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输送系统中自行小车起重的安全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5507发布日期:2019-05-17 20:32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EMS输送系统中自行小车起重的安全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EMS输送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EMS输送系统中自行小车起重的安全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EMS输送系统主要根据生产工艺需求,进行线路布置,由自行小车起吊实现部品的转运、随行装配等工艺功能。

EMS输送系统从原理上说,是靠滑触线供电方式进行供电,通过PLC编程实现自行小车的启停、行走、升降等功能的运输系统。随着现代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无线通讯、条码定位等都已得到可靠广泛应用,使得系统控制更加灵活、功能更加多样化。

升降起重功能作为自行小车的核心功能,一般设计中为安全起见,需要考虑比较大的安全系数,保证起重安全。EMS输送系统应用于工艺装配过程中时,人工通过手柄操作自行小车行走、下降部品,落到目标位置后,切换到随动行走(保持和主线装配),这是目前比较常用的落装工艺。但存在的问题是,在随行装配过程中,装配部件和主件已开始预连接,操作人员需调整部件姿态,控制小幅度升降时,由于起重葫芦有安全系数,对自行小车和上方设备钢结构有较大拉力,形成冲击,对操作人员和设备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消除自行小车起重负载过大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EMS输送系统中自行小车起重的安全保护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EMS输送系统中自行小车起重的安全保护结构,包括轨道、自行小车和环链葫芦,自行小车能在轨道上移动,其特征在于:自行小车的承重部通过起重保护装置与环链葫芦连接,起重保护装置用于检测环链葫芦的起重负载量并将检测信息传发送至控制系统。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起重保护装置由称重传感器、传感器支座及负载支架组成,称重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支座固定在自行小车的承重部上,负载支架的中部与自行小车的承重部连接为一体,负载支架的两端分别与称重传感器的检测端、环链葫芦的上端连接。此结构的优点:此结构能实时检测起重负载量,使用灵活、方便,大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负载支架由连接板和吊臂组成,连接板能与称重传感器的检测端连接,对称设置的吊臂上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两吊臂的下端能与环链葫芦的上端连接。此结构的优点:形状呈U形的负载支架具有承重强度高、安全性好、稳定性好的优点。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起重保护装置能限制起重负载在安全范围内,当起重负载超出限制时,自行小车会报警,直至消除超重为止,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负载支架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EMS输送系统中自行小车起重的安全保护结构,包括轨道1、自行小车2和环链葫芦3,自行小车能在轨道上移动,自行小车的承重部通过起重保护装置4与环链葫芦连接,起重保护装置用于检测环链葫芦的起重负载量并将检测信息传发送至控制系统;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自行小车2主要由主车201、副车202、承载梁203及控制系统204组成,主车和副车的下端通过承载梁连接,主车能带动副车在轨道上移动,控制系统固定在承载梁的一端上,控制系统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起重保护装置4由称重传感器401、传感器支座402及负载支架403组成,称重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支座固定在自行小车的承重部上,即称重传感器固定在承载梁的顶面上,负载支架的中部与自行小车的承重部连接为一体,负载支架的两端分别与称重传感器的检测端、环链葫芦的上端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负载支架403由连接板4031和吊臂4032组成,连接板能与称重传感器的检测端连接,对称设置的吊臂上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两吊臂的中部与承载梁通过螺栓404固定连接,两吊臂的下端能与环链葫芦的上端连接,即两吊臂的下端上均设有销孔4033、两销孔用于固定水平设置的销轴4034、环链葫芦上端处的锁钩与销轴连接;

工作原理:自行小车上的环链葫芦起吊部品时会对负载支架产生拉力,负载支架受力的大小通过称重传感器检测并将检测信息传发送至控制系统;当起重负载超出限制时,自行小车会有报警提示,环链葫芦降下部品后,消除超重报警。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说明之处,为本领域公知的常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