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栓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0346发布日期:2019-03-08 17:59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栓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栓上料装置,具体地说是间歇性的上料螺栓,属于流水线自动化装配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工业生产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应用自动化设备进行工业标准化生产,工序的布置对生产效率能够产生很大影响,流水线上工作常常采用自动化供料的装置来代替效率低下的人工上料,由于螺栓的特殊结构很多场合难以实现自动化上料,并且为了适应整体流水线的工作,螺栓并不需要持续的上料,需要间歇性的上料,为了提高上生产效率,急需一种能够间歇性的螺栓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栓上料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螺栓上料装置,是由振动盘底座、振动盘、出料导轨、导轨支架、上料装置和下料导轨组成的,振动盘通过振动盘底座安装在地面上,振动盘出口处连接有一出料导轨,出料导轨由导轨支架支撑,导轨支架安装于振动盘底座上,出料导轨前端是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前端是下料导轨。

所述的出料导轨具有两个螺栓头槽和螺栓杆垫块,出来的的螺栓头部跟杆部分别在螺栓头槽和螺栓杆垫块上运动。

所述上料装置是由上料支架、上料电机、主动拨盘、槽轮、转轴、上料滚槽、沉头凹槽、滚动轴承和外壳组成的,上料支架安装于地面上,上料电机安装在上料支架上,上料电机带动主动拨盘转动,主动拨盘带动槽轮转动,槽轮安装在转轴上,转轴一端与上料滚槽相连,另一端通过滚动轴承与上料支架相连,上料滚槽内上还具有沉头凹槽,外壳包裹着一半上料滚槽。

所述的外壳由内腔、转轴端口和外壳支架组成,转轴端口是转轴转动的预留口,内腔的半径比上料滚槽的半径大1-2cm,外壳支架把外壳固定在上料支架上,内腔具有光滑的表面。

该发明的有益之处是:该装置能够实现螺栓的间歇性自动化上料,无需人工,上料高效灵活,提高了流水线的工作效率;采用振动盘底座降低了振动盘的噪声影响;振动盘能够实现持续性高效上料;出料导轨的两个螺栓头槽可以保证无论从振动盘出来的螺栓是何种朝向,都能使其螺栓头部沉入凹槽中,为下面有序化的上料提供保障;主动拨盘和槽轮能够使得螺栓实现间歇性的上料;沉头凹槽的设置使得螺栓进入上料滚槽后能够把螺栓头沉入沉头凹槽中,防止在运载过程中发生卡塞;滚动轴承使得上料滚槽运转流畅,保证上料精度;内腔具有光滑的表面,能够保证螺栓在输出过程中不发生卡塞。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出料导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上料装置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中,振动盘底座1、振动盘2、出料导轨3、导轨支架4、上料装置5、下料导轨6,螺栓头槽301、螺栓杆垫块302、上料支架501、上料电机502、主动拨盘503、槽轮504、转轴505、上料滚槽506、沉头凹槽507、滚动轴承508、外壳509、内腔5091、转轴端口5092、外壳支架5093。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螺栓上料装置,是由振动盘底座1、振动盘2、出料导轨3、导轨支架4、上料装置5和下料导轨6组成的,振动盘2通过振动盘底座1安装在地面上,振动盘2出口处连接有一出料导轨3,出料导轨3由导轨支架4支撑,导轨支架4安装于振动盘底座1上,出料导轨3前端是上料装置5,上料装置5前端是下料导轨6。

所述的出料导轨3具有两个螺栓头槽301和螺栓杆垫块302,出来的的螺栓头部跟杆部分别在螺栓头槽301和螺栓杆垫块302上运动。

所述上料装置5是由上料支架501、上料电机502、主动拨盘503、槽轮504、转轴505、上料滚槽506、沉头凹槽507、滚动轴承508和外壳509组成的,上料支架501安装于地面上,上料电机502安装在上料支架501上,上料电机502带动主动拨盘503转动,主动拨盘503带动槽轮504转动,槽轮504安装在转轴505上,转轴505一端与上料滚槽506相连,另一端通过滚动轴承508与上料支架501相连,上料滚槽506内上还具有沉头凹槽507,外壳509包裹着一半上料滚槽506。

所述的外壳509由内腔5091、转轴端口5092和外壳支架5093组成,转轴端口5092是转轴505转动的预留口,内腔5091的半径比上料滚槽506的半径大1-2cm,外壳支架5093把外壳固定在上料支架501上,内腔5091具有光滑的表面。

工作时,由振动盘2上料来的螺栓进入出料导轨3,此时无论螺栓朝向前后哪个方向,其头部总能落入螺栓头槽301内,使其按序向前运动至上料装置5中的上料滚槽506,上料电机502以一定速度运动,从而带动主动拨盘503运动,进而带动槽轮504做间歇性上料运动,每隔一定时间出料一个螺栓,由于重力作用通过下料导轨6落下至规定工序位置。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任何气爪来握住玻璃,任何切刀来切断玻璃,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