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袋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2635发布日期:2019-06-05 23:1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落袋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落袋槽。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自动化生产取代人工生产成为了趋势。近些年,自动化的包装机械成为研发和生产的热门领域。落袋槽是包装机械中必不可少的装置,而现有技术中,用到的落袋槽是固定式落袋槽,只能起到输送包装袋通道的作用。对于这样一个常用的普通装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往往忽视对其进一步研发,而申请人通过深入的研发,充分利用滑轨式落袋槽的特点,将落袋槽设置成可移动式的,同时和取袋位移吸盘、开袋组件等部件结合起来,完成产品的装袋流程,有利于克服包装机械占用空间过大、效率较低、稳定性差、装袋作业流水线程度低等诸多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节约空间、可紧凑化设置、适合高效稳定的流水作业的落袋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落袋槽,可使包装袋呈类抛物线滑动,具体的,可以是使包装袋从水平方向滑向垂直方向,所述落袋槽由两相对设置的内、外弧形板构成,所述内、外弧形板的上、下长边向内弯折形成上、下卡边;所述内弧形板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外弧形板的侧面设有推动其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的气缸(具体是指推动外弧形板向前和复位运动,以错开内弧形板,形成输送空间),外弧形板的侧面通过连接件和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所述外弧形板的旁侧略高于下卡边上端的位置设有立式储袋仓,所述储袋仓下设有可将包装袋位移到下卡边上端的取袋位移吸盘,在所述下卡边上端的同一水平位置设有承接台,在所述下卡边上端的同一水平位置还设有开袋组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上、下卡边垂直于所述内、外弧形板;所述内、外弧形板的宽度由中间向两端递减;所述上卡边的上半部分省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储袋仓包括略大于包装袋承袋方框和多个由承袋方框向上伸出的限位棒组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取袋位移吸盘包括一或二对吸盘,所述吸盘通过固定件连接取袋气缸,所述取袋气缸的旁侧连接有位移气缸,所述位移气缸安装在带有导轴的支架上,所述位移气缸驱动所述取袋气缸在所述导轴上水平位移。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开袋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下开袋吸盘,所述上开袋吸盘连接驱动其上下位移的驱动气缸;所述下开袋吸盘安装在所述承接台上。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气缸驱动外弧形板错开内弧形板,形成一个包装袋通过的空间,取袋位移吸盘从储袋仓内吸取一个包装袋并将其位移到承接台和下卡边上端,此时气缸驱动外弧形板复位,然后开袋组件将包装袋打开,使得包装袋可进行产品入袋的动作,入袋完成后可以通过相应的操作使包装袋从落袋槽末端滑落呈垂直方向下坠,可以进行垂直的封袋动作,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流水线生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外弧形板设置成可移动式的,可以有效的让出将立式储袋仓中包装袋位移放置袋下卡边上端的空间,使得包装袋位移到承接台和下卡边上端,此时,开袋组件可将包装袋打开进行装袋动作,然后,包装袋可沿落袋槽滑落进行封袋动作(包装袋经过落袋槽从水平方向变为垂直方向输送),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将装袋和封袋的流程衔接起来。

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克服包装机械占用空间过大、效率较低、稳定性差、装袋作业流水线程度低等诸多缺陷。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取袋位移吸盘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开袋组件示意图。

落袋槽1;内、外弧形板2、3;上、下长边4、5;上、下卡边6、7;气缸8;连接件9;气缸的活动端8a;储袋仓10;下卡边上端7a;取袋位移吸盘11;承接台12;开袋组件13;上卡边的上半部分6a;承袋方框101;限位棒102;吸盘1101;固定件1102;取袋气缸1103;取袋气缸1103;位移气缸1104;支架1105;上、下开袋吸盘1301、1302;驱动气缸130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弧形板、气缸、储袋仓、承接台、开袋组件、支架等部件都适应化的安装在机架上,采用本领域惯用的技术手段,同时可采用附加的支撑或连接的部件进行安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可以实施,因此,不对机架和相关附加的部件做进一步公开。

本实用新型一种落袋槽,可使包装袋呈类抛物线滑动,具体的,可以是使包装袋从水平方向滑向垂直方向,从而将装袋和封袋流程有效衔接起来,所述落袋槽由两相对设置的内、外弧形板构成,所述内、外弧形板的上、下长边向内弯折形成上、下卡边,包装袋可以沿下卡边滑落,而上卡边可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包装袋冲出;所述上、下卡边垂直于所述内、外弧形板,有利于包装袋的滑落;所述内、外弧形板的宽度由中间向两端递减,形成合适的弧度,使得包装袋最后可以垂直滑落,进行垂直地封袋动作;为了节省材料,所述上卡边的上半部分省略;所述内弧形板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外弧形板的侧面设有推动其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的气缸,以使外弧形板错开内弧形板,让出横向输送包装袋的空间,气缸可以通过相关连接部件安装在机架上,外弧形板的侧面通过连接件和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所述外弧形板的旁侧略高于下卡边上端的位置设有立式储袋仓,所述储袋仓下设有可将包装袋位移到下卡边上端的取袋位移吸盘,在所述下卡边上端的同一水平位置设有承接台,在所述下卡边上端的同一水平位置还设有开袋组件,所述承接台和下卡边上端在一条直线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储袋仓包括略大于包装袋承袋方框和多个由承袋方框向上伸出的限位棒组成,包装袋可以成叠的放置在包装袋承袋方框上,而限位棒起到限位作用,限位棒可以替换为限位片,取袋位移吸盘可以穿过包装袋承袋方框吸取包装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取袋位移吸盘包括一或二对吸盘,所述吸盘通过固定件连接取袋气缸,所述取袋气缸的旁侧连接有位移气缸,所述位移气缸安装在带有导轴的支架上,支架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位移气缸驱动所述取袋气缸在所述导轴上水平位移,实现将储袋仓内的包装袋横向取放到承接台和下卡边上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开袋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下开袋吸盘,开袋组件适应化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上开袋吸盘连接驱动其上下位移的驱动气缸,已完成开袋动作;所述下开袋吸盘安装在所述承接台上,具体安装是穿过所述承接台并略高于承接台,方便开袋、安装以及节约空间。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一种落袋槽1,可使包装袋呈类抛物线滑动,具体的,使包装袋从水平方向滑向垂直方向,所述落袋槽由两相对设置的内、外弧形板2、3构成,所述内、外弧形板2、3的上、下长边4、5向内弯折形成上、下卡边6、7;所述内弧形板2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外弧形板3的侧面设有推动其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的气缸8,外弧形板3的侧面通过连接件9和气缸的活动端8a连接;所述外弧形板3的旁侧略高于下卡边上端7a的位置设有立式储袋仓10,所述储袋仓10下设有可将包装袋位移到下卡边上端7a的取袋位移吸盘11,在所述下卡边上端7a的同一水平位置设有承接台12,在所述下卡边上端的同一水平位置还设有开袋组件13。所述储袋仓10包括略大于包装袋承袋方框101和多个由承袋方框101向上伸出的限位棒102组成。所述取袋位移吸盘11包括一或二对吸盘1101,所述吸盘1101通过固定件1102连接取袋气缸1103,所述取袋气缸1103的旁侧连接有位移气缸1104,所述位移气缸1104安装在带有导轴的支架1105上,所述位移气缸1104驱动所述取袋气缸1103在所述导轴上水平位移。所述开袋组件13包括相对设置的上、下开袋吸盘1301、1302,所述上开袋吸盘1301连接驱动其上下位移的驱动气缸1303。

实施例2:

结合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一种落袋槽1,可使包装袋呈类抛物线滑动,所述落袋槽由两相对设置的内、外弧形板2、3构成,所述内、外弧形板2、3的上、下长边4、5向内弯折形成上、下卡边6、7;所述内弧形板2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外弧形板3的侧面设有推动其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的气缸8,外弧形板3的侧面通过连接件9和气缸的活动端8a连接;所述外弧形板3的旁侧略高于下卡边上端7a的位置设有立式储袋仓10,所述储袋仓10下设有可将包装袋位移到下卡边上端7a的取袋位移吸盘11,在所述下卡边上端7a的同一水平位置设有承接台12,在所述下卡边上端的同一水平位置还设有开袋组件13。所述上、下卡边6、7垂直于所述内、外弧形板2、3;所述内、外弧形板2、3的宽度由中间向两端递减;所述上卡边的上半部分6a省略。所述储袋仓10包括略大于包装袋承袋方框101和多个由承袋方框101向上伸出的限位棒102组成。所述取袋位移吸盘11包括一或二对吸盘1101,所述吸盘1101通过固定件1102连接取袋气缸1103,所述取袋气缸1103的旁侧连接有位移气缸1104,所述位移气缸1104安装在带有导轴的支架1105上,所述位移气缸1104驱动所述取袋气缸1103在所述导轴上水平位移。所述开袋组件13包括相对设置的上、下开袋吸盘1301、1302,所述上开袋吸盘1301连接驱动其上下位移的驱动气缸1303;所述下开袋吸盘1302安装在所述承接台12上。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