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导引叉车的防撞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5858发布日期:2019-01-13 17:4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自动导引叉车的防撞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导引车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导引叉车的防撞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GuidedVehicle)是指具有磁条,轨道或者激光等自动导引设备,沿规划好的路径行驶,以电池为动力,并且装备安全保护以及各种辅助机构(例如移载,装配机构)的无人驾驶的自动化车辆。通常多台AGV与控制计算机(控制台),导航设备,充电设备以及周边附属设备组成AGV系统,其主要工作原理表现为在控制计算机的监控及任务调度下,AGV可以准确的按照规定的路径行走,到达任务指定位置后,完成一系列的作业任务。为了实现不同的货运功能,AGV的货品搬运机构具有不同的模式,其中,配备有升降式货叉的AGV习惯上称之为自动导引叉车。由于货叉突出于车体较远,且机械强度较高,因此发生碰撞的风险较高,对于这一问题,常规叉车至少可以由驾驶员提高注意,而由于AGV属于无人值守车辆,因此发生此类碰撞的风险更高,危害更大。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导引叉车的防撞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升降式货叉的AGV不具有防撞保护功能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自动导引叉车的防撞保护装置,包括纵向臂,货叉,铰接轴,托架,卡槽,螺栓,红外测距传感器,蜂鸣器,第二壳体,第一壳体,腔体,按钮,其中货叉通过铰接轴铰接在纵向臂的前部,托架固定连接在纵向臂的底端,所述托架的上表面与货叉的下表面相互贴合,卡槽和螺栓分别连接在纵向臂的后部,所述纵向臂的前部还连接有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与蜂鸣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蜂鸣器连接在纵向臂上;在货叉的前端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为腔体,第二壳体套接在第一壳体的外部,按钮位于所述腔体中,按钮的上端面与第二壳体的内侧相互贴合,所述按钮通过导线与所述自动导引叉车的制动机构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按钮包括按钮座和按键,所述按钮座固定连接在货叉的前端,所述按键的上端面与第二壳体的内侧相互贴合。作为优选,蜂鸣器连接在纵向臂的侧部。作为优选,红外测距传感器具有若干个。作为优选,托架的长度小于货叉长度的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导引叉车的防撞保护装置。在该技术方案中,纵向臂一方面用于通过卡槽和螺栓与自动导引叉车的升降机构连接,另一方面用于承载货叉;货叉通过铰接轴连接在纵向臂上,同时受到托架的托举作用。红外测距传感器用于侦测前端物体的距离,当距离小于某一阈值时启动蜂鸣器报警,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在货叉前端设置了控制自动导引叉车制动的按钮,该按钮位于封闭的第一壳体中,其上端面突出于腔体外部,并与活动的第二壳体内侧贴合固定,当发生碰撞时,第二壳体首先受力,按压按钮,从而使车辆制动。本实用新型利用伴随碰撞所产生的物理形变实现车辆的及时制动,同时以蜂鸣器进行碰撞预警,有效降低了自动导引叉车发生碰撞的危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的局部剖面图;图中:1、纵向臂2、货叉3、铰接轴4、托架5、卡槽6、螺栓7、红外测距传感器8、蜂鸣器9、第二壳体10、第一壳体11、腔体12、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自动导引叉车的防撞保护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纵向臂1,货叉2,铰接轴3,托架4,卡槽5,螺栓6,红外测距传感器7,蜂鸣器8,第二壳体9,第一壳体10,腔体11,按钮12,其中货叉2通过铰接轴3铰接在纵向臂1的前部,托架4固定连接在纵向臂1的底端,所述托架4的上表面与货叉2的下表面相互贴合,卡槽5和螺栓6分别连接在纵向臂1的后部,所述纵向臂1的前部还连接有红外测距传感器7,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7与蜂鸣器8通过导线连接,所述蜂鸣器8连接在纵向臂1上;在货叉2的前端连接有第一壳体10,所述第一壳体10内部为腔体11,第二壳体9套接在第一壳体10的外部,按钮12位于所述腔体11中,按钮12的上端面与第二壳体9的内侧相互贴合,所述按钮12通过导线与所述自动导引叉车的制动机构连接。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纵向臂1一方面用于通过卡槽5和螺栓6与自动导引叉车的升降机构连接,另一方面用于承载货叉2;货叉2通过铰接轴3连接在纵向臂1上,同时受到托架4的托举作用。红外测距传感器7用于侦测前端物体的距离,当距离小于某一阈值时启动蜂鸣器8报警,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与此同时,本实施例在货叉2前端设置了控制自动导引叉车制动的按钮12,该按钮12位于封闭的第一壳体10中,其上端面突出于腔体11外部,并与第二壳体9内侧贴合固定,当发生碰撞时,第二壳体9首先受力,按压按钮12,从而使车辆制动。实施例2自动导引叉车的防撞保护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纵向臂1,货叉2,铰接轴3,托架4,卡槽5,螺栓6,红外测距传感器7,蜂鸣器8,第二壳体9,第一壳体10,腔体11,按钮12,其中货叉2通过铰接轴3铰接在纵向臂1的前部,托架4固定连接在纵向臂1的底端,所述托架4的上表面与货叉2的下表面相互贴合,卡槽5和螺栓6分别连接在纵向臂1的后部,所述纵向臂1的前部还连接有红外测距传感器7,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7与蜂鸣器8通过导线连接,所述蜂鸣器8连接在纵向臂1上;在货叉2的前端连接有第一壳体10,所述第一壳体10内部为腔体11,第二壳体9套接在第一壳体10的外部,按钮12位于所述腔体11中,按钮12的上端面与第二壳体9的内侧相互贴合,所述按钮12通过导线与所述自动导引叉车的制动机构连接。所述按钮12包括按钮座和按键,所述按钮座固定连接在货叉2的前端,所述按键的上端面与第二壳体9的内侧相互贴合。蜂鸣器8连接在纵向臂1的侧部。红外测距传感器7具有若干个。托架4的长度小于货叉2长度的1/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