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的极性回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9282发布日期:2019-07-31 20:1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电子元件的极性回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性回转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元件的极性回转装置。



背景技术:

为确保电子产品出厂品质,电子元件在制造、组装以及出厂前,因各工艺步骤间无法避免的原因而产生缺陷,为维持产品品质的稳定,需针对所生产的电子元件进行缺陷检测,以提升电子元件工艺良率与可靠度的目的。

例如电阻、电容、电感、LED等极性电子元件于封装作业时,因接脚的极性不同而导致电子元件具有方向性,为使后续步骤达到方便、一致,其极性方向需保持同一方向,因此往往需要倚赖机械手臂或人工方式逐一对电子元件将其旋转至所需要的特定极性方向,或者于包装作业后,将极性相反而导致不能于包装流程连续被包装的电子元件重新予以排列并输送,以进行再次的包装作业,因此,往往导致包装程序不能连贯地被操作,衍生产能不佳、耗时等问题。

详观上述已知结构,不难发现已知进行极性的电子元件在包装作业时还存有不理想之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1、包装程序不能够连贯地被操作,衍生产能不佳,以及耗时的问题;2、人工会减缓整体速度和增加人力工时;3、机械手臂的零件复杂还提高保养维修的成本与维修难度,因此,当设备损坏时,需要耗费较久的时间进行修复,以致影响产能,且整体机构所需的设备空间也相对占空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业者研发一种极性电子元件的回转机构,其包括承载装置以及回转装置。承载装置周缘形成有多个定位极性电子元件的容置槽,回转装置具有入口端以及出口端的第一弧状通道。然而,已知的回转机构虽可使反向填装的极性电子元件于第一弧状通道中作转向,但极性电子元件在执行回转动作时,常与回转通道内壁发生碰撞,除了导致回转动作不流畅外,还会磨耗回转通道的内壁,而降低回转机构的使用寿命与执行电子元件回转的成功率。

上述缺点都显现已知极性的电子元件在回转过程所衍生的种种问题,长久下来,常常导致电子元件的工作效率不佳,因此,现有技术确实有待提出更佳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的极性回转装置,包含一回转单元、一承载单元,以及一吹气单元。

该回转单元包括一座体、一设置于该座体上的回转座、一开设于该回转座上的弧形通道,以及一用以判断该电子元件的极性的检测器,该承载单元包括一转盘,以及多个设置于该转盘周缘并与该弧形通道相连通的容置槽,该电子元件受该转盘的容置槽带动而移动进入该弧形通道,并自该弧形通道的一端进入,再由该弧形通道的另一端输出,并落入该转盘的容置槽中,该吹气单元包括一开设于该弧形通道的内缘处的第一吹气口、一开设于该弧形通道的外缘处的第二吹气口、一开设于该弧形通道的外缘处并位于该第二吹气口一侧的第三吹气口,以及一与该第一、二、三吹气口连接的第一空气源,当该第一空气源作动会将气体分别输送至该第一、二、三吹气口,以吹动位于该弧形通道中的电子元件向外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弧形通道具有一与该容置槽的周缘相连通的入口端、一出口端,以及一连接该入口端与该出口端的回转端,该电子元件自该入口端进入该弧形通道,并经过该回转端再自该出口端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第一吹气口位于该入口端,该第二、三吹气口位于该回转端,且该第三吹气口是靠近该出口端设置,而该检测器靠近该入口端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第一、二、三吹气口分别与该弧形通道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回转座高于该座体,且该回转座的表面镶覆一钨钢合金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座体上设置有一靠近该入口端的第一气孔、一靠近该出口端的第二气孔,以及一与该第一、二气孔连接的第二空气源,该第一气孔可转换为吸气或吹气状态,而该第二气孔为吸气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座体定义有一水平轴线,以及一正交于所述水平轴线的垂直轴线,该第一吹气口不与该垂直轴线呈垂直设置,该第二吹气口不与该水平轴线呈水平设置,而该第三吹气口不与该垂直轴线呈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吹气单元还包括一开设于该弧形通道的外缘处并与该第一空气源连接的第四吹气口,该第四吹气口位于该入口端,且不与该垂直轴线呈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电子元件选自于电感、发光二极体(LED)。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的极性回转装置,包含一回转单元、一承载单元,以及一吹气单元。

该回转单元包括一座体、一设置于该座体上的回转座、一开设于该回转座上的弧形通道,以及一用以判断该电子元件的极性的检测器,该承载单元包括一转盘,以及多个设置于该转盘周缘并与该弧形通道相连通的容置槽,该电子元件受该转盘的容置槽带动而移动进入该弧形通道,并自该弧形通道的一端进入,再由该弧形通道的另一端输出,并落入该转盘的容置槽中,该吹气单元包括一开设于该弧形通道的外缘处的第一吹气口、一开设于该弧形通道的外缘处的第二吹气口、一开设于该弧形通道的外缘处并位于该第二吹气口一侧的第三吹气口,以及一与该第一、二、三吹气口连接的第一空气源,当该第一空气源作动会将气体输送至该第一、二、三吹气口,以吹动位于该弧形通道中的电子元件向外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回转座表面的钨钢材质,可提升该电子元件于该弧形通道中移动的耐磨性,以及使用寿命,再者,与该弧形通道相连通的第一、二、三吹气口,可加快该电子元件于该弧形通道转向的速度,以提升极性转向顺畅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的极性回转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一回转单元的形态;

图2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一转盘设置于一座体上方的形态;

图3是一方块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一第二空气源的连接形态;

图4是一方块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一第一空气源的连接形态;

图5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本新型电子元件的极性回转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以及

图6是一方块示意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空气源的连接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相关申请专利特色与技术内容,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参阅图1、图2,以及图3,为本新型电子元件的极性回转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回转单元1、一承载单元2,以及一吹气单元3。

该回转单元1包括一座体11、一设置于该座体11上的回转座12、一开设于该回转座12上的弧形通道13,以及一用以判断该电子元件5的极性的检测器14。

其中,该座体11上设置有一第一气孔111、一第二气孔112,以及一与该第一、二气孔111、112连接的第二空气源113,该第一气孔111可转换为吸气或吹气状态,而该第二气孔112为吸气状态。此外,该座体11定义有一水平轴线A,以及一正交于所述水平轴线A的垂直轴线B。

该第一气孔111可经由该检测器14检测该电子元件5的正、负极后,而于吸气或吹气间切换,通过该第一、二气孔111、112将空气适时地吹入与抽出,使该弧形通道13内部形成一推力。

于此,该回转座12的设置高于该座体11,且该回转座12的表面镶覆一钨钢合金材质。通过该回转座12表面的钨钢材质,可提升该电子元件5于该弧形通道13中移动的耐磨性,进而提高整体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该弧形通道13具有一与该承载单元2相连通的入口端131、一出口端132,以及一连接该入口端131与该出口端132的回转端133,该电子元件5自该入口端131进入该弧形通道13,并经过该回转端133再自该出口端132输出。再者,该第一气孔111是靠近该入口端131设置,而该第二气孔112则是靠近该出口端132设置。而该检测器14是靠近该入口端131设置。

该承载单元2包括一转盘21,以及多个设置于该转盘22周缘并与该弧形通道13相连通的容置槽22,且该容置槽22的周缘是与该弧形通道13的入口端131相连通。通过该回转座12高于该座体11的设置,可将该转盘22设置于该座体11上方,使该容置槽22中的电子元件5直接进入该弧形通道13。

该电子元件5受该转盘21的容置槽22带动而移动进入该弧形通道13,并自该弧形通道13的入口端131进入,再由该弧形通道13的出口端132输出,并落入该转盘21的同样位置的容置槽22中,也就是落入原先带动该电子元件5进入该弧形通道13的容置槽22。其中,该电子元件5选自于电感、发光二极体(LED)。

实际实施时,当该检测器14检测出该电子元件5为正确方向时(例如图2中该容置槽22内的电子元件5的正极位于上端,负极位于下端是正确的极性方向为例),该电子元件5直接被该转盘21输送至下一工作站进行包装,反之,当该检测器14检测出该电子元件5为相反方向时,该第一气孔111则由原本的吸气转换为吹气,该电子元件5则从该入口端131进入该弧形通道13,并利用该第一、二气孔111、112的吹气与吸气所形成的空气动力,推送该电子元件5配合大概呈半弧状的弧形通道13将该反向的电子元件5旋转至正确的极性方向,最后,于该出口端132再次落入同样的容置槽22内,再将该电子元件5运送至下一工作站。

由于该电子元件5会在该弧形通道13中进行极性转向,因此,该弧形通道13的出入口尺寸即为回转动作流畅与否的关键,也直接影响产能,通过该回转座12表面的钨钢材质,还可相对提高该弧形通道13的精准度。

配合参阅图4,该吹气单元3包括一开设于该弧形通道13的内缘处的第一吹气口31、一开设于该弧形通道13的外缘处的第二吹气口32、一开设于该弧形通道13的外缘处并位于该第二吹气口32一侧的第三吹气口33,以及一与该第一、二、三吹气口31、32、33连接的第一空气源34,当该第一空气源34作动会将气体分别输送至该第一、二、三吹气口31、32、33,以吹动位于该弧形通道13中的电子元件5向外移动。此外,该第一、二、三吹气口31、32、33分别与该弧形通道13相连通。

其中,该第一吹气口31位于该入口端131,该第二、三吹气口32、33位于该回转端133,且该第三吹气口33是靠近该出口端132设置,该第一吹气口31不与该垂直轴线B呈垂直设置,该第二吹气口32不与该水平轴线A呈水平设置,而该第三吹气口33不与该垂直轴线B呈垂直设置,均为呈一倾斜角度设置,以配合大概呈半弧状的弧形通道13。

当反向的电子元件5受该转盘21带动而移动进入该弧形通道13(如图2所示行进的电子元件5以虚线表示,其行径路线以实线表示,而3个虚线箭头为该第一、二、三吹气口31、32、33的吹气方向),首先,该第一气孔111先将该电子元件5吹送进入该入口端131,然后,该第一吹气口31将该电子元件5吹至该回转端133的前段,接着,该第二吹气口32将该电子元件5吹至该回转端133的后段,然后,该第三吹气口33将该电子元件5吹至该出口端132,最后,该第二空气源113作动该第二气孔112,将该电子元件5吸入该容置槽22。

通过与该弧形通道13相连通的第一、二、三吹气口31、32、33,可加快该电子元件5于该弧形通道13转向的速度,以提升极性转向顺畅与效率等目的。

参阅图5、图6,为本新型电子元件的极性回转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相同之处于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该吹气单元3还包括一开设于该弧形通道13的外缘处并与该第一空气源34连接的第四吹气口35,该第四吹气口35位于该入口端131,且不与该垂直轴线B呈垂直设置,并省略该第一吹气口31的设置。

该第四吹气口35将该电子元件5吹至该回转端133的前段,以加快该电子元件5于该弧形通道13中转向的速度,实际实施时,也可同时设置该第一、四吹气口31、35,以满足不同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本新型电子元件的极性回转装置,通过该回转单元1、该承载单元2,以及该吹气单元3间相互设置,通过该回转座12表面的钨钢材质,可提升该电子元件5于该弧形通道13中移动的耐磨性,以及使用寿命,再者,与该弧形通道13相连通的第一、二、三吹气口31、32、33,可加快该电子元件5于该弧形通道13转向的速度,以提升极性转向顺畅与效率,故确实可以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当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以及本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替换与修改,都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 回转单元 21 转盘

11 座体 22 容置槽

111 第一气孔 3 吹气单元

112 第二气孔 31 第一吹气口

113 第二空气源 32 第二吹气口

12 回转座 33 第三吹气口

13 弧形通道 34 第一空气源

131 入口端 35 第四吹气口

132 出口端 5 电子元件

133 回转端 A 水平轴线

14 检测器 B 垂直轴线

2 承载单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