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间烟苗漂盘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0897发布日期:2019-04-24 00:28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田间烟苗漂盘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所属设施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田间烟苗漂盘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烟苗采用集中化育苗,成苗后,需将烟苗运输至田间进行烟苗移栽。目前,生产上多采用烟苗运输架进行烟苗运输,以保证烟苗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损伤,或烟苗因相互接触摩擦产生损伤或病害传播。当前采用的烟苗运输架多为根据车辆货箱制作的固定式烟苗运输架,分铁质或木质,烟苗运输架制作过于庞大,质量笨重,不便于烟苗的装卸。同时,烟苗运至烟农户后需全部卸下,再由农户根据实际需求分别运输至需移栽的田块。

重庆烟区多为山地,地势条件复杂,且农户的烟田较为分散,很大部分田块车辆无法直接到达,在烟苗移栽时,需要烟农对苗盘进行人工搬运至移栽田块。因人工搬运时,受器具限制,多采用背篓背或手提,造成单人次搬运量受限或手提导致漂盘损伤,影响下次苗盘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田间烟苗漂盘运输装置,该田间烟苗漂盘运输装置最大限度地减轻了装置的重量和运输负荷,解决了苗盘在田间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损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田间烟苗漂盘运输装置,包括四方形的底座、三根分别竖向设置在底座三条相邻边沿中部的套筒,还包括多个托板,所述托板的一条边沿上竖向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上半部位于托板板面上部且设置成筒形,所述立柱的下半部位于托板板面下部且设置成棱柱体,所述棱柱体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立柱上半部筒孔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相应,使得一个托板上面的立柱下半部分的棱柱体可以插入到另一个托板上面的立柱的上半部分的筒孔中;所述套筒的筒口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立柱下半部棱柱体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相应,使得所述立柱下半部的棱柱体与套筒能够插接配合。

进一步,所述棱柱体内设置有通孔,所述立柱上半部的筒孔与所述通孔相互连通。

进一步,所述底座由四根钢板焊接而成,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套筒的三条相邻边由三根三角钢板制成,所述底座上未设置有套筒的一条边由扁钢板制成。

进一步,还包括四根绳索,所述底座一条边的扁钢板的中部设置有允许绳索从中穿过的孔A,所述绳索能够从所述立柱下半部棱柱体内的通孔以及立柱上半部分的筒孔中穿过。

进一步,还包括挂钩,所述挂钩的一端与四根绳索的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长条形的挡板,所述挡板沿自身的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有多个允许绳索从中穿过的孔B。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田间烟苗漂盘运输装置,包括四方形的底座、三根分别竖向设置在底座三条相邻边沿中部的套筒,还包括多个托板,所述托板的一条边沿上竖向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上半部位于托板板面上部且设置成筒形,所述立柱的下半部位于托板板面下部且设置成棱柱体,所述棱柱体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立柱上半部筒孔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相应。本实用新型的田间烟苗漂盘运输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解决烟苗运输车辆无法直接到达烟田时,烟苗人工运输问题;

2)增加了单人次运输数量,减少了该环节运输烟苗损伤及病害传播几率;

3)可快速拼接的模块化设计,该装置可以实现组装使用,解决车辆运输问题;同时,实现了该装置使用状态或闲置状态的转换,有效解决闲置时占用过多空间不便保存的问题;

4)实现车辆运输和田间运输的无缝衔接,解决烟农对烟苗运输过程因装卸繁琐导致用工成本增加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田间烟苗漂盘运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田间烟苗漂盘运输装置中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田间烟苗漂盘运输装置中托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体现本实用新型田间烟苗漂盘运输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田间烟苗漂盘运输装置,包括四方形的底座1、三根分别竖向设置在底座三条相邻边沿中部的套筒2,所述底座短边长度34cm,长边长度45cm;还包括多个托板3,所述托板呈尺寸为6×20cm的长条形,所述托板的一条边沿上竖向设置有立柱4,立柱位于托板长边边缘的中部,所述立柱的上半部41位于托板板面上部且设置成筒形,所述立柱的下半部42位于托板板面下部且设置成棱柱体,所述棱柱体为四棱柱,所述棱柱体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立柱上半部筒孔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相应,使得一个托板上面的立柱下半部分的棱柱体可以插入到另一个托板上面的立柱的上半部分的筒孔中;所述套筒的筒口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立柱下半部棱柱体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相应,使得所述立柱下半部的棱柱体与套筒能够插接配合。所述棱柱体内设置有通孔43,所述立柱上半部的筒孔与所述通孔相互连通。具体地,所述底座1由四根钢板焊接而成,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套筒的三条相邻边由三根60×60×4mm三角钢板11制成,三角钢板上面的竖向设置的板面位于底座外侧,所述底座上未设置有套筒的一条边由扁钢板12制成。使用时,将托板上面的棱柱体插入到套筒中,然后将多个托板通过立柱依次插接叠放多层,每一层托板之间放置漂盘5,搬运时,搬运人员只需搬动底座即可一次性搬运多个漂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四根绳索6,所述底座一条边的扁钢板的中部设置有允许绳索从中穿过的孔A7,所述绳索能够从所述立柱下半部棱柱体内的通孔以及立柱上半部分的筒孔中穿过。具体地,还包括挂钩8,所述挂钩的一端与四根绳索的端部固定连接。使用时,将绳索从套筒、立柱内的通孔和筒孔中依次穿过,将底座用绳索兜起来,从而方便田间人工挑运时使用,上述改进设置极大地方便了山区里面对漂盘的运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长条形的挡板9,所述挡板沿自身的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有多个允许绳索从中穿过的孔B10。使用时根据漂盘整体的高度将绳索依次从孔A和孔B中穿过,从而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绳索勒坏漂盘。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