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千斤顶的密封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3127发布日期:2019-03-19 21:58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机千斤顶的密封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千斤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飞机千斤顶的密封件。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是指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顶起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千斤顶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和操作,千斤顶的密封部件的密封性能直接关系到千斤顶是否能正常工作。通常千斤顶的顶升和卸荷是通过活塞在油缸筒内壁中上下移动完成的,活塞推动活塞杆将负荷升起,活塞收缩则带动活塞杆收缩,从而卸荷。

影响千斤顶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活塞组件的支撑能力以及液压油的密封能力,在负荷升起时,活塞组件通常受到很大的压力,长久使用,极易发生应力破坏而变形,导致高液压油渗漏,从而液压不足或不稳定,使千斤顶状态不稳定,降低千斤顶的使用寿命并且很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提出一种飞机千斤顶的密封件,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千斤顶的密封件,以解决活塞组件在长久使用后,极易发生应力破坏变形,导致高液压油渗漏,从而液压不足或不稳定,使千斤顶状态不稳定,降低千斤顶的使用寿命并且很容易发生事故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飞机千斤顶的密封件,包括油缸筒,所述油缸筒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活塞杆,所述油缸筒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活塞杆的顶端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油缸筒的上方,所述活塞杆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圆形固定板,且圆形固定板位于活塞的上方,所述圆形固定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侧与油缸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圆形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侧与密封圈的一侧相接触,所述油缸筒的顶部内壁上焊接有对称设置的支撑杆,四个支撑杆的底部均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的内壁上焊接有横板,所述盲孔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圆形滑动板,所述圆形滑动板位于横板的上方,所述横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圆形滑动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底端贯穿第二通孔并延伸至横板的下方,所述圆杆的底部焊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底端延伸至凹槽内并与凹槽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圆形滑动板的顶部焊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与盲孔的顶部内壁相焊接。

具体地,所述盲孔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圆形滑动板的外侧延伸至第一滑动槽内并与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上焊接有第一丝杆螺母,所述丝杆与第一丝杆螺母相匹配。

具体地,所述圆形滑动板的底部焊接有第一轴承,所述圆杆的顶端延伸至第一轴承的内圈并与第一轴承的内圈相焊接,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上焊接有第二轴承,所述丝杆的底端延伸至第二轴承的内圈并与第二轴承的内圈相焊接。

具体地,所述丝杆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上焊接有第二丝杆螺母,所述丝杆的底端贯穿第二丝杆螺母并延伸至支撑板的下方,所述丝杆与第二丝杆螺母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焊接有横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弧形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横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凹槽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弧形板的底部延伸至第二滑动槽内并与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弧形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动槽,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和底端均焊接有转动轴,两个转动轴分别贯穿第一转动槽和第二转动槽并分别与第一转动槽和第二转动槽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在活塞上升的过程中,活塞杆可以带动圆形固定板向上移动,圆形固定板可以带动密封圈向上移动,同时圆形固定板可以带动丝杆向上移动,丝杆可以带动圆杆向上移动,同时会压缩弹簧,当丝杆移动到第一丝杆螺母的位置时,丝杆会进行转动,则丝杆可以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支撑板可以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可以推动弧形板向密封圈的方向进行移动并挤压密封圈,使密封圈与油缸筒的内壁贴合的更加紧密。

(2)本实用新型中,在活塞上升的过程中,活塞杆可以带动丝杆和圆杆向上移动,丝杆可以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支撑板可以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可以推动弧形板向密封圈的方向进行移动并挤压密封圈,使密封圈与油缸筒的内壁贴合的更加紧密,使得密封圈可以将泄露的高液压油封闭在油缸筒内,防止高液压油从油缸筒内泄露出去,使千斤顶具有双重密封的效果,保证液压的稳定,增加了千斤顶的使用寿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分别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圆形固定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板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活塞,2-油缸筒,3-活塞杆,4-密封圈,5-弧形板,6-转动杆,7-凹槽,8-支撑板,9-丝杆,10-盲孔,11-圆形滑动板,12-支撑杆,13-弹簧,14-第一轴承,15-圆杆,16-横板,17-横杆,18-第二轴承,19-圆形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飞机千斤顶的密封件,包括油缸筒2,油缸筒2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活塞1,活塞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活塞杆3,油缸筒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活塞杆3的顶端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油缸筒2的上方,活塞杆3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圆形固定板19,且圆形固定板19位于活塞1的上方,圆形固定板1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圈4,密封圈4的外侧与油缸筒2的内壁滑动连接,圆形固定板19的顶部开设有凹槽7,凹槽7的底部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弧形板5,弧形板5的一侧与密封圈4的一侧相接触,油缸筒2的顶部内壁上焊接有对称设置的支撑杆12,四个支撑杆12的底部均开设有盲孔10,盲孔10的内壁上焊接有横板16,盲孔10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圆形滑动板11,圆形滑动板11位于横板16的上方,横板16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圆形滑动板1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圆杆15,圆杆15的底端贯穿第二通孔并延伸至横板16的下方,圆杆15的底部焊接有丝杆9,丝杆9的底端延伸至凹槽7内并与凹槽7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圆形滑动板11的顶部焊接有弹簧13,弹簧13的顶端与盲孔10的顶部内壁相焊接,盲孔10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动槽,圆形滑动板11的外侧延伸至第一滑动槽内并与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第二通孔的内壁上焊接有第一丝杆螺母,丝杆9与第一丝杆螺母相匹配,圆形滑动板11的底部焊接有第一轴承14,圆杆15的顶端延伸至第一轴承14的内圈并与第一轴承14的内圈相焊接,凹槽7的底部内壁上焊接有第二轴承18,丝杆9的底端延伸至第二轴承18的内圈并与第二轴承18的内圈相焊接,丝杆9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支撑板8,支撑板8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内壁上焊接有第二丝杆螺母,丝杆9的底端贯穿第二丝杆螺母并延伸至支撑板8的下方,丝杆9与第二丝杆螺母螺纹连接,支撑板8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支撑板8的另一侧焊接有横杆17,转动杆6的一端与弧形板5的一侧转动连接,横杆17远离支撑板8的一端与凹槽7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凹槽7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弧形板5的底部延伸至第二滑动槽内并与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支撑板8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转动槽,弧形板5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动槽,转动杆6的顶端和底端均焊接有转动轴,两个转动轴分别贯穿第一转动槽和第二转动槽并分别与第一转动槽和第二转动槽转动连接,在活塞1上升的过程中,活塞杆3可以带动圆形固定板19向上移动,圆形固定板19可以带动密封圈4向上移动,同时圆形固定板19可以带动丝杆9向上移动,丝杆9可以带动圆杆15向上移动,同时会压缩弹簧13,当丝杆9移动到第一丝杆螺母的位置时,丝杆9会进行转动,则丝杆9可以带动支撑板8向下移动,支撑板8可以带动转动杆6进行转动,转动杆6可以推动弧形板5向密封圈4的方向进行移动并挤压密封圈4,使密封圈4与油缸筒2的内壁贴合的更加紧密,本实用新型中,在活塞1上升的过程中,活塞杆3可以带动丝杆9和圆杆15向上移动,丝杆9可以带动支撑板8向下移动,支撑板8可以带动转动杆6进行转动,转动杆6可以推动弧形板5向密封圈4的方向进行移动并挤压密封圈4,使密封圈4与油缸筒2的内壁贴合的更加紧密,使得密封圈4可以将泄露的高液压油封闭在油缸筒2内,防止高液压油从油缸筒2内泄露出去,使千斤顶具有双重密封的效果,保证液压的稳定,增加了千斤顶的使用寿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工作原理:在活塞1上升的过程中,活塞杆3带动圆形固定板19向上移动,圆形固定板19带动密封圈4在油缸筒2的内壁上向上滑动,同时圆形固定板19带动丝杆9向上移动,丝杆9带动圆杆15向上移动,圆杆15带动圆形滑动板11在盲孔10的内壁上向上滑动,同时圆形滑动板11会压缩弹簧13,当丝杆9移动到第一丝杆螺母的位置时,由于第一丝杆螺母是固定在横板16上的,所以丝杆9会进行转动,使丝杆9带动支撑板8向下移动,支撑板8带动转动杆6进行转动,同时支撑板8也会带动横杆17向下移动,则转动杆6可以推动弧形板5向密封圈4的方向进行移动并挤压密封圈4,使密封圈4与油缸筒2的内壁贴合的更加紧密,使得密封圈4可以将泄露的高液压油封闭在油缸筒2内,防止高液压油从油缸筒2内泄露出去,使千斤顶具有双重密封的效果,保证液压的稳定,增加了千斤顶的使用寿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