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一次成型固定内衬的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0634发布日期:2019-03-19 21:31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一次成型固定内衬的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品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一次成型固定内衬的包装盒。



背景技术:

包装盒的功能主要是用于保护运输中产品的安全性,以及便于搬运和摆放,包装盒的对产品的固定、缓冲、减震性能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普通的包装盒一般不包括内衬固定装置;因此普通的包装盒在包装不同规格产品时,由于产品之间内衬固定装置,产品之间会产生晃动和碰撞,并且缓冲、减震效果有限,在实际使用中仍会经常导致碰撞等情况,防护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普通的包装盒在包装不同规格产品时,需要把已生产出的包装盒返工,手动更改内部结构,以达到符合不同规格产品的包装需求,而包装盒返工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和纸张材料,增加了工序,最终导致在同等生产条件下,延长了生产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不利于节能降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改进要求。

因此,研制一种有效防止产品晃动的包装盒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防止产品晃动的带一次成型固定内衬的包装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后侧壁,与后侧壁一体连接的左侧壁、右侧壁,与右侧壁一体连接的前侧壁,与前侧壁顶部一体连接的上盒盖,与后侧壁底部一体连接的下盒盖,以及辅助固定装置,所述右侧壁的下部连接下固定层板,所述后侧壁的顶部连接上固定层板,所述下固定层板的各个部分沿折弯压痕折叠后固定于右侧壁上,所述上固定层板的各个部分沿折弯压痕折叠后固定于前侧壁上,规整定型后构成立体结构型产品固定内衬;其中,所述下固定层板包括一体成型设置设置的前端立支板、左端立支板、下支撑板、上固定板和左固定板,所述前端立支板的一侧连接右侧壁,另一侧连接左端立支板,所述前端立支板与右侧壁、左端立支板之间分别设有折弯压痕;所述左端立支板的底部连接左固定板,顶部依次连接上固定板和下支撑板,所述左端立支板与左固定板、上固定板之间分别设置有折弯压痕。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方便,保护防碎和晃动的可靠性高,成本低,利用硬纸一页裁切折叠成型,节省材料和成本,包装、拆卸方便快捷,包装方式灵活多变,能根据不同产品形状,以及不同规格的产品在同一包装盒中包装的需求,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容纳卡孔,不占用产品包装空间,最大限度的节省空间,防止不同规格产品之间因未固定稳而晃动,并能达到更好的展现所包装产品的效果,要拆开观察和检验产品也很方便;

2、最大化防止物品在搬运、输送过程中造成碰撞而损坏,在提高物自包装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包装质量,减少了产品的损坏率,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环保性;

3、解决传统包装盒在包装不同产品形状,以及不同规格的产品在同一包装盒中包装时,需要把成品包装盒返工,根据产品形状和规格手动设置固定内衬,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人工投入,提高包装效率,缩短生产时间,最终达到降低包装成本和降低能耗,提升生产经济效益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后侧壁,2~左侧壁,3~前侧壁,4~右侧壁,5~上盒盖,6~下盒盖,7~上固定层板,8~上过渡折板,9~前端立支板,10~左端立支板,11~下支撑板,12~上固定板,13~左固定板,14~下过渡折板,15~容纳卡孔,16~贴合板,17~可视窗口,18~辅助固定装置,19~手持容纳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1~ 2所示的带一次成型固定内衬的包装盒,包括后侧壁1,与后侧壁1一体连接的左侧壁2、右侧壁4,与右侧壁4一体连接的前侧壁3,与前侧壁3顶部一体连接的上盒盖5,与后侧壁1底部一体连接的下盒盖6,以及辅助固定装置18,所述右侧壁4的下部连接下固定层板,所述后侧壁1的顶部连接上固定层板7,所述下固定层板的各个部分沿折弯压痕折叠后固定于右侧壁4上,所述上固定层板7的各个部分沿折弯压痕折叠后固定于前侧壁3上,规整定型后构成立体结构型产品固定内衬;其中,所述下固定层板包括一体成型设置设置的前端立支板9、左端立支板10、下支撑板11、上固定板12和左固定板13,所述前端立支板9的一侧连接右侧壁4,另一侧连接左端立支板10,所述前端立支板9与右侧壁4、左端立支板10之间分别设有折弯压痕;所述左端立支板10的底部连接左固定板13,顶部依次连接上固定板12和下支撑板11,所述左端立支板10与左固定板13、上固定板12之间分别设置有折弯压痕。

所述的上固定板12和下支撑板11之间设置有下过渡折板14,所述下过渡折板14与上固定板12、下支撑板11之间分别设置有折弯压痕。

所述的后侧壁1与上固定层板7之间设置有上过渡折板8,所述上过渡折板8与后侧壁1、上固定层板7之间分别设置有折弯压痕。

所述的上固定层板7上设置有可容纳产品的容纳卡孔15;所述上固定板12和左固定板13上分别设置有可容纳产品的容纳卡孔15。

所述的上固定板12与下支撑板11等宽。

所述的下过渡折板14的宽度不小于上固定板12或下支撑板11的三分之一宽度。

所述的上过渡折板8的宽度不小于上固定层板7的三分之一宽度。

所述的右侧壁4与前端立支板9之间设置有贴合板16,所述下支撑板11与左固定板13分别设置有贴合板16。

所述的辅助固定装置18为槽箱式结构,所述的辅助固定装置18上设置产品颈部容纳卡孔15,所述的颈部容纳卡孔15两侧设置手持容纳卡孔19。

所述辅助固定装置18之箱式结构的上板面与产品上沿平齐。

所述的前侧壁3上还开设有可视窗口17。

所述可视窗口17上设置有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隔离层。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使用时,把大规格的产品放入左固定板13的容纳卡孔15中,把小规格的产品放入上固定板12的容纳卡孔15中,并使小规格产品的底部被下支撑板11支撑住,其次,向下翻折下过渡折板14与上固定板12之间的折弯压痕,在向上翻折下过渡折板14与上支撑支板之间的折弯压痕,使上支撑支板上的容纳卡孔15分别卡固住大规格、小规格产品的上部,最后盖合上上盒盖5,完成包装工作。在此包装过程中,可根据大规格、小规格产品与上盒盖5之间的间距,在包装盒内的顶部放入辅助固定装置18,使助固定装置18把大规格、小规格产品的瓶颈及其顶部固定在包装盒内,防止产品与上盒盖5之间产生晃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