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活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3862发布日期:2019-07-27 10:0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活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降活套。



背景技术:

钢带轧制进料时需要将两卷带材进行焊接,为确保换带过程中生产的连续性,活套装置往往会成为首选。在换带过程中,活套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和释放一定长度的带材,在前卷带尾与后卷带头进行剪切对焊时,储料放出,从而满足生产线所需的带材供应,以维持机组的连续运行。

授权公告号为CN20335961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带储料活套,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活套架,所述活套架上部设有一组由第一升降电机控制、并能够在活套架的上部上下移动的第一动辊轮,所述活套架的进料端一侧设有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夹紧带材的夹紧装置;且在活套架下部设有一组由第二升降电机控制、并能够在活套架的下部上下移动的第二动辊轮。在所述夹紧装置进料端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夹紧装置、第一升降电机和第二升降电机电连接的带材末端检测装置。上述实用新型既克服了现有活套储料量少的弊端,又增加了生产线连续性生产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实现了活套储料、供料的自动化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实用性强。

但是,上述方案存在第一动辊轮与第二动辊轮在进行升降后的位置固定上仅仅依靠升降电机自身限制输出轴的转动来实现,虽然整体操作较为方便,仅控制升降电机的启闭就可实现,但在长时间后将不可避免的对升降电机的内部各连接件造成劳损,导致升降电机的寿命降低,得不偿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使用驱动电机来进行内部辊轴固定的升降活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升降活套,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固定设有静置横梁,所述静置横梁上方设置有滑动安装在所述机架内的升降横梁,所述静置横梁与所述升降横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辊轴,所述机架外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横梁的驱动电机,所述升降横梁与所述驱动电机之间设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两侧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升降横梁下降的抵接架,所述抵接架呈滑动设置,所述传动组件内设置有可同所述抵接架抵接的限位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电机在开启后驱动升降进行升降时可通过传动组件进行传动,在升降横梁调整至合适位置时,可滑动传动组件两侧的抵接架,使其同传动组件内的限位凸块相抵接,从而限制传动组件的运动,实现对升降横梁进行固定,避免了利用驱动电机对自身输出轴的限制转动来固定升降横梁,提高了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一侧外的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均为一端同所述升降横梁连接,一端同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轴体上均设有所述限位凸块,且所述限位凸块沿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轴向设置,所述抵接架为金属材料构成的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抵接架在所述限位凸块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启动时将驱动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进行转动并最终带动升降电机进行升降,当需要固定升降横梁时可通过抵接架滑至限位凸块的跟随第一转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转动路径上,即可实现抵接停止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在升降横梁重力作用下导致的回转,从而固定升降横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架底部同地面之间设有供所述抵接架滑移的滑轨,所述抵接架的底部设有滑动卡接在所述滑轨内的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抵接架在滑轨内的滑移更为方便,便于人工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架上设有方便人工推拉所述抵接架的握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便于人工操作抵接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底部的两侧均转动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安装辊,两组所述安装辊靠近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均穿出所述机架,并在穿出所述机架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同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相连接;所述安装辊位于机架内的辊体两端固定连接有第六齿轮,所述机架顶部设置有处于所述第六齿轮正上方的第七齿轮,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七齿轮之间设有传动连接两者的升降链条,所述升降链条还与所述升降横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转动时,将带动机架两侧的安装辊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六齿轮与第七齿轮之间升降链条的转动,实现同升降链条固定连接的升降横梁跟随升降链条进行上升或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链条为具有两端的非闭链式结构,所述升降链条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升降横梁的连接螺栓,所述升降横梁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升降横梁的连接孔,所述连接螺栓穿出所述升降横梁的栓体上螺纹连接有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升降链条同升降横梁的拆装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螺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升降链条端部设有穿过所述升降链条以及通孔的插销,所述插销处于所述升降链条外的两端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呈螺纹设置,所述限位孔内螺纹连接有穿过所述限位孔的紧固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连接螺栓同升降链条的连接方式为可拆连接,方便拆卸更换,同时连接螺栓同升降链条的连接在保证可转动条件下也十分稳定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横梁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升降横梁竖直侧壁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升降横梁在机架内升降时所需要克服的摩擦阻力更小,从而提高驱动电机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抵接架限制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转动来实现固定升降横梁,避免直接通过驱动电机固定升降横梁;

2.升降横梁同驱动电机之间的连接关系稳定,并为可拆连接,方便后续需要时的拆卸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升降活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升降活套俯视图;

图3是升降活套部分结构视图;

图4是图3内A部分放大视图;

图5是图4内结构爆炸视图;

图6是升降活套驱动装置结构视图;

图7是滚动轮结构爆炸视图。

附图标记:1、机架;2、静置横梁;3、升降横梁;4、辊轴;5、驱动电机;26、安装辊;6、第一齿轮;7、第一传动轴;8、第二传动轴;9、第二齿轮;10、第三齿轮;11、第四齿轮;12、第五齿轮;13、第六齿轮;14、第七齿轮;15、升降链条;16、滚动轮;17、转动孔;18、安装孔;19、安装轴承;20、安装螺栓;21、限位凸块;22、抵接架;23、滑轨;24、滑轮;25、握把;27、插销;28、限位孔;29、紧固螺栓;30、连接螺栓;31、通孔;32、连接孔;33、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参考图1,一种升降活套,包括机架1、静置横梁2、升降横梁3以及转动安装在静置横梁2与升降横梁3上的若干辊轴4,并在机架1外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横梁3的驱动电机5。

静置横梁2在机架1内设置有两组,两组静置横梁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机架1两侧的底部,且两组静置横梁2相互平行。安装在静置横梁2上的辊轴4两端则通过轴承耳座分别安装在两侧的静置横梁2上,各辊轴4均垂直于静置横梁2并呈均匀间隔设置;同时在静置横梁2两端的上方均设置有安装在机架1上的安装辊26,两安装辊26均呈水平并垂直于静置横梁2的方向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其中,两安装辊26处于机架1同侧的一端均穿出机架1并在穿出机架1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同驱动电机5联动的第一齿轮6。

参考图1与图6,驱动电机5则设置第一齿轮6所在的机架1一侧外,同时在两第一齿轮6之间设有用于将两个第一齿轮6同驱动电机5连接的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均通过轴承耳座水平固定在地面上。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间隔设置并均垂直于静置横梁2,并在第一传动轴7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同驱动电机5连接的第二齿轮9,在第二传动轴8两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同驱动电机5连接的第三齿轮10,且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上更靠近机架1的第二齿轮9、第三齿轮10同第一齿轮6同处于一条直线上,两个第一齿轮6同第二齿轮9、第三齿轮10均通过链条连接;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上远离机架1的第二齿轮9、第三齿轮10距离机架1的距离则不同,第二齿轮9相对于第三齿轮10距离机架1更远,以便后续同驱动电机5连接。

驱动电机5固定在两传动轴远离机架1一侧的地面上,其输出轴呈水平设置并平行于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且输出轴的所在直线位于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之间,并在输出轴间隔上设有分别用于连接第二齿轮9的第四齿轮11以及用于连接第三齿轮10的第五齿轮12。其中,第二齿轮9同第四齿轮11之间通过啮合连接,第三齿轮10与第五齿轮12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从而当驱动电机5启动后,可带动机架1两侧的安装辊26相向转动。

升降横梁3则呈四根横梁相焊接而成的矩形结构,升降横梁3上的辊轴4同静置横梁2上的辊轴4相同,各辊轴4之间呈相互平行间隔设置,且升降横梁3上的辊轴4同静置横梁2上的辊轴4呈交错设置,进而控制生产线上的金属板材在进入机架1后在升降横梁3以及静置横梁2上的各辊轴4之间逐个绕出,使升降活套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储存金属板材的作用。

参照图3至图5,为使驱动电机5控制升降横梁3的升降,在两安装辊26处于机架1内的两端辊体上均固定设有随同安装辊26一起转动的第六齿轮13,同时在机架1的顶部四角转动安装有处于四个第六齿轮13上方的第七齿轮14,且每个第六齿轮13与其上方的第七齿轮14处于同一条竖直直线上。同时在这四组第六齿轮13与第七齿轮14之间均设有连接两者的升降链条15,且升降链条15呈具有两端的非闭链式结构。升降链条15的两端的链孔内设有可穿过链条两侧侧壁的柱状插销27,并在插销27穿出链条的两端周向侧壁上开设有贯穿插销27的限位孔28。限位孔28内呈螺纹设置,同时在限位孔28内螺纹连接有穿过限位孔28的紧固螺栓29,以防止插销27从链条的两侧脱离升降链条15。

为使链条同升降横梁3连接,在升降链条15两端设有用于连接升降横梁3的连接螺栓30,连接螺栓30上开设有供插销27穿过的通孔31,从而使连接螺栓30转动套设在插销27的杆体上;同时在升降横梁3的四角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两个贯穿升降横梁3的连接孔32。升降链条15则在连接第六齿轮13与第七齿轮14后,其两端的连接螺栓30分别从两个方向通过两个连接孔32穿过升降横梁3,并在穿出连接孔32后伸出升降横梁3的连接螺栓30杆体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将连接螺栓30同升降横梁3固定的螺母33,从而实现四组第六齿轮13与第七齿轮14之间的升降链条15两端同升降横梁3相连接。

为控制升降横梁3的升降,驱动电机5选用为可进行双向转动的伺服电机进行驱动。当驱动电机5开启后将带动第四齿轮11以及第五齿轮12进行同步的相向转动,从而带动与第四齿轮11啮合传动的第二齿轮9以及与第五齿轮12链条连接的第三齿轮10,进一步通过链条实现第一齿轮6的转动,进而带动第六齿轮13进行转动,最终使升降链条15在第六齿轮13与第七齿轮14之间转动实现升降横梁3的升降。

参照图2与图7,为使升降横梁3在升降过程中同机架1的摩擦阻力更小,处于升降横梁3四角的竖直侧壁均未同机架1发生接触,尚留有间隙,并在升降横梁3靠近其四角的竖直侧壁上均设置有滚动轮16。滚动轮16沿轴向的截面呈类“T”字形结构,并在滚动轮16的中心轴处开设有贯穿滚动轮16的转动孔17,同时在处于升降横梁3四角的竖直侧壁两端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滚动轮16的安装孔18。转动孔17内固定连接有安装轴承19,转动孔17的内壁同安装轴承19的外壁固定连接;安装孔18内则设有同安装孔18螺纹连接的安装螺栓20,安装螺栓20伸出并远离升降横梁3的一端同安装轴承19的内壁相固定连接,从而使滚动轮16靠近升降横梁3的一面未与升降横梁3发生接触。同时滚动轮16靠近升降横梁3的一端为截面面积较大的一端,该端所突出的外沿可伸入升降横梁3与机架1的间隙;远离升降横梁3的一端同升降横梁3侧壁的距离则大于机架1到升降横梁3的垂直距离,且滚动轮16该端的周向侧壁同机架1接触,使升降横梁3在上升或下降时,升降横梁3同机架1之间的滑移为滚动滑移。

当金属板材起始端从升降活套的一端进入并在升降横梁3与静置横梁2上的各辊轴4之间卷绕穿过后,金属板材的起始端穿出连接至生产线上的下一设备,此时可升高升降横梁3至合适高度,使金属板材在升降活套内储存部分板材;当一卷金属板材即将全部进入升降活套时,为避免停止整条生产线进行金属板材的重新牵引,可在此时控制驱动电机5反向旋转使升降横梁3与静置横梁2靠近,从而释放各辊之间的金属板材,使后续生产线上设备正常工作的同时,金属板材的尾端可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动,从而可利用这段时间使金属板材的尾端连接至下一金属板材的起始端,以避免部分设备的暂停,节省时间。

但在金属板材的正常输送过程中,需要将升降横梁3保持在某一高度,此时若仅依靠驱动电机5在未开启状态下限制自身输出轴的转动来限制升降横梁3的位置,使驱动电机5极容易出现劳损问题,从而影响驱动电机5的使用寿命。为此,在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的轴体周向侧壁上设置有沿轴体径向的限位凸块21,并在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的下方均设有可抵接限位凸块21的抵接架22。

抵接架22呈由金属杆材构成的长方体框架结构,且抵接架22的竖直高度大于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的水平径向到地面的距离,抵接架22在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轴向上的长度则不小于限位凸块21在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轴向上的长度;同时在放置抵接架22的地面上设有两道供抵接架22滑动的滑轨23。两道滑轨23均沿垂直于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的方向设置,且两道滑轨23间隔设置,两滑轨23之间的距离大于抵接架22中平行于两滑轨23的两侧杆材之间的距离。滑轨23在竖直方向的截面呈匚形,且两滑轨23的匚形开口侧相对。同时,在抵接架22平行于两滑轨23的底部两侧转动连接有四个滑轮24,且滑轮24均处于抵接架22的外侧,位于同侧的滑轮24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滑轨23。当抵接架22底部的四个滑轮24滑动置于两侧滑轨23内时,将使抵接架22可沿滑轨23进行滑移。同时在抵接架22远离第一传动轴7或第二传动轴8的一端设有方便人工推拉的握把25。

当升降横梁3上升到一定高度需要对其进行固定时,可将抵接架22朝向第一传动轴7或第二传动轴8推进,使抵接架22顶面中靠近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的金属杆材位于限位凸块21在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8的转动路径上,从而在驱动电机5停止后,限位凸块21将会在抵接架22的作用下无法回转,实现升降横梁3的位置限定;当需要下降升降横梁3时,可先利用驱动电机5控制升降横梁3上升小幅度距离使抵接架22可拉离限位凸块21的上方,将抵接架22拉出后,即可使驱动电机5反向转动控制升降横梁3的正常下降。从而在利用抵接架22实现限位升降横梁3时,不影响整体操作的正常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