(D2),另一端与墙体相固联;此时,第一曳引轮(3.1)的圆周速度与第一轿厢(1)的速度之比为2∶1,第二曳引轮(7.1)的圆周速度与第二轿厢(5)的速度之比为2∶1。

作为优选,如图3或图4所示,所述第一曳引轮(3.1)与第二曳引轮(4.1)同轴线地配置,以该轴线为分界线,将两个曳引轮的两个侧面同向的分为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第一曳引绳(2)的一端悬挂着第一轿厢(1),然后从第一曳引轮(3.1)的第一侧面绕入、第二侧面绕出,其另一端悬挂着第一对重(4);第二曳引绳(6)的一端悬挂着第二轿厢(5),然后从第二曳引轮(7.1)的第二侧面绕入、第一侧面绕出,其另一端悬挂着第二对重(8);对应的,所述离合式传动机构(10)的主体即是离合器(P)本身,离合器(P)包括左半离合器(P1)、右半离合器(P2);其中,左半离合器(P1)与第一中心轴(3.2)相联接,而右半离合器(P2)与第二中心轴(7.2)相联接;当离合器(P)处于接合状态而电梯运行时,第一中心轴(3.2)与第二中心轴(7.2)同向转动并相互传递力矩,而第一轿厢(1)与第二轿厢(5)的运行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如图2或图5所示,所述第一曳引轮(3.1)的回转轴线与第二曳引轮(7.1)的回转轴线相互平行配置,以所述曳引轮的回转轴线为界,将曳引轮的两个侧面分为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并且第一曳引轮(3.1)的第一侧面与第二曳引轮(7.1)的第一侧面位于同一个方位;第一曳引绳(2)的一端悬挂着第一轿厢(1),然后从第一曳引轮(3.1)的第一侧面绕入、第二侧面绕出,其另一端悬挂着第一对重(4);第二曳引绳(6)的一端悬挂着第二轿厢(5),然后从第二曳引轮(7.1)的第二侧面绕入、第一侧面绕出,其另一端悬挂着第二对重(8)。更进一步的是:如图5所示,所述离合式传动机构(10)的主体是带传动机构,其具备第一带轮(10.1)、离合器(P)、挠性带(10.2)、第二带轮(10.3),第一带轮(10.1)空套在第一中心轴(3.2)上,并与离合器(P)同轴配置,第二带轮(10.3)与第二中心轴(7.2)相固联,挠性带(10.2)紧套在第一带轮(10.1)与第二带轮(10.3)上;又或者,如图2所示,所述离合式传动机构(10)主体是齿轮传动机构,其具备第一齿轮(10.5)、离合器(P)、传动齿轮(10.6)、第二齿轮(10.7),第一齿轮(10.5)空套在第一中心轴(3.2)上,并与离合器(P)同轴配置,第二齿轮(10.7)与第二中心轴(7.2)相固联,传动齿轮(10.6)分别与第一齿轮(10.5)、第二齿轮(10.7)相啮合。不管是离合式传动机构(10)是带传动机构还是齿轮传动机构,当离合器(P)处于接合状态而电梯运行时,第一中心轴(3.2)与第二中心轴(7.2)同向转动并相互传递力矩,而两轿厢运行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第一轿厢(1)、第一对重(4)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第二轿厢(5)、第二对重(8)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

作为优选,如图5所示,第一轿厢(1)、第二轿厢(5)并列设置并相互前后错开,第一对重(4)位于第一轿厢(1)的后侧,而第二轿厢(5)位于第二对重(8)的前侧。

作为优选,如图4所示,第一轿厢(1)、第二对重(8)、第一对重(4)、第二轿厢(5)依次并列设置;或者,如图7所示,第一轿厢(1)、第一对重(4)、第二对重(8)、第二轿厢(5)依次并列设置;又或者,如图6所示,第一轿厢(1)与第二轿厢(5)并列设置,并且第一对重(4)、第二对重(8)与任意轿厢成品字形布置。

应该指出的是,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所述电梯系统具备两种控制模式:

1)非节能状态

离合器(P)脱开,第一轿厢(1)与第二轿厢(5)相互独立运行或停止,即本节能型并联电梯系统相当于两台独立的电梯。

2)节能状态

离合器(P)接合,两个轿厢中的一个轿厢成为主动轿厢,另一个轿厢成为从动轿厢,即两轿厢形成联动关系并且两者运行方向相反;此时,若第一轿厢(1)为主动轿厢,则第一曳引装置(3)提供驱动力以及制动力,而第二曳引装置(7)只需要将制动器的抱闸打开,第二轿厢(5)作为从动轿厢被动跟随运行及停止;同样的,若第二轿厢(5)为主动轿厢,则第二曳引装置(7)提供驱动力以及制动力,而第一曳引装置(3)只需要将制动器的抱闸打开,第一轿厢(1)作为从动轿厢被动跟随运行及停止。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安全及乘客的舒适性因素,所述从动轿厢往往不坐人。很明显,在两个轿厢自重相同并空载的情况下,当离合器(P)接合而两个制动器都打开时,若不考虑摩擦损失,则整个电梯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即第一曳引装置(3)或第二曳引装置(7)只需要输出较小的功率就能带动两个轿厢一起运行。也就是说,在主动轿厢轻载(半载以下称为轻载)或空载的情况下,利用离合式传动机构(10),让两个轿厢形成联动关系都是合适的。当然,主动轿厢的运行距离不得超过从动轿厢的可运动距离,否则,从动轿厢会冲顶或是沉底。有鉴于此,当超过半载的负载进入轿厢,离合器(P)必须处于脱开状态,当主动轿厢运行距离超过从动轿厢可运行的距离时,离合器(P)也必须处于脱开状态。

当电梯发生溜梯时,所述电梯系统切换至防溜梯控制模式,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离合器脱开(两轿厢独立运行)情况下,当两个轿厢中的一个轿厢发生溜梯,而另一个轿厢没有乘客时,离合器迅速接合,只要所述另一个轿厢所对应的曳引装置中的制动器迅速抱闸或保持抱闸,就能对发生溜梯的轿厢进行制动;二是在离合器接合(两轿厢联动)情况下,若轿厢发生溜梯,则两个曳引装置中的制动器都抱闸,实现轿厢的制动。

第二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二种节能型并联电梯系统如图8或图9所示,其具备第一轿厢(21)、第一曳引绳(22)、第一曳引装置(23)、第一对重(24)、第二轿厢(25)、第二曳引绳(26)、第二曳引装置(27)、第二对重(28)以及离合式传动机构(30)以及备用电源(40);所述第一曳引装置(23)、第二曳引装置(27)分别具备第一曳引轮(23.1)和第二曳引轮(27.1),并且两者都具备电机以及制动器;所述第一轿厢(21)与第一对重(24)通过第一曳引绳(22)悬挂在第一曳引装置(23)的下方;所述第二轿厢(25)与第二对重(28)通过第二曳引绳(26)悬挂在第二曳引装置(27)的下方;所述离合式传动机构(30)与第一曳引装置(23)、第二曳引装置(27)相联接,并具备离合器(P0);

当离合器(P0)接合时,第一轿厢(21)与第二轿厢(25)构成联动关系,离合式传动机构(30)用于传递第一曳引轮(23.1)与第二曳引轮(27.1)之间的扭矩。

所述备用电源(40)的供电对象包括第一曳引装置(23)、第二曳引装置(27)、离合器(P0);

当电网断电时,备用电源(40)被启用,电梯继续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备用电源(40)具备蓄电池、交直流转换器,并且具备自动充电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曳引装置中的电机为发电电动机,当电梯运行处于发电情况时,产生的电能存储在备用电源(40)里。

第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三种节能型并联电梯系统如图10所示,所述电梯系统具备第一轿厢(51)、第一曳引绳(52)、第一曳引装置(53)、第一对重(54)、第二轿厢(55)、第二曳引绳(56)、第二曳引装置(57)、第二对重(58)以及离合式传动机构(60)以及救援辅助单元(S);所述第一曳引装置(53)、第二曳引装置(57)分别具备第一曳引轮(53.1)和第二曳引轮(57.1),并且两者都具备电机以及制动器;所述第一轿厢(51)与第一对重(54)通过第一曳引绳(52)悬挂在第一曳引装置(53)的下方;所述第二轿厢(55)与第二对重(58)通过第二曳引绳(56)悬挂在第二曳引装置(57)的下方;所述离合式传动机构(60)与第一曳引装置(53)、第二曳引装置(57)相联接,并具备离合器(Q);当离合器(Q)接合时,第一轿厢(51)与第二轿厢(55)构成联动关系,离合式传动机构(60)用于传递第一曳引轮(53.1)与第二曳引轮(57.1)之间的扭矩。

当第一轿厢(51)或第二轿厢(55)卡在层间出现关人时,救援辅助单元(S)接收求救信号,并将其传送至控制系统或者电梯监控室,在确保另一轿厢未坐人的情况下,离合器(Q)接合或保持接合,由控制系统或人工打开发生关人轿厢所对应的制动器,未坐人的另一轿厢所对应的曳引装置启动,关人轿厢被动运行并平层放人。

在轻载的情况下(半载以下称为轻载),具体地救援方式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有专业的救援人员干预。救援人员确认未发生故障的轿厢未坐人的情况下,让离合器(Q)接合或保持接合状态,然后打开发生关人轿厢所对应的制动器,最后让电梯控制系统控制未坐人的另一轿厢所对应的曳引装置运行,使得关人轿厢被动运行并平层放人;

第二种是电梯控制系统自动完成救援行动。现假设第一轿厢内乘坐有少量人员,并在电梯运行期间被卡在层间(比如第一曳引装置出现故障),则乘客向救援辅助单元(S)发出信号,则电梯系统在确认第二轿厢(55)未坐人的情况下,让离合器(Q)接合或保持接合,并打开第一曳引装置中的制动器,启动第二曳引装置,使得第一轿厢被动运行并平层放人。

相对于轻载情况,若发生关人的轿厢处于重载时,则需要往另一轿厢内加载重物,使得第一轿厢及其负载的重量和与第二轿厢及其负载的重量和大致相同,之后的救援方式同上。

不管救援方式选择哪种形式,相对于手动盘车救人,利用两轿厢的联动来实现救援更加省力、快捷。

作为优选,救援辅助单元(S)具备紧急按钮,其位于轿厢内。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并联设置的双梯应用场合下,通过离合式传动机构中的离合器接合,实现第一轿厢与第二轿厢的联动关系,并且传递第一曳引轮与第二曳引轮之间的扭矩,到达节能的目的;另外,通过离合式传动机构中的离合器接合,使得第一曳引装置以及第二曳引装置的驱动力以及制动力相互借用,从而实现电梯的救援、防溜梯、以及断电续航目的。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本发明已指出的设计方式或设计思路,均应认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