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5029发布日期:2019-03-27 09:23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电路等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电梯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其安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电梯轿厢的意外移动极易造成剪切、挤压等事故,直接影响到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轿厢的运行进行监测,能可靠的检测到意外移动并通过安全装置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电梯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其安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电梯轿厢的意外移动极易造成剪切、挤压等事故,直接影响到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轿厢的运行进行监测,能可靠的检测到意外移动并通过安全装置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电路对电梯相应的部件进行监测,但要想发挥其功能必须依靠安全控制系统和平层感应装置来实现,监测装置必须要保证其电梯轿厢脱离开锁位置时监测到是否存在意外移动的情况。并且设置好监测装置时必须要单独或者整体系统进行型式试验,通过10次以上的型式试验,完全过关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 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即制停部件,制停部件是通过作用于对重、轿厢、曳引轮、钢丝绳、曳引轮轴等部分来实现制停功能。制停部件不仅可以作用于轿厢,让轿厢停止运作,还可以与上行超速、下行超速保护装置共同作用,制停对重、轿厢时,通过对重安全钳和轿厢安全钳来产生制停功能,此时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的重担落在限速器、监测系统的部分。如果制停部件作用于钢丝绳,此时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就变成了钢丝绳与检测系统。如果此时利用制动器作用于曳引轮,则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变成了制动器和监测系统,因为制动区域曳引轮的功能可以用制动器来实现。

现有的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采取的电路较为单一,无法系统的,全方位的判断电梯发生意外移动时,电梯各个单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因此,现有电梯经常发生意外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电路,包括电梯控制主电路,设有封门输出继电器、封门反馈输入端、门区输入端;平层感应器,安装于电梯轿厢的轿顶;上再平层开关和下再平层开关; 第一跳线接头,包括低平电压端;高平电压端,连接至所述上再平层开关和下再平层开关以及封门输出继电器的一端;再平层上门区连接端,连接至所述上再平层开关的另一端;一第二电路的一端连接至再平层上门区连接端,第二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低平电压端;再平层下门区连接端,连接至所述下再平层开关的另一端;一第三电路的一端连接至再平层下门区连接端,第三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低平电压端再平层条件满足输入端,连接至一第一条件判断电路,所述第一条件判断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低平电压端; 再平层条件满足输出端,其两端分别连接至封门输出继电器和高平电压端;再平层条件满足输出公共端,第一开关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再平层条件满足输出公共端和所述高平电压端;再平层门区输出端,连接至门区输入端,第二开关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再平层门区输出端和所述高平电压端;再平层门区输出公共端,连接至封门反馈输入端,第三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再平层门区输出公共端,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二连接端连接至高平电压端,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三连接端连接至一第一电路,所述第一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低平电压端;第二跳线接头,包括封门锁输出端、封门锁输出公共端和防溜车输出端,接收所述平层感应器的封门信号;防溜车输出端连接至低平电压端;封门锁安全回路,连接于所述封门锁输出端和防溜车输出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封门锁安全回路包括轿厢门门锁开关,一端连接至电梯控制主电路;多级厅门门锁开关,相互串联组成厅门门锁单元,该厅门门锁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轿厢门门锁开关的另一端和电梯控制主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封门锁安全回路还包括抱闸回路,连接至所述电梯控制主电路,以及夹绳器电路,连接至所述电梯控制主电路,以及安全钳控制端,连接至所述电梯控制主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电路,有效的实现了厅门或轿门打开情况下,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情况,安全可靠,保障了电梯的有效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电路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跳线接头扩展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号时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门锁安全回路的电路结构图。

其中,

1电梯控制主电路; 2第一跳线接头;

3第二跳线接头; 4上再平层开关;

5下再平层开关; 61第一电路;

62第二电路; 63第三电路;

7第一条件判断电路; 81第一开关电路;

82第二开关电路; 83第三开关电路;

9封门锁安全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电路,包括电梯控制主电路1、平层感应器、上再平层开关4和下再平层开关5、第一跳线接头2、第二跳线接头3以及封门锁安全回路9。

电梯控制主电路1设有封门输出继电器、封门反馈输入端、门区输入端。平层感应器(图未示)安装于电梯轿厢的轿顶。

第一跳线接头2包括低平电压端、高平电压端、再平层上门区连接端、再平层下门区连接端、再平层条件满足输出端、再平层条件满足输出公共端、再平层门区输出端、再平层条件满足输出公共端、再平层门区输出端、再平层门区输出公共端。第二跳线接头3包括封门锁输出端、封门锁输出公共端和防溜车输出端。

表1为图1中的跳线接头的各个连接端的对应关系。

高平电压端连接至所述上再平层开关4和下再平层开关5以及封门输出继电器的一端;再平层上门区连接端,连接至所述上再平层开关4的另一端;一第二电路62的一端连接至再平层上门区连接端,第二电路62的另一端连接至低平电压端。第二电路62的具体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再平层下门区连接端连接至所述下再平层开关5的另一端;一第三电路63的一端连接至再平层下门区连接端,第三电路63的另一端连接至低平电压端第三电路63的具体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再平层条件满足输入端连接至一第一条件判断电路7,所述第一条件判断电路7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低平电压端; 再平层条件满足输出端,其两端分别连接至封门输出继电器和高平电压端;再平层条件满足输出公共端,第一开关电路8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再平层条件满足输出公共端和所述高平电压端;再平层门区输出端,连接至门区输入端,第二开关电路8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再平层门区输出端和所述高平电压端;再平层门区输出公共端,连接至封门反馈输入端,第三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再平层门区输出公共端,第三开关电路83的第二连接端连接至高平电压端,第三开关电路83的第三连接端连接至一第一电路61,所述第一电路6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低平电压端。第二跳线接头3,包括封门锁输出端、封门锁输出公共端和防溜车输出端,接收所述平层感应器的封门信号;防溜车输出端连接至低平电压端;封门锁安全回路9,连接于所述封门锁输出端和防溜车输出端之间。

表2为图1中,各个元件的名称和参数。

所述封门锁安全回路9包括轿厢门门锁开关,一端连接至电梯控制主电路1;多级厅门门锁开关,相互串联组成厅门门锁单元,该厅门门锁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轿厢门门锁开关的另一端和电梯控制主电路1。

所述封门锁安全回路9还包括抱闸回路,连接至所述电梯控制主电路1,以及夹绳器电路,连接至所述电梯控制主电路1,以及安全钳控制端,连接至所述电梯控制主电路1。如图4所示,图4中,SMJ为轿厢门门锁,SMn为第n层厅门门锁,门锁为单触点门锁。其中,信号端203(+)与信号端104(+)连接的为抱闸回路和/或夹绳器电路和/或安全钳控制端。

电梯控制主板对电梯内的各个传感器信号进行检测。如光电开关,平层继电器等。平层继电器在平层和非平层时输出信号相反,光电开关也是。本设计利用继电器的自锁和互锁原理对电梯的平层状态进行保护。当所有的支路上的条件都满足了之后,主板才会接收到平层信号。而当电梯故障时,装置会立刻做出反应,断开相应的继电器,发送给主板故障信号,主板控制抱闸继电器等设备动作,锁死整个电梯,形成一整个保护循环。在电梯运行至目标楼层要停梯时,在国标GB7588-2003规定的梯速下,此再平层与防溜车安全电路板通过检测上下再平层门区信号,与电梯控制主板配合将门锁进行桥接,实现提前将门打开,再进行平层的功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