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盗打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6676发布日期:2019-08-21 00:16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盗打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打包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盗打包盒。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便捷的外卖服务,不用出门、不用排队即可享用自己喜爱的美食。但是现有打包盒采用的是上盖包裹在盒体的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结构,扣合后的上盖在运输过程中易产生松动,使得汤汁外漏或食物外溢,影响美味,浪费食物,且食物的卫生问题无法得到保障;同时,也存在着食物在运输过程中被第三方打开,造成食物污染,严重影响食物的安全。

现有防盗打包盒的盒体的上端边沿设有第一外配合槽,盒盖卡接于第一外配合槽内,第一外配合槽上设有破坏第一外配合槽的扳扣设计,通过掰断扳扣破坏第一外配合槽,从而打开盒盖。扳扣防盗打包盒虽然具有防盗性能,但是,由于所采用的扳扣为一次性扳扣,折断后易被丢弃,造成了资源浪费。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材料可全部回收的防盗打包盒。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防盗打包盒,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的上端边沿设有环绕所述盒体布置的第一外配合槽,所述第一外配合槽包括环绕所述盒体布置且与所述盒体固定连接的第一外配合槽的内槽壁、环绕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内槽壁布置的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内槽壁和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下端的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内侧边上设有限位凸块,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上覆盖有易拉沿,所述易拉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且所述易拉沿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待折断压痕或间断式切口,所述易拉沿上设有易拉口,所述易拉口设置为与人体指甲相匹配的弧形结构,所述盒盖的下端边沿设有环绕所述盒盖布置的第二外配合槽,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卡接于所述限位凸块的下端。

优选的,所以易拉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形变缺口。

优选的,所述易拉沿与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的连接位置设有待折断压痕或间断式切口。

优选的,所述易拉沿上设有指示拉断方向的指示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内槽壁与盒体之间设有加强筋结构。

优选的,所述盒体的底部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盒盖上设有与所述盒体的底部的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块。

通过采用前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盒体与盒盖以卡接结构相配合,运输过程中盒盖不会松动,确保食物不会外溢,汤汁不会外漏;在未破坏易拉沿时盒盖无法打开,避免了食品被第三方打开,有效保障了食品的在运输过程中的卫生安全;易拉沿的一端与盒体的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固定连接,因此破坏易拉沿后,易拉沿可与盒体一起回收,避免了资源浪费;易拉沿上设置有与人体的指甲相匹配的弧形易拉口,更方便破坏易拉沿;

进一步的,通过在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上设置形变缺口,拉断易拉沿后,易拉沿与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连接处更易产生形变,以使得易拉沿能够与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产生距离,方便开启盒盖。

进一步的,所述易拉沿与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的连接位置设有待折断压痕或间断式切口,以确保易拉沿可以被拉出。

进一步的,易拉沿上设置有拉断方向的指示口,帮助快速辨别拉断易拉沿的方向;

进一步的,第一外配合槽的内槽壁与盒体之间以及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的底部均设有加强筋结构,能够增加盒体的上端边沿和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的强度,避免盒体的上端边沿和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因挤压而损坏,确保盒盖与盒体的卡接不被破坏;

进一步的,盒体底部的凹槽与盒盖的凸块相互匹配,使得打包盒叠放更加稳固,不易移位或者倾倒,方便叠放运输,保证盒体内的食物安全不外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盒体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盒盖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的局部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易拉沿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盒体,11、第一外配合槽的内槽壁,12、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13、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31、限位凸块,132、形变缺口,14、易拉沿,141、易拉口,142、指示口,15、加强筋结构,16、凹槽,2、盒盖,21、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通过两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以朝向包装盒的内腔的方向为内,背向包装盒的内腔的方向为外。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防盗打包盒,包括盒体1和盒盖2。

盒体1的上端边沿设有环绕所述盒体布置的第一外配合槽,所述第一外配合槽包括环绕盒体1布置且与盒体1固定连接的第一外配合槽的内槽壁11、环绕第一外配合槽的内槽壁11布置的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3以及分别连接在第一外配合槽的内槽壁11和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3下端的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12,第一外配合槽内的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3的内侧边上设有限位凸块131。

盒盖2的下端边沿设有环绕盒盖2布置的第二外配合槽,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卡接于限位凸块131的下端,以使得盒盖2卡接于盒体1的第一外配合槽内,在未破坏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3时,盒盖2难以从盒体1上分离出来,因此起到了很好的防盗效果。

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3上设置有缺口,缺口上覆盖有易拉沿14,易拉沿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3固定连接,易拉沿14的其中一端与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3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待折断压痕,易拉沿14上设有指示拉断方向的指示口142和与人体指甲相匹配的弧形结构的易拉口141,通过在易拉沿14上设置与人体指甲相匹配的弧形结构的易拉口141和指示拉断方形的指示口142,使得易拉沿14有更好的着力点且明确拉断方向,更易拉断,由于易拉沿14的两端与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3的连接处仅有一端设有待折断压痕,因此,易拉沿14被拉拔时,具有待折断压痕的位置容易被撕裂,使得限位凸块131和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21之间的配合不再紧密,进而使得易拉沿14的一端与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3相互分离,则易拉沿14被撕裂处的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3遭到破坏使得该处所保护的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21暴露,通过翻动该处的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21使得盒盖2从盒体1的第一外配合槽中分离出来,实现打包盒的开启,而易拉沿14仍有一端依旧与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3固定相连,不会被丢弃,在材料回收时可将盒体1与易拉沿14都回收,避免了易拉沿14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易拉沿14与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3的连接处的另一端设有形变缺口132,以使得易拉沿14被拉断后,易拉沿14与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3的连接处更易产生形变,能够与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12之间产生距离,更加方便翻动盒盖2.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易拉沿14还可以与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12固定连接,此时,需要在易拉沿14与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12之间的连接位置也设置待折断压痕以确保易拉沿14可以被拉出。

第一外配合槽的内槽壁11与盒体1之间设有加强筋结构15,通过设置加强筋结构15增加盒体1的上端边沿和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12的强度,避免盒体的上端边沿因挤压而损坏,确保盒盖2与盒体1的卡接不被破坏。

盒体1的底部设有凹槽16,盒盖2上设有与盒体1底部的凹槽16相匹配的凸块,通过凹槽16与凸块的配合,使得打包盒叠放更加稳固,不易移位或者倾倒,方便叠放运输,保证盒体内的食物安全不外漏。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易拉沿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3一体连接,易拉沿14的其中一端与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3之间的连接处设有间断式切口,且易拉沿14与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12之间的连接位置也设置间断式切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防盗打包盒,能够有效避免打包盒被第三方打开,确保食品安全;易拉沿14上设有易拉口141和指示口142,使得易拉沿14更易被拉断,方便打开打包盒;该打包盒的易拉沿14在拉断后仍有一端与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3相连,可与盒体1一起回收,避免了资源浪费;盒体1与盒盖2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凹槽16和凸块,使得打包盒的叠放更加稳固,不易移位或者倾倒,更有利于叠放运输。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